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因為香港沒有退休金制度,所以退休之後就必須要為今後的生活安排做出資金預算。這幾天,學長的一個建議,讓我又開始考慮今後花錢的問題。不由得突然懷念起當年那些視金錢如無物的日子。</p><p class="ql-block"> 我當了13年的獨生子女,媽媽的理財十分寬鬆,她在大衣櫃上擺一個玻璃碟子,裡面放一些零錢,我要用時就自己從碟子裡拿。第1次真正管理錢是上了廣雅中學之後。媽媽一個月給我十幾元(記不清),廣雅的伙食費好像是8元,我用剩了就放回玻璃盤中,不夠就從那裡拿,好像多數是放回去的。</p><p class="ql-block"> 高中我被分配到近郊龍眼洞的89中,同學絕大多數是工人子弟,家庭經濟條件不太好。一個月7元的伙食費他們也嫌貴,幾個相好的同學兩人買一份菜,下飯不夠菜就吃家裡帶的鹹菜辣椒醬,我也和她們合夥,用自己的菜交換她們的醬菜,吃起來更加津津有味,還省下了一份菜錢。她們覺得從龍眼洞到沙河的汽車票錢比較貴,每個週末都步行回家,我也和他們一起走,路上經常可以攔到順路的卡車,每次卡車停下,我們都歡呼雀躍,好開心。高中畢業時,我和最要好的阿英一起主動申請去海南島生產建設兵團。結果她被批准了,我則被分配去師範上學。我從媽媽的抽屜裡拿了15元,為她準備行裝。以後的人生道路上,我們互相支持鼓勵,她也是我終身的知交好友。</p><p class="ql-block"> 後來當兵了,一個月的津貼是6.7元,(據說因為女兵有特殊需要,所以比男兵多7毛錢)。那時除了買邮票,肥皂,好像其他沒有什麼需要花錢的地方。完全沒有物欲,也沒有一絲女孩子愛美的要求,不買香皂,連搽臉的雪花膏都不買。剩下來的津貼經常送給老牟。她是我們炊事班的職工,老家在廣西貧困地區,需要要給家裡寄錢。她對我像媽媽一樣關心體貼,我也把她當做自己的親人。</p><p class="ql-block"> 再後來提幹了,每個月有57元。和我同宿舍的莎莎和我不分彼此,她家在廣州,媽媽每次來給她送生活用品和內衣內褲之類,總會給我也預備一份。</p><p class="ql-block"> 再後來,我被調到部隊機關工作,同宿舍的君君和我同樣親姊妹一樣,不分彼此。我們有個玻璃瓶裝零用錢。她結婚離開時,那個玻璃瓶裡的錢就歸我了。提到她結婚,我還想起了个可笑的段子。她的丈夫來自農村,在宣傳處工作。結婚後,宣傳処傳出三个典型:第1個是窮了又窮的典型,就是農村出來的兵,又找了一個家鄉沒收入的妻子,結婚後更窮了;第2個是富了又富的典型,就是幹部或者知識份子的後代結合,結婚後富加富,更富了;第3個是由窮變富的典型。就是農村出來的兵,找了一個幹部子女結婚。就由窮變富了。君君的丈夫就是由窮變富的典型。其實君君當時的存款也就是800元(我們當時透明度都很高,對彼此的資金狀況瞭如指掌),居然成為富的典型了。</p><p class="ql-block"> 在我工作的機關,我自然也被視為有錢人。記得一個週末,剛起床不久,一位同処的幹事來到我的宿舍,提出要借30元應急。我順手就從抽屜裡拿了30元給他。30元當年也是半個月的工資了。一年多之後,我看他沒有一點要還錢的意思,硬著頭皮問他什麼時候才能還給我。他居然說:沒準備還,反正你也不缺錢。我無語,自己確實不缺錢。</p><p class="ql-block"> 第1次感覺缺錢是為了為女兒買鋼琴。當時丈夫在美國留學,寄錢來要我給女兒買台鋼琴。考慮到這是他做餐館工賺的學費和生活費,我沒有收,退了回去。鋼琴還是要買的,我當時祇有2000元存款,買鋼琴需要3000元。小學好友小堅知道後,送給我1000元,說是支持孩子學鋼琴的。以後我多次拿錢還給她,她都堅決不收,說我是她最親的姊妹,這是她對孩子的一點心意,還錢就沒意義了。雖然有了一次缺錢的體會,但是並沒有什麼壓力,反而收穫了暖暖的友情,暖暖的愛。</p><p class="ql-block"> 在部隊工作期間,我沒有給領導送過禮,反而是領導時不時邀我去家裡蹭吃蹭喝。君君結婚離開,我還是單身那段日子,住在樓上的楊副主任經常邀我去他家喝點小酒。每次聽到他的夫人在樓上吆喝:“小陳,我炒了花生米蠶豆,快上來和老楊喝兩杯。”我就屁顛屁顛的沖上樓。大姐自己不喝酒,手裡幹著針線活,欣賞著我們倆邊喝邊聊。那情景至今想起來仍然心裡暖暖的。結婚後有了女兒,有一年暑假女兒沒人帶,後勤部楊副政委不知怎麼知道了我的困難,要我每天早上把女兒送到他家裡,中午在他家吃飯。他還教我女兒學寫毛筆字,我把女兒寫的毛筆字寄到美國,丈夫一直把它放在床頭。他夫人教女兒包餃子,還給女兒做了一條漂亮的唐裝旗袍。所有這些我都沒想到要給他們送點禮物表示感謝。那時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就是那樣純樸。</p><p class="ql-block"> 當年腦子裡沒有錢,不惦記錢,也不缺錢。活得豁達瀟灑。 懷念當年視金錢如無物的日子,懷念當年單純,暖心的人際關係。但我也喜歡今天多彩的生活,慶幸我們生活在一個好時代,我們比前輩看到了更多科技進步帶來的新事物,新體驗,得到了更多的物質享受。總之,享受當下,昨天有昨天的好,今天也有今天的美。天天都是好日子!</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