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行程第二天早餐后,我们游览了南京玄武湖,又称后湖、北湖,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玄武湖东枕紫金山、西靠明城墙、北邻南京站、南倚覆舟山,南北长2.4千米,东西宽2.0千米62,湖面面积3.78平方千米,库容约550万立方米。玄武湖为浅水湖泊,为长江古秦淮河道遗留下来的一部分56。玄武湖是南京城市水的“心脏”,属金川河水系,玄武湖的湖水主要靠钟山(紫金山)北麓雨水供给。玄武湖通过金川河、珍珠河、秦淮河与长江相连,担负着城市防洪排涝、生态景观、市民休闲、观光旅游、城区河道生态补水等综合功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玄武湖是江南三大名湖之一,历史上的古玄武湖周边是当时南京最适合人类居住的空间,存有北阴阳营、锁金村、安怀村等古文化遗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玄武湖也是六朝时期的皇家园林湖泊和操练水军的演兵场、明代时期保存黄册的国家档案馆所在地。故玄武湖有江南地区最大的城内公园、中国最大的皇家园林湖泊、仅存的江南皇家园林等美誉,更被誉为“金陵明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民国十七年(1928年)8月19日,玄武湖正式作为公园对外开放。2005年2月,玄武湖公园被中国国家旅游主管部门列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08年9月,玄武湖公园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列为国家重点公园。2016年9月,玄武湖公园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列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山陵,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是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陵寝及其附属纪念建筑群。中山陵始建于民国十五年(1926年),整个建筑群傍山而筑,呈“自由钟”形,占地面积约8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3000多公顷。中山陵的主要建筑包括牌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和墓室等,从牌坊到墓室共有392级石阶,全部用白色花岗岩和钢筋水泥构筑,覆以蓝色玻璃瓦,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第一陵”。</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山陵不仅是孙中山先生的陵墓,也是重要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点。它于2001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于2016年被评选为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此外,中山陵景区还包括音乐台、孝经鼎、仰止亭、流徽榭、行健亭、光化亭、孙中山纪念馆和紫金山探险公园等景点,形成了一个总面积为3.22平方千米的景区,于2007年被评定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孙中山纪念馆,原名藏经楼,位于中山陵与灵谷寺之间的密林中,是一座仿清代喇嘛寺的古典建筑。主楼高20.8米,顶上盖绿色琉璃瓦,屋脊为黄色琉璃瓦,正脊中央饰有紫铜回轮华盖,梁、柱、额枋均饰以彩绘。楼内珍藏孙中山先生的经典著作和奉安照片等珍贵史料。楼前广场正中的花台上竖有一尊高2.6米的孙中山先生全身铜像。楼后有长达125米的碑廊,上刻孙中山先生所著“三民主义”全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1年8月经中宣部正式批复,同意进行孙中山纪念馆改陈布展,由原来的藏经楼展馆,搬迁到现嘉麟楼展馆。2022年12月31日起,搬迁并改造一新的孙中山纪念馆新馆试运行开放。</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又名帝象,化名中山樵,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创立了《五权宪法》。他首举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两千年封建帝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生于广东省广州府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孙中山原在香港学医,并成为西医医师。孙中山目睹中华民族有被西方列强瓜分的危险,决定抛弃“医人生涯”,进行“医国事业”。孙中山早期受郑观应的改良思想影响,后看清了清政府的腐败,决心推翻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894年11月24日,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成立中国同盟会。1911年10月10日(宣统三年)新军中的革命党人暗中联络,决定当天晚上起义。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任期1912年1月1日——1912年4月1日)。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因癌症在北京逝世。1929年6月1日,根据其生前遗愿,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孙中山著有《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等。其著述在逝世后多次被结集出版,有中华书局1986年出版的十一卷本《孙中山全集》,台北1969、1973、1985年出版的《国父全集》等。</p> <p class="ql-block">17岁时的孙中山。</p> <p class="ql-block">孙中山父亲孙达成画像。</p> <p class="ql-block">孙中山母亲杨氏画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就职仪式上,宣读的大总统誓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博爱牌坊“博爱”两个字是孙中山亲笔题写的,南京市的小学生访中山陵园,立爱国志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孙中山的“博爱”理念强调的是一种广泛的爱,涵盖了民族、国家、社会和人类等多个层面。孙中山认为,博爱不仅是对个人的爱,更是对民族、国家、社会和全人类的广泛关爱。这种博爱精神体现在他的革命思想和实践中,旨在通过革命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自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孙中山的博爱理念与他的革命活动密切相关。他希望通过革命改变旧中国的现状,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和民主化。博爱精神在他的政治思想中占据重要地位,成为他推动社会变革和进步的动力之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天下为公牌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南京中山陵为何无墓志铭用“天下为公”四字代替,到过南京中山陵的人如果细心点且又具有一定的文史知识,就会发现宏伟壮观的中山陵缺少孙中山先生的墓志铭。何以竟会出现这样的憾事呢?说来也是有些缘故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25年3月,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国民党领袖孙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消息传开,天下哀悼,山河同悲。灵柩暂放于北京西郊碧云寺。两年后,北伐成功。南京国民党政府即筹划为国父孙先生营建陵寝,拨出大笔专款。年余后,中山陵竣工,它占地千余亩,陵墓形如倒扣的洪钟,气势雄伟庄严。国民党上层人士和元老们围绕着由谁来撰写中山先生的墓志铭展开一场争论。多数人建议并赞成由章太炎先生执笔,理由是章太炎资深望重,是在海内外卓有声望的国学大师,他早年又参加过光复会,与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并肩战斗,投入“反清排满,恢复中华”的斗争。他的书法炉火纯青很有名气,是书法大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章曾有云:“论与中山先生交谊之密,互知之深,其墓志铭唯我能胜,亦只有我有资格写,我欲为中山先生筹备处干事,并撰写墓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时,已凭仗权术篡取国民党最高权力的蒋介石却不同意,对章太炎很冷淡,有意将于右任、张继、丁惟汾、吴稚晖、居正等十七人联名呈递的建议请章太炎执笔写国父墓志铭的报告弃置一边,不予批复。说来这也不奇怪。章、蒋两人早就有隔阂。章太炎以革命前辈自居,又一向恃才傲物。民国初年在北京,他连大总统袁世凯都敢斥骂。他耿介、勇敢,从来就看不起这个青帮流氓出身的浙江同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章太炎怀着对孙中山的敬仰之情,不问三七二十一,先在家里认真地写好墓志铭,称颂他领导民众,前赴后继,推翻满清皇朝,开创民国、缔造共和的伟大历史功绩。但蒋介石就是不准将这篇气势博大、文笔恣肆流畅的墓志铭勒碑刻石,陈放于中山陵。章太炎知道后更对蒋氏不满,却又无可奈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因此,中山陵建成之后,碑亭虽在,却没有墓志铭,不得已而将“天下为公”四字刻于亭中以代之。对此,章太炎愤怒地说:“蒋以个人好恶,竟宁使革命元勋之陵墓缺少碑铭,可憾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44年后再次游南京,感慨万千,(附44年前两张图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南京这座承载千年厚重历史与现代繁华活力的古都,短短两日之旅,却似一场穿越时空的幻梦,是一场历史与现代交织、文化与美食交融的奇妙旅程。这座城市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又有充满活力的现代都市风貌和热情好客的市井人情。它如同一本厚重的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故事;又如同一幅绚丽的画卷,每一笔都描绘着精彩。我们带着满满的眷恋与不舍结束了两天的行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南京长江大桥留影纪念。1980年春,我与润河粮站老乡王振亚从润河乘坐轮船到寿县正阳关,然后乘车经合肥到南京,返回时途经合肥到霍邱县周集镇,步行20华里回到润河。</p> <p class="ql-block">南京雨花台参观纪念券。</p>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