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越作战回忆录》之十五“封面人物”

山外山(张凤山)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封面人物”</p><p class="ql-block">上一集,我们讲到了步兵四连接 替步兵第 595 团二连的防御阵地,后 于 8 月 15 日依令撤回。在撤回途中, 步兵四连四班战士徐广仁被《解放军 画报》记者王建民抓拍到这张照片, 并将该照片刊登在《解放军画报》。 后来该照片还被定为《人民日报》新 闻战线 1986 年第 8 期封面人物。 徐广仁右手拿着武器,左肩上扛着一 个袋子,虽然上身没有穿衣服,但是 携带的东西还不少,水壶、挎包、子 弹袋,还有用于自救互救的止血带、急救包,以及宁可与敌同归于尽,绝不当俘虏的“光荣”弹等。</p> <p class="ql-block">  与此同时,济南军区政治部宣传 部摄影记者施文标也抓拍到这一镜 头。看似相同,仔细辨别还是有所区 别的。</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回忆录》在发表过程中,许多战友提出应该多写些我们的战士。不 但要写他们参战时的英雄事迹,更要 写他们的现在。还有许多参战战友仍 然被病痛和后遗症折磨着,有的生活 还相当的困难,无钱治病等问题,仍 需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的关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11 高地 1、2 号哨位失守后,师 指挥部决定用“精兵、奇袭、巧夺” 的方法,以小的代价,一举夺回失地。战士们高呼“师长万岁!”而师长郑广臣则说:“我们应该高呼‘战士万 岁!’应该感谢我们的战士,是战士 们英勇顽强,不怕流血牺牲,才夺回 了失地。战士们‘血水、汗水、泪水 都流过,猫耳洞、自然洞、简易棚全 住过’,他们啃着压缩干粮,喝着天 水(缺水的阵地靠下雨的积水饮用), 靠着顽强的意志坚守阵地,直至胜 利,我为有这样的战士而感到骄傲和 自豪”。</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资料来源:图片资料由原步兵六连战士徐士峰提供。</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