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潭柘寺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东南部的潭柘山麓,是北京市有记载的年代最久远的寺庙,寺内以龙潭和柘树而闻名,俗称潭柘寺。潭柘寺始建于西晋怀帝永嘉元年(307年),初名嘉福寺,唐武则天万岁通天年间(696一697年),华严和尚以破败的嘉福寺为中心重建寺庙,并改名为“龙泉寺”。金熙宗完颜亶皇统元年(1141年),到潭柘寺后并对寺庙进行了整修和扩建,将寺庙改名为“大万寿寺”,而且他也是第一位到谭柘寺进香的皇帝。至明代,在其二百多年间的历史上,潭柘寺进行了多次整修和扩建,皇帝几次对寺庙赐名,因而寺名屡次更改,曾恢复旧名“嘉福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清代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康熙皇帝亲赐名为“敕建岫云禅寺”,自此潭柘寺成为了北京地区最大的一座皇家寺院。寺内现存建筑多为明清两代遗物,寺庙建于宝珠峰南侧坡地上,面北朝南,寺内占地面积0.025平方公里,寺外占地面软1.12平方公里,加上周围所管辖森林和山场,总面积达1.21平方公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寺庙依山势而建,北高南低,全寺建筑共分为中路、东路、西路和塔院等几大部分,构成潭柘寺的核心建筑群体。潭柘寺是北京最早的佛教文化发祥地之一,北京民间有“先有潭柘寺后有幽州城”的谚语,其建筑规模亦当属京城寺庙之最。中路自南而北依次为牌坊、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已废)和毗卢阁、东两配殿,廊、庑相辅左右。东路有方丈院、清代的行宫和流杯亭等,多为庭院式建筑,是僧人居住和来寺的皇亲、文人下榻之所在。西路是寺院式的殿堂组合,有八角形重檐屋顶的楞严坛(已毀)、戒坛殿和观音殿等建筑。</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汉白云砌筑的戒坛殿分为三级,坛身刻有精细的花纹,观音殿高居第二层台上,殿左右有文殊殿、祖堂等。龙潭位于寺后,寺外有乐严寿堂和上、下塔院等建筑。塔院内有金、元、明、清各朝代不同形制的僧塔七十五座。潭柘寺观音殿西侧龙王殿前廊上有一石鱼长1.7米,重150公斤,看似铜,实为石制,击之可发五音。二乔玉兰,植于明代,距今已有400余年历史,如此古老的玉兰树在整个北京城,恐怕只有在潭柘寺才可看到,堪称一绝。</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潭柘寺内古树名木中最著名的当属矗立于毗卢阁前的已有1400岁高龄的银杏“帝王树”,与之对应的位置还有一株称之为“配王树”的银杏树,二者遥相呼应。位于潭柘寺竹林和行宫内的御竹,属稀有品种“金镶玉”竹和“玉镶金”竹,此竹源于康熙三十七年御赐给潭柘寺的八杠竹。方丈院内有两株高约30米的古柏,均为辽代所植,其树龄均有千余岁,所以称为“千年柏”,粗可数围,树干平直,直插云天,是华北地区最古老的侧柏,有“华北柏树王〞之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潭柘寺因其悠久的历史、雄伟的建筑、优美的风景和神奇的传说而受到历代统治者青睐,尤其是清代康熙皇帝把潭柘寺定为“敕建〞,使其成为北京地区规模最大的皇家佛寺,因此潭柘寺在佛教界一直占有重要地位,金代以后很长时间内,是大乘佛教禅宗里“临济宗”的代表寺院,名僧辈出,因而在《高僧传》上标名,流传千古。所以潭柘寺在政治上具有强大势力,在经济上拥有庞大庙产,在佛门拥有崇高地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谢谢朋友们的关注和支持,敬请提出宝贵意见!再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