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回忆录(一)

秦王山旁沟沟街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三 代 单 传</p><p class="ql-block"> 我出生在山西省平定县西郊村一个贫农家庭。曾祖父郝德阳娶妻生一女一子不久,我曾祖母生病因无钱医治便英年早逝,留下我老姑母便早出嫁于离村八华里地的南上庄村,家里留下我曾祖父、祖父两人相依为命。当时曾祖父性格刚烈,不想再续弦,生怕孤儿遭罪,更主要是经济短缺,只靠打短工过活。祖父郝希荣逐渐长大成人,又娶妻生男育女。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在我父亲十二岁、姑母八岁那年祖母又因病魔緾身痛苦离世。面临如此困境,我祖父只好把爱女香玲送到南上庄一个买卖人家当童养媳。姑母同样性格倔强,不服公婆管教、男人约束,稍大一些便独自离家出走,跑到巨城镇东小麻村一户人落脚。(几年以后才听说)从此父女兄妹断绝往来,即使祖父病故也未曾露面,总觉得娘家对不起她,岂不知她父亲的困境,还借别人家房住(赵让家后院),留下父兄如何艰辛生活。好在祖父老实憨厚,不断有好人周济,父亲又从小懂事,不懒惰,虽未进过私塾学堂,但在同族远方德科祖父熏陶下会识文断句,练毛笔字、打算盘也算是个读书人。故此同族侄儿(郝家驹父亲)把我父亲带到甘肃兰州私人银行当小伙计打杂,给掌柜提茶倒夜壶什么活都干。俗话说:“受人使唤吃饱饭”,的确如此,只为糊口而已!而我祖父由于先天营养不良,胃病緾身,整日腰间裹着护腰带,疼痛难忍,何况又孤苦零丁。好在祖父为人和善,待人彬彬有礼,便有好心人帮衬才给我父亲找下对象(西郊槐树院一个贫农女子—这便是我的母亲),母亲十六岁就过门照料我祖父生活起居。盘点宗亲三代:三代单传,其原因根本在于穷。当时社会如此,何况平民百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