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北,越北越美(九)--沈阳“帅府、故宫、九一八纪念馆”等游记

晓茅

<p class="ql-block">  25日早上,我们的专列抵达沈阳,今天游览任务是参观: ①沈阳张氏帅府,②沈阳故宫,③赵四小姐楼,④九一八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我们从沈阳北站下列车进入沈阳市区,天有点阴沉。一路往大巴停车场走去,沈阳北站非常的有气势。</p> <p class="ql-block">  车站内引导牌。</p> <p class="ql-block">  车站广场。</p> <p class="ql-block">  今天第一站,我们从火车站乘大巴到少帅府(张学良故居),在德盛门瓮城遗址下车。德盛门作为沈阳城中心的珍贵古建筑,其月城设计展现出强大的防御能力。我们下车后没有做过多的停留,过马路向少帅走去。</p> <p class="ql-block">  沿着朝阳街走不多远就到了少帅府附近,这是当年张作霖早期的办公楼。</p> <p class="ql-block">  张学良故居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朝阳街少帅府巷 46 号。附近有网红商业网点中街,这是沈阳最繁华的商业步行街之一,拥有众多的商场、餐厅、小吃摊等,汇聚了各种品牌和特色商品,是游客购物和品尝美食的热门去处。</p> <p class="ql-block">  张氏帅府是民国时期张作霖张学良父子的官邸私宅,是占地面积5.3万平方米之中王府花园、大小青楼和赵四小姐楼的传奇故事。</p> <p class="ql-block">  再向前走就到了故居前广场,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座栩栩如生的张学良雕像。雕像中的张学良身姿挺拔,目光坚定而深邃,仿佛正凝视着这片他曾为之奋斗的土地。他身着军装,英姿飒爽,那股军人的威严与果敢之气扑面而来。</p> <p class="ql-block">  团友们逐一在此摄影留念,这个团友和张学良将军一比,气场可差多啰!</p> <p class="ql-block">  张氏帅府地点及整体布局: 它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朝阳街少帅府巷46号,整体呈正方形,由东院、中院、西院和院外建筑组成。</p><p class="ql-block"> 中院:一进院:警卫室、财务室等。</p><p class="ql-block"> 二进院:张作霖早期办公、休息地,有垂花仪门。</p><p class="ql-block"> 三进院:张作霖夫人居室,现为"百年张学良"陈列。</p><p class="ql-block"> 标志性建筑有:①大青楼:张作霖及其子张学良处理军政要务的地方,中西合璧式建筑风格;②小青楼:张作霖为五夫人寿氏修建的别墅,中西合璧。</p><p class="ql-block"> 张氏帅府是东北地区保存最为完好的名人故居,集东北近现代史、名人纪念性质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团友们从中院开始游览,现在站在一进院门前。</p> <p class="ql-block">  “鸿禧”壁墙以其精美的工艺和独特的寓意吸引着人们的目光。据说这面壁墙是当年张学良为了祈求家族的鸿运和吉祥而特意建造的。</p> <p class="ql-block">  如今,我们驻足在这面“鸿禧”壁墙前,仿佛能够穿越时空,感受到当年张学良的心境和期望,同时也能从中品味到历史的厚重与沧桑。</p> <p class="ql-block">  现在这里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在中院门前的空地上,张学良当年坐的小汽车前有很多游客在留影。</p> <p class="ql-block">  从这道门继续向前走,进入一个院落。大家在此休息闲逛。</p> <p class="ql-block">  沿着这个门向前走,进入二进院、三进院。</p> <p class="ql-block">  这些是张作霖在此办公的各类厅房。</p> <p class="ql-block">  从三进院出来就可以看到这组假山石。</p> <p class="ql-block">  这是大青楼。大青楼为仿罗马式建筑,建成于1922年,因用青砖砌筑故称大青楼。</p> <p class="ql-block">  这是大青楼的图纸和介绍。</p> <p class="ql-block">  大青楼建筑面积2460平方米,地上三层,地下一层,楼高22.45米,是当时沈阳城最高建筑之一,登楼眺望,沈阳城美景尽收眼底。其建成后,曾是张学良主政东北时期办公与居住的重要场所,东北易帜,处决杨、常,武装调停中原大战等重大历史事件都是在这里策划或发生的。</p> <p class="ql-block">  这栋楼现在看起来还是独特、雄伟。团友们在此打卡。</p> <p class="ql-block">  这是张学良主政东北时期的重要场所--老虎厅,他在这里决策、实施了事关东北的重大历史事件。</p> <p class="ql-block">  张学良珍藏室。</p> <p class="ql-block">  这是他的藏品。</p> <p class="ql-block">  这是张学良长女张闾瑛的卧室,她现龄108岁,还健在。张家真是长寿基因啊!</p> <p class="ql-block">  我们来到二楼阳台上,阳台上有一些小景观。</p> <p class="ql-block">  大家可在此喝茶喝咖啡。</p> <p class="ql-block">  回望大青楼。</p> <p class="ql-block">  这棵树姿态多美啊!</p> <p class="ql-block">  我们来到了小青楼,它位于大帅府的东院,坐北朝南,砖混结构,青砖青瓦。它的建筑风格既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元素,又体现了近代的一些特色。从外观上看,小青楼造型精美,飞檐斗拱,颇具气势。其建筑工艺精湛,细节之处尽显精致。</p> <p class="ql-block">  小青楼在大帅府的历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里曾是张作霖的办公和休息之处,也是许多重要决策和事件的发生地。房间内部的布置和装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生活风貌和审美情趣。这是从后面看到的小青楼。</p> <p class="ql-block">  小青楼前的另外一组假山石。</p> <p class="ql-block">  这组假山石表现了多种动物在此栖息玩耍,你认出几种动物呢?。</p> <p class="ql-block">  在小青楼广场附近还停了一辆民国时期的小汽车。</p> <p class="ql-block">  帅府西院以红楼群为特色,是帅府规模最大、房屋最多的建筑群。张学良主政东北后,鉴于张氏帅府已有建筑不敷使用,遂决定将其父所修的西院卫队营部、两套四合院及网球场拆除,在此基础上修建红楼群,即后人所说的“少帅府”。</p> <p class="ql-block">  红楼群由国内著名设计师杨廷宝设计,杨廷宝早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1927年回国,他所在的天津基泰工程公司因他的设计方案被张学良夫妇选中而通过了项目竞标,规模最大、房屋最多的建筑。</p><p class="ql-block"> 红楼群的建造是面向国际招标的,最后选定正在给葫芦岛施工的荷兰建筑公司承建。</p> <p class="ql-block">  帅府的西院因为时间紧,没有仔细一看,主要有6幢红楼,形成了一群。红楼群的大楼均为三3层,另有地下室,其中有厢楼二幢,正楼四幢。大楼以北欧古典主义风格为主要特点,属于英国都铎式和哥特式的设计风格。</p> <p class="ql-block">  西院每一幢楼都为红砖外墙,大楼的平面、立面造型各具特色,但风格大致相同。它们均采用三角形的山花、红砖墙体、坚立比例的矩形方窗,壁柱、线脚、门窗框、檐部系采用白色石头,色彩明快。局部以混凝土饰面,红白相间。</p> <p class="ql-block">  一座大帅府,半步民国史。这宅子里发生了太多让人历史事件,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少帅在卧室与于凤至抛硬币决定杨宇霆生死的那件事,最终少帅在老虎厅枪毙了杨宇霆和常阴槐二人,一时震动,最终奠定了自己的领导地位。</p> <p class="ql-block">  出了帅府后门,我们接着参观赵四小姐楼:因张学良的红颜知己赵一荻曾在此居住而得名。这座小楼坐落在幽静的角落,建筑外观融合了中西方风格。它的外墙由古朴的青砖砌成,坚固而不失优雅。屋顶采用了中式的飞檐设计,线条流畅,灵动飞扬。窗户则是西式的拱窗,配有精致的彩色玻璃,阳光透过时,洒下斑斓的光影。</p> <p class="ql-block">  走进小楼,入门处是一个小巧的玄关,地面铺设着复古的花砖,图案精美。玄关一侧的墙壁上挂着一面古铜色的镜子,镜子边缘雕刻着细腻的花纹。</p> <p class="ql-block">  在房子的一个角落摆放着一台白色的钢琴。或许曾经从这台钢琴里弹出的是一首欢快的爵士曲,那跳出的旋律就如同活泼的小精灵,在空气中跳跃、旋转,带来无尽的欢乐与活力;又或许是一首深情的古典乐章,旋律便如泣如诉,像是一位诗人在倾吐内心深处的情感,令人陶醉其中,感同身受。</p> <p class="ql-block">  客厅宽敞明亮,天花板上悬挂着华丽的水晶吊灯。一组皮质沙发环绕着大理石茶几,沙发上摆放着绣花靠垫,色彩鲜艳。客厅的角落里放置着一个壁炉,冬季时温暖的火光为整个房间增添温馨。</p> <p class="ql-block">  书房布置简洁大方,整面墙的书柜里摆满了书籍。一张木质书桌摆在窗前,桌上摆放着文房四宝和赵四小姐喜爱的书籍。</p> <p class="ql-block">  卧室的布置温馨而舒适。一张宽大的实木床占据了主要空间,床上铺着柔软的丝绸床品。床头摆放着小巧的床头柜,上面放置着一盏复古台灯。床边的窗户挂着轻柔的纱帘,微风拂过时,轻轻飘动。</p> <p class="ql-block">  小楼的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主人的高雅品味和对生活的热爱,仿佛在静静地诉说着曾经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游览完帅府我们就向一街之隔的沈阳故宫前进。去的路上我们从朝阳街拐了一下。这是沈阳少年宫。</p> <p class="ql-block">  沈阳故宫,这座承载着满清历史的古老宫殿,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东北大地。当我踏入这片神秘而庄严的领域,仿佛穿越时空,走进了往昔的辉煌岁月。</p><p class="ql-block"> 沈阳故宫是现存仅次于北京故宫的最完整的皇宫建筑。</p> <p class="ql-block">  经过紧张的步行,我们来到了沈阳故宫的外围,看到了“沈阳故宫”的牌匾。这座承载着满清历史的古老宫殿,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东北大地。当我看到这片神秘而庄严的领域,仿佛穿越时空,走进了往昔的辉煌岁月。</p> <p class="ql-block">  在沈阳故宫前你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美女们穿着满清服装在大街上溜达。</p> <p class="ql-block">  游览沈阳故宫,首先经过文德坊。</p> <p class="ql-block">  我们来到了大清门,今天游览故宫就从这里开始。</p> <p class="ql-block">  这个地方是必须要打卡的景点。</p> <p class="ql-block">  进入故宫大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崇政殿。这座宫殿气势恢宏,殿顶的琉璃瓦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朱红色的廊柱粗壮而挺拔,支撑着那华丽的屋檐。</p> <p class="ql-block">  步入殿内,精美的雕刻和金碧辉煌的装饰令人叹为观止。龙椅高高在上,散发着威严的气息,仿佛还能感受到当年皇帝在此处理朝政时的庄重与肃穆。</p> <p class="ql-block">  接着,我来到了凤凰楼。这座三层高的建筑,是整个故宫的制高点。沿着陡峭的楼梯而上,每一步都仿佛在丈量着历史的深度。站在楼顶,俯瞰整个故宫的布局,错落有致的宫殿群尽收眼底,远处的现代城市与这古老的建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人不禁感慨时代的变迁。</p> <p class="ql-block">  走过凤凰楼,便是清宁宫。这是皇后的寝宫,具有浓郁的满族特色。宫内的布置简约而不失典雅,火炕占据了很大的空间,炕上摆放着精致的被褥和靠枕。宫内的陈设处处体现着满族的生活习俗,让人对那个时代的宫廷生活有了更直观的了解。</p> <p class="ql-block">  我们从崇祯殿出来,经飞龙阁,流游太庙,转向东掖门,</p> <p class="ql-block">  这就是飞龙阁,位于崇政殿东侧,为五间硬山顶二层楼房。飞龙阁是一块蓝色底纹的木牌上竖立飞龙阁三个金色字,右边中文,左边满文。房子门窗都是主体红色,中间有少许青色装饰,屋顶为青色瓦。飞龙阁内上层,原用作存放清历朝皇帝所用武备,包括各种弓箭、鞍辔、甲胄、刀剑等,共有四千多件。皇帝东巡盛京时,往往要亲自登楼阅视这些先帝遗物,以示珍视和敬重。飞龙阁下层的主要藏品,是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奉旨从北京运来的一批古代青铜器,成为清宫藏宝。包括商、周、汉、唐历朝所制鼎、彝、盂、盘、卤、爵、觚、钟等共八百件。</p> <p class="ql-block">  沈阳故宫内的太庙是一座红墙黄瓦的独立院落,是清朝皇帝祭祀祖先的地方,供奉努尔哈赤及其以上四位先祖神位。太庙建于乾隆时期,是清代皇帝的首座家庙,也是沈阳故宫的一部分。太庙内有焚帛炉、正殿、东配殿和耳房等建筑,展示了太庙的历史和祭祀过程。太庙的建筑地位尊贵,顶覆黄色琉璃瓦,与其他建筑不同。</p> <p class="ql-block">  宗庙制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清初太庙是清太宗皇太极接受汉文化 健全国家礼制的产物。清朝定鼎北京后,改建原明太庙作为本朝的皇家家庙。乾隆时期,清高宗弘历迁建太庙,完善沈阳都城规制。迁建后的沈阳太庙重新使用,不设神位,只作为尊藏清代皇帝溢宝、谥册之处,与北京太庙并存。</p> <p class="ql-block">  出东掖门就来到了故宫东院,是沈阳故宫建筑布局中的东路部分。这里主要包括大政殿与十王亭两大建筑群,它们共同构成了沈阳故宫东院的独特风貌。这种布局不仅展现了古代宫廷建筑的独特韵味,更反映了满族八旗制度的深刻内涵。</p> <p class="ql-block">  大政殿是沈阳故宫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又称笃恭殿,是沈阳故宫东路的核心建筑,也是皇帝举行大典的场所,如皇帝即位、颁布诏书等重要仪式都在这里举行。大政殿的建筑风格融合了汉族传统与满族的宗教色彩,独具特色。它采用了八角重檐攒尖式屋顶,覆以黄琉璃瓦,显得气势恢宏,威严庄重。</p> <p class="ql-block">  大政殿正面内部布置。</p> <p class="ql-block">  大政殿侧面布置之一。</p> <p class="ql-block">  这是哪位皇后在大政殿累了,出来透透气?</p> <p class="ql-block">  位于大政殿两侧的十王亭,则是八旗大臣办公的地方。十王亭的建筑风格与大政殿相呼应,采用了琉璃瓦屋顶和青砖墙身,显得庄重而典雅。站在大政殿前的广场上,闭上眼睛,仿佛能听到当年群臣商议国事的激烈争论声。</p> <p class="ql-block">  时代不同了,大政殿也是我们广大游客参观游览的好地方了。</p> <p class="ql-block">  经过这个门,我留意的看了一下,真有缘分,这个门叫“后宰门”,我曾经在南京就住过明故宫的后宰门。哈哈哈!</p> <p class="ql-block">  沈阳故宫真美呀,你看我们又来到了一个水池边。水池里雾气腾腾,水池上亭台楼阁,小桥流水,有一些仙人在拍照打卡。</p> <p class="ql-block">  到处都是穿着满族服装游走打卡的仙女。</p> <p class="ql-block">  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  做工讲究,工艺精湛。</p> <p class="ql-block">  现在我们来到了文溯阁,它是西路建筑群的核心,建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专为存放《四库全书》而建。文溯阁仿照明代宁波天一阁建造,面阔六间,重檐硬山式,前后出廊,屋顶覆盖黑色琉璃瓦,门窗漆成绿色。</p> <p class="ql-block">  文溯阁的装饰色彩以冷色调为主,象征着“以水克火”,因为书最怕火,黑色琉璃瓦寓意着防火‌。文溯阁内悬挂着乾隆皇帝题写的匾额“文溯阁”,彩绘画题材以“白马献书”、“翰墨卷册”等与藏书楼功用相谐的图案,给人以古雅清新之感‌。‌</p><p class="ql-block"> 沈阳故宫西路主要包括文溯阁、嘉荫堂和仰熙斋,这些建筑是沈阳故宫历史最短的建筑群,建于乾隆四十六年至四十八年(1781-1783年)‌</p> <p class="ql-block">  我们经过了沈阳故宫文创广场。</p> <p class="ql-block">  出了武功坊,可以说游览沈阳故宫就结束了。</p> <p class="ql-block">  在故宫的游览过程中,我们还参观了众多的偏殿和配房,每一处都有着丰富的文物和历史故事。那些精美的瓷器、书画、服饰等,无不展示着满清时期的文化与艺术成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我缓缓地走出故宫,心中满是对历史的敬畏和对这座宫殿的留恋。沈阳故宫,它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部生动的历史教科书,让我领略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这次沈阳故宫之行,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深处,成为我人生中一段珍贵的经历。</p> <p class="ql-block">  通过沈阳故宫的游览现在又回到“沈阳故宫”4个大字面前,我才认识到这个门是沈阳故宫太庙的大门。</p> <p class="ql-block">  我们经过沈阳方城旅游区。</p> <p class="ql-block">  沈阳方城文化旅游区位于沈阳市的中心,涵盖沈河区东、西、南、北顺城四至范围内,总面积1.69平方公里,域内包含世界级文化遗产沈阳故宫、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张学良旧居、全国示范步行街沈阳中街三大核心 IP ,此外,还拥有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风貌建筑41处,文庙、萃升书院等文物古迹遗址57处,历史街巷67条,老字号和非物质文化遗产49项,这些共同构成了沈阳方城创建国家5A级景区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p> <p class="ql-block">  赵本山的刘老根大舞台离沈阳故宫约8分钟的路程,有的团友忙里偷闲的去看了一下。</p> <p class="ql-block">  我们今天最后一个参观点是“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它是世界上全面反映“九·一八”事变历史的博物馆,现为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一级博物馆和辽宁省对台交流基地,位于沈阳市大东区望花南街46号。</p> <p class="ql-block">  从我们大巴下车点。穿过川流不息的立交桥,就可以看到了九一八纪念馆的那块标志性的大石头。</p> <p class="ql-block">  从高处看九一八纪念馆内的石雕。</p> <p class="ql-block">  这个地方承载着沉重的记忆,时刻警醒着人们勿忘国耻,那就是“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当我踏入纪念馆广场,凝重的氛围扑面而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座残历碑,巨大而醒目,扭曲的日期仿佛在诉说着当年的惨痛。碑上的弹痕累累,是历史的烙印,更是对侵略者罪行的无声控诉。</p> <p class="ql-block">  这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激励着广大的人民,时刻不能忘记过去惨痛的时刻。</p> <p class="ql-block">  这是国家领导人为博物馆题写的馆名。</p> <p class="ql-block">  各界人士参观“九一八历史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沿着参观路线前行,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饱经沧桑的文物,都在向我讲述着那段黑暗的岁月。生锈的刺刀、破旧的军装、被炸毁的房屋残骸,每一件展品都像是一个痛苦的灵魂,把我带回到那个充满硝烟和血泪的年代。</p> <p class="ql-block">  馆内的场景复原更是令人触目惊心。逼真的街道、哭喊的百姓、狂轰滥炸的飞机,让人仿佛置身于那场浩劫之中。我能感受到当时人们的恐惧与绝望,也能体会到他们奋起反抗的决心和勇气。</p> <p class="ql-block">  这是复原的逃难的人们。</p> <p class="ql-block">  中国军民就在这艰苦的条件下与日本侵略军进行抗争。</p> <p class="ql-block">  在多媒体展示区,通过影像资料,我更加全面地了解了“九一八事变”的前因后果。侵略者的残暴、中国人民的苦难,让我的心情愈发沉重。然而,在这沉重之中,也有无数抗日英烈的英勇事迹闪耀着光芒,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祖国的尊严,为民族的独立和自由谱写了壮丽的篇章。</p> <p class="ql-block">  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诞生了义勇军进行曲,也就是国歌。</p> <p class="ql-block">  这是沈阳人民迎来了抗日战争胜利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  就是在这一年,我们胜利了。</p> <p class="ql-block">  走出纪念馆,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那一段历史,是中华民族的伤痛,更是激励我们不断前进的动力。我们应当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惜当下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同时,也要以史为鉴,奋发图强,让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永不再受外敌的欺凌。</p> <p class="ql-block">  这是“反霸权、反战争、反侵略”和平祈愿柱。值此日本侵华战争结束六十</p><p class="ql-block">周年之际、爱好和平、反对战争的日本人民、特建此碑以示纪念。(日本)侵华历史传讲会立。</p> <p class="ql-block">  "九·一八"事变铁证,这是柳条湖爆破地点碑。"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关东军曾在所谓的南满铁路爆破现场设立一个木牌,上书"昭和六年九月十八日支那兵线路爆破地点"。1938年,关东军又在原地用水泥建成此碑、碑体造型酷似炸弹的尾翼,立于一个2米多高、正面刻有"爆破地点"字样的石砌基座之上,抗战胜利后被推倒,1991年入藏该馆。</p> <p class="ql-block">  广场上还有警世钟,其沉重而庄严。每一次钟声的敲响,都仿佛在回荡着历史的呐喊,警示着人们铭记那段屈辱的过去。钟身上的纹理和锈迹,似乎也在默默讲述着岁月的沧桑。</p> <p class="ql-block">  沈阳“九一八”纪念馆,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座警钟,它时刻提醒着我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p> <p class="ql-block">  完成今天参观游览任务后,我们踏上向辽宁省丹东市驶去的大巴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