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p><p class="ql-block">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p><p class="ql-block">在小学时候,唐代诗人张继的这首流传千古的《枫桥夜泊》就将“姑苏”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中。</p> <p class="ql-block">跟着古诗去跑马,人生的第十八场全程马拉松来到了江南古城——蘇州。</p><p class="ql-block">“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对于苏州大家并不陌生,我也曾在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前夕第一次去过,<a href="https://www.meipian.cn/2q6io6ig"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 font-size:18px;">一次刻骨铭心的旅行</a>虽刻骨铭心,但跟团走马观花,其实并没有见到真正的苏州,这次“苏州银行杯第三届环太湖1号公路马拉松”,我与志剑哥一拍即合,一起报名,再次以马拉松的名义深读苏州。</p> <p class="ql-block">本次苏州之行,我和志剑哥选择了从太原站乘坐卧铺夜车往返,顺便感受一下龙城太原站的金碧辉煌,同时与住在附近的戴伎鸿把酒共叙同学情谊。</p> <p class="ql-block">“人间烟火姑苏城,吴侬软语透画屏。浅吟低唱中州韵,软糯细腻百媚生”。</p><p class="ql-block">“一座姑苏城,半部江南史”。</p><p class="ql-block">从古至今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被这座城市的美所折服,留下了一篇又一篇传颂千古的唯美诗篇。</p><p class="ql-block">粉墙黛瓦,青砖古木,江枫渔火,小桥流水……仿佛只要提起姑苏二字便能够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古韵悠悠,品味到那深藏其中的文艺与雅致。</p><p class="ql-block">我俩在酒店附近迫不及待地品尝了当地以“松鼠鱼”为特色的苏州菜后,就开启了探访苏州的旅程。</p> 建筑大师的天工之作-苏州博物馆 <p class="ql-block">来到苏州,我们的第一站就是苏州博物馆。</p><p class="ql-block">而提到苏州博物馆,就不得不说一下它的设计师——享誉世界的建筑大师贝聿铭。</p><p class="ql-block">贝聿铭先生于2019年5月16日去世,享年102岁。作为现代建筑历史上“最后一个现代主义大师”,贝聿铭为世界带来了精彩绝伦的作品,包括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馆、香港中国银行大厦和苏州博物馆等。</p> <p class="ql-block">在贝聿铭的百年人生里,他获得了一个建筑师能拥有的全部荣誉。但是,贝老留给国人最深刻的记忆,却并非他的建筑成就,而是他背后那个生生不息的家族,孕育出大师的那片沃土。</p><p class="ql-block">中国有句古话,“富不过三代”。很多富甲一方、红极一时的富豪家族,都逃不过这个诅咒似的命运。但是,贝聿铭所在的贝氏家族,却传承了几百年,富过15代。</p><p class="ql-block">其中最关键的便是其叔祖贝润生对于家风家训的那句总结:以产遗子孙,不如以德遗子孙;以独有之产遗子孙,不如以公有之产遗子孙。</p> <p class="ql-block">粉墙灰瓦,飞檐翘角,绿竹挺拔,流水潺潺,走进苏州博物馆,一眼即江南。</p><p class="ql-block">苏州博物馆成立于1960年,馆藏文物数超2.5万件(套)。这里收藏江南文脉,传递苏式雅韵。吴王夫差剑、秘色瓷莲花碗、真珠舍利宝幢、白玉大象、金三畏嵌金丝紫檀鸟笼……</p> <p class="ql-block">苏州博物馆就像镶嵌在苏州园林中的一块洁白无瑕的玉石,它是一座充满历史与文化底蕴的建筑,它不仅仅是一座博物馆,更是苏州这座城市的灵魂。</p><p class="ql-block">走进苏州博物馆,就仿佛穿越到了古代苏州,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繁华与辉煌,更能感受到它的希望与未来。</p><p class="ql-block">同时,苏州博物馆的建筑风格也独具特色,与周围的园林、水乡等景观相得益彰,走在馆中,让你有一种说不出的舒适感。</p> 金鸡湖畔的建筑之最-东方之门 <p class="ql-block">从苏州博物馆出来,我们乘坐地铁去位于苏州五湖路的地下空间去领参赛包。</p><p class="ql-block">说实话,本次苏州环太湖一号公路马拉松的领物环节确实有点乏味,没有一丝丝特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参赛包虽然小,倒是也算丰盛。</p> <p class="ql-block">回到酒店,找了一家淮南牛肉汤,简单用餐。</p><p class="ql-block">志剑哥本来晚上不想出去了,但在我的怂恿之下,在出租车司机的建议之下,我们来到位于金鸡湖畔的东方之门。</p> <p class="ql-block">东方之门,地处苏州工业园区CBD轴线东端,东临金鸡湖。始建于2008年,2015年竣工。总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由两座塔楼、裙房等组成,远望如一座通天巨门。</p><p class="ql-block">塔楼高度278米,总高301.8米,是世界上最大的门型建筑之一,因此获得了“世界第一门”的美誉。因为其独特的造型,被广大网友戏称为“大秋裤”。两座塔楼如同裤腿挺立,而塔楼之间相连的部分则像是“裤腰”,这样的比喻让人忍俊不禁,不过,并不影响其作为苏州地标的地位和文化魅力。</p><p class="ql-block">东方之门自建成后获得了诸多荣誉——中国最高的过街天河、中国结构最复杂的超高层建筑、空中苏式园林、中国最高无边际泳池、第十八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这些荣誉都充分证明了东方之门在建筑设计和文化内涵方面的独特性和价值。</p> <p class="ql-block">在“大秋裤”下面,站满了前来打卡的俊男靓女,“专业摄影师”不厌其烦地推销他的作品与技术,而大部分人都在学着互相摆拍……</p><p class="ql-block">我也使尽浑身解数努力为志剑哥拍几张“秋裤合影”!</p> <p class="ql-block">来到金鸡湖广场,凭栏依靠,美丽的金鸡湖掩映在深灰色的夜幕里,呼吸着湿润的空气,抬头远望东方之门,其雄伟壮观之姿溢于言表,在雾气朦胧中更显魅力,在霓虹变幻中更显神秘……</p><p class="ql-block"><br></p> 苏州园林的园林之冠-拙政园 <p class="ql-block">如果说,苏州博物馆就像镶嵌在苏州园林中的一块洁白无瑕的玉石。那么,拙政园就像苏州众多园林中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散发着无穷的光彩与魅力。</p><p class="ql-block">到了苏州没去过拙政园,就像到了北京没去过故宫一样。</p><p class="ql-block">所以,第二天上午八点,在细雨霏霏中,我和志剑哥就直奔拙政园,每人花70元门票入园。</p> <p class="ql-block">拙政园,一个承载着深厚历史和江南韵味的地方,始建于16世纪初明代,至今已有逾500年的历史。作为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拙政园以其巧夺天工的设计和令人陶醉的景观而闻名于世。它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以及苏州留园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拙政园坐落于苏州城的东北角,占地七十八亩(约合5.2公顷),是苏州至今保存最完整、最大的古典园林。整个园林以水为核心,山水环绕,花木繁茂,亭台楼阁,散发着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园内分为东、中、西三部分,每部分都有独特的景观魅力。</p> <p class="ql-block">我们从“通幽”门进入东园,首先看到的就是“兰雪堂”,其名取自李白诗“独立天地间,清风洒兰雪”。堂坐北朝南,内有中堂隔板区分前后。前置艺术漆雕“拙政园全景图”,板北侧是巨大的翠竹图。</p> <p class="ql-block">走过兰雪堂,迎面一座假山,山上有缀云峰,如巨大屏风,遮挡园中秀色。此乃园林造景手法中的“障景”,有先藏后露,欲扬先抑之意。</p><p class="ql-block">绕过假山,便见到临水而筑的芙蓉榭,水面一池荷花,可惜时已近冬,只剩残花败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俩沿着曲曲折折的小路信马由缰,在东园内走马观花般闲逛,不知不觉间来到中园。</p><p class="ql-block">中园和东园用一堵白墙隔开,墙上全是造型各异的花窗,据说全园一共236个花窗,无一雷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透过花窗望去,里面的人物风景别有一番韵味,这叫“漏景”。</p> <p class="ql-block">拙政园内的假山随处可见,却各不相同,虽由人造,宛自天成。</p><p class="ql-block">据说假山均由太湖石堆叠而成,其最大特点就是“瘦皱漏透”,瘦体现骨感美,皱体现质感美,漏透体现视觉美。</p> <p class="ql-block">绿漪亭位于中园大荷花池东北角,其建筑风格小巧而端方,亭子南面有一个水池,池中繁藻浮水,绿波粼粼,游鱼隐于繁藻绿波间,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亭子北面有翠竹丛丛,形成“绿竹漪漪”的景象;南面则有芦苇摇曳,清水、绿萍、翠竹、碧桃、芦苇,满目绿色泛碧漪,别有一番江南乡村风光。</p> <p class="ql-block">拙政园内用到“借景”的地方很多处,最经典的就是透过花窗远眺北寺塔,层层递进,颇有纵深。</p> <p class="ql-block">“柳阴路曲”,是沟通见山楼、别有洞天、荷风四面亭的临池空廊,高低起伏,极富节奏感,沿池柳树成荫,周围古树、竹子、茶花等绿荫葱茏。取意唐代司空图《二十四诗品·纤秾》中“碧桃满树,风日水滨;柳阴路曲,流莺比邻”,意境油然而生。 </p> <p class="ql-block">远香堂为四面厅,是拙政园中园的主体建筑,建于原若墅堂的旧址上。堂北平台宽敞,池水旷朗清澈。夏日池中荷叶田田,荷风扑面,清香远送,是赏荷的佳处,故取宋周敦颐《爱莲说》“香远益清”句意,以为堂名。堂四周装置精美的玻璃长窗,周围环境开阔,四面景物,各具情趣。举目四望,犹如观赏长幅画卷,中园景致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中国古典园林中建筑的门、窗、洞,或者乔木树枝抱合成的景框,把远处的山水或人文景观包含其中,这就是“框景”。</p> <p class="ql-block">穿过“别有洞天”圆洞门,来到了西园。西园称为“补园”,以清代建筑为主。</p><p class="ql-block">我们重点看了“卅六鸳鸯馆”,厅内以屏风隔为南北两部分,北部名“卅六鸳鸯馆”,因临池曾养三十六对鸳鸯而得名,是当时园主人宴请宾客和听曲的场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馆内顶棚拱型状,椽子为弓形和弧形,弯曲美观,弧形屋顶反射声音,增强音响效果,使得余音袅袅,绕梁萦回,是园内夏天纳凉听曲儿的好去处; 南部是“十八曼陀罗花馆”,即山茶花馆,是园内冬天取暖的好地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拙政园盆景园位于西园,是苏州园林中较早的专业盆景培育基地和观赏处。有各类树桩及杜鹃盆景1600余盆,其中树桩盆景700余盆,体现了苏派盆景古雅拙朴、老而弥坚、潇洒隽秀、耐人寻味的独特风格。</p> <p class="ql-block">游玩间歇,偷拍几张美女图!</p> <p class="ql-block">倚户凝眸醉芭蕉</p> <p class="ql-block">临窗露齿望斯人</p> <p class="ql-block">石径驻足笑嫣然</p> <p class="ql-block">檐下独立映秋枫</p> <p class="ql-block">拙政园最初的主人是明代御史王献臣。官场失意的王献臣辞官回乡,邀请了当时著名的书画家文徴明,一起参与园林的筹划布局。</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拙政园的名字来源于西晋文学家潘岳《闲居赋》:「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或许是一种自嘲,但更体现出一种智慧。</span></p> <p class="ql-block">一步一景,移步换景,四季有景,是拙政园给人的最大特点。</p><p class="ql-block">可谓:“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莫将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p><p class="ql-block">可以想象,拙政园的主人王献臣寄情于山水之间,以此抚平内心的壮志未酬……</p> <p class="ql-block">隔着浮萍,装模作样地听了一阵昆曲后,我俩的“特种兵式”拙政园之游基本结束。</p><p class="ql-block">游了一圈,感觉拙政园正如叶圣陶老先生说的“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p> <p class="ql-block">在往出走的路上,望着古朴精致的门楼,我在想,拙政园不仅仅是一座优雅的园林,它更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深刻印记。</p><p class="ql-block">无论是忙碌的都市生活还是疲惫的身心,当你走进拙政园,它都会带给你一份宁静和舒适,一份智慧和坦然。</p> 三国孙权的赤子之心-北寺塔 <p class="ql-block">在离拙政园大约一公里处,就是园内巧妙“借景”的主角北寺塔。</p><p class="ql-block">我和志剑哥漫步在去往北寺塔的街道上,在一家新开业的“兰州拉面”店里,补充碳水的时候,窗外突然豁然开朗,久违的阳光洒满街头,心情也顿时一阵莫名的喜悦。</p> <p class="ql-block">北寺塔,又称报恩寺塔,它位于苏州古城之北人民路652号,是苏州最古老的一座佛寺,距今已有1700余年历史,为中国著名的江南古刹之一。始建于三国吴赤乌年间(公元238-251年),相传是孙权母亲吴太夫人舍宅而建,古称通玄寺。唐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改为开元寺。五代北周显德年间(公元954-959年)重建,易名为报恩寺。</p> <p class="ql-block">走进孙权所建的报恩寺,迎面而来的是一尊笑口常开的弥勒佛,而他身后站的则是韦驼菩萨。几乎所有的佛教寺院都是这样的格局,所不同的是其它寺庙的弥勒佛和韦驼菩萨都是供奉在天王殿里的,两边还有四大天王。但在这里他们却是在露天的。</p><p class="ql-block">也不知道原来的格局就是如此,还是寺庙曾破坏后由于空间小而没有重修天王殿。只是这样一来两位佛家就要成天面对日晒雨淋了。但他们既是佛陀,想必也不会和凡人一样的吧,说不定他们没了天王殿的桎梏活得更加自由潇洒了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走在北寺塔院内,黄墙黛瓦,绿草翠竹,落英缤纷,光影交错,没有了拙政园的人山人海,显得格外安静,人的心情也一下子变得格外宁静,其实,我也更喜欢这样的氛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北寺塔著名的古迹除了宝塔之外还有建于明代的楠木观音殿,为重檐歇山顶,气势雄伟。枋柱间数十幅彩绘画工精细、风格独特、连绵成片。气势超过了忠王府内的天平天国壁画,堪称震撼。</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我俩穿过圆形拱门从前院来到后园,眼前顿时出现一个“世外桃源”。</p><p class="ql-block">一大片挺拔青翠的竹林生机盎然,竹林后面是嶙峋的太湖石堆砌的假山,假山下是一池幽碧的湖水,湖水岸边又有亭台楼阁,整个园子一片幽静,只有几组专业摄影的团队在拍摄,粉黛青丝,裙褶婆娑,曼妙身姿融于山水园林之中,显得格外自然与贴切。</p> <p class="ql-block">“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八个字教化众生行善积德,平安福报。</p> <p class="ql-block">院内还有张士诚记功碑,为沈万三所立。可见当时做生意和现在一样,想要做大,都要和官府搞好关系。</p> 佛教信徒的禅修之所-定慧寺 <p class="ql-block">从北寺塔出来,我俩又打车来到定慧寺,慕名探访那两棵千年古银杏树。</p><p class="ql-block">走进寺内,游人很少,在侧殿正有佛学讲座,可惜我俩静不下心来听课。</p> <p class="ql-block">定慧寺,始建于东汉兴平年间,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原名普济寺,宋朝时称普济禅院,元代改称焦山寺,清康熙南巡来游焦山时改名为“定慧寺”,一直沿用。</p> <p class="ql-block">定慧寺“定慧”二字,取于佛家“由戒生定,因定发慧,定慧均等之意”。“定”,即去掉一切私心杂念,思想高度集中;“慧”,即由“闻、思、修”三条途径来增长智慧。“定慧”二字是佛家修行之纲领,可见“定慧”二字颇有深意。</p> <p class="ql-block">定慧寺的大殿前有两株近500年的人称"活化石"的银杏树,高大参天,虽然历经千载风霜,却仍然枝叶繁茂,雄姿不减当年。明代银杏,春华秋实,至今依然果实累累,不愧为焦山一大胜景。</p><p class="ql-block">由于节气略早,两棵银杏树的叶子依然绿意浓浓,只有几枝开始泛黄,这次是看不上“满地金黄”的盛景了!</p> <p class="ql-block">带着些许遗憾,我俩走出定慧寺。</p><p class="ql-block">“人生哪得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这其实也是追求幸福快乐的“不二法门”!</p> 乾隆六巡的歇脚之地-木渎古镇 <p class="ql-block">我俩苏州游览的最后一站选在了秀绝冠江南的吴中第一古镇——“木渎古镇”。</p><p class="ql-block">木渎古镇,这可是当年乾隆皇帝六下江南,都要在此歇脚游览一方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小桥流水,古韵悠悠,这座见证着姑苏城沧海桑田的古镇,迄今为止已有2500余年的悠久历史。</p><p class="ql-block">为节省体力,我俩沿着香溪河岸边的石板路走走停停,一边感受着江南古镇的建筑风格,一边品尝着江南小吃的特色美味……</p> <p class="ql-block">木渎,既是古镇同时也是水乡,你脑海之中所有关于梦里水乡的模样,这里全都拥有。一树唐朝的花,一座明朝的楼阁,一幅关于清朝的画卷,也许只有亲身经历过后方才知晓木渎古镇之中究竟深藏着怎样的美好与惊艳。要知道它可是被誉为“园林之镇”的存在,像严家花园、古松园、榜眼府第、虹饮山房等等私家园林可以说是多不胜数。而这些风格各异的苏州园林,也是赋予了木渎古镇无尽的底蕴所在,这也难怪当年乾隆大帝六下江南之时都要将木渎古镇作为歇脚之地了。</p> <p class="ql-block">由于时间和门票原因,我俩并没有深入走进诸如“严家花园”“虹饮山房”“古松园”“榜眼府第”等古镇私家园林,也就没能深刻体会到木渎古镇的魅力所在,感觉它的名气就是沾了乾隆皇帝的光!</p> 天下跑友的PB之路-环太湖1号公路 <p class="ql-block">大约下午六点,我和志剑哥从木渎古镇回到酒店。</p><p class="ql-block">跑马好不好,晚餐很重要!</p><p class="ql-block">晚餐该吃啥呢?我俩到街上一路寻找,最后选了一家“陕西特色”的小店,在看似不咋滴的店里,却意外吃到了一碗相当美味舒适的西红柿鸡蛋面,既补碳水又暖胃,真是幸运又幸福啊!</p> <p class="ql-block">跑马好不好,睡眠很重要!</p><p class="ql-block">晚上九点,在准备好第二天的装备后,我俩就早早入眠了,必须保证至少六小时的优质睡眠。</p> <p class="ql-block">跑马好不好,早餐也重要!</p><p class="ql-block">早餐既不能多吃,又不能不吃或乱吃,要吃诸如全麦面包、泡面等易消化吸收的食品,要喝热水,可以加电解质粉!</p><p class="ql-block">我俩的早餐是每人一小桶泡面+榨菜+小面包,一杯电解质水。</p> <p class="ql-block">五点半多,退房走出酒店,外面居然下着中雨,气温也降到大约8℃左右,令人着急的是出租车都约不到,好不容易才搭了其它跑友约的车。</p><p class="ql-block">到了存包区,雨依然淅淅沥沥下个不停,气温很凉,我们没有过早存包,找了个地方先避雨,好多人都在咒骂天气,其实大可不必,既来之,则安之,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p> <p class="ql-block">快七点时候,雨开始变小,我们存包进入检录区,进行慢跑热身,一起与“皇上”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2024年11月17日7:30,江苏银行2024第三届苏州“环太湖1号公路”马拉松鸣枪起跑,一场秋日的奔跑盛宴由此拉开帷幕!</p><p class="ql-block">30,000名跑者齐聚吴中太湖畔,用奔跑的方式见证秋日吴中的诗情画意,谱写“1号马”的锦绣诗篇。</p> <p class="ql-block">本次苏州环太湖一号公路马拉松是志剑哥的首马,采取分枪起跑的方式,我陪志剑哥在B区第二枪出发。</p> <p class="ql-block">苏州之美在于太湖,太湖风光美,精华在吴中。吴中独揽五分之三的太湖水域,1号马马拉松项目拥有35公里超长太湖岸线赛道,奔跑在环太湖1号公路上,赏烟波浩渺的太湖风光,邂逅秀山丽水、品味人文古韵,感受“天堂苏州·最美吴中”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我们随着人流跑在环太湖一号公路平坦宽阔的赛道上,天公作美,中雨变小雨,小雨变牛毛般细雨……</p><p class="ql-block">虽然志剑哥很低调,把保守目标定为破四,但实力不允许他太低调,我们一开始就按520左右配速匀速前进。</p> <p class="ql-block">本次苏州环太湖一号公路马拉松,属于田联认证的A1类赛事,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海拔低不缺氧、赛道平不爬坡、人数少不拥挤、天气好不炎热,可以说是最适合PB的赛道。</p> <p class="ql-block">呼吸着清新湿润的空气,感觉就像天然的补水站,欣赏着烟波浩渺的太湖,感觉就像在水墨画中奔跑,望着前面身穿“蘇州”字样衣服的跑友,情不自禁地大喊:“蘇州,很苏州!”</p> <p class="ql-block">因为赛道离市区较远,组委会也没有特意安排啦啦队,所以本次赛事的观众较少,氛围感很一般,选手们可以专注地奔跑,但稀缺的资源更显珍贵,13公里处的加油声令人振奋!</p> <p class="ql-block">15公里后,赛道变向,开始逆风奔跑,但丝毫不影响我们的配速。</p> <p class="ql-block">16公里后,我们进入一个村镇,可算是有了一些观众了,这个赛事其它都好,唯一不足的就是缺观众加油的氛围感,如果和兰州马拉松相比,那这个一号公路马就像跑进了无人区。</p> <p class="ql-block">本次赛事的补给非常丰富,纯净水与电解质饮料自不必说,各种零食、水果、能量胶、盐丸等也足量供应,好像还有羊腿肉,一对“绝代双胶”也在本次赛事中“一背成名”,上了各大热搜,成为马拉松赛道拿补给的反面教材。</p> <p class="ql-block">大约18公里处,我们超过了第一只400美女兔子,一大群破四选手在她的带领下,匀速奔跑。</p> <p class="ql-block">转弯后,我们再一次沿太湖奔跑。</p><p class="ql-block">此时天空中布满灰色的云层,远处的山峦依稀可见,微波荡漾的太湖与天空浑然一色,凉风拂面,甚是提神!</p> <p class="ql-block">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p><p class="ql-block">每一个站上马拉松赛道的选手都是生活的强者,保持自律,坚持努力,只为遇见更好的自己!</p> <p class="ql-block">在马拉松赛道上其实并不枯燥,你可以看到来自天南海北的各色人等,有的烈士暮年老当益壮,有的朝气蓬勃青春洋溢,有的身材苗条性感袭人,有的其貌不扬实力过人,有的奇装异服吸人眼球,有的奇思妙想创意十足……</p><p class="ql-block">这位大哥就将自己的背心剪出好多洞,透气又凉快,我美其名曰:洞洞装!</p> <p class="ql-block">在马拉松赛道上,你也可能看到好多似曾相识的人,前面这位美女的跑姿就很像我们【定襄城南运动营】的海教练,身材匀称,核心稳定,步伐矫健,动作轻盈,一看就是训练有素的专业派。</p><p class="ql-block">由于和我们配速相当,于是主动搭讪,才知道是来自广州的铁三选手Rison,这次也是带着首马破四的保守目标,于是主动邀请加入我们的队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们三人小分队继续按着520左右配速匀速前进,有了Rison的加入,大大提振了我们的战斗力,33公里已过,状态依然良好,所谓的撞墙期也未曾感到。</p> <p class="ql-block">35公里处,我提醒大家最后一次补充能量胶和盐丸,并轻微降速缓解疲劳。</p> <p class="ql-block">有浪即山高,无风还练静。</p><p class="ql-block">秋宵谁与期,月华三万顷。</p><p class="ql-block">此时天空的阴云逐渐散开,太湖广阔的湖面波光粼粼,仿佛在为每一位选手加油呐喊!</p> <p class="ql-block">37公里过后,就剩下最后的5公里了!</p><p class="ql-block">有人说马拉松的最后5公里,已经不是用身体在跑,而全凭意志力的驱动。</p><p class="ql-block">此时,已经有好多人跑崩了,像打败战般走在赛道上,可能是前半程太快了,也可能是自己的意志屈服于疲惫的身体了……</p> <p class="ql-block">而我们的志剑哥依然配速稳定……</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美女Rison依然步履轻盈……</p> <p class="ql-block">当使尽洪荒之力就快跑不动的时候,</p><p class="ql-block">目光所及却看到了终点的拱门,</p><p class="ql-block">那一刻,</p><p class="ql-block">就像坚持了几天几夜的鏖战,</p><p class="ql-block">终于看到了胜利的曙光,</p><p class="ql-block">于是,</p><p class="ql-block">冲锋的号角在心底吹响,</p><p class="ql-block">仿佛又有了无穷的力量,</p><p class="ql-block">冲啊……</p> <p class="ql-block">净成绩定格在3:44:48,两人首马就破3:45,真是可喜可贺啊!</p> <p class="ql-block">人生首马,意义非凡。</p><p class="ql-block">并肩作战,铭记永远。</p> <p class="ql-block">1号马奖牌以中国传统令牌概念进行设计,将“1”字的好运签融入其中,既代表了1号马,又代表了每位参赛者均是自己的NO.1。</p><p class="ql-block">奖牌上方用吴中“山水”元素,勾勒出“令”字。“令”跑者通过吴中真山真水,领略太湖生态之美。奖牌中间为苏式窗格拼接而成的数字“1”。“1”字的“好运签”可单独抽出,签上印有“1”马当先、“1”帆风顺,参赛者可抽取自己的签运。奖牌底部饰苏州吴中标志建筑——太湖水车、东吴塔等,让跑者欣赏吴中无限风光。一条龙盘桓于奖牌之上,祝福跑者可以“1”帆风顺,万事兴“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令”你幸福、“令”你健康、“令”你PB,“令”你成功……</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带着“1号令”满满的祝福,我和志剑哥踏上返程之路……</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