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飞云楼想到古代四大名楼

掠过的风

<p class="ql-block">  <b>近来因为一款游戏《黑神话:悟空》的横空出世,把山西的文物古迹再一次推向了大众视野,其中包括万荣的飞云楼引起人们的大量关注,相关索引信息更是对该楼给予一片溢美褒奖之辞。前一段有机会拜观了此楼,恰好以前也曾到过中国四大名楼的黄鹤楼、滕王阁、鹳雀楼和岳阳楼,便以第一视角去客观感受一下。</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飞云楼位于‌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东岳庙内,是中国纯木质楼阁建筑的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华第一木楼”。‌‌ 据介绍飞云楼始建于唐,现存主体建筑建于明正德元年(1506年),其设计精巧,造型精美,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技艺的高超水平。该楼为万荣东岳庙的主要建筑之一,坐北朝南,平面呈方形,外观为明三层暗五层结构,总高23.19米,采用‌十字歇山顶设计。飞云楼在建造技术、结构力学与造型艺术方面独具特色,全楼斗拱密布,宛如云朵簇拥,檐角高翘,给人以凌空欲飞之感。楼顶饰有黄绿蓝色琉璃瓦,更显富丽堂皇。飞云楼不仅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同时也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是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精品之一。</p><p class="ql-block"> 飞云楼与‌同为山西北部的应县木塔并称为“南楼北塔”,展示了中国古代木构建筑力学与艺术方面的独特成就。1988年,包含飞云楼在内的东岳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一步证明了其在历史文化中的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  飞云楼建筑结构<span style="font-size:18px;">比例协调</span>,造型清丽俊逸,足见山西民间木构营造技法十分成熟和精进,是为中国古建筑楼阁中的珍品。</p> <p class="ql-block">  飞云楼延承元明风格建筑,全楼斗拱密布,玲珑精巧。但由于年久风雨,飞云楼的局部木件出现倾斜,部分柱子已开裂、残损,但是整体结构和外貌基本保持完整。</p> <p class="ql-block">  飞云楼各楼角悬有风铃,迎风摆动清脆悦耳。楼顶披复着黄绿琉璃瓦,每当天晴气朗,耀人眼目。因其造型奇特,斗拱密布,云带缠绕,故名飞云楼。</p> <p class="ql-block">  飞云楼明三暗五层,底层木柱林立。中央四根各高15.45米的通柱直达楼顶。四周32根木柱构成棋盘式。面宽进深各五间,面积570多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  东岳庙即泰山神庙,是祭扫东岳泰山之神的地方,供奉的是东岳大帝黄飞虎。现今,东岳大帝的塑像已废,唯庙内建筑多保存完好。庙宇坐北向南,南北长212米,东西宽50米,面积万余平方米,中轴线上现存建筑有山门、飞云楼、午门、献殿、香亭、正殿和阎王殿,两侧为东西廊。</p> <p class="ql-block">  东岳庙创建年代不详,据庙内现存的清代碑刻记载,唐贞观时就有此庙。庙内乾隆年间《重修飞云楼碑记》载:“万邑治之北十五里许有镇,解店,镇之东隅,古有东岳神庙,不知创始何年,载入邑志,自唐贞观年间分邑置郡名为汾阴,即有此庙。”</p> <p class="ql-block"> 对五岳的祭祀,殷周以来便有之,“王者受命易姓,改制应天,功成封禅,以告天地”,东岳作为五岳之首,是历代君王告成于天的封禅圣地。如今,这里的东岳大帝塑像虽然已经荡然无存,但是庙内的建筑大都保存完好。</p> <p class="ql-block">  全楼翘掾翼角共有32个,每个翘角尖,站立着一位顶盔甲的武士,盔甲明亮,色彩绚丽威武雄壮。</p> <p class="ql-block">  说起飞云楼,当地流传着一句顺口溜:“万荣有座飞云楼,半截插在云里头”,这句话虽然不免有点过誉,但仔细想来,用它来形容飞云楼的雄伟高大,的确也是实实在在的。</p> <p class="ql-block">  相传,唐太宗李世民在高祖武德二年,曾率师平叛,逼近龙门关,途经万荣县(古称汾阴),曾在张瓮、解店、古城3地驻兵。平叛以后,就在3处驻地修建乐楼、庙宇,以炫耀他的武功。其他乐楼早已毁于战火,惟解店(万荣县城)飞云楼至今屹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再看看历史上的四大名楼</p><p class="ql-block"> <b>岳阳楼</b></p><p class="ql-block"> 岳阳楼矗立于岳阳市古西门城头,临洞庭,吞长江,气势雄伟,其前身为三国时期东吴将领鲁肃的阅兵楼,距今已有近1800年历史。它与湖北武汉的黄鹤楼、江西南昌的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是其中唯一保持着清代原构的史迹,因其建造年代之早、自然风光之秀、建筑工艺之巧、词章歌赋之佳而闻名,明李东阳《书岳阳楼图后》称:“江汉间多层楼杰阁,而岳阳为最。”</p> <p class="ql-block">  岳阳楼兴于唐,盛于宋,传承至今历经了由军事楼--城门楼--观赏楼的演变。唐朝以前,其功能主要作用于军事,自唐始,便逐步成为历代游客和风流雅士游览观光、吟诗作赋的胜地。岳阳楼真正名闻天下是在北宋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范仲淹作《岳阳楼记》。</p><p class="ql-block"> 岁月沧桑,岳阳楼数遭水患兵燹,屡圯屡修,有史可查的就达30余次,最近的一次大修为1984年落架大修,沿袭清光绪六年(1880年)所建时的形制,按照“整旧如旧”的原则进行。它坐东朝西,构造古朴端庄,气势恢宏凝重,楼高19.42米,为三层、四柱、飞檐、盔顶式纯木结构。整座楼由四根直径46厘米的楠木金柱、12根木廊柱和24根木檐柱支撑,柱上架梁,梁上立柱,全部采用插榫法构造。三层楼中,设置、装饰、图案风格各异,特显风姿。</p><p class="ql-block"> 岳阳楼系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岳阳楼洞庭湖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滕王阁</b></p><p class="ql-block">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p><p class="ql-block"> 江西南昌的滕王阁作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它的命运可以说是最为坎坷。据记载在新中国以前,它曾历经重修和重建共28次之多,唐代5次、宋代1次、元代2次、明代7次、清代13次……,一次又一次的被大火焚毁。<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滕王阁始建于唐永徽四年(653年),为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婴任江南洪州都督时所修,因初唐诗人王勃所作《滕王阁序》而闻名于世。</span></p><p class="ql-block"> 1985年复建,据当时的滕王阁重建工程总建筑设计师陈星文说,梁思成曾经绘制过滕王阁图纸是基本按清代纯木结构设计的,而当时要建的确是一座钢筋混凝土的楼阁;而且不光是材质问题,考虑到周围现代高楼林立,为了更好地让新滕王阁鹤立鸡群俯瞰赣江,设计师居然将原图纸的25米高改为了57.5米,并内加装电梯直达楼顶,从里到外完全和历史上的滕王阁没有了一丝一毫联系。</p><p class="ql-block"> 历史上的滕王阁规模最大时,也只是宋代的18米高。相比之下,1989年正式竣工的滕王阁比原来高出了近40米,显得十分高大。</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b>黄鹤楼</b></p><p class="ql-block">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p><p class="ql-block"> 同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黄鹤楼,在历史上同样也是屡建屡废,最后一座建于1868年,毁于1884年。而1957年,新建的长江大桥武昌引桥占据了黄鹤楼的旧址,后来在1981年武汉市政府决定将其重建时,只能在距旧址1千米处动工。</p><p class="ql-block"> 新黄鹤楼以最后同治年间的那一座为蓝本建造,高51.4米,比古楼高出近20米,同样也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并且和滕王阁一样,里头加装电梯……很多游客对于看到这样一座现代化的“古建筑”表示遗憾,而也有人称“历史名楼”变成了“历史楼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鹳雀楼</b></p><p class="ql-block"> 鹳雀楼约建于557-571年间,北周<span style="font-size:18px;">蒲州</span>城西河洲渚上,始建鹳雀楼。经隋、唐、五代、宋、金700余年后,至元初成吉思汗的金戈铁马进攻中原,毁于兵,仅存故址。明初时故址尚存,后因黄河水泛滥,河道摆动频繁,其故址随之难以寻觅。</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唐朝才子王之涣游蒲州,登上鹳雀楼,写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不朽诗篇。</span></p><p class="ql-block"> 1992年9月专家学者联名倡议"重建鹳雀楼"。永济市于1997年12月在黄河岸畔破土动工,拉开了鹳雀楼复建工程的序幕。新建鹳雀楼为高台式十字歇山顶楼阁,外观3层4檐,内部为9层使用空间,并设置电梯、楼梯通行。总高度达73.9米,是‌四大名楼中最高的一座。是国内仿造楼中较为精致的。新修的鹳雀楼通身采用唐代油漆彩画装饰,座南朝北,西依黄河水,南枕中条山,远可眺舜都遗址,近可瞰黄河之水天上而来。2002年9月26日,新鹳雀楼落成开始接待游人。</p><p class="ql-block"> 鹳雀楼是四大名楼中复建最晚的一座,<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元初毁灭700余年后的重建。史料中没有古鹳雀楼的丝毫的图像,所以现在的鹳雀楼和历史上的鹳雀楼也就更没有一点点联系了,只是在大量的史料文字中揣测以及在唐代建筑风格中寻求的一座臆造楼阁而已。</span></p> <p class="ql-block">  <b>后 话</b></p><p class="ql-block"> 说到中国古代名楼,估计国民首先会想到四大名楼: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鹳雀楼,但是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除了岳阳楼<u style="font-size:18px;">基本</u>保持清原貌外,其他三楼已经是名不副实了,他们的风貌和灵魂已经淹没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如今她们已经扛不起中国名楼的大旗了,已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了。</p><p class="ql-block"> 现在也应该重新筛选实至名归的中国古楼了,其实除了历史上这四大名楼外,中国出色的古代名楼还有许多,这次《黑神话:悟空》寻踪之旅,来到山西万荣县的东岳庙内就有这座有“中华第一木楼”之称的飞云楼,也有坐落在黄河与汾河交汇处的秋风楼,以及地处三贤故里介休城内全国硕果仅存的祆神楼,都称得上独一无二的存在,他们绝对称得上是货真价实延承有序的古代名楼,也称得上我国古代楼阁建筑的活化石。</p><p class="ql-block"> 忽然感悟,历史上的四大名楼大都是建在名江大河畔:长江边上的黄鹤楼,可看黄河入海流的鹳雀楼,耸立赣江边上的滕王阁,俯瞰八百里洞庭湖的岳阳楼。这些地处特殊地理位置和风景名胜处本身就集聚了大量人流,因此为这四大名楼起到了传播的作用。另外古楼再好也需要附庸风雅的诗人助兴,有范仲淹、王勃、王之涣、崔颢等大家吟诗作赋这四大楼不出名都难了,而地处偏僻的飞云楼天时地利人和就很难和这四大名楼比拼了,这也就是为什么地处偏僻的山西古建现在才让国内外游客大吃一惊的原因所在了。</p><p class="ql-block"> 如果就单纯与历史上的四大名楼比较,无论历史、建筑、年代、保存,以及艺术造诣等等,山西的这几座古楼绝对可以与其比肩的,然而现在这些所谓四大名楼已经没有这个资格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