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骑楼城

临窗听雨

<p class="ql-block">  梧州素有“百年商埠”之称,曾是岭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骑楼是昔日商贸繁华的标志。骑楼建筑是结合南方潮湿多雨及多洪易涝的气候特点而设计建造,一般为三四层楼房,地层商铺门面向内缩入2至3米让出来作为人行走廊——亦叫“骑楼底人行道”,这样既可以替行人遮阳挡雨,又可以为商铺营造舒适环境,也显示出商家诚信待客的经商之道;楼房二层一般设有水门,是为备洪水浸街时楼上方便居民出入用的,可以在水门放下一把竹梯,居民从竹梯上下搭艇,也可以在水门放下竹篮向沿街巡游的售货小艇购买米、油、蔬菜、火油、电池等生活必需品。临街砖柱上镶嵌铁环高低各一只,亦为备栓泊船艇系缆绳用的,这些都是因为梧州地处三江水口,几乎年年有几次洪水淹街的特殊需要。梧州骑楼文化已成为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曾被入选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节目。目前,梧州已修建好防洪堤,每年屡遭洪涝灾害影响的现象已成为历史,但骑楼这一独特的建筑风格已作为历史的见证保存下来。现存骑楼街道22条,总长7公里,最长的达2530米,骑楼建筑560幢,其规模之大、数量之多,国内罕见,是名副其实的“中国骑楼博物城”。</p> <p class="ql-block">  梧州的骑楼建筑主要是前铺后宅,下铺上宅、住商合一。楼下是人行交通通道,骑楼建筑柱廊外侧是车辆交通通道。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柱间距一般为3米到5米左右。顶饰、阳台、柱头等形式各异,或庄重大方、或精巧别致,或典雅高贵。浮雕、罗马柱、园拱形窗,融合了中国传统风格和欧洲古典建筑风格。从梧州骑楼的外观上,可以看到当时许多有代表性的中国建筑语言,如花窗、砖雕、牌坊等,都十分精致,其功能和艺术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走进骑楼城,如同走进了骑楼博物城。在这里,体现水都风韵的清水墙,西式风格的铁栏观景阳台;西化痕迹较浓的罗马柱、圆拱形窗;梧州特有的水门和拴船铁环等建筑构件被突出表现于立面之中。</p> <p class="ql-block">  现在的骑楼城不仅是文化和历史价值的体现,也是旅游休闲的好去处。街区功能包括文化、旅游、休闲、购物和餐饮等。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浓厚的人情味,欣赏骑楼独特的建筑风格,并了解梧州丰富的历史文化.</p> <p class="ql-block">  打卡梧州骑楼城,多了很多民国元素。</p> <p class="ql-block">  总要做一回国风女子吧。</p> <p class="ql-block">  去一趟骑楼城吧,穿上旗袍,随便一拍都很出片。</p> <p class="ql-block">  挽我发髻,别我发簪,着我旗袍,穿我高跟,和民国风来个美丽的邂逅。</p> <p class="ql-block">  旗袍,是有灵性的东西,在它的面前,我常常会闻到岁月的沉香和时代的气息。它可以庄重典雅,偶尔也流露出温婉柔美的风情。</p> <p class="ql-block">  旗袍上身,好事登门。</p> <p class="ql-block">  多少女子,都梦想着有一袭华美的旗袍,得体地穿在身上,风姿绰约、尽显妖娆。就像有一段随心的爱情一样,舒适地存在着,亦是一种安然。</p> <p class="ql-block">  在世间,唯有旗袍和美人不可辜负”,一裘华袍,染就一树芳华。在最好的年华里,不要辜负最美的自己。</p> <p class="ql-block">  年少不识旗袍韵,再识已是中年人。</p> <p class="ql-block">  行走在芳菲的流年里,身着旗袍,永远是我的向往。</p> <p class="ql-block">  挽着简单的小发髻,穿着一件淡雅的旗袍,行走在古朴的骑楼下,真的很有感觉哦。</p> <p class="ql-block">  特别喜欢唱评弹的氛围,一壶茶,一碟花生米,听的人惬意,唱的人投入。</p> <p class="ql-block">  我就站在滚滚红尘的洪流,依然等着你回眸。</p> <p class="ql-block">  想要和你一面如故,然后你请我吃艇仔粥,因为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p> <p class="ql-block">  女人这辈子总要穿一次旗袍,在这个冬季,在梧州骑楼城。</p> <p class="ql-block">  12月,愿活得认真,恰似岁月归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