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一觉醒来已是九点多,吃过早饭,在房间等待。蒙古人不守时有些过分,晚一两个小时不算晚,说也没用,他们只是笑笑,我们已经很习惯了。今去成吉思汗的故乡,要跑三四百公里草原路,朝克换了两部好车,开起来很爽,一出城就是草原,天气很好,风景也很好,并不感觉路远。</h1><div><br></div> 草原风光(上图),成吉思汗雕塑博物馆的大门(下图) <h1> 乌兰巴托东约四十公里的额尔登县有一座巨大的成吉思汗骑马塑像,全身不锈钢,四十米高,重达二百五十吨,自诩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成吉思汗雕像,气势恢弘,很远的地方都能看到。雕像的圆形底座外面环绕着三十六根石柱,代表从成吉思汗开始蒙古帝国的三十六位蒙古大汗,内部是一座博物馆,展示着蒙古游牧文化的一些文物、资料。蒙古人就没打谱让游客搞明白这些游牧文化,只有西里尔蒙语标注,除了外蒙古人谁也看不懂。游客唯一能做的就是乘电梯到马头顶上的观光平台,眺望周围一望无际的大草原。</h1><div><br></div> 乌兰巴托城外巨大的成吉思汗骑马塑像(上图),乌兰巴托博格多山坡上的成吉思汗画像(下图) <h1> 来蒙古才几天,发现蒙古人对成吉思汗的崇拜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大型纪念碑、雕塑、山坡上的画像、城市、广场的命名,到处都能看到成吉思汗的影子,甚至企业、产品名称也喜欢叫成吉思汗。听说最后政府明令限制,才刹住此风,我觉得这可能是被压制后的一种反弹。</h1><h1> 苏蒙时期,蒙古当局没有自己的意志,都是按照前苏联的意思行事,成吉思汗是蒙古人的图腾,在蒙古的影响极大,很有号召力,一旦心生反叛,难以控制,苏联当局当然忌惮。</h1><h1> 再是潜意识里,成吉思汗的子孙曾征服基辅罗斯(俄罗斯)建立金帐汗国,统治俄罗斯二百四十多年,令苏俄蒙羞,感到屈辱,不愿意提这段历史。</h1><div><br></div> 蒙古钱币上的成吉思汗像(上图),蒙古成吉思汗招贴画(下图) <h1> 当时乔巴山唯苏联马首是瞻,于是在蒙古拆毁成吉思汗塑像,不准歌颂成吉思汗,删除教科书相关内容。泽登巴尔当政时竟然说成吉思汗是恐怖分子。甚至发生过,宣传部长提议纪念成吉思汗八百周年诞辰,结果大批相关人员被撤职查办,身陷囹圄。</h1><h1> 然而成吉思汗的形象早已植根于在蒙古人心中,怎么会轻易抹去?民主化以后,成吉思汗重见天日,反倒更加高大上,成了顶礼膜拜偶像,民族精神的寄托。成吉思汗打死也想不到,死后八百年身价还会大起大落。</h1><h1> 蒙古人还认为成吉思汗是他们的英雄,与中国没有什么关系。在蒙古曾听说过一个段子,我觉得可能是真的,说是我们的一位外交官刚到蒙古,在欢迎会上说我们两国有着共同的英雄成吉思汗,结果引起蒙古人的不快,要求他回国,这与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大相径庭。</h1><div><br></div> 台湾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成吉思汗画像,元人所绘,据说形象比较接近本人(上图),肯特山风景(下图) <h1> 一路急驰几百公里,来到东部的肯特山区,成吉思汗时期称其为不儿罕山,我们称狼居胥山。脑子里一下子就蹦出西汉骠骑将军霍去病远征匈奴的情景,“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霍去病率军跨过克鲁伦河把匈奴左贤王追打到了北海(贝加尔湖),歼灭胡虏七万多人,大胜,遂在肯特山筑坛祭天。此后封狼居胥山便指代建立大功,辛弃疾的永遇乐·北固亭怀古:“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说的就是这个典故,只不过是反其意而用之,针砭讽刺当下时弊罢了。</h1> <h1> 肯特省属于草甸草原,风光很美,水草丰盛,草比我们那儿高的多,以前只在呼伦贝尔见过。几百公里,绿草茵茵,无边无垠,牛羊时隐时现,确实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味道。路上还几次经过克鲁伦河,河水蜿蜒向东流进呼伦贝尔的呼伦湖,在那里与额尔古纳河连接。不知为什么,在蒙古常常有怀古的冲动,似乎在故国重游。</h1><div><br></div> <h1> 肯特山是成吉思汗的出生地,也是蒙古汗国的发祥地,据说成吉思汗死后墓葬的“起輦谷”可能也在这里,此地自然是蒙古的圣山。我们来到斡难河畔的达达勒苏木(Dadal Sum)徳伦宝立德格(Deluum Boldog)山,探寻铁木真的出生地和早年的遗迹。</h1><h1> 来了才知道,在肯特省徳伦宝立德格山有两处,一是在达达勒苏木境内巴拉吉河南岸,二是宾德尔苏木境内鄂嫩河西岸。现在两个地方都在争这个出生地,而且两地都立起了成吉思汗出生地的纪念碑。这也没办法,当时蒙古还没有文字,而后来的《蒙古秘史》只记载了德伦宝立德格山,没有说明是哪个“苏木”(乡)。好在两个地方相隔不远,也都符合成吉思汗诞生地在斡难河(鄂嫩河)畔的描述。其实蒙古是游牧民族,即使有确定的出生地也不会保留什么遗迹,只是来看看这个地方而已。</h1><div><br></div> 宾德尔苏木和达达勒苏木的成吉思汗出生地碑(上下图) <h1> 铁木真的一生是个传奇,虽说(1162年)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里,很小的时候父亲被人毒害,一家颠沛流离,寄人篱下,人生非常坎坷,后来投靠其他部族首领,夺回众多旧部,力量逐渐壮大。铁木真是个军事天才,花了十几年就荡平了各个部族,统一了全蒙古。<br></h1><div><br></div> 斡难河(鄂嫩河)(上图),成吉思汗方碑围栏(下图) <h1> 于是斡难河(鄂嫩河)畔发生了蒙古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公元1206年,蒙古族在这里召开忽里勒台大会,成立了大蒙古汗国(蒙语:也可蒙古兀鲁思),并一致推举铁木真为蒙古大汗,号称成吉思汗(海洋四方的意思)。</h1><h1> 这次会议的意义非常重大,标志着蒙古族群的诞生,现代意义上蒙古人就是从这里开始的。而成吉思汗带领这群蒙古人东荡西驰,收辽西,灭花剌子模,征基辅罗斯,平西夏,击败金后又占领整个华夏,建立了一个从朝鲜半岛到黑海,从西伯利亚到东南半岛横跨欧亚大陆的庞大帝国,在世界史上开启了长达几百年的蒙古时代。</h1><div><br></div> 斡难河畔的成吉思汗方碑(上图)曲雕阿兰博物馆里的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帝国地图(下图) <h1></h1><h1> 这么重要的事件却并没有留下什么遗迹,我们在斡难河畔找到挂满蓝色哈达的篱笆围起来的一座成吉思汗方碑(纪念碑),碑上刻着成吉思汗的头像,铭文都是西里尔蒙语,看不明白内容,应该是歌颂成吉思汗丰功伟绩之类的溢美之词。这自然是后人所建,不太可能是八百年前的遗物。尽管如此,目睹方碑不由得心生感叹,写下了一首七律《谒成吉思汗斡难河方碑》,录在这里,因为是当时的感觉:</h1><h1><br> 斡难河畔紫云开,<br> 大会藩王忽里台。<br> 胡马弯刀沙漠远,<br> 长弓铁甲鼓笳哀。<br> 屠城不忍腥风过,<br> 闻角犹惊黄祸来。<br> 一代天骄欧亚梦,<br> 方碑咫尺入尘埃。</h1><div><br></div> 斡难河畔风光(上图) 日本蒙古联合考古队在曲雕阿兰行宫遗址前立的碑(上图),曲雕阿兰博物馆和考古研究中心(下图) <h1> 斡难河畔到底是成吉思汗的风水宝地,在附近我们还看了一块铁栏杆围起来的空地,朝克告诉我们这是蒙古与日本合作考古的项目,在这里发掘出成吉思汗行宫遗迹。从门口的一块石碑下面有几行英文得以知道,原来这竟然是成吉思汗的斡耳多(行宫)曲雕阿兰(Khuduu Aral)遗址。旁边还有一座简易小房子,牌子上写着英文:KHUDUU ARAL MUSEUM AND ARCHAEOLOGICAL RESEARCH CENTER(曲雕阿兰博物馆和考古研究中心),是个小型博物馆。里面陈设很简单,确实有些发掘的文物,更多的是画像、图片等资料。除此之外,还陈列了若干考古研究论文书籍,只是除了西里尔蒙古语外,没有其他语言解释,基本看不懂。</h1><div><br></div> 曲雕阿兰博物馆和考古研究中心标牌(上图) 曲雕阿兰博物馆和考古研究中心内(上图),陈列的曲雕阿兰遗址考古研究论文书籍(下图) <h1> 这个地方位于德勒格尔汗县的阿布拉加镇南几公里,很少有人知道。成吉思汗在位时曾建了四个斡耳多(Ordu),相当于行宫,其中曲雕阿兰是最大的一个,应该是蒙古汗国的第一个首都。从1206年建国到1271年哈拉和林建都以前,曲雕阿兰一直是蒙古国的政治中心。即使成吉思汗去世后,1229年决定窝阔台继承汗位的忽里勒台大会也是在这里召开的,有元史为证:“太宗(窝阔台)元年(1229),秋八月已未,诸王百官大会于怯绿连河(现在的克鲁伦河)曲雕阿兰之地”。就连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名著经典《蒙古秘史》也是在这里写成的,有人还在这附近立了一个《蒙古秘史》成书七百五十周年纪念碑,只是我们没找到。<br> 蒙古人很看重曲雕阿兰行宫遗址的发掘,认为是近年蒙古高原考古最伟大的成就之一。现在日本蒙古联合考古队已将发掘区域部分回填,我们眼前看到的仍是一片草原。</h1><div><br></div> 阿布拉加镇(上图) <h1> 考察完了蒙古的龙兴之地,不免有些感慨,一个偏处山林一隅的弱小部落,何以能成为横扫欧亚大陆的大帝国?很多人想当然的认为蒙古人是野蛮民族,那么仅凭蛮力何以统治这些蒙古汗国几百年?</h1><h1> 事实是,成吉思汗绝非只识弯弓射大雕的一介武夫,他不仅是十三世纪当之无愧的军事天才,还是充满智慧的政治大家。军事上毋需多说,成吉思汗一生身经百战,几无败绩(据统计,打过六十次大仗,仅一次失败)。连拿破仑都自叹不如,麦克阿瑟更是佩服的五体投地。成吉思汗的人格魅力也毋需赘言,人家拼的是实力,从不嫉贤妒能,也不玩帝王权术,就看这么多精英义无反顾的追随便可见一斑。</h1><div><br></div> <h1> 应该说蒙古汗国之所以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多半得益于法治。<br> 1206年建立蒙古汗国的同时,成吉思汗就颁布了《成吉思汗法典》也就是蒙古的《札撒大典》,这是蒙古汗国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权威。这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应用最广泛的成文法典,内容涵盖了从国家实行的千户制和护卫军制度,到刑、民、商、教育、环境保护法等方方面面,成吉思汗就是靠这部《成吉思汗法典》来维护整个汗国的秩序。<br> 比如忽里勒台大会是蒙古约定俗成的一项祖制,国家的大事,比如推举大汗、决定征战等都要代表着各方意志的全体贵族参加的忽里勒台大会决定。这似乎比英国确立王权有限的大宪章还早啊。</h1><div><br></div> <h1> 人们很难想得到,十三世纪以前的蒙古汗国竟然有现代文明才有的法治理念,比如:“尊重任何宗教和信仰宗教的自由”,“对贫困的民众、医生和有学问的人免征税”,“在军队中,根据实际能力和忠诚任命将领而不管其血统”,“无论老少贵贱都有作战御敌的义务”,“儿童必须学习畏兀儿文字”,“遗产由继承人继承,不得收归国有,任何人不得干涉遗产的分配”,“狩猎要对伤残的、幼小的和雌性的猎物进行放生”等,先进程度令人瞠目。当然还有很多保护草场、水源、马匹以及宰杀牲畜方法的规定。</h1><h1> 我们经常听说蒙古大军所到之处掳掠,屠城,其实他们的法律也有规定:“两国交战前向敌方军民宣告,如顺从,则会获得善待和安宁,如反抗,则屠城”。这种法律听起来有道理,其实很荒谬,侵略和屠杀没有任何理由。</h1><div><br></div> <h1> 不管怎么说,成吉思汗正是靠着完善的法律,庞大的帝国才得以有序运转。曾经有这样的说法:“一个少女怀揣一袋金子,可以安心遨游这个广大的帝国”,就是说,在蒙古帝国时期,无论白天黑夜,在商路上行走,绝对安全。这无疑极大的促进了东西方的货物流通,文化交流。<br> 当然成吉思汗是一位极具争议的人物,历来世人对其贬褒不一,在他身上能看到野蛮与文明两个极端。其实人们在歌颂帝王英明伟大时,都忽略了其血腥的一面。</h1><div><br></div><h1>(未完待续)</h1><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