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画浮梁 熊盛文摄

xiosw

“残云收翠岭,夕雾结长空。带岫凝全碧,障霞隐半红。”这是唐太宗李世民写下的一首诗。朋友,看到眼前的照片,您是不是觉得与诗意有点相似,您是不是想知道这诗情画意的场景究竟在什么地方。我可以告诉大家,它就在赣东北的浮梁县。<br><br> 浮梁地处赣皖二省交界处,境内以中低山、低山和丘陵为主,均属黄山、怀玉山余脉。昌江是浮梁的母亲河,东江则是昌江的源头之一。借用李白的诗:“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清澈的东江水,见证着浮梁良好的生态环境。 春天这里有成片的油菜花,就像清人诗中描写的那样,“夜来春雨润垂杨,春水新生不满塘。日暮平原风过处,菜花香杂豆花香。”<br><br> 夏初水果开始挂果,各种果树争相斗艳,就像唐代韩愈诗中描写的那样,“百叶双桃晚更红,窥窗映竹见珍珑。” 水稻是江南的主要农作物,浮梁鹅湖镇的稻米堪称一绝。夏初的稻田“绿波春浪满前陂,极目连云罢亚肥。更被鹭鹚千点雪,破烟来入画屏飞。” 盛夏时分莲花到处盛开,就如唐代李商隐诗中所说,“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秋天浮梁景色更美,处处“露染霜干片片轻,斜阳照处转烘明。和烟飘落九秋色,随浪泛将千里情。” 在山区更是“染树初凝茜,连林渐积丹。露丛消黛色,霜片妒朱颜。菊避重阳艳,花羞二月殷。” 作为山区县,浮梁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到处青山如黛,碧玉妆成。一到初冬,“梧叶新黄柿叶红,更兼鸟臼与丹枫。只言山色秋萧索,绣出西湖三四峰”,这里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天然氧吧”。<br><br> 公元621年(唐武德四年),浮梁首次置县,名曰新平。公元742年(唐天宝元年)更名浮梁。这是一个有着1400多年历史的县,岁月的沧桑,为浮梁留下了不少历史的痕迹。 这是一处老祠堂,属于李氏家族。李氏人口众多,名人辈出,可歌可泣者自然不少。像杜甫赞扬李白,“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当然这个祠堂是不是和李白有关系,未曾考证。 这是东埠老街,还保留了几分古色古香。清人对浮梁曾经有过杂咏,“风景悠悠缅古初,村村杉竹护精庐。篮舆悄向门前过,十户人家九读书。” 在浮梁还有不少古代的驿道,有些仍然是村民访亲问友的必经之路。唐代诗人温庭筠专门写过驿道,“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现代交通发达,驿道的作用微乎其微,但仍不失为一种历史的痕迹。 浮梁最有名的小吃叫碱水粑,至今仍然是浮梁人常吃不厌的食品。对当地人来说,它是悠悠的乡情、淡淡的乡愁。对于外来的游客,它是独特的美味,是挥之不去的记忆,相当于苏东坡在友人家品尝的“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在浮梁吃上碱水粑也算是“人间有味是清欢。” 瓷器是景德镇的品牌,是景德镇与世界对话的名片。但很多游客并不知道浮梁是景德镇瓷器的起源。宋人梅尧臣就写下这样的诗句:“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这是浮梁早期的龙窑,也是景德镇瓷业的发祥地。古人早有诗云:“碓厂和云舂绿野,贾船带雨泊乌篷。夜阑惊起还乡梦,窑火通明两岸红。” 高岭村在中国瓷业界赫赫有名,因为在这里首先发现了高岭土,它与瓷石结合的二元配方,开启了中国陶瓷的新纪元。一种黏土改善了瓷器的品质,一座矿山升华了千年的窑火,一个村名代表了矿物的类别,一捧尾砂见证了瓷都的辉煌。<div><br><div><br></div></div> 一个水碓见证了多少历史,一个水碓创造了多少奇迹。难怪宋人陈文蔚留下诗篇,“几曲青山一亩宫,前村惟有小溪通。鸡鸣鸟宿知昏旦,水碓无人自在舂。<br><br> 茶是浮梁的另一张名片。清人程鸿诏写过一首诗,见证了浮梁茶的历史:“风送菜花香,江干住客航。买茶人不断,应是到浮梁。” 当然更有力的证据是白居易的《琵琶行》,“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br> 这里还有一段历史,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祁门红茶”拿的金奖,究竟应该是祁红还是浮红。2012年我曾经作过一次调查,那次参评的茶叶出自浮梁县严台村的“天祥茶号”。那时严台离浮梁县城40华里,离祁门县城只有20华里,由于没有汽车和船运,“天祥茶号”就把自己的茶叶送到祁门茶业公会去参评,结果一举夺得金奖。 那时人们讲诚信,拿回金牌后,祁门茶叶公会派人走了20里山路,敲锣打鼓地把金牌和北洋政府农林部的证书送到严台村的“天祥茶号”,金牌至今还保存在浮梁县政府的金库中。得奖的祁红实际是浮红。汤显祖曾经在其赋中说,“浮梁之茗,闻于天下,惟清惟馨,系其揉者。” 瑶里古名“窑里”, 远在唐代中叶,这里就有生产陶瓷的手工业作坊,直到本世纪初瓷窑外迁,才改名瑶里。瑶里是西汉长沙王吴芮、南宋开国侯李椿年等历史名人的故里,集自然与人文为一体,融历史与民俗为一身,是旅游休闲、访古修学、寻幽探奇的绝佳之地。<br><br> 这里有徽饶古道上最繁华的商业街,全长1000多米。曾有民谣这样描述:“上街头,下街头,街长不见头;丝绸缎,糖醋油,店面八百九”,生动再现了唐诗中“浮梁歙州,万国来求”的盛世景象。 “杲杲冬日光,明暖真可爱。”三两好友,晨游瑶里,漫步桥边,闲话暖阳,尽享冬令之乐,体验白居易诗中的意境,不失为一种特有的雅趣。 清晨的霞光照耀大地,白色的雾气遮蔽了茶林。高岭的景色给人一种意外的惊喜,像极了唐高祖早登太行山时的情景:“白雾埋阴壑,丹霞助晓光。涧泉含宿冻,山木带余霜。”<br><br> 鹅湖镇在白雾中若隐若现,真是“小镇早雾纱轻掩,晓色清风露山巅。” 这几年浮梁的交通状况大大改善,高铁不仅通到县城,连相对偏远的高岭村,高铁也修到了农户的家门口。 宋人白玉蟾写了一首《水村吟雾》,描绘了水村雾中的美丽和神秘。他在诗中写道:“淡处还浓绿处青,江风吹作雨毛腥。起从水面萦层嶂,恍似帘中见画屏。”如果把诗中的江改成山,不正好描绘了这里的风景。 琅玕山海拔有近200米,站在30多米高的观景台上,周围的茶海、花海一览无遗。 大唐茶市离茶山不远,红色的房子在翠绿中特别醒目。茶园在雾中若隐若现,晨晖把红砖黛瓦装点的格外靓丽。“半廓冷月溪山雾,一炷幽香殿阁灯。”一幅宁静优美的画图,让人联想起“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的幽静场景。 除了瑶里、高岭之外,浮梁还有不少古朴的村庄,让游客回到过去的岁月,领略王安石笔下“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的优美意境。 浮梁的山水是一幅令人心醉的画卷,浮梁的山水是一首婉转悠扬的乐曲。漫步在风轻云淡的山水之间,,您也许想挥笔赋诗,也许想引吭高歌,也许想静静地思考,让心随风动, 意随云飘,享受那“此处无声胜有声”的静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