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乐观与人道</p><p class="ql-block">------读《孩子们,你们生活得怎么样?》有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孩子们,你们生活得怎么样?》是苏联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所著。此书,字字珠玑,让我收获颇丰。</p><p class="ql-block"> 一、人道乐观态度---巧用心思教育孩子。我们都会碰到自私自利、自以为是的孩子,而我们通常的做法就是:当问题出现时,或是和风细雨式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或是粗暴地进行训斥、讲一番大道理,也不管他(她)到底明不明白。这也是我们对付任何问题的通常的方式,因为这种方式最简单直接,也不需要动多大的脑筋。我们把扮演的,似乎就是一个道德审叛庭庭长的角色。当问题出现时,我们去处理了,也就让良心安稳了,就不去管这种教育是否真的有用。我们似乎不太习惯当一个问题出现时,去花费一番心思用一些迂回的战术,用一些巧妙的方法,用耐心的等待,去迎接一个孩子的逐渐的转变。因为我们认为,问题总会不停地出现,我们已压力太重,也没有过多的精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而在这一点,阿莫纳什维利就做得非常好,不愧是教育大家。有这样一个细节:班中出现了这么一个头脑聪颖,却自高自大的女孩,他不着痕迹地在教学中让她做明显很复杂的习题,提问她明显很难的问题,当她一筹莫展时,就说:“怎么啦,迈娅,有困难吗?没关系。现在我们大家一起来攻克它!”给她演示了同学对她的善意态度,给她指出互相帮助是多么的美好;有时会建议她挑选四五个同学与她一起组成一个小组,一起完成难度较大的作业;有时会让她当“列拉”或随便哪一个同学的“顾问”,使后者也能胜任难度较大的作业;当然,有时也会单独与她面对面的谈话……以上种种,均可看出作为一个教师在转变学生思想上的用心良苦,这真是很值得敬佩的!还有他在转化一个受歧视的智障的孩子,用心还要复杂的多,这就不赘述了,很值得老师们一看。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时间观念---让孩子珍惜时间。阿莫纳什维利在课堂上放置了一个钟,在每一堂课上和孩子们计算这是第几堂课?离下课还有几分钟?应该在几分钟内完成?今天几分钟内做了几道题?这些并不是无聊的问题,也不是浪费时间的提问,而是在时刻地提醒着孩子,时间在哗哗地流逝,每过去的一分钟都不会再回来,我们应该抓住此刻的每一分每一秒。这样能培养孩子们珍惜时间的态度,提高学习的效率,也能随时地检验自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作者还详细记载了他上第一千堂课的过程,这是一堂极其精彩也极富意义的课。孩子们为正上着第一千堂课而喜悦,而欢呼,时间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挑战,一种鞭策,一种成功。此刻,对孩子们来说,时间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可视的,因为人人都清楚地看到,红色的秒针怎样在沿着钟面刻度盘的圆周上不停息地迅速转动,分针怎样在轻轻的嘀嗒声中从一个分度向另一个分度移动。读了这些,我为教育家的这种独具匠心而由衷赞叹,我们平时经常在学生面前念叨,要珍惜时间,要珍惜时间,时间一去不复返,少壮不努力,老大图伤悲……可同时,我们还是不断地面对学生的拖拉和消极,总是老调重调,却效果不佳。阿莫纳什维利的所作所为给了我们一个有效的启示,做好任何事都要讲究方法。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三、自由---允许认识性的胡闹。做教师的在教授新的内容时往往有这样的习惯:在新授前一天让学生做预习,然后在学生一知半解的状态下进行全班统一的新授。这种形式被阿莫纳什维利谓为“迫使和强制他们跟着我跑,用强迫的手段拉着他们跟我走”。作者而今正探索一条新的道路,探索一种引导他们跨进这一世界的新途径,即让他们愉快地和像“闹着玩”一样地赶超他的教学进度,让他们自己去窥探一下这一世界中尚未认识的领域:“再往里面藏着什么?”认识的拼搏,认识性的胡闹——这就是他鼓励孩子们做的事。主动的探究是永保学生对于学习兴趣的源动力,挑战未知也是一种极富吸引力的行动,教师为什么不让学生自己学下去,根据自己的基础决定认识的程度呢?为什么非要被计划所左右,非要按部就班的下来?学生被禁固了的兴趣一旦慢慢失去,便再也找不回来,学习也就变成了一种负担了。如何我们也能放开手脚让孩子们尽情地学那该多好,这样每一个孩子也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了,当然,这种方式对教师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四、美的享受---课间诗歌朗诵。阿莫纳什维利是教数学的,但他清楚的明白,富有想象力的诗歌对于每一个孩子的重要性。即使正上着一堂数学课。他在课的中间常会穿插3分钟故事诗的朗诵,这样会让孩子刚才紧张的情绪放松下来,调整思维,给头脑充电,用更佳的状态迎接下半堂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诗歌朗诵的时候,孩子们有的把头伏在课桌上,闭上眼睛,有的半躺着,各人爱怎么样就怎么样,听其自便,这才是真正的放松。而教师或其中的几个孩子的富有感染力和有表情的诗歌朗诵,对每一个孩子来说,无疑是一种美的感染,善的熏陶。而对于本堂课的教学效果,不但没有一丝影响,反而会有很大的促进。关于这一点,我觉得至少在我周围的教学环境中,是没人能做到的,也没有人想到这么去做。或许一年级的老师或化上个一分钟左右来给孩子们伸伸臂、踢踢腿,活络一下筋骨,与之也是完全两种性质。稍高一点年级的,在课中间来上一段诗歌朗诵,对不起,这是语文老师的事!那么语文老师呢?对不起,书上的课文还来不及教呢!谁有心思去找这些课外的东西。而我校正在做的新教育实验则包含着课前两分钟诗歌诵读,可这不属于课内的两分钟,做起来也很难,有很多非语文老师是颇有微词的。如果有某个非语文学科老师看了此书,在课中间也来这么一做,其它老师一定会把他当另类看待。反传统是需要勇气,也是需要智慧的。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教育大家的作品读得越多,体会越深刻,也越感到自己的不足,和与他们的差距。但,我们真的需要汲取智慧的营养,消化他们教育思想中精髓的部分,用以指导我们自己的教育实践,使我们的工作少一点机械,多一点艺术,使孩子们更多更好地获益于教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