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微信札记——徐绳武日记

陌上客

<p class="ql-block">  徐绳武先生在微信群里发表了数篇旧时的日记,虽是半个多世纪前的陈年旧事,但今日读来仍颇多感触。故略作评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之一——关于《峥嵘岁月稠》</p><p class="ql-block"> 绳武这篇题目为《峥嵘岁月稠》的几则日记,记载的是一个中学生文革期间亲身经历的一些片段: </p><p class="ql-block"> 高中毕业生不参加高考,也不就业,却留在学校里搞革命。这些所谓革命就是全国到处串联,斗争他们的校长老师和社会上的“走资派”。闹得不可开交了,只能派军队来学校军管军训。让初中学生参加抗洪抢险,差点闹出人命。放任包括绳武本人在内的这些中学生们演绎革命加爱情的人生故事。 等等等等。</p><p class="ql-block"> 这些都是今日不可思议的奇闻。文革过去已经半个世纪了,经历了文革的人许多已经去世,当年亲历过这些事情的中学生如今也都垂垂老矣。但重温那一段历史仍然有现实的意义。现在不是有人要为文革翻案吗?不是有人把文革时期取得的某些成果,如“两弹一星”,“万吨水压机”等与文革混为一谈吗?幸亏我们这些文革的亲历者还在,更有绳武的日记以及其他许多纸写的和血写的史料为证。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读一点文革史,读一点与之相关的文艺作品,比每天追星、圈粉、卡拉OK或许更有意义。为了那样荒诞的历史不再重演,我们不能忘记那一段岁月。我想这或许正是绳武发表这些日记的意义所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之二——关于《风雪洪山头》</p><p class="ql-block"> 绳武的这几篇日记,记述了六十年代末,他这个高中毕业生下放农村后,到洪山头这个地方参加长江改道,在期间经历的种种艰难困苦的往事,以及杂于其间的一些“趣事轶闻”。<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虽没有参加“长江改道”,但</span>这些艰苦的劳作生活我并不陌生,它其实是我们这些下放农村的“老三届”的集体记忆。我曾前后四次参加“洞庭湖灭螺围垦”工程,其环境之恶劣,劳作之艰困,可以说比长江改道有过之而无不及。绳武的日记真实、细腻、生动的还原了那一段生活,也唤起了我对自己那一段艰难岁日的回忆。只是绳武当时身处名为洪山头的长江之畔,却正是他新婚前夕的日子,心存了对洞房花烛之思的喜悦,这与我当年身处洞庭湖荒野,前路茫茫,且行且顾,自然又不可同日而语了。还有一点不同的是,现在看来,绳武参加的长江改道工程,是利在千秋的伟业;而我当年经历的灭螺围垦工程,实际上就是围湖造田,其孰是孰非,至今仍难以定论。且录旧作七律一首为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洞庭湖灭螺围垦五十周年感赋</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5px;">小序:</span> <span style="font-size:15px;">1970年冬,余与万千民工参加洞庭湖灭螺围垦,于寒风雪雨之中,胼肩胝足数月,至今五十年矣。特成一律,以纪其事。</span></p><p class="ql-block">当年围垦筑堤坡,苇荡江汀种稻禾。</p><p class="ql-block">八百里湖云水瘦,万千条汉手肩磨。</p><p class="ql-block">忍看泽国多洪汛,长恨蘋洲少雁鹅。</p><p class="ql-block">风雨故园多少事,至今犹说灭虰螺。</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注:灭螺,即灭钉螺,就是把湖州上稍高处围堤筑垸,在其内种植水稻,据说这样不仅可以杀死钉螺,消灭血吸虫,还可以大幅增产粮食。大面积围垦的后果,造成了洞庭湖湖面减少,水患增加,破坏了生态平衡。</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