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知道马王堆汉墓是七十年代初的事,那时正值文革中,每天报纸(“两报一刊”)铺天盖地都是“批林批孔”的报道。突然一天,我从收音机里听到:长沙发掘了马王堆汉墓,是研究儒法斗争的资料。还挖出一个没有腐烂的女尸和很多文物(那时我们不晓得啥子叫“文物”,只晓得是封资修的东西)。年少的我曾经好奇地目睹了大人们抄家、砸庙、挖坟,打砸抢烧破坏了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东西”。很多年以后,才知道那些都是珍贵的历史文物。马王堆汉墓后,我慢慢的知道了“文物”、“考古”的词语。</p> <p class="ql-block"> 当年,马王堆出土文物被列为研究儒法斗争的新资料。</p><p class="ql-block"> 1972-1974年,考古工作者先后发掘了3座西汉时期墓葬。墓葬的木棺四周及其上部填有木炭,木炭外又用白膏泥填塞封固。出土丝织品、帛书、帛画、中草药等遗物3000余件。此外,还出土有保存完好的女尸1具,以及方剂书籍帛书《五十二病方》。</p> <p class="ql-block"> 1973年,周恩来总理亲自批示了马王堆2、3号墓发掘的请示报告,使发掘工作得以顺利推进,为文物的出土及后续保护研究奠定了基础。我想,如果不是周总理批示保护好马王堆文物,这些文物命运不知会怎样?</p> <p class="ql-block"> 马王堆汉墓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利苍一家三口之墓,是湖南地区迄今保存最为完整的汉代王侯墓群,更是20世纪世界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p><p class="ql-block"> 利苍,西汉列侯,曾任长沙国的丞相,被封为轪侯。</p> <p class="ql-block"> 马王堆汉墓一、二、三号坑相邻模型</p><p class="ql-block"> 马王堆汉墓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轪侯利苍的家族墓地。三座汉墓中,二号墓是汉初长沙丞相轪侯利苍,一号墓是利苍妻,三号墓是利苍之子。</p> <p class="ql-block"> 马王堆墓葬的形制独特,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木椁墓,墓底和椁室周围填满木炭和白膏泥,形成了恒温、恒湿、缺氧、无菌的环境,使得墓内的遗体和随葬品得以完好保存。</p> <p class="ql-block"> 一号墓为利苍之妻辛追夫人的朱地彩绘棺,饰龙、虎、朱雀和仙人等祥瑞图案。</p> <p class="ql-block"> 辛追夫人是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的女墓主,是西汉长沙国丞相轪侯利苍的妻子。</p><p class="ql-block"> 1972年4月,棺内发现保存基本完整的辛追夫人遗体。全身皮肤覆盖完整,大部分毛发附于原位,指、趾纹路清晰,肌肉尚有弹性,部分关节可以活动,是世界上保存最好的湿尸。</p> <p class="ql-block"> 马王堆一号汉墓 T 形帛画(镇馆之宝)</p><p class="ql-block"> 一号墓棺椁有4层,最里面才是安放墓主人遗体的内棺,棺盖上覆盖着一块“T”型的神秘帛画,这幅长达两米并且完好无损的巨幅帛画是中国考古史上的首次发现。</p><p class="ql-block"> 马王堆一号汉墓T型帛画出土时为覆盖在汉墓的锦饰内棺的盖板上,其应为出丧时作为“遣车”先导所打的“幡”,它表达的是引魂升天之意,体现墓主对羽化登仙的渴望。</p> <p class="ql-block"> T型帛画内容可分上、中、下三部分,分别代表天上、人间和地下。上部描绘的是神话传说中的天国景象。中间画的是墓主人在世时的生活写照。下部绘的是神话传说中的阴间场景。</p> <p class="ql-block"> 整个帛画画面和协自然,色彩浓烈多彩,富丽华贵,庄重典雅。</p> <p class="ql-block"> T形帛画,绝对符合西汉初期人们对宇宙和生命的浪漫想象。用笔墨和重彩绘制,从上至下分为天上、人间和地下三部分。天上部分是“T形”上端最开阔的地方,顶端正中间坐着人身蛇尾的烛龙,其左侧挂有一轮弯月,月上绘有蟾蜍、玉兔,月下有一位托月女神。帛画构形布局完美、图像造型生动、色彩鲜艳和谐,表现了古人对天国的想象和永生的追求。于人间部分的中段,在华盖与翼鸟之下,存在一位侧像的拄拐老妇人,其身着华美锦衣,身后伴有三名侍女,前方则有两名头戴鹊尾冠的小吏跪地迎候于她,这是墓主辛追夫人。在辛追夫人下方,又画有一厅,设有壶、鼎、钫及重叠的耳杯之类的酒食具,中间有一个大食案,上面铺着锦袱,左右侧各有三个拱手而坐,另有一人站在一侧,其意可能在表现,主人即将要离开家园,家人在设宴送别,或表示主人离世后,家人在设案祈祷。总之,都是在祝福墓主人早日升天的意思。</p> <p class="ql-block">素纱单衣,轻如云雾,比一个鸡蛋还轻(49克)。如果把这件衣服折叠起来,可以装进一个小小的火柴盒里。薄如蝉翼,纱衣像蝉的翅膀一样透明。</p> <p class="ql-block"> 西汉.直裾素纱禪衣(镇馆之宝)</p><p class="ql-block"> 素纱襌衣是1972年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发掘出的一件文物,是西汉时期纺织技术巅峰时期的作品,为国家一级文物。</p><p class="ql-block"> 素纱襌衣每平方米纱料仅重15.4克,并非因其织物的孔眼大,空隙多,而是纱料的旦数小,丝纤度细。”多数学者认为贵为丞相夫人的辛追欲露华丽外衣纹饰,因此在色彩艳丽的锦袍外面罩上一层轻薄透明的襌衣,使锦衣纹饰若隐若现,朦朦胧胧,不仅增强了衣饰的层次感,更衬托出锦衣的华美与尊贵。</p> <p class="ql-block"> 长沙丞相利苍铜印</p><p class="ql-block"> 铜制明器官印二枚,分别用阴文篆体雕刻“长沙丞相”“轪侯之印”。</p> <p class="ql-block"> 二号墓墓主利苍的三颗印章分别为玉质私印一枚,上书阴体篆书“利苍”二字。</p> <p class="ql-block"> 出土于墓道两侧壁龛的偶人,也称镇墓俑</p> <p class="ql-block"> 冠人俑(辛追墓出土)</p><p class="ql-block"> 形体高大,头戴长冠,身穿长袍,鞋底刻有“冠人”两字。“冠”通“倌”,为墓主人贴身阉侍,众奴婢之长。</p> <p class="ql-block"> 着衣女侍俑(辛追墓出土)</p><p class="ql-block"> 轪侯夫人的贴身婢女,着衣已残。因其地位较高,在制作和包装上都很讲究。木俑身着纹锦镶边的绣花长袍,墨绘眉目,朱绘双唇,面目清丽姣好,神态娴静,身材修长,比例匀称,雕刻工致。</p> <p class="ql-block">劝吃饭“君幸食”。</p> <p class="ql-block"> 彩绘双层九子漆奁(辛追墓出土),双层九子漆奁是辛追夫人的“化妆盒”。</p><p class="ql-block"> 器具分上下两层,连同器盖共三部分。盖和器身为夹纻胎,双层底为斫木胎,器表涂黑褐色漆,再在漆上贴金箔。金箔上施油彩绘。上层放置手套三双、丝绵絮巾、组带、绢地“长寿绣”镜衣各一件。下层底板凿凹槽九个,槽内放置九个小盒,内放化妆品、胭脂、丝绵粉扑、梳、篦、假发、针衣等。</p> <p class="ql-block"> 纪年木牍</p><p class="ql-block"> 纪年木牍纵向从右至左墨书秦隶风格文字。其内容为“十二年二月乙巳朔戊辰,家丞奋移主藏郎中,移藏物一编,书到先质,具奏主藏君”。</p> <p class="ql-block"> 利苍和辛追夫人的儿子--利狶(长沙国第二代轶侯)</p> <p class="ql-block">龙纹漆几</p> <p class="ql-block">兵器架</p> <p class="ql-block">兵器架</p> <p class="ql-block"> “轶侯家”云龙纹漆盘</p><p class="ql-block"> “轪侯家”云龙纹漆盘是汉代沐浴用具。虽历经两千年仍光亮如新,红黑色彩对比强烈,纹饰清秀华美 。 </p><p class="ql-block"> 外底有朱书文字“轪侯家”,表明其归汉初长沙国的轪侯府所有 。</p> <p class="ql-block"> 云纹漆匜(上)为浇水器,与漆盘配套作为古代贵族的盥洗用具,洗手时由一长一少奴仆服侍,长者持漆匜浇水,少者捧盘承接 。</p><p class="ql-block"> 云纹漆水盂(下)作为一种常见的古代盥洗或盛水用具,云纹漆水盂应与其他云纹漆器具风格相似,具有线条流畅、云纹婉转等特点 。</p> <p class="ql-block"> “熬兔笥”竹笥及木牌</p><p class="ql-block"> 通过它可以推测出当时墓中应该有装有熬制兔肉的竹笥(一种盛食物的方形竹器)。当中盛有被做成食物的动物遗骸、水果、谷物等。</p> <p class="ql-block"> 彩绘陶鐎(温酒器)</p> <p class="ql-block"> 玳瑁樽</p><p class="ql-block"> 嵌玉铜樽</p> <p class="ql-block">云纹漆具杯盒</p> <p class="ql-block"> 朱红菱纹罗丝绵袍(此袍是辛追夫人生前所喜之物)。</p><p class="ql-block"> 上衣下裳相连,衣领相交,衣襟由左向右折到右侧身旁,为交领右衽曲裾式,是西汉早期贵族妇女中广为流行的款式 。</p> <p class="ql-block"> 医简《杂禁方》,是古代的一种方术文献。</p><p class="ql-block"> 记载了一些通过祝由等方式来达到禁咒目的的方法,如夫妻不和等情况使用的禁咒之术,体现了当时的民间风俗和部分巫术观念,对于研究古代民俗、巫术文化等有一定的价值。</p> <p class="ql-block"> 《引导图》</p><p class="ql-block"> 《导引图》是1974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现存最早的道家导引图谱 。反映了秦汉时期人们的养生保健思想和道家文化对养生的影响 。</p> <p class="ql-block"> 《太一祝图》太一神是楚汉时期崇拜的最高神灵。</p><p class="ql-block"> 帛画正中上部彩绘鹿角神人,双眼圆睁,巨口大开,舌头前吐,神情肃穆,双手自然下垂,上身着红装,下着齐膝青色短裤,赤足两腿分开,双膝外曲作骑马欲行之势,左侧题记“太一”,右侧腋下有一“社”字 。</p> <p class="ql-block"> 龙纹玉璧</p><p class="ql-block"> 马王堆汉墓出土玉器极少,此璧是利苍墓中发现的数件玉器中最大的一件 。</p> <p class="ql-block"> 皿方罍</p><p class="ql-block"> 皿方罍( lei )是流行于我国商代晚期至春秋晚期中的大型盛酒器和礼器,多用青铜铸造,有圆形和方形两种。商代末期贵族将罍用以宴会贵客,礼仪盟誓。</p><p class="ql-block"> 1919年,湖南省桃源县出土了一件迄今所见最大、最精美的青铜方罍。据其铭文称为“皿方罍”,颜色漆黑发亮,其盖为四阿形,中央有四阿形纽。器身为高领,圆肩敛腹,高圈足。器身自顶至足,有8道高高突起的勾形扉棱。器四隅及四面中线均设宽厚扉棱。左右两面各有一兽首衔环,环饰以细纹。整器身量魁梧奇伟,并蕴含灵动气韵,造型庄重高峻。</p> <p class="ql-block"> 商代豕形铜尊(镇馆之宝)</p><p class="ql-block"> 豕形铜尊以野猪作为器物造型,长着獠牙,身体滚圆,四肢刚健有力。其制作工艺精湛,纹饰精美,展现了商代高超的青铜铸造技艺,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p> <p class="ql-block"> 彩绘漆木虎座凤鸟架鼓(镇馆之宝)</p><p class="ql-block"> 鼓架上半部分,两只引吭高歌的凤鸟挺立在背向巨作的双虎之上,凤冠之间悬挂着一面大鼓。</p><p class="ql-block"> 下半部分的栖木虎做的两只虎面肌肉线条清晰,虎眼明亮有神,虎口吐出长长的舌头,弯绕至虎下巴萌太近显。两只虎的脚下居然踩着两条巨蟒,底座中间还有几条小一点的蟒蛇,蟒蛇的元素为骨架增添了几分神秘诡异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众多丰富的元素共同造就了这件造型多样、结构完整的虎作鸟架骨,简直完美到了极点!</p> <p class="ql-block"> 商.大禾人面纹方鼎</p><p class="ql-block"> 大禾人面纹方鼎是中国唯一的以人面纹为饰的鼎。年代为商代晚期。颜色碧绿,器身略呈矩形,器身外表四周饰半浮雕的人面。人面周围有云雷纹,人面的额部两侧有角、下巴两侧有爪。鼎腹内壁铸“大禾”两字铭文,因此鼎亦被称为大禾方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