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汉阳县府《捐建景贤水池示》及译文

禺草号汉阳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2023年“中海地产”在“汉阳树公园”前树的宣传栏:“‘江氏林园’由柏泉三甲人购下,更名‘张教忠堂’,1931年武汉发大水,张氏后人为了救人,舍弃一切古玩、字画......将‘怀清斎’(汉阳树公园)和临街多间店铺无偿分给受大水之灾,投奔来的柏泉张氏族亲。”</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张氏景贤支谱 · 捐建景贤水池示》</b><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div>钦命新关监督,湖北汉阳府正堂,加五级,记录二十五次逄。为,出示晓谕事:</div><div>据汉阳县举人张行简禀,称竊:八月初间,西门外口居民失慎,城内水龙林立难于汲水撲救。嗣因公谒见蒙,谕筹浚水,以期有备无患。奈购地濬池(疏通堵塞池水)工费甚巨,出与邻里议募观望不前,因思六贤祠宇原系自新三堂基址。敦本、同善二堂拨欵(款),提创与修规敦本、同善。自新三堂轮年经理(常年经营),其东北偶基址则,系道光年间,自新堂质押举人家。当即商明,新堂首自建景贤私塾。前设义学,后祀先世三代乡贤,购藏书籍,以备义学考稽。 </div></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1864年汉阳府图<br></div><div><br></div>并由举人与弟,监生行方,拨出旧置建中坊,陶家巷下铺屋一所,以其岁租(租金),作香火义学经费。历办数年无异。现义学经费已经别募,而香火所需为数无多,当此,浚修水池势有难,缓费又无措。举人等将唐家巷下铺屋,出卖与蔚文堂管业,得银二百四十七两,一倂捐作浚池工费。即就景贤塾屋墙外,余基开浚水池,计深九尺,宽一丈零,长二丈零,池底墙硪筑三合土,方厚二尺零,阶镶麻石面,铺红石内,容水二千余石。外筑围墙,前设栅门,后造房屋为照池人居住之所。 业已一律告竣,价银尚不敷出, 用仍由举人等别筹弥补。唯念水懦民玩,虽经墙垣坚蔽,栅门严扃(由外向内关门的门闩),仍恐致意外之患。万一救灾需用池水急,何能择更多可虞?不恳赏示,勒石谕饬(刻碑告民整顿)。善堂经理是体德,意於今日转贻后累於将来。合具禀乞,电准赏示,勒石饬谕,同善堂水龙局就近经理,恳移营行县备案。实为德便上禀。等情据此,除批示并移行营县备案,暨谕饬。同善堂水龙局就近经理,外合行出示晓谕,为此示仰军民,人等知悉须知。举人张行简,现在六贤祠附近捐修水池,原为禦灾防患起见,该附近居民、人等,不得无故擅动,尤不得乘间侵损、滋扰,尚有不遵,许该首士,指名赴府具禀,定即拏(拿)案重惩,绝不宽贷。其各凛遵毋违,特示。 右仰通知。 <br> 光绪十四年十月廿九日 告示,实勅水池栅门外晓谕。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大字下方小字:“......嘉庆三十七年(1812年)歙县方密庵”</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译文】</div><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张氏景贤支谱 · 捐建景贤水池示》</b><br></div></div><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div>承蒙皇帝钦命担任新关监督,湖北汉阳府正堂之职,获加五级,记录二十五次嘉奖。现发布告示以告知众人相关事宜:<br>据汉阳县举人张行简①禀报道:在八月初的时候,西门外口的居民家中不慎失火,当时城内虽然有众多的水龙(旧时救火器具),但却难以取水进行扑救。后来因公事谒见上级时,承蒙指示,要筹划疏通水池,期望能做到有备无患。无奈购买土地、疏浚水池所需的工程费用十分巨大,我出去和邻里们商议募捐之事,可大家都持观望态度,并不积极响应。于是我想到六贤祠宇原本是自新、敦本、同善三堂的旧址所在。<br>敦本、同善二堂曾拨出款项,提议并参与修建,规定由敦本、同善、自新三堂按年份轮流进行管理经营。在其东北角落的那块地基,在道光年间,是自新堂抵押给我家的。当时我就和自新堂的负责人商议妥当,在那里建起了景贤私塾,前面设立义学,后面用来祭祀先辈中三代乡贤,还购置收藏书籍,以供义学教学及考证查阅使用。 <br></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1938年汉阳县城地图</div><br>我和弟弟监生行方②,拨出以前购置的位于建中坊、陶家巷下的一所铺面房屋,用它每年的租金作为香火以及义学的经费。这样办理了好几年,都没出现什么问题。如今义学的经费已经通过别的途径募集了,而祭祀香火所需的费用数额不多,在当下这种疏浚修建水池之事势在必行、刻不容缓,却又没有经费可用的情况下,我等举人便把唐家巷下的铺面房屋,卖给蔚文堂经营管理,获得了二百四十七两银子,一并都捐出来作为疏浚水池的工程费用。<br>随即就在景贤私塾房屋墙外剩余的地基上,开挖疏浚水池,经测量,水池深达九尺,宽一丈多,长两丈多。池底和池壁用硪(一种砸地基或打桩的工具)夯实,筑起厚二尺多的三合土,台阶镶嵌麻石,表面铺上红石,水池内能够容纳两千多石的水。在水池外面修筑了围墙,前面设置了栅门,后面建造了房屋,作为照看水池之人居住的地方。<br>如今这些工程都已经全部完工了,不过所花费的银子还有不足的部分,仍然需要我等另行筹措资金来弥补。只是考虑到水虽然看似柔弱,但百姓往往容易疏忽大意,即便有围墙坚固地围挡着,栅门也牢牢关闭,可仍旧担心会出现意外灾祸。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张氏景贤支谱 · 捐建景贤水池示》</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div>万一救灾时急需用到池中的水,哪里还能有别的选择呢,情况着实令人担忧。如果不恳请批准发布告示、刻石立碑来告知众人,要求善堂进行管理,那就是领会了上级的意图,却在当下没有做好,反而给将来留下隐患。所以一并写好禀文,恳请批准发布告示、刻石立碑以整顿此事,让同善堂、水龙局就近进行管理,恳请转交给相关部门并通知县衙备案,这样实在是功德一件,便呈上禀文。<br>根据上述情况,除了批示并转交给相关部门以及通知县衙备案,还下令告知同善堂、水龙局就近进行管理之外,现一并发布告示告知众人。特此告示,希望军民等人都知晓,要知道举人张行简如今在六贤祠附近捐资修建水池,原本就是为了抵御灾祸、防范隐患考虑,这附近的居民等人,不得无故擅自去动用这个水池,尤其不能趁机侵占、损坏水池,或者去滋扰相关事务,要是有人不遵守,允许负责人指名到府衙来禀报,必定会将违反之人捉拿归案,从重惩处,绝不宽容饶恕。希望大家都严格遵守,不要违背,特此告示。 右仰通知。<br>光绪十四年十月二十九日 告示 实际将此告示刻在水池栅门之外以告知众人。》</div></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汉口竹枝词,撰有不少描述汉阳的诗句</h3> 注:<br>1.张行简(1835-1906),字敬亭,号腴珊,湖北省汉阳县柏泉垸子湾(今东西湖区柏泉农场)人。张三异七代孙。15岁入县学,17岁为廪生,24岁列副榜,32岁中举。初任水部郎官,不久改任知县,又改选为蕲水县学官,候选国子监学正。后弃官退居,以著书立说和教子孙读书为事。同治十年(1871),张行简将其父亲在柏泉张氏族居地的遗产水田十五石八斗,全部捐作祠产(张氏宗祠),其收入用作祠堂训蒙义学。光绪十五年(1889)冬,张行简在西湖中绳草场旁黄脚湖修筑“救命墩”一座,救助夏秋水涨船泊翻覆溺水之人。 <br>2.张行方(1840-1889)字半亩 号直夫 湖北省汉阳县柏泉垸子湾(今东西湖区柏泉农场)人。张三异七世孙,张行简胞弟。太学生,遵照父意弃学从商,同治年间购下有株古银杏树的大宅院,取名银杏轩。让儿子(张仁芬)有个舒适的读书环境。以子贵勅宣德郞。监生一词源自明代,是指由皇帝派遣的低级官员或学生,负责监督高级官员的行为。监生的获取方式有多种。其中,依靠父、祖官位入监的称为荫监,由皇帝特许入监的称为恩监,因捐纳财物入监的称为捐监,而监生也可以用钱捐到。此外,举人会试落第者也可入监,这种监生被称为举监。<br><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