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长江行:三峡采风之一

长 江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入夜,宜昌的长江沿岸,灯火璀璨;长江大桥,瑰丽又雄伟。</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次到宜昌,目的是为了走长江三峡。走三峡是我多年的愿望,不管是三峡工程上马前后。</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从青岛,飞到宜昌,单枪匹马,沿着长江,逆流而上,领略三峡风光。</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长江三峡是位于重庆市和湖北省境内的著名峡谷,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全长约193公里。</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三峡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三段峡谷组成,是长江上最为奇秀壮丽的山水画廊。</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从宜昌走三峡,是从西陵峡开始。</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最早描写三峡的,是北朝北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他游遍北方,犹留心观察水道等地理现象,为《水经》作注,写成《水经注》四十卷,是中国古代关于河流方面的地理巨著。</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三峡》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江水》,区区不到二百字,把三峡描写的随物赋形,动静相生,情景交融,情随景迁,生动传神;是一篇著名的山水之作。 这一篇现在编入了中学课本,我们上中学时还不曾有。</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是第一次到宜昌。</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宜昌,位于长江中上游结合部、地处鄂西南,素有“三峡门户”、“川鄂咽喉”之称。</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宜昌古称“夷陵”,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得名;这是欧阳修的话。</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里的“夷”,是“平”之意, “陵”是‘’丘陵”之意;意思是长江到了宜昌,水就不在湍急,三峡自西向东到了宜昌,高山变成了丘陵; 后面还有一句“人至此而喜”,即人们到了这里就会欣喜。</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清朝时夷陵改称“宜昌”,取“宜于昌盛”之意,这名字改得不错。</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宜昌历史悠久,巴楚文化源远流长,是世界历史文化名人屈原、古代民族团结使者王昭君的故里。宜昌的旅游,除了经典的“两坝一峡”,还要靠这两张重量级的名片。</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据史书记载,宜昌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距今一二十万年前,在宜昌境内的清江流域就有“长阳人”的活动。</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从1929年周口店遗址发现北京人第一个头骨化石起至今,我国境内已有70多处遗址发现了史前人类化石。分布在广袤中华大地上的元谋人、蓝田人、金牛山人、山顶洞人等诸多古人类化石,连同大量伴生遗存,共同构成了古人类学研究的直接证据。</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国内展出古人类化石的博物馆不多,宜昌博物馆藏有长阳人牙齿化石也是难得的。</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宜昌是巴楚文化的发祥地。</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巴文化和楚文化原本都是独立的文化,因为古代称为夷陵的宜昌是巴人和楚人交错并交融的地段,两种文化在宜昌交汇融合,形成了相互融合而又各有特色的巴楚文化。</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宜昌博物馆的馆藏涉及到两种文化,这件铜钟是楚文化的代表作。</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太阳神纹石刻"是宜昌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 1998年于宜昌秭归县东门头出土,距今约7000年,一个人,头顶光芒四射的太阳。</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太阳神纹石刻"是华夏早期太阳神崇拜的有力证明。古拙质朴的石刻,原始宗教气息强烈,反映出在生产力不发达、环境艰苦的条件下,华夏的先民们对发展人类自身能力的渴望;表明那时的人们也是有信仰的。</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宜昌是三峡工程、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所在地,被誉为“世界水电之都”。</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从宜昌博物馆出来,打车去葛洲坝,网约车司机就是葛洲坝集团的职工,他已经是“坝二代”了,葛洲坝集团有四万多人。</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虽然是第一次来葛洲坝,但是对葛洲坝并不陌生;当年恢复高考时,知道有个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现在已经合并为三峡大学。</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葛洲坝水利枢纽位于宜昌市境内的长江三峡末端河段上,距离长江三峡出口南津关下游不远。它是长江上第一座大型水电站,具有发电、航运、泄洪、灌溉等综合效益; 1971年5月开工兴建,中间几经反复,到1988年12月才全部竣工。</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俯瞰葛洲坝之后,来到“三游洞”,这里也是西陵峡向西而去的端点。</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三游洞,位于宜昌西北,距葛洲坝一步之遥;是西陵山北峰峭壁上的巨大山洞。</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三游洞背靠长江三峡的西陵峡口,面临下牢溪,洞奇景异,山水秀丽,山水洞泉浑然一体,楼台亭廊交相辉映,是湖北省著名名胜古迹。</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三游洞形如覆蓬,冬暖夏凉,洞室开阔,约深30米、宽20米、高10米。洞中横排三根钟乳石柱。洞内列有历代碑刻,洞外崖壁上刻满历代游客的诗文。洞顶之悬石,击之有声,名为"天钟";地面之凸石,跺之有声,取名"地鼓",故有"天钟地鼓"之说。</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三游洞,在唐朝以前还只是一个无名溶洞,得名于两次三个名人的游历,因此被后人叫做“三游洞“。</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元和14年(公元819年),白居易、白行简和元稹三人在夷陵相会,并同游此洞,吟诗作赋。白居易作《三游洞序》,刻在洞壁上。此即三游洞的来由。后人将他们三人的经历称为“前三游”。</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北宋的文学家苏洵、苏轼和苏辙三父子,于嘉佑元年(公元1056年)也来此洞游历,并各自作诗一首于洞壁。此即后人所称的“后三游”。</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三游洞景区里,还有一个“陆游泉”。</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陆游泉水平如镜,清澈见底,清冽甘甜,常盈不溢。古时被称为“神水”。据说南宋乾道六年(1170年),陆游在入蜀途中,专程到此取水煎茶,并赋诗一首,故此泉名为陆游泉。 </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宜昌市区的旅游经典线路叫“两坝一峡”,即葛洲坝、三峡大坝、西陵峡峡口。</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三峡大坝距葛洲坝只有38公里,为什么要修两个大坝?</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修建三峡大坝的想法,由来已久。</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早在1919年,国父孙中山在《建方国略之二--实业计划》中就提出建设三峡工程的设想。</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此后,蒋介石的国民政府曾与美国合作,也有勘测也有计划,但是直至1949年,也没建设。</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49年之后,毛泽东主张修建三峡水库,并有“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的著名诗句。</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60到1970年代,因当时的国力有限,决策者担心万一与美、苏开战,三峡大坝一旦被炸,四分之一甚至半壁江山将被水淹,生命和财物损失难以承受;由此,三峡工程下游的葛洲坝工程可算是折衷和预备方案。</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直到1992年,在邓小平时代,七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决议,决定兴建长江三峡工程;但是,有10%的反对票、36%的弃权票,1%的代表未按表决器,说明这个工程是有争议的。</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三峡大坝的坝顶总长为2309.5米,坝顶高程为185米,最大坝高为181米,坝顶宽度为15米,底部宽度为124米。这些数字,应该是把未来战争的可能性考虑进去了,何况我们还有强大的火箭军。</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三峡工程采取“一次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的建设方式,水库淹没涉及湖北省、重庆市的20个区县、270多个乡镇、1500多家企业,以及3400多万平方米的房屋。从开始实施移民工程的 1993年到2005年,每年平均移民近10万人左右,累计有110多万移民告别故土。</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当时国家准备了若干移民接收地,由移民自愿选择。素以礼仪之邦着称的山东省,将接受的七千移民分别安置到省内九个经济最发达的地区;青岛市安置了一千人。</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三峡工程首先给宜昌带来机遇。大坝建成后,每年有成千上万的游客来到宜昌,大大带动了宜昌的旅游业。</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三峡大坝旅游区规模庞大,占地面积15.28平方公里,主要有坛子岭、185观景台和截流纪念园三大景点。坛子岭,因造型如一个倒扣的坛子而得名,是三峡坝旅游区最早开发的景点,也是整个三峡工程的制高点,海拔262.48米,观赏三峡大坝全景的最佳位置。</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坛子岭景点,虽然很高,但是有连续的自动扶梯上去,并不费力。</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登临坛子岭观景台凭栏眺望,三峡大坝全景尽收眼底,正前方,雄伟壮观的三峡大坝屹立眼前,令人叹为观止,标志性的红色龙门吊使得三峡大坝更具观赏性,即便在没有开闸泄洪的时候来到此地,依旧能够感受三峡大坝所带来的震撼。</span></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24年是三峡工程开工三十周年,三十年来,三峡工程效益巨大,仅发电一项,就超过1.7万亿千瓦时,节约标准煤5.5亿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4.9亿吨。</span></p>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从三峡大坝下来,经过夷陵长江大桥,不一会儿,就来到秭归县城。</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秭归县属宜昌,三峡工程坝上库首,西陵峡穿成而过。</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秭归被誉为“中国脐橙之乡”、“中国龙舟之乡”、“中国诗歌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美食之乡”和“中国最美外景地”。 这么多的称号,我认为脐橙和龙舟最有名。</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秭归是屈原的故乡,早上八点一开门,我就进入屈原故里景区,这时几乎没有游客,可以慢慢地参观欣赏。</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屈原祠原址在秭归归州城东五里的“屈原沱”处,唐代始建,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更名为“清烈公祠”。1976年7月,因葛洲坝水利工程兴建,迁建至归州,更名为“屈原祠”。后因三峡大坝建设,新建的屈原祠位于凤凰山的山梁上,面向东南,与三峡大坝正面相对,有山门、两厢配房、碑廊、前殿、乐舞楼、正殿、享堂、屈原墓等建筑组成。</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提起屈原,平民百姓一般先想到粽子。</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屈原是伟大的政治家和文学家。</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屈原,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楚国。</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祖”,楚国有名的辞赋家宋玉、唐勒、景差都受到屈原的影响。</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屈原作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大雅歌唱到浪漫独创的新时代,其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之一,以最著名的篇章《离骚》为代表的《楚辞》与《诗经》中的《国风》并称为“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历史上的名人对于屈原及其作品都有颇高的评价。1972年,毛泽东曾将朱熹批注的《楚辞集注》送给来访的日本首相田中角荣。</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没有读过屈原,但是对他的一些千古名句耳熟能详:</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等等。</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与屈原相关的风俗各地大同小异,秭归县作为屈原故里,端午节当天,人们以龙舟竞渡、包粽子、插艾草等习俗,寄寓奋发有为、力争上游、辟邪避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该习俗被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秭归县原来是贫困县,2019年才“摘帽”。看看这座里外简陋的全县唯一的长途客运站,就知道这里的经济状况并不乐观。</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秭归县2023年财政总收入10亿多,其中税收4亿多,与山东省的县相差甚远。</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为帮助三峡库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国务院明确了江苏省、武汉市、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等22个省、市、企业、高校重点对口支援。</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秭归的老百姓倒是安居乐业的状态。</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晚上,秭归县城的大小餐馆灯火通明,超市的物价也没觉得便宜多少。江边的广场上一个又一个跳广场舞的方阵,舞曲震耳欲聋。</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清晨,老太太们提着新鲜的蔬菜摆起了早市;尽管还不到秭归脐橙完全成熟的季节,但是早市上已有买卖;称两个尝一尝,肉脆汁多、香郁味甜,名不虚传。</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找了一家早餐店,老板推荐了当地小吃“豌豆汤”;那豌豆糯糯的、沙沙的,口感不错;问老板为什么有咸味,答曰是放了鸡精和味精,其实我反对用鸡精或者味精,不过偶尔尝尝无所谓的。</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说起了美食,又想起了第一天到宜昌吃鱼被坑的情节。</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每到一地旅行,总要查一下当地的传统美食,或者向当地人讨教。网上查,宜昌的传统美食大多是米粉制成的各种小吃,我不感兴趣;几个当地人都推荐去吃“肥鱼”,说这是宜昌人最喜欢吃的鱼。</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虽然嗜好吃鱼,但是似乎未听说过“肥鱼”,于是按照指点来到酒店附近美食街上的一家颇有名气的“憨哥鱼庄”。</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生猛的“肥鱼”,78元一斤,厨工抓了一条说两斤三两;其实我在青岛经常去市场买鱼,看上去那条鱼也顶多两斤,见怪不怪,一笑了之;做法就按厨师的推荐,清炖。</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大约半小时,一小盆鱼端上桌来,用漏勺捞了捞,只有一小堆,怎么看也不像两斤三两,而且鱼头鱼尾皆无。</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把老板娘叫过来,她装模作样地去厨房查一查,回来答复说是厨师把三桌客人点的鱼一勺烩了,每桌分一点;天下奇葩,岂有此理!我说你骗谁呢?是不是听我是外地口音?老板娘只好说给你换一条重新做,不到十分钟,鱼就端上来了,这会儿明白了,克扣的那半条就在厨房里,又倒在一起热了一下拿上来;说实话,这种餐馆我还是第一次遇到。</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尽管影响了心情,但我还是认真地把鱼细细地品尝了一下,肉质细腻,鱼汤醇厚,着实不错。又查了这“肥鱼”的究竟。原来,肥鱼一般指宜昌长江肥鱼,学名长吻鮠,又名鮰鱼, 俗称江团、肥沱、肥王鱼,淮南人又称淮王鱼。长江十年禁捕,所以这鱼肯定是养殖的。</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说到江团,我就明白了,我在青岛吃过,这种淡水鱼并不罕见。</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吃了肥鱼,喝了小酒,扬长而去;店家理亏,免单赠送。 </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想起了那句话,偷鸡不成蚀把米。</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宜昌的旅游从业者,素质良莠不齐;我这次三峡之旅,遭遇两次网约车爽约或拒载,都是发生在宜昌市区。 </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湖北三峡移民博物馆位于秭归,2024年6月对外开放。这是一个非常值得一看的博物馆,可惜那天设备检修不开放。</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94年12月14日,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正式动工建设,秭归首当其冲。</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秭归县位于三峡工程坝上库首,当地人称之为“坝头”。秭归国土面积2427平方公里,辖12个乡镇,人口38万,淹没范围涉及10个乡镇79个村和居委会,十万秭归移民含泪告别故土和家园;从这个数字看,秭归人民的牺牲和贡献是巨大的。</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据参观过该博物馆的人士介绍,看过之后感到十分震撼。</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博物馆采用情景再现、实物展示的方式,再现了被淹没的古城老街、江滩铺子、杂货老店、铁匠老铺、吊脚木楼等,还原了青砖黛瓦马头墙的建筑风貌。博物馆里最有特色的就是“水下展厅”,这里的水位深度是4米,采取“全息沉浸式水族馆”的方式,营造出淹没在江底中的故土家园。</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移民博物馆,在重庆的万州也有一家,也没有去看过。</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次三峡行,依然是自由行。多年来,我很少跟团,为的就是自由自在,体会人间烟火、感受风土人情、学习历史文化;这就是旅行与旅游的区别。</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从秭归到兴山,不走水路,而是到秭归客运站买票,乘中巴沿348国道前往,沿途可以欣赏一段西陵峡的美景。</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348国道起于湖北省武汉市,自东向西经湖北、重庆、四川、云南4省市,终于云南省大理市,全程2961公里。</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西陵峡是长江三峡之一,以其险峻的峡谷、清澈的江水和周围的奇石美景而著称。行驶在这段国道上,你可以尽情欣赏到西陵峡的自然美景,感受它的雄伟与壮观。</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从秭归到兴山,约100多公里,尽管是国道,但因为是盘山公路,车程大约需要三个半小时。</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兴山县位于鄂西,西陵峡北侧,人口只有14万,县城在峡谷之中,县城人口约两万,看上去没什么人气,规模很小。</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兴山县在2020年才摘掉贫困县的帽子。2023年全县财政收入16个亿,其中税收8个亿,这个收入,在周边几个县还能排第一名;与秭归相比,兴山在2022年通上了高铁。</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兴山磷矿储量4.6亿吨,是全国三大基地之一,再就是石墨矿、花岗岩;可能这些是税收的主要来源。</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兴山出了个王昭君。</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中国古代的四大美人,有“闭月羞花、沉鱼落雁”之说。</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闭月”指貂蝉,“羞花”指杨贵妃,“沉鱼”指西施,“落雁”就是王昭君。形容她在骑马时,大雁见到她的美貌,忘记拍翅,坠落地上;我觉得这些都是人们美好的夸张吧。</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年龄稍大的人都知道“昭君出塞”的故事,实际上这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西汉时期,具体是在公元前33年,汉朝与匈奴之间的关系经历了从和亲到战争的转变,汉武帝时期国力充实,对匈奴采取了战争政策,导致匈奴力量大减。</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呼韩邪单于在被其兄长郅支单于打败后,南迁至长城外,并与西汉结好,请求和亲。</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王昭君,原为汉宫宫女,听说呼韩邪单于请求和亲后,自愿请求出塞和亲。</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她到匈奴后被封为“宁胡阏氏”,意为王后,象征着给匈奴带来和平、安宁和兴旺。</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昭君出塞后,汉朝与匈奴维持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和平局面,这一事件被视为民族平等外交的典范,对汉族与匈奴民族之间的民族团结有着重要贡献。</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王昭君的故事被后世传颂,成为民族团结的象征,她的墓被称为“青冢”,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南郊。</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兴山县以前也是秭归县。昭君村在兴山县一个偏僻的小村庄;现在的昭君村景区是上世纪80年代初在宋代昭君院遗址上复建的,村名是从前郭沫若所题,郭沫若还写过历史剧《王昭君》。</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以自由行的方式到昭君村看一看并不容易。因为兴山县相对落后,交通不便。出租车和网约车几乎叫不到,公交车一共三条线路,因为人口少,大约一小时才发一次车;因此只能靠黑车,价格挺贵,而且要和司机约好返回时间。倒是住宿便宜,四星级的酒店,每晚只要99元。</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兴山北面与神农架接壤,只有八十公里远。本来想借此机会到神农架一游,问问当地的司机,说是去容易,回来就不一定能找到车,除非包车,故作罢。</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到了兴山,西陵峡的考察就算完成,下一步是继续西行,到巫峡去;巫峡在东边的起点,是巴东县的官渡镇。</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从兴山到巴东,不通水路;走公路要绕着大山盘旋,到巴东要四个多小时;通高铁之前是有长途客运的,通了高铁,长途客运便没了生意,只好取消。</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乘高铁去巴东,车程15分钟,车票18元。</span></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2024年11月5日-11月8日,在宜昌市区、秭归县、兴山县)</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