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唐构建筑•南禅寺(五台山)

文华胡同

<p class="ql-block">  南禅寺中国第一古建,是我国最久远的唐代木结构建筑,最接近盛唐的空间,它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古建筑,始建年代不详,重建于唐德宗建中三年,也是我们现在所能看见最接近盛唐时期的木结构建筑。梁思成曾在五台山发现唐代木建佛光寺,但却与这座古建擦肩而过,这座古老寺院与梁思成等人擦肩而过近20年。南禅寺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古建筑调查中才被发现。1974年开始重修,恢复了唐代的风貌,部分建筑(如鸱吻)则根据同时期的历史记载和考古发掘来重现。</p> <p class="ql-block">南禅寺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西南的阳白乡李家庄附近的阳白沟小银河的北岸,距离北京400公里,在五台山西方88公里处,距今1200多年。‌南禅寺比佛光寺早75年‌。南禅寺始建于南梁太清元年(547年),而佛光寺建于唐代大中十一年(857年)‌。</p> <p class="ql-block">寺宇坐北向南,占地面积3078平方米。寺内主要建设有山门(观音殿)。东西配殿(菩萨殿和龙王殿)和大殿。组成一个四合院式的建设。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国保碑</p> <p class="ql-block">南禅寺坐北向南,由两座小院组成,占地4158平方米。东院有僧舍18间,西院有殿堂12间,西院布局整齐,主次分明。山门3间为观音殿,东殿3间为菩萨殿,西殿3间为龙王殿。</p> <p class="ql-block">东西配殿(菩萨殿和龙王殿)</p> <p class="ql-block">除主体建筑大佛殿三间是唐代原物外,山门内的四合院中,东、西配殿,即建于明代的龙王庙和建于清代的观音殿、菩萨殿。东跨院全为僧房,也是明、清时期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正殿又称大佛殿重建于782年(唐德宗建中三年),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唐代木构建筑,堪称国宝。殿内的一根大平梁上面,保存有不十分明显的墨迹:“因旧名(时)大唐建中三年……重建殿法显等谨志”,是此殿重建年代的佐证。推算起来,距今已一千二百多年了。</p> <p class="ql-block">大佛殿为南禅寺主体建筑,宽深见方,均为11米。座基和月台几乎占了整个院落的一半,大大突出了大殿的主体地位。殿为单檐歇山顶,梁架举折,相当平缓。是我国现存古建筑中屋顶最平缓的一座,出檐深远翼展,刚健轻巧。殿正中间开门,两尽间设直棂窗,朴实无华。屋脊两端装饰着鸱吻。全殿结构简练,形体稳健,庄重大方,体现了我国中唐大型木构建筑的显著特色。</p> <p class="ql-block">大佛殿梁架制作极为简练,墙身不负载重量,只起隔挡的作用。屋顶重量主要是通过梁架由檐墙上的柱子支撑。檐墙起间隔内外和防御风雨侵袭的作用。四周各柱,柱头微向内倾,与横梁构成斜角;四根角柱稍高,与层层迭架、层层伸出的斗拱构成“翘起”。</p> <p class="ql-block">大佛殿的梁、柱、枋的结合紧凑,增加了建筑物的稳固力,又使出檐深而不低暗,使整个大殿形成有收有放、有抑有扬、轮廓秀丽、气势雄浑的风格,给人以庄重而健美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唐建大佛殿,为南禅寺主殿,外观秀丽,形体俊美、古朴。三间正殿高大雄伟,据实际测量,面宽十一点六二米,进深九点九米。方整的基台几乎占了整个院落的一半,大殿三间见方,单檐灰瓦歇山顶,全殿由台基、屋架、屋顶三部分组成,共用檐柱12根,殿内没有天花板,也没有柱子,梁架制作极为简练,墙身不负载重量,只起隔挡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殿内17尊唐塑佛像,仍然保持原貌,都是唐代珍品。殿内有一座佛坛,长八点四米,宽六点三米,高零点七米。塑像分布在佛坛上,整个佛像群以释迦牟尼佛为中心,是一个动静结合,各具形态,生动活泼的场面,也是一个尊卑有序、各尽其职、和谐协调的环境。</p> <p class="ql-block">骑狮的文殊、坐像的普贤菩萨分列两旁,带着侍从和教民赶来恭听。大弟子阿难和迦叶,分立两旁,凝神注目,显得虔诚而恭谨,好似要把佛说全记在心上;胁侍菩萨戴璎珞,约宝环,亭亭玉立,容貌健美,耳若有闻。</p> <p class="ql-block">护法天王,威武健壮,一边张目观察外界,一边侧耳倾听圣言。其余,仰望童子、撩蛮、佛霖等15尊塑像布满佛坛。</p> <p class="ql-block">这些塑像,同敦煌莫高窟唐代塑像如出一辙。佛坛四周壶门和叠梁上,雕刻着精美的花纹、花边和莲瓣,是五台山保存的唐代砖雕艺术的杰作。</p> <p class="ql-block">南禅寺中最著名的文物,是大殿里那几尊唐代塑像。除了甘肃莫高窟外,这些都是内地现存最早的佛教塑像,非常珍贵。</p> <p class="ql-block">殿周围由12根大柱支撑,柱体粗壮结实,柱头使用斗拱。斗拱用材硕大,拱头券刹都为五瓣,每瓣都向内约3厘米,为我国木构建筑中的孤例。殿内平梁上不施矮柱,仅用两根叉手承托脊檩,十分简洁有力,保持了汉唐之际固有的建筑特点。整个大殿建筑坚实、质朴、苍古、秀雅,反映了唐代的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唐建大佛殿,面宽十一点六二米,进深九点九米。方整的基台几乎占了整个院落的一半,大殿三间见方,单檐灰瓦歇山顶,全殿由台基、屋架、屋顶三部分组成,共用檐柱12根,殿内没有天花板,也没有柱子,梁架制作极为简练,墙身不负载重量,只起隔挡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南禅寺因地处偏僻,距五台山佛教中心区较远,故避免了“会昌法难”而幸存下来。南禅寺大殿为保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木构大殿。宋元祐元年(1086年),南禅寺大殿落架大修,大殿内明间两根大梁底皮都留有墨书题记。元至正三年(1343年),南禅寺大殿修补大殿的塑像。</p> <p class="ql-block">根据《中国文物报》1999年12月12号报道,1999年11月24日晚7点左右,三名武装歹徒闯进了南禅寺。其目标便是作装藏。作装藏为佛肚里中的佛经、画卷。南禅寺佛像为木骨泥塑,其在外头糊泥之前边会把装藏放入塑像内部)。二人之后开始盗唐代塑像,其将文殊菩萨坐骑旁的狮奴(或称昆仑奴)脚跟处掰断(现在狮奴两脚底部还是粘连在佛坛之上)。二者然后用钢锯锯断坐于莲花宝座上的左右两尊供养菩萨。此案也向国家文物局和省政府通报。在文章中专家估计这是专业文物贩子指定歹徒,有组织有预谋地抢劫,然后迅速走私出境。虽然此案收到省和国家层面的高度关注,但至今依然未能破案。被盗三尊塑像和腹内文物依然下落不明。</p> <p class="ql-block">本集摄于2020.09.15五台县阳白乡李家庄村南禅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