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文摘·晋剧欣赏】看牛桂英、马玉楼合演《桑园会》·晋剧《桑园会》欣赏

福全

<p class="ql-block">牛桂英、马玉楼《桑园会》剧照</p><p class="ql-block">梨园文摘:看牛桂英、马玉楼合演《桑园会》</p><p class="ql-block">曲尽人情妙趣横生</p><p class="ql-block">——看牛桂英、马玉楼合演《桑园会》</p><p class="ql-block">刘巨才</p><p class="ql-block">我从小就是个“小戏迷”,特别对丁果仙大师的戏迷得如痴如醉,但凡她有新戏露演,我总要撺掇父亲去先睹为快,《桑园会》就看过好几回。《桑园会》又称《采桑》,原是一出“大路戏”,算不得“丁派”的代表剧目,却也经常上演。她和老搭档牛桂英合演此剧,双唱双做,精当配合,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后来有人说戏里有些东西太俗,观之不雅,又是一出“小戏”,以至压了箱底,再不见演出了。</p><p class="ql-block">那年国庆期间,省晋剧院师生同台合演,年逾六旬的牛桂英老师和“丁派”传人马玉楼,又将该剧整理加工,搬上舞台,不仅重现当年面貌,而且增添了新的艺术光彩。</p><p class="ql-block">该剧剧情十分简单:鲁秋胡外出求官,阔别家乡 12 年,这一日弃官归来,路经桑园,见一来桑妇人颇像其妻白银环(一说罗敷),遂借问路、赠银,以言语相戏。秋胡回家后方知桑园所戏确为其妻,自知理亏又不好当面认错;银环又羞又恼,一阵数落;秋母劝解儿媳,责子认错,夫妻和好如初。</p><p class="ql-block">这次演出,两位艺术家将原剧中的庸俗台词、表演统统删去,浓郁的生活气息,微妙的感情冲突,生动的地方语言,特别是二位默契传神的表演,使观众大饱眼福,不住赞叹:“多年看不到这样的好戏了,名家果然出手不凡!”</p><p class="ql-block">牛桂英历来以唱腔字正腔圆、韵味醇浓,做戏稳练持重、雍容大度享誉剧坛。在《桑园会》里,她以深沉含蓄、意味无穷的表演,刻画了一位勤劳、贤惠的古代劳动妇女白银环形象。桑园采桑时,她手持钩杆,仔细观望,钩桑枝,捋桑叶,放桑入篮等动作,以及风尘迷眼,细拭眼角的表演,是那样细腻。逼真,酷似生活,又比生活更美,实在令人叫绝!之后,秋胡上前问路,她羞答答以袖遮面,面露矜持,目不斜视,及至秋胡赠银拉扯时,她直言相拒,手足无措,慌乱间掩涕弃篮而去……惟妙惟肖,层层递进,活画出了一个不羡钱财,恪守贞节的良家妇女的操节和心理。回家后,她看到桑园所遇“军爷”原来正是自己日夜思念的丈夫时,她又羞、又恨、又气,禀明婆母,斥骂丈夫,列举秋胡“三款大罪”。牛桂英在长达几十句的大段念白里,辞正言明,抑扬顿挫,字追句逼,一气呵成,深厚的功力和充沛的感情,再辅以婉转悦耳,越唱越有韵味的演唱,真正显示了“牛派”艺术的隽永魅力,给人痛快淋漓的艺术享受。</p><p class="ql-block">马玉楼 16 岁拜丁果仙为师,潜心学艺,深得丁派艺术精髓。这出戏里的一唱一念,一招一式,举手投脚,无不鲜明再现了丁氏当年的风采和神韵,表演自然洒脱,庄谐适度,流露出一种抽朴的自然美。</p><p class="ql-block">桑园调戏妻子后,秋胡自感有失检点:“美色人人爱,良民不可欺,你不淫人妇,人敢戏你妻?手压胸自想,何不将人比自己。”不无悔恨地拍手顿足。“倒霉,败兴!唉,实在地不走运气!”三次感叹停顿,层次分明:头何悔悟,二句自责,三句愧恨不迭,充分表现了秋胡的痛悔心理。</p><p class="ql-block">然而一回到家,在母亲面前,他的态度变了。一面暗求妻子不要告诉母亲,一面拿出“大丈夫”架势,甚至假意举拳威胁妻子,“一天不打上房搬砖揭瓦,一天一顿喜欢不尽!”于是,妻子哭诉“告状”,婆母助媳斥子,秋胡软硬兼施,一番颇具喜刷色彩的家庭纠纷,使人忍俊不禁,捧腹不止。最后,在母亲的“家法”压制下,秋胡只好乖乖跪在妻子面前,赔情认错。跪归跪,还要跪个“凤凰单展翅”的样子,背着母亲一只手直捅妻子腋下,终于逗得妻子“扑哧”一声笑了,矛盾化解。多么富有喜剧韵味,多么富有人情和个性!整出戏里,马玉楼运用松弛、自由的“散白”,辅以嗯、啊、哈之类的语气助词,说出一句句充满生活哲理和情趣的比兴和歇后语,使人觉得那么亲切、自然,美不胜收。</p><p class="ql-block">在当然,就剧本讲,《桑园会》并非无可挑剔之作。经过加工,还可再度精练、提高。晋剧传统剧目 500 多个,不乏这样略加琢磨、改造即可上演并很有特色的剧目,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在这方面下功夫做做文章呢?愿老一辈艺术家们为繁荣晋剧再放光和热,留下更多舞台形象和艺术财富,不要再复当年“丁果仙大师”艺随人去的遗憾和叹息!</p><p class="ql-block">(1987年5月16日)</p> <p class="ql-block">牛桂英、马玉楼《桑园会》剧照/1986年</p><p class="ql-block">桑园新唱 </p><p class="ql-block"> 贾平 张立新</p><p class="ql-block">1986年国庆前夕,上级决定组织晋剧界已离退休的知名演员重返舞台,为节日献上几场精彩演出,山西省文化厅由刘元彤、张焕、贾克等老领导牵头,晋剧院由郭德玉、石飞等领导负责,具体工作则委派晋剧院的陈晋元和田希文操作。</p><p class="ql-block">晋剧界名老演员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深受广大戏迷喜爱,此次请他们出山自然大意不得,领导们多次开会研究、分析哪些人可以上台,哪些戏可以演,最后拟定离退休名老演员演出名单及剧目。</p><p class="ql-block">名老演员重新登台演出,对于观众来说是一件幸事,操作起来却非常困难,剧本、乐队、服装、道具、食宿,需要一一解决,可把陈晋元和田希文忙坏了。《游西湖》是晋中排出来的戏,省里的乐队没有打过,得调用晋中的乐队;外地的演员来排练演出得有休息的地方;有些演员嗓子已经发生了变化,乐队得按他们现在的嗓音适当升降;《走雪山》缺少打鼓板的人,田希文亲自去往北寒村请来司鼓老艺人白晋山……每天不停地忙,累得田希文和陈晋元几乎病倒了。</p><p class="ql-block">这次名老艺人演唱会,由张美琴、刘俊英演出《走雪山》,郭美英、马福仙演出《三拉堂》,冀萍、王宝钗演出《戏叔》,晋中演员演出《折桂斧》和《黄逼宫》,程伶仙演出《游西湖》。程玉英和花艳君因为年事已高,嗓子不适,在F调伴奏下出场清唱。马玉楼将和牛桂英出演《桑园会》。</p><p class="ql-block">《桑园会》的剧情是:鲁国大夫秋胡在外为官二十余年,辞官回乡,在桑园遇妻白银环,不敢冒认,秋胡故意以带信为名,调戏白银环,白银环愤而逃回,秋胡至家,白银环羞愤自缢,经秋胡母子急救脱险,母责秋胡,命其向妻赔礼,夫妻和好。</p><p class="ql-block">《桑园会》是列国戏里的耍耍戏,故事情节生动风趣,台词精炼幽默,三个人的戏能演两个小时,又说又唱,煞是热闹。</p><p class="ql-block">在汾阳集星楼时,马玉楼曾和名角冀兰香以及坤伶新秀二奴奴、三女子演过这个戏。刚到太原时,看过丁果仙和牛桂英演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马玉楼和牛桂英商量着排了这个戏。牛桂英舞台作风认真平稳,从不张牙舞爪,她看重的是剧情、人物、味道,因而对配戏演员很挑剔,对扮相、语言、对口、感情交流、做戏等规矩格式要求很高。</p><p class="ql-block">“文革”开始后《桑园会》就禁演了,这一搁置就是二十年,台词唱词也忘得差不多了,晋剧院和戏研室的剧本又不太全,正巧戏迷马春美提供了老剧的手抄本,这下救了大驾,马玉楼和牛桂英一看剧本竟然都想起来了。名演员都有这个本事,小时候演过的戏,过上很多年,说是忘记了,一旦提个醒,一下子就记起来了。马春美是太原一电退休工人,多年坚持搜集剧本,自己买蜡纸刻印剧本达五百多本,无偿提供给各剧团及业余票友,有不少是久未上演、濒临失传的剧目,十分珍贵,对晋剧传统戏的继承和恢复很有贡献,晋剧史上当留此一笔。</p><p class="ql-block">《桑园会》需要三个主演,须生秋胡、青衣白银环、老旦秋胡母。须生和青衣定下了,谁来演老旦呢?田希文开始寻找,找来找去,找到了“说书红”高文翰的徒弟郝翠英。郝翠英演过《桑园会》里的须生,却没有演过老旦,田希文有点担心。</p><p class="ql-block">“秋生你放心,跟这两个人演戏我丢不了人。”郝翠英说“桂英演这个戏气质好,玉楼身上有老丁的东西,做戏细,我和她俩配戏没问题!”</p><p class="ql-block">这厢里三位艺术家坐在一起对戏排戏,那边田希文开始准备道具。舞台上的服装很是讲究,有“能穿烂不穿错”之说,内行人看戏看得细,一点破绽都能看出来,以前排《穆桂英挂帅》的时候,曾因穿错斗篷被坐在下面的省委书记王谦叫停过。《桑园会》里,须生秋胡需要穿素箭衣,戴氌帽。所谓素箭衣,就是箭衣上面得有若有若无的暗花,穿着素箭衣说明这个人带了官衔,行家从衣服就能看出人的身份。</p><p class="ql-block">《桑园会》里需要马鞭、棍子、四方垫子、调戏白银环的银子、菜篮子等道具。菜篮子不能是普通的元宝篮篮,里面得有特殊机关,需要的时候一摁,绿叶就从里面出来了,是戏里出彩的地方。二十多年不演了,这些道具,箱子里都没有。</p><p class="ql-block">“没有那个篮子怎么演呢?”牛桂英舞台作风严谨,不仅对配戏演员挑剔,对道具也一丝不苟。</p><p class="ql-block">田希文只好带上人去南肖墙晋剧剧的总库房里找,翻箱倒柜,终于在搁置破旧物品的地方找到了,半新不旧的,拿出来擦洗干净,摁了一下,不错,机关还在。舞台上使用的银子,应该是一个小四方块的木头上刷上银粉,颜色发白又不能煞白,似亮又不能太亮,秋胡唱到“白花花取出一锭银”时就用到它了。库房里“银子”也没有,怎么办呢?田希文找了几张“晶晶纸”裹在木头上,虽说亮了些,也是没有办法。其他没有的东西,只好到别的剧团去借了,东借一个,西凑一件,总算找齐了。</p><p class="ql-block">演唱会上,老艺术家刘柱胡呼伴奏,陈晋元司鼓,62岁的牛桂英、53岁的马玉楼、63岁的郝翠英,三位晋剧表演艺术家同台出演《桑园会》。</p><p class="ql-block">舞台上讲究“三好不如一合适”,这次演出,三位艺术家将原剧中庸俗台词、表演删去,浓郁的生活气息,微妙的感情冲突,生动的地方语言,默契传神的表演,使观众大饱眼福,不住赞叹:多年看不到这样的好戏了,名家果然出手不凡!</p><p class="ql-block">牛桂英历来以唱腔字正腔圆、韵味醇浓,做戏稳练持重、雍容大度享誉剧坛。在《桑园会》里,牛桂英以深沉含蓄、意味无穷的表演,刻画了一位勤劳、贤惠的古代劳动妇女白银环形象。桑园采桑时,她手持钩杆,仔细观望,钩桑叶、放桑入篮等动作,以及风尘迷眼轻拭眼角的表演,是那样细腻、逼真,酷似生活,又比生活更美,实在令人叫绝!之后,秋胡上前问路,她羞答答以袖遮面,面露矜持,目不斜视;及至秋胡赠银拉扯时,她直言相拒,手足无措,慌乱间掩涕弃篮而去,层层递进,活画出一个不羡钱财、恪守贞洁的良家妇女的经典形象。回家后,知道桑园所遇军爷原来正是自己日夜思念的丈夫时,她又羞、又恨、又气,禀明婆母,斥骂丈夫,列举秋胡三款大罪,在长达几十句的念白里,辞正言明,抑扬顿挫,字追句逼,一气呵成,深厚的功力和充沛的感情,再辅以婉转悦耳、越唱越有韵味的演唱,显示了牛派艺术的隽永魅力,给人痛快淋漓的艺术享受。</p><p class="ql-block">马玉楼在这出戏里的一唱一念,一招一式,举手投足,无不鲜明再现了丁氏当年的风采和神韵,她表演自然洒脱,庄谐适度,处处流露出一种拙朴的自然美。</p><p class="ql-block">桑园调戏妻子后,秋胡自感有失检点,有一段有趣的道白:</p><p class="ql-block">美色人人爱,良民不可欺。你不淫人妇,人敢戏你妻?手压胸自想,何不将人比自己?倒霉!败兴!唉,实在是不走运气!</p><p class="ql-block">三次感叹停顿,层次分明:头句悔悟,二句自责,三句懊恨不迭,充分表现了秋胡的痛悔心理。</p><p class="ql-block">然而一回到家,在母亲面前,他的态度就变了,一面暗求妻子不要告诉母亲,一面拿出大丈夫架势,甚至假意举拳威胁妻子:</p><p class="ql-block">一天不打上房搬砖揭瓦,一天一顿喜欢不尽!</p><p class="ql-block">于是,妻子哭诉告状,婆母助媳斥子,秋胡软硬兼施,一番颇具喜剧色彩的家庭纠纷,使人忍俊不禁,捧腹不止。</p><p class="ql-block">最后,在母亲的家法压制下,秋胡只好乖乖跪在妻子面前赔罪认错。跪归跪,还要跪个“凤凰单展翅”,背着母亲一只手直捅妻子腋下,终于逗得妻子扑哧声笑了,矛盾随之化解。</p><p class="ql-block">整出戏里,马玉楼运用松弛、自由的“白”,辅以“嗯”“啊”“哈”之类的语气助词,道出一句句充满生活哲理和生活情趣的比兴和歇后语,观众听来倍感亲切、自然。</p><p class="ql-block">领导专家对这个戏评价很高,老领导刘元彤、舞美设计赵森林、编剧任一的高兴地站起来为她们热烈鼓掌。刘元彤和赵森林都是京剧出身,演出结束后也顾不上旁边的领导了,抢先跑上舞台,握着演员的手:</p><p class="ql-block">“牛老师、马老师、郝老师,你们演得太好了!”</p><p class="ql-block">“元彤,咱们京剧里面有没有这个戏?”赵森林问。</p><p class="ql-block">“没有,京剧里有《武家坡》《汾河湾打雁》,没有《桑园会》。”刘元彤说。</p><p class="ql-block">演出结束后原山西省委书记李立功与演员握手</p><p class="ql-block">“哎呦,这戏太好了!”李立功书记一边跟大家握手一边说。</p><p class="ql-block">“李书记,这戏能演吗?”马玉楼小心地问,古装戏禁演对她的伤害还没有平息。</p><p class="ql-block">“这是好戏,怎么不能演呢?”李立功转向大家,“我对晋剧不太懂,但是很喜欢,四八年我就在汾阳看过马玉楼的戏了。”</p><p class="ql-block">“真的?我那会儿还小呢。”马玉楼谦虚地说。</p><p class="ql-block">此次演唱会结束后,戏剧评论家刘巨才为《桑园会》提笔著文,题日《曲尽人情妙趣横生》,赞几位艺术家“不仅重现当年面貌,而且增添了新的艺术光彩”。</p> <p class="ql-block">牛桂英、马玉楼《桑园会》剧照/1986年</p> <p class="ql-block">牛桂英、马玉楼《打金枝》剧照</p> <p class="ql-block">牛桂英、马玉楼《芦花》剧照</p> <p class="ql-block">花艳君、程玉英、牛桂英、马玉楼合影/2008年</p> <p class="ql-block">《桑园会》讲述了鲁国大夫秋胡在外为官多年后重回故乡后和妻子之间发生的故事。</p><p class="ql-block">讲述了战国时期,秋胡在楚为官二十余载,思念老母辞官回乡,归途中在桑园巧遇妻子罗敷,因分别多年,罗敷已不认识丈夫,秋胡故意调戏妻子,以马蹄金一锭试探妻子。罗敷愤然回家向婆婆哭诉,秋胡赶回家中,罗敷方知调戏之人正是自己日夜思念的丈夫后,一时羞愤难当悬梁自尽,母子相救转危为安,问明原因后秋母责备儿子,并命秋胡给妻子下跪赔礼,夫妻言归于好。</p> <p class="ql-block">【事夫誓拟同生死!】【晋剧】《桑园会》 赵春梅 王海凤 侯姬萍 山西省美锦贯中艺术团</p> <p class="ql-block">晋剧《桑园会》胡嫦娥</p> <p class="ql-block">山西梆子《桑园会》刘芝兰(1936年胜利)</p> <p class="ql-block">梆子戏老本子《桑园会》词儿是真好~【晋剧板式学习】【筱金梅】〔四股眼〕 《桑园会》选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