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兴平三中求学时的悠悠师生情|文字/康宇涛|

德善槐里

<p class="ql-block">1972 年阴历正月十六,那是一个寒风依然凛冽的日子,我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走进了兴平三中的校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刚进校门,东边是工具室,西边是传达室,北边的山墙上一幅是绘制的世界地图,另一幅则是中国地图,仿佛在告诉我们,知识的海洋无边无际,等待着我们去探索。而东边好几排教室的山墙上贴满的大字报,却让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烈的火药味。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西排教室的山墙上那密密麻麻的分班名单,看榜的人围得水泄不通。当我在榜单上看到自己被分到一班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高兴得活蹦乱跳。</p> <p class="ql-block">当时上学的路程大约有四五里,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段不短的距离。大多数时候,我们都是步行上学。能被高年级的学生骑自行车捎上一程,那可真是一件让人兴奋的大好事。下雨天是最让人头疼的,那时没有水泥路,只有泥泞不堪的土路。有些同学家里条件不好,买不起雨鞋,只能踩着泥梯儿艰难地前行。而我们大多数同学则是交点糁子、面粉在学校里吃饭,路途较远的同学就背着馍在学校住宿,每人在通铺上分得 60 厘米的位置。</p> <p class="ql-block">在众多的老师中,语文老师康文斌来自西温阳坊,他那声情并茂的《韶山行》引读至今仍萦绕在我的耳畔。有一次的作文题目是《记一位老贫农》,我用心完成的作文,被他在几个班里当作范文阅读,最后还张贴在饭堂东边的学习园地栏里,这给了我极大的鼓舞,也让我对写作充满了热情。在教室里,每天清晨我们都会齐声朗读课文,那朗朗的读书声仿佛能冲破教室的墙壁,飘荡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上语文课时,康文斌老师总是充满激情,他在黑板上写下的每一个字都苍劲有力。记得有一次讲解古诗,他眯着眼睛,微微仰头,深情地吟诵着,让我们仿佛穿越时空,与诗人进行了一场心灵的对话。</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化学老师郭西甫来自赵堡,那时书本上的练习题不多,只有一两道,但他非常敬业,经常刻版印刷许多习题让我们练习,为我们打下了坚实的化学基础。化学课上,郭西甫老师会拿着各种实验器具,小心翼翼地为我们演示实验。当那些化学试剂发生奇妙的反应时,我们都忍不住瞪大眼睛,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瞬间。他还会让我们亲自操作一些简单的实验,每当实验成功,我们都会欢呼雀跃。</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政治课上,胡俊斌老师总是严肃又认真,他会用生动的例子让那些枯燥的理论变得易于理解。有一次讨论时事,同学们各抒己见,争论得面红耳赤,胡老师则在一旁微笑着倾听,然后给出中肯的评价和指导。</p><p class="ql-block">政治老师胡俊斌来自东桥,在他的课堂上,曾经有几个调皮的同学非要把“路线是个纲”读成“路线是个铁”,结果被他狠狠地收拾了一顿。后来,胡老师通过深造毕业后在陕西省委政策研究室工作,我在西安还见过他几次面。</p> <p class="ql-block">外语课上教的是俄语,陈炳善老师从苏联留学带回的自行车和高级手表总是大家课余谈论的热门话题。</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生理卫生课的许振辉老师来自许家,许多孩子不好好听讲,被他用顶门的木棍吓唬过,现在回想起来,也是为了让我们能认真学习。</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边崇道老师负责体育,木马、跳高、跳远、标枪、投饼、篮球、排球、乒乓球、引体向上等项目,他的动作示范总是那么标准到位,让我们对体育运动充满了兴趣。</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音乐老师陈万新,他双膀扛着风琴的样子充满了艺术范儿,为我们的校园生活增添了许多美妙的音符。</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我的同桌翟朋喜是个充满创造力的同学,他利用自习时间创作剧本《公鸡旦》,却曾被老师严厉地批评过。</p><p class="ql-block">数学赵老师总是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看起来十分斯文。他手中拿着的教学工具比学习用具圆规、三角尺起码大四五倍,那独特的教具在他手中仿佛有了魔力,引领我们在数学的海洋里畅游。</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物理李老师讲授的电学和磁场反应,至今仍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他在讲台上激情澎湃,那些复杂的物理概念和原理,经他生动的讲解变得清晰易懂。</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地理老师贺望萍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每次走进教室,手里都拿着地球仪,开始讲述世界各地的奇妙。她的普通话夹杂着新疆口音,“东边、西边、南北两边”,那独特的语调常常让同学们忍俊不禁,可又不敢笑出声来。</p> <p class="ql-block">副校长蒋薛周,给人的第一感觉是个严肃的人。曾听同学讲他曾经是国民党员,不知这是否只是传说。有一次,我刚好从他宿舍门前经过,他叫住我给他打盆水。我心里有些忐忑,乖乖照做了。没想到,他不仅给了我一个苹果,还和我谈了许多目标和理想之类的鼓励话。那一刻,我看到了他严肃外表下那颗温暖的心。</p><p class="ql-block">自习课上,教室里安静得只能听到笔尖在纸上划过的沙沙声。大家都埋头苦读,有的在解数学题,眉头紧锁;有的在背诵俄语单词,念念有词;有的在写作文,时而沉思,时而奋笔疾书。</p><p class="ql-block"> 课余生活也充满了乐趣。我们会在课间十分钟里,冲到操场上尽情玩耍。男生们弹玻璃球、斗鸡,女生们则跳皮筋、踢毽子。有时候,我们还会一起玩捉迷藏,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留下了我们的欢声笑语。</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还记得那次学校组织的劳动课,我们一起去校园的菜地除草、浇水。大家虽然累得满头大汗,但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心里充满了成就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这些老师各具特色,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传授知识,也在不经意间影响着我们的成长。他们的身影和教诲,成为了我学生时代的珍贵回忆,激励着我不断前行。</p> <p class="ql-block">那时的书记兼校长是党校毕业的张芸老师,他和四个孩子住在饭堂后边的厢房内。他的小儿子樊齐和我们是同班同学。</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那时的礼拜天,我们过得非常有意思。上午,我和樊齐、焦小慧一起到杨贵妃墓游玩,感受历史的厚重。下午,我们又骑自行车到了西郊中学。焦校长看儿子带着我们过去,特意取了三幅矿灯,我们仨兴奋地参观了地道,长了许多见识。</p> <p class="ql-block">那些在兴平三中的日子,简单而纯粹,充满了求知的渴望和青春的懵懂。老师们的辛勤教导、同学们的欢声笑语,还有校园里的一草一木,都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记忆中。尽管时光已经流逝,但那段岁月永远是我心中最珍贵的宝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如今,每当回忆起那段时光,心中总是涌起一股暖流。那些曾经的梦想、奋斗和成长,都成为了我人生道路上的宝贵财富。兴平三中,不仅是我求学的地方,更是我梦想起航的港湾。</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物质条件虽然艰苦,但我们的精神世界却无比丰富。我们在老师的引领下,努力汲取知识的养分,不断塑造着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那些看似平凡的日子,如今却成为了最值得怀念的美好时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岁月流转,人事已非,但兴平三中留给我的记忆永远不会褪色。它是我生命中的一座灯塔,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让我在人生的旅途中始终保持着对知识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康宇涛,渭水之北马嵬驿民俗村之南有我的家乡;新浪、头条发点感慨;做慈善、做公益,传递正能量的路上,愿和朋友们一起前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