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回顾知青往事宛如昨日,刻骨铭心,知青的岁月永远不能忘却,知青的故事总也讲不完。知青用砥砺前行,默默奉献的实践谱写了一篇篇青春华章,用辛勤劳动的汗水与泪水交织浇灌的青春之花更艳丽芬芳!知青用身体力行的行动树立了知青可爱可亲可敬的威望和形象。</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下乡的黑山县又叫“地瓜县”,那个地方生产的地瓜又甜又面,都像沙瓤西瓜一样甜面。我就着咸菜一顿能吃一大碗。下乡转年春天我们也学着村民的样子,用地瓜吸苗在青年点培植地瓜芽子,而后施肥栽种浇水精心经营;秋天地瓜殃绿油油铺展一片,刨出的红皮地瓜个个都一两斤,自己劳动果实吃起来更香甜!</p> <p class="ql-block"> 下乡时伙食大都是粗粮,高粱米、玉米面居多。黑山的高粱米品种叫“大红穗”,做饭好吃。尤其夏天天气热,干了半天活汗流浃背的,回来吃上几大碗用凉爽爽的井水过的高粱米水饭,大茄子土豆拌酱,那可真的爽快可口。据说米汤有营养,我们舍不得浪费,都是将米汤盛出,再过井水。饭前先喝米汤,然后吃饭。</p> <p class="ql-block"> 下乡时头年生活真艰苦,主食全部是高粱米、玉米面,副食缺少蔬菜,不下饭。每次回家大都从家里带炸酱和家做小咸菜,还能多下饭。大家把咸菜炸酱彼此交流品尝,我妈炸的肉酱和咸菜好吃极了,大伙品尝之后都赞不绝口,每顿饭都纷纷要求再尝尝,所以老早我的炸酱和咸菜就光了,只好由同学捎信又带来两瓶。</p> <p class="ql-block"> 下乡时每当秋收时,我们都撑得肚子溜溜圆,不管是收豆子还是收芝麻都能吃个够,豆子就地烧,烧得噼啪响,香味出来了就扒拉着吃,一个个吃得满嘴黑,那叫一个香!尤其烧地瓜,烧的外焦里嫩,香甜可口,黑山的地瓜又面又甜,吃起来没有够。每当收地瓜时,收工回去肚子就饱了。队长说我们都是大肚子汉!</p> <p class="ql-block"> 下乡插队环境艰苦,干活辛苦,想家心苦,这些都没有吓倒我们。逆境中我们互相鼓励,彼此加油,每天用歌声回答“三苦”,夏天的夜晚柴垛上的歌声让我们群情激昂,冬天大伙团团围坐火盆讲起笑话逗得一个个前俯后仰。山再高也要攀,海再深也敢潜,这就是知青对困难的态度。同学间的关爱和团结给我们力量!</p> <p class="ql-block"> 下乡时农村地头文化我们知青拔了头彩。刚下乡正赶上割地,长长的地拢每到地头总要歇气,每当歇气总是热闹非常,老年村民好讲鬼神故事,讲得头皮发麻,中年村民好说黄色笑话,让女生们十分尴尬,我们知青讲的都是岳飞传、三国演义和城市里的新鲜事,很吸引村民,我们最终牢牢掌握地头文化阵地的主动权。</p> <p class="ql-block"> 下乡第三年涨大水,村低洼地的几户人家房屋侵水,形势十分危急,大队书记和生产队长亲自组织抢救,那天夜晚知青都没有睡觉,和青年社员一起帮助先把这几户人救出来,再抢救屋内粮食等值钱物品,大水已经漫过炕沿边,我们手拉手最后扶着队长拉好的安全救助绳子撤出来。人员物品都安全转移,我们很欣慰。</p> <p class="ql-block"> 我转到父亲插队那里次年,队里种了大片西瓜,由有种瓜经验的谭大爷负责管理,又派我与他一起看护。瓜熟季节来吃瓜买瓜的人络绎不绝,其中也有附近各队知青来吃瓜,大部分都交钱了,也有的平时关系好常来常往的知青谭大爷看我面子就没有收。一次被爸爸赶上,过后严肃批评了我,第二天我把吃瓜钱垫上了。</p> <p class="ql-block"> 我喜欢这样一首评价知青的诗歌,短短的几行诗句,说出了我们的心声,略做添改,以此作为本文的结束语:</p><p class="ql-block">知青是经历了风雨的花,</p><p class="ql-block">知青是能在任何地方都绽放的花。</p><p class="ql-block">它好比一颗坚实的种子,</p><p class="ql-block">在任何贫瘠土地上都能生根开花。</p><p class="ql-block">她承载着一段历史,</p><p class="ql-block">她酝酿了一种生命,</p><p class="ql-block">她是血色的浪漫,</p><p class="ql-block">她开遍崛起的中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