2024.11.29好友相约模式口(二)

王年

<p class="ql-block">古文化街街景</p> <p class="ql-block">古道斯存位于北京,在明代,这里曾是一座老爷庙,现在,这里是模式口历史文化民俗陈列馆,设有法海寺展、承恩寺展、田义墓展、京西民俗展等,另外,里面还有一家咖啡店。探访京西明代寺庙咖啡厅:古道斯存</p><p class="ql-block">在京西,有一处充满历史韵味的地方——模式口历史文化民俗陈列馆,它的前身是一座始建于明代的寺庙——“老爷庙”。随着时间的流逝,这座寺庙曾被一家药店占用为库房,最终因年久失修而几乎岌岌可危。幸运的是,2020年,这里被精心改造为“模式口历史文化民俗陈列馆”,并命名为“古道斯存”。</p><p class="ql-block">古道斯存的院内陈列馆分为五大板块:法海寺展、京西民俗文化展、模式口展、田义墓展、承恩寺展,这里浓缩了模式口的历史文化精华。</p><p class="ql-block">法海寺壁画,历经六百年的风雨,依然惊艳世人,堪称中国寺观画中最成熟、最精美、最高贵的典范。</p><p class="ql-block"> 老舍笔下的《骆驼祥子》以及这条古道上的传奇故事,通过观影室里的纪录片得以再现,让人仿佛穿越时空,探寻模式口的历史。</p><p class="ql-block">京西过去的婚嫁场景在这里得以展示,各式各样的老物件仿佛让人回到了那个年代。</p><p class="ql-block">承恩寺,被誉为北京最神秘的寺庙之一,以其“三不”“三高”“五绝”之称而闻名,这里展示了古代皇家寺院的神秘与辉煌。</p> <p class="ql-block">坐在院里晒太阳</p> <p class="ql-block">木雕</p> <p class="ql-block">室内展览</p> <p class="ql-block">叫卖用的</p> <p class="ql-block">花好月圆</p> <p class="ql-block">洗脸盆</p> <p class="ql-block">乐器</p> <p class="ql-block">百子图</p> <p class="ql-block">又回到街上继续往前走</p> <p class="ql-block">这是模式口村委会</p> <p class="ql-block">路边小造景很有特点</p> <p class="ql-block">路边摊</p> <p class="ql-block">坐椅都是骆驼造型</p> <p class="ql-block">又是一个过街楼</p> <p class="ql-block">模式口大街的龙王庙古井</p><p class="ql-block">这处古井的展示,设计的场景很抓眼球,让人不得不停下脚步,在这里左看右看,细细品味。</p><p class="ql-block">这是口古井,有年代了。这个昔日热闹的驼铃古道~磨石口村,当年有多口水井,村西头的水井水有点儿涩、村东头水井水有点咸、唯有龙王庙这口井的水~清甜,所以村民不管多远,都到这里打水挑回家。</p><p class="ql-block">至今,这口井,仍在供水。这古老的水井,仍在养育着这片土地上的人们。</p> <p class="ql-block">模式口村是中国第一个通电的村。‌1904年,京师华商电灯公司的三位创始人史履晋、蒋式瑆、冯恕为振兴民族工业,多次向清廷呈文奏请成立公司。1905年,京师华商电灯公司正式成立,成为北京首家民族资本的电业公司,也是中国最早的民族电业之一。1919年,公司在石景山建设电厂,并于1922年2月向京城输电,途径模式口村为其通电,模式口村因此更名为“模式口”,成为北京历史上第一个通电的村。‌</p><p class="ql-block">模式口村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历史悠久,有“驼铃古道”之誉。1922年通电后,模式口村不仅成为北京第一个通电的村,还因此更名为“模式口”,寓意“京城通电第一村”的历史辉煌。此外,模式口村在通电后还捐建了一所小学,推动了当地的教育发展。</p> <p class="ql-block">路边通电雕塑</p> <p class="ql-block">讲述北京第一个用电村落的陈列馆</p><p class="ql-block">"北京第一通电村主题展"位于北京石景山区模式口大街龙王庙广场旁,于2021年开馆。1922年,京师华商电灯公司在为北京城输电时,在途径模石口村时,也为当地通了电,因此,模式口村也就成为北京历史上的第一个通电村。展览馆中通过"模式口通电.往事"、"红色电力.记忆"、"红色人物.追忆"、"华商电灯.印象"等展览内容,展示了模式口与电力的百年历史渊源。</p> <p class="ql-block">北京市第九中学北京市第九中学,位于北京石景山区,是一所由北京市石景山区教育委员会主管的公立完全中学,[1]学校是北京市学校文化建设示范学校、北京市校园环境示范学校。</p><p class="ql-block">学校前身是1946年建立的私立门头沟中学,1949年10月,更名为北京市第九中学,1953年,学校增设高中部。2010年,恢复初中部。</p><p class="ql-block">据2017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总占地面积150亩,学校有高中教学班40个、学生1500余名,初中教学班30个、学生1100余名,有教师125人。2020年5月,入选北京市中小学科技教育示范学校名单。</p> <p class="ql-block">承恩寺‌被人们称作最神密的寺庙</p><p class="ql-block">承恩寺的三大未解之谜主要包括“三不”之谜、建造者温祥的身份之谜以及寺庙的用途之谜。‌‌</p><p class="ql-block">首先,承恩寺的“三不”之谜是指寺庙不受香火、不做道场、不开庙门。这种做法与佛教常规理法相悖,因此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猜测。有观点认为,寺僧可能依靠国家的俸禄生活,而不是依靠香火收入。</p><p class="ql-block">其次,关于承恩寺的建造者温祥的身份之谜,温祥是明朝司礼监的大太监,司礼监是明朝一个重要的官署,掌管国玺、代替皇帝批阅奏折、搜集情报等重要职能。尽管温祥在历史上名声不佳,但他主持修建的承恩寺却因为种种古怪迹象,被推断为特务机构在京城外的重要据点。这种特殊的背景使得温祥的身份更加神秘。</p><p class="ql-block">最后,承恩寺的用途之谜也引人入胜。承恩寺建于明朝正德八年,地理位置位于车水马龙的京西古道上,不利于僧人静心修佛,但却方便搜集和传送情报。寺庙坚守“三不原则”,即不受香火、不做道场、不开庙门,这种做法使得承恩寺更像是一个特务机构据点,而非传统的佛教修行场所。</p> <p class="ql-block">闭馆</p> <p class="ql-block">中午金鼎轩吃午饭</p> <p class="ql-block">酒足饭饱回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