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天起,属于我和老包在南昌的自由行时光。</p> <p class="ql-block"> 从早晨开始,便开启了“自由散漫”模式,睡了个大大的懒觉,差点没赶上酒店的早餐。</p> <p class="ql-block"> 磨磨蹭蹭到十点,二人决定前往东湖百花洲一游。</p> <p class="ql-block"> 出租车司机有点意思,说景区附近在修路,不能按导航走,本来很简单的事情,却解释了半天,最后还一通说教。正犹豫着在哪儿下车,突然发现了左前方的佑民寺山门,天意啊!</p> <p class="ql-block"> 佑民寺坐落于东湖的东北岸,始建于南朝梁天监年间,盛于唐代,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初建时名上蓝寺,后屡次更名,并先后重建、修复七次,民国18年(1929 年)始定名为佑民寺</p> <p class="ql-block"> 如今的佑民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重建,主要建筑包括山门、天王殿、铜佛殿、大雄宝殿、法堂等。</p> <p class="ql-block"> 走进山门,迎面是天王殿,明黄色的墙身,金黄色的琉璃瓦,门楣上镶嵌着“佑民寺”石匾,里面供奉的是大肚弥勒佛,背面供奉的则是韦陀菩萨。</p> <p class="ql-block"> 天王殿的后面是铜佛殿,又称接引殿,供奉的青铜接引佛高近10米,重20余吨,是南昌的“佛门三宝”之一。</p> <p class="ql-block"> 穿过铜佛殿,院子的对面是大雄宝殿,两旁建有钟鼓之楼。院内有古木参天,枝叶繁茂。</p> <p class="ql-block"> 再往后还有法堂、藏经阁等建筑。</p> <p class="ql-block"> 虽不是周日,但寺内香火袅袅,梵音缭绕,<span style="font-size:18px;">来往香客不断。</span></p> <p class="ql-block"> 听有人似乎在说今天是个什么特殊日子,上网一查,原来是农历九月十九,观音菩萨的出家日。如此巧合,我们也算是有缘之人吧。</p> <p class="ql-block"> 与佑民寺一街之隔的杏花楼,是一座始建于唐代的园林古建筑。</p> <p class="ql-block"> 明正德年间,宁王朱宸濠曾在这里修建娄妃“梳妆台”;万历年间,一度为内阁首辅张位的别墅,取“杏花春雨江南”之意,始称“杏花楼”。</p> <p class="ql-block"> 杏花楼位于南湖北侧的湖心岛,又名“水观音亭”,其东、南、西三面环水,北面经小石板桥与环湖路连接。</p> <p class="ql-block"> 杏花楼虽地处南昌市中心,但闹中取静,环境清幽,景色宜人。</p> <p class="ql-block"> 白墙黛瓦马头墙,颇具徽派建筑之风。</p> <p class="ql-block"> 水波潋滟,弱柳扶风,亭台楼阁,临水而立,又有几分江南园林韵味。</p> <p class="ql-block"> 故有“烟雨江南”之美誉。</p> <p class="ql-block"> 离开杏花楼,一路往南走,寻找百花洲。</p> <p class="ql-block"> “百花洲”,听其名便觉神秘美好,想必名字来由也缘于此。</p> <p class="ql-block"> 最初的“百花洲”,实际上是由东湖之中的三座小岛组合而成,俗称“三洲”。唐宋时期,因洲上遍长奇花异草,故称“百花洲”。后来,久而久之,人们将整个东湖一带的风景区统称为“百花洲”。</p> <p class="ql-block"> 从东北角的小路进入东湖,绕过假山,一栋仿古建筑出现在眼前,近前一看,原来是梁书美术馆。</p> <p class="ql-block"> 据介绍,梁书是已故的江西籍国画大师,早年师从刘海粟、黄宾虹、潘天寿等名师,多年致力于美术教育、美术创作及美术研究。</p> <p class="ql-block"> 梁书美术馆展陈的梁书画作百余幅,由其子和部分收藏家无偿捐赠。可惜周一闭馆,不能进去参观,只好围着美术馆转了一圈。</p> <p class="ql-block"> 很喜欢美术馆的建筑风格,立面以大面积的玻璃幕墙为主,线条简洁流畅,又不失优雅大气。</p> <p class="ql-block"> 在细节处融入了中国传统元素,如斜坡的屋顶、飞翘的屋檐、竖向的格栅等。</p> <p class="ql-block"> 东湖原是宋、元、明、清的贡院所在地,仅存的一口“贡院井”位于梁书美术馆的南面,现已被列为不可移动文物予以保护。</p> <p class="ql-block"> “东湖夜月”是“豫章十景”之一,历代名人高士皆为之倾倒,写下了许多动人的诗篇,其中明代诗人胡俨的五言律诗《东湖夜月》最为有名。</p> <p class="ql-block"> 行至湖畔,只见九曲桥蜿蜒迂回通向湖面,桥中间的廊亭黄顶丹柱,在一片葱郁映衬下格外耀眼。</p> <p class="ql-block"> 走在桥上,两侧湖水波光粼粼,四周花木郁郁葱葱。</p> <p class="ql-block"> 站在桥头,回首望去,岸边的游船码头白墙红瓦,绿树掩映……但五颜六色的游船极具破坏性,瞬间摧毁了整体美感,这让我想起了青岛八大关美丽秋色中的蓝色铁栏杆。</p> <p class="ql-block"> 这个湖心亭独立于湖水中央,不知何故,没有任何桥廊通向它,可谓“世上第一孤单之湖心亭”。</p> <p class="ql-block"> 万柳堤,最初称韦公堤,因唐代观察使韦丹组织民工筑堤栽柳而得名,堤上万柳成行,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 万柳堤上有百花桥,过了百花桥,浓柳疏竹深处的小洲便是“苏圃春蔬”。</p> <p class="ql-block"> 相传宋代名士苏云卿曾在东湖小洲上结庐独居,白天挑水种菜,夜晚秉烛织履,常将盈余接济乡邻,人们尊之为“苏翁”,其居住种菜之处被称做“苏公圃”,即“豫章十景”之一的“苏圃春蔬”。</p> <p class="ql-block"> “苏圃春蔬”如今是一个园中园,名为“苏园•见卿”,因周一不对外开放,只得原路返回,沿湖而行时在对岸远观了一下。</p> <p class="ql-block"> 叠石假山之上的冠鳌亭始建于南宋时期,最初是做为军事训练的场所,叫讲武亭。</p> <p class="ql-block"> 随着时间的推移,此处逐渐演变成高士雅集的重要场所,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前来游览题咏,后改称“冠鳌亭”。</p> <p class="ql-block"> 解放初期,百花洲更名为“八一公园”,东南面至今保留着“八一公园”的中式门头。</p> <p class="ql-block"> 百花洲亭位于东湖的南岸,清乾隆年间,江西布政使彭家屏书“百花洲”三个大字,镌为石碑,立于亭内。</p> <p class="ql-block"> 石碑的背面记载了“百花洲”的历史渊源与发展,正所谓:一碑一亭一历史,一草一木一变迁。风雨百花洲,千年豫章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