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网络上一般称毛泽东主席为“教员”或“润之”先生。不然,美篇就会以“敏感词”为由屏蔽或封杀。)</p> <p class="ql-block">从1931年11月到1934年10月,整整三年时间,教员被撤销了军事领导职务,离开红军的军事领导岗位,在中央和红军的重要决策上,都失去了发言权,他后来不无感慨地说:"我这个菩萨,过去还灵,后头就不灵了。他们把我这个木菩萨浸到粪坑里,再拿出来,搞得臭得很。那时候,不但一个人也不上门,连一个鬼也不上门。我的任务是吃饭、睡觉和拉屎。还好,我的脑袋没有被砍掉。"可以这么说,但凡那些人有一丝翻盘的可能,都不会让教员上位,这是很简单的人性问题。因为让教员上位意味着,哪怕教员自己大度不搞清算,教员的嫡系呢?他们之前因为支持教员被整那么惨,就不会报复国际派?国际派肯定想到这个问题,但他们别无他法,清算是以后的事,但再不让教员上位红军就先全军覆没了。</p> <p class="ql-block">【血战湘江——90年前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一战】探索湘江,抚今追昔,可领略大自然的秀美与历史的厚重;漫步湘江,物换星移,可感悟时代风云的天翻地覆,可领略当今华夏的万紫千红。</p><p class="ql-block"> 湘江流淌的是时代的记忆,犹如一位历史的长者,目睹了江山如此多娇,一时多少英雄豪杰。湘江有种魅力,不光出自它本身的明澈清秀,也出自其流域的人杰地灵。</p><p class="ql-block"> 迎着南来北往的风,击着浪遏飞舟的水,当年,青年毛泽东伫立在湘江之畔,书生意气,指点江山。</p><p class="ql-block"> 此时,我脚下的湘江在静静流淌,似在沉思,若在畅想。湘水如有记忆,那粼粼波光,一定在观层林尽染的风姿,一定在看万山红遍的神韵。</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在挥毫《沁园春·长沙》的两年后,离开了湘江的陪伴,在1927年9月带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挺进罗霄山脉。</p><p class="ql-block"> 那里有一个叫井冈山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罗霄山脉为湘江和赣江的分水岭,井冈山也是与湘江有缘分的一方宝地。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铺展开来,就像湘江的潮头,由橘子洲头,涌向横无际涯的洞庭湖。</p><p class="ql-block"> 又过了7年多,长征途中的红军攻克了一座名为遵义的城市。此前的中央红军在广西的兴安、全州一带强渡湘江,以惨痛的代价突破了国民党军的第四道封锁线,又改向敌军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当时的中央红军,已从长征出发时的8.6万余人,锐减至3万余人。1934年12月15日,红军占领了贵州黎平。3天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这里召开会议,接受了毛泽东的意见,决定向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边地区进军,史称“黎平会议”。1935年1月7日,中央红军先头部队在强渡乌江后占领遵义。</p><p class="ql-block"> 随后,在遵义老城的一幢坐北朝南、临街而立的两层楼房里,一次会议成为我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在最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p> <p class="ql-block">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提到采访教员时发生的一件有趣的事,或许是天气太热的缘故,教员的身上的虱子也开始不安分了起来,教员哪受得了这个,于是他便解开了衣服,一边和斯诺聊天,一边把手伸进衣服里去捉虱子,一切的时候都极其自然,根本不会感到任何的拘谨,好像就是交谈中很平常的动作。</p><p class="ql-block">我想,那时候的斯诺非但不会觉得教员气场强大,反而觉得很好玩。所谓的气场,是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东西,古人云"胸中有激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将",而现在你看到的名流的所谓强大气场,其实是装出来的,为什么这么说?你不要看他们高高在上的时候,他们在逆境的时候不堪一击。比如你看很多巨贪,他们当政的时候哪个不精神矍铄压迫感十足,一旦被抓,眼睛空洞无物,头发立马就白了。</p><p class="ql-block">想要提高的气场其实也不难,大家都是人,都有七情六欲,都要拉屎放屁,不要觉得自己比别人高人一等,自然就不会觉得自己比人低人一等。面对那些穷奢极欲的权贵,你把他们想成国家蛀虫,而不是要讨好的对象,他们背叛了无产阶级,CTMD的,有什么好心虚的。</p> <p class="ql-block">"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p><p class="ql-block">小时候总听见这句话,总感觉怪怪的,感觉教员不可能说出这种话,格局太小了,因此很不舒服也很困惑。</p><p class="ql-block">事实上,教员的原话是:</p><p class="ql-block">"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p><p class="ql-block">失之一字,谬之万里。</p><p class="ql-block">究竟是哪个人把教员的话篡改成这样的,已经不重要了,但是其心可诛。</p><p class="ql-block">该句的出处是他老人家在1917年所著的《奋斗自勉》,了解了这些,我突然就释怀了,这才对嘛,这才是只有他老人家才能说出的话。</p><p class="ql-block">最近时常感到愧疚,也无力思考宏观叙事。但我想,关于奋斗和斗的区别,要知道,教员是对汉语的使用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教员之前,奋斗确实与斗意思相近,但意境当然不一样;他之后,奋斗有了新的意义,相当于教员重造了这个词语,此处的奋斗,解释为艰苦奋斗更为妥当。</p><p class="ql-block">如果奋斗和斗真的一模一样,那别有用心的人何必篡改呢?</p> <p class="ql-block">很长时间以来,关于抗美援朝战争,中美力量悬殊,中国为什么敢出兵的问题,一直在讨论。</p><p class="ql-block">其实,"敢出兵"的背后是"真不敢再放洋鬼子进来了"。就这么朴素。我随便在百度上查了一下,教员是1893年出生,彭总是1898年出生。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在那一代领导人小的时候,亲历了八国联军侵华。在他们青年的时候,亲眼见到过租界,帝国主义扶植代理人,军阀混战。在他们中年的时候,亲自跟日本鬼子死磕。</p><p class="ql-block">我们今天争论的问题,比如美国人究竟会不会扩大朝鲜战争,会不会进攻中国,在当年的他们看来,不是将来的未知数,而是已经发生过的(八国联军里面有美国)。他们的问题不是"会不会",而是"还会不会像我们小时候那样"。</p><p class="ql-block">只要一想到三八线,就联想到鸭绿江,进而想到山海关,华北平原,长江……都说教员力排众议,但是,他能用一张嘴就说服那么多人(而且过后哪怕战况惨烈也仍然坚持下来,没有造他的反),这说明原本在大家的心目中,出兵就是可以接受的选项,说明大家不论是情绪还是思维,都有共同基础的,否则,光凭嘴巴是不可能让那么多人顶着那样的压力和伤亡践行决策的。</p><p class="ql-block">这个基础就是他们的共同经历。我们觉得未必会发生的事情,在他们的人生经历中是已经发生过的,而且还留下了非常不好的回忆。我们还在争论有没有必要的事情,对于有些经历过不好的事情的人来说,其实是非常正常的应激反应。另外,咱后人也别仗着看了几本书,就在那里掉书袋,扯什么苏联,东亚,联合国……</p><p class="ql-block">我们要尝试站在老一辈的角度考虑事情。</p><p class="ql-block">实际上,老革命们基于亲身经历,哪怕是大字不识几个,哪怕搞不懂那么多国家(像李云龙那种不怎么读书的,恐怕连名字都可能搞混),但都能立马下意识的得出一个结论:凡是洋人,不论是东洋还是西洋,太平洋还是北冰洋,都得滚远远的!</p><p class="ql-block">只要意识到了这一点,就不会一而再再而三的问"抗美援朝为什么敢出兵","为什么敢炮击紫石英号","为什么敢从苏联手上收回旅顺港"…...</p><p class="ql-block">真的,不用问,所有类似的一系列问题都有共同的答案:我就是想让洋人离我远一点,老实一点,才有安全感。</p><p class="ql-block">你别说是美军了,你换成其他的,日军,法军,德军,英军……我们照样出兵。</p><p class="ql-block">抗美援朝,从来就不止是中美问题,而是中外问题(只不过,美国是一堆外国里牵头的那个)。之所以称作立国之战,是中国对着所有的外国宣称:我独立了。中国针对的也不止是美国一家,而是以美国为典型的所有外国(为了图省事,就抓个典型,叫"抗美援朝",而不叫"抗联合国军援朝"或者"抗美、英、法、澳、土……援朝")。</p><p class="ql-block">有些事情,就是这么朴实,没那么玄乎。</p> <p class="ql-block">1949年解放军为什么不收复香港?</p><p class="ql-block">1949年,解放军44军一路打到深圳罗湖桥头,林彪计划3天内解放香港,这时毛主席却说:“香港,我有点用处,暂缓”,其实当时香港只有一万多英军,对于势头正猛的四野来说,只要一声令下就能武力收复香港,不过后来的结果证明,毛主席不急于收复香港确实有大用:</p><p class="ql-block">1.1949年12月,美国政府率先表态将中国大陆列为管制国家,禁运商品高达500多种,但好在新中国还能通过当时隶属于英国的香港进行贸易;</p><p class="ql-block">2.在后来风云变幻的国际时局里,香港作为中英、中苏关系的关键性棋子,被巧妙地利用了起来。事实证明,中央这步棋,在日后改写了新中国的历史;</p><p class="ql-block">3.50年代,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对中国进行经济封锁,不过中国通过香港这条躲避制裁的通道,将石油、橡胶、汽车等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有需要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当年那些去延安的外国记者无一例外的成了教员的崇拜者。</p><p class="ql-block">有人因他改变自己的信仰。</p><p class="ql-block">有人因他定居中国。</p><p class="ql-block">有人以延安经历为傲。</p><p class="ql-block">无一例外,他们遇见他,是人生的光辉顶点。</p><p class="ql-block">与教员谈话是什么感受?</p><p class="ql-block">一,见到cpc最权威的核心。能最先获得他最重要的思想动态。</p><p class="ql-block">二,仰望哲学顶峰。这是来访者共同的认知。</p><p class="ql-block">三,见识语言的魅力。他不仅能回答其他领-导人所不能回答的各种问题。他的语言还在他们业务标准之上。没有废话,直指要点,生动准确。</p><p class="ql-block">四,被其人格魅力折服。</p> <p class="ql-block">教员和李政道的对话,真的是让人震惊了!</p><p class="ql-block">就想问问,还有什么领域是教员不懂的?</p><p class="ql-block">不愧是最接近神的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