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头忽有故人来

老石头

<p class="ql-block">近日刷手机,看到几篇回忆1979年开始的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文章,时隔多年,禁忌放开直言论史,当年战场上的惨烈与血腥跃然屏上。读罢文章,心头忽有故人来,当年渭南军训时结识的那位战士朋友,我的兰州小老乡,如今你在哪里?</p><p class="ql-block">1978年初夏,陕西省渭南地区蒲城县驻军有一个解放军的加农炮团。我们西安公路学院(现在的长安大学)七七级新生的军训被安排在炮团驻地进行。</p><p class="ql-block">蒲城县位于关中平原,在那里,抬头是蓝天白云,垂目见阡陌交错,风吹麦浪五谷飘香,鸡鸣犬吠树影婆娑,好一派宁静祥和的田园风光。</p><p class="ql-block">在部队驻地,我们的宿舍与战士们的营房毗邻而居,用餐的饭厅与战士们的餐厅也只是一墙之隔。军训的日子刻板而严格,宿舍内被子必须叠得四方四正有棱有角,同学们戏称为豆腐块标准。白天不许躺卧,每人发一只小板凳坐着休息。</p><p class="ql-block">实操训练枯燥乏味,即使是同学们期盼的实弹射击科目,对我而言都没什么吸引力。上大学前,我已经当了七年工人,已经有资格以老师傅自诩。工厂组建有民兵营,我属于武装基干民兵编制,军训实操科目可谓驾轻就熟,荷枪执行任务也是常事,实弹射击打胸靶对我们老基干民兵已是寻常经历。有挑战性的射击科目是四百米距离用高射击枪打碉堡射击孔。四百米的距离,矩形的碉堡射击孔靶看上去仅仅是一坨黑点。唯一的一次实弹射击在兰州市北山的大砂沟进行,那里现在已辟为“天斧沙宫”景区。那次实弹射击令人终生难忘,每人发一颗近二十公分长的高射击枪子弹,只此一发。手握子弹,听教官讲完射击要领,轮到我射击,压子弹上膛,稳心率,屏呼吸,食指关节骨压扳机,预扣扳机压上劲,瞄准,果断击发,竟然正中靶心。后来才知道全营民兵射中靶心的只有一人。有此傲人经历,军训时便有所飘飘然,跟着大家的节奏走罢了。</p><p class="ql-block">一天晚饭后,一位战士来找我,说他询问同学得知我来自兰州市,特意找我聊聊。这位战士个头中等,看起来精干利落,一口略带兰州口音的普通话更是带着一分亲切感。这位小老乡是七七年的兵,当年也就十八九岁,家住兰州市西固区,那里是著名国企兰化和兰炼的所在地,与我家所处的安宁区隔着一条黄河。</p><p class="ql-block">一来二去和小老乡战士熟络起来,常言道: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小老弟慢慢地敞开了心扉。他看到军营里来了这么多大学生,很多人与他同龄,相比之下,使他对自己的人生取向产生了怀疑。为了劝慰小老弟,我给他讲《孙子兵法》中的名句“兵者,国之重器也”。读书,意在报国为家,从戎,亦如是。人生漫长充满变数,事在人为,君不见吴下阿蒙建功立业乎。小老弟闻之,似有所想所悟。</p><p class="ql-block">一次聊天,小老弟吐槽有些人意欲进阶对上峰曲意逢迎不择手段,使他颇为不快。我说常言道有人的地方便有江湖,这不奇怪,好在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观棋不语真君子便罢。我笑称这是社会现实对你的捶打,人生必修课呀!我给你讲讲什么叫千锤百炼。我在机械工厂当过七个年头的工人,对千锤百炼有来自现实的理解。一块普通的钢材不堪大用,要放到炉火中烧到通红发白,在铁砧上用大锤捶打,如此过程反复锤炼,就会减少钢材中的杂质提高含碳量,最后淬火形成高质量的钢材,所谓百炼成钢就是这个道理。人在年轻时都是一块普通的钢材,吃过的苦,经历过的磨难就是人生的捶打,历练历练长本事,小老弟这才有所释然。</p><p class="ql-block">军训的日子很快就要过去了,我与小老弟告别,互留了通信地址。我邀请他有机会来学校找我,到时候陪他登西安大雁塔,爬骊山游华清池。</p><p class="ql-block">回到学校,继续紧张的学习生活,七七级学子人才荟萃个个争分夺秒废寝忘食,那段求学的时光充实、紧张而又艰辛,除了学习,心无旁骛,与家里也很少联系。</p><p class="ql-block">一天,我收到一封来自军营的信,是小老弟寄来的。读罢信不禁愕然,信中说部队马上要开赴广西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命令紧急,部队出发前抽空给我写信,除了问候与思念,委托我办一件事情,放假回兰州时替他看望一下他的父母。</p><p class="ql-block">看完信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自幼生长在和平年代,炮火连天硝烟弥漫只是电影屏幕上的场景,战争离我们似乎很遥远。本以为小老弟会在蒲城军营服役期满,开启新的生活。没想到风云突变,真刀真枪上战场了,真为他担心啊!转念一想,以我浅薄的军事常识,认为炮兵只是提供炮火支援,与敌人刺刀见红的机会很少,小老弟应该没事。我回信告诉小老弟一定照办去看望二老,祝愿他福星高照平安归来。</p><p class="ql-block">那年学校放假后,回到兰州,去西固看望小老弟的父母是第一件要办的事。从安宁区西北师大校园出发,东行过黄河反折向西,一个多小时后就到了西固。拿着小老弟提供的地址,按图索骥东折西拐,不知道转了多少个弯,终于找到了小老弟的家。</p><p class="ql-block">见到小老弟的父母,我有点意外,他的父母比我想象中要苍老许多。我自报家门说明来意,老两口显然没有思想准备,一时间有点发蒙,搞清原委后激动不已,连珠炮般问这问那,爱子之情溢于言表。尊小老弟信中嘱托,我只字不提上前线打仗之事,大谈部队生活如何如何好,小老弟体健如牛,军营生活如何丰富多彩,军营周边景色如画祥和瑞丽。攀谈之下得知老两口老来得子,膝下仅此一儿,我不禁错愕,独子是可以不服兵役的!老两口无奈地回答是儿子执意地选择。</p><p class="ql-block">对越自卫反击战是绕不过的话题,谈到此,老两口神态忧郁目光黯淡了下来,十分担忧儿子的安危,可怜天下父母心,隐瞒实情,善意的谎言实则痛了我的心。到现在我还清楚地记得老两口倚门而望送我出来的情景,老夫妻相扶将,挥手与我告别。我不禁想到,小老弟若有个三长两短,可叫这年迈的父母怎么活啊!我鼻子一酸,泪水已在眼眶中打转,再挥手,转过身去,再也没敢回头。</p><p class="ql-block">回到家中,马上给小老弟写信告父母平安。信件收件地址是小老弟提供的部队番号。按常理,小老弟回信应当旬内即返。可是,一个月的假期结束了也没收到回信。自此,小老弟杳无音讯再也没有联系。</p><p class="ql-block">转眼间45年过去了,如今看了当年战场上如实的报道,才知道当年自卫反击战中炮战极为惨烈,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文中提到,越南军队历经战争磨炼,战术素养很高,尤其是炮兵射击精准反应迅速,在战争初期战斗水平超出我军。看到此,联想到小老弟不再联系,背后难道有可怕的隐忧?但愿小老弟无恙,含饴弄孙颐养天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