蟠龙井记

行行重行行

<p class="ql-block">美篇昵称:行行重行行</p><p class="ql-block">美篇号:26198659</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1月24日,游罢曾子山后,时间尚早,我们顺道来到了新泰市龙廷镇掌平洼村。村里有一口神秘的蟠龙井,吸引着四面八方游客,我们也慕名而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对于古井,总是怀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感情。“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离乡日久,故乡的许多景物日渐模糊,但村北那口古井,却清晰的留在记忆里。犹记儿时,跟伙伴们小心翼翼的趴在井口向下张望的场景,石砌的井壁上长满青苔,井水幽黑,深不见底,水面镜子一般映出我们的影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夏天,井水清凉,打上来咕咚咕咚喝几口,清热解暑。冬天,井口喷云吐雾,井水温热,洗衣的妇女在井台上围成一圈,很是热闹。后来有了压水井,又有了自来水,这口老井就慢慢淡出人们视线,井边再也不见络绎打水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老辈传说,井里有蛟龙,不让我们靠近,这在幼时的记忆里对古井留下了神秘印象。这种印象一直伴随至今,背井离乡后,不管走到哪里,看见古井总想探视一番,总觉得每一口井里都有未知的秘密,这也是对蟠龙井充满好奇的原因。有些记忆和情愫会影响你一辈子,故乡的老井就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暮色中,我们车抵掌平洼。掌平洼,地处九顶凤凰山脚下,因村子四面环山,中间洼地形似手掌,故而得名。这是鲁中山区一座普通山村,近些年依托蟠龙井和特色农业,发展乡村旅游,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时值初冬,又近日暮,村里除了我们,没有外来游客,寂静安闲。萧疏寒林掩映着古朴的石屋,火红的标语彰显出古村活力,古老的石碾仍在述说往日荣耀,寂寞的小桥还在等待淙淙流水……走在村中,浓浓的乡愁在这些熟悉的景物中弥漫。这些年,一直在彷徨,“走四方,路迢迢水长长,迷迷茫茫一村又一庄”,却怎么也找不到儿时的故乡,正如歌中所唱:“一个人走在荒野上,默默地向远方,不知道走到哪里有我的梦想?”或许,梦想就在眼前的村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尽管游客稀少,但村中卖土特产的摊贩仍在树底下坚守,在远行者眼里,这很有“牛衣古柳卖黄瓜”的诗意。小筐里,那鲜嫩的荠菜带着山野气息,散发出幼时的味道,想起了当年挖荠菜的经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摊位上,一位92岁的老大娘引人关注。老人身体硬朗,耳不聋、眼不花,坐在那儿售卖自制工艺品。这些小簸箩是她亲自上山割草编制的,好看结实又实用,细密的针脚中折射出老人的工匠精神。问她长寿秘诀,她安然一笑,满脸慈祥。孔子云:“仁者寿”。信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终于见到了传闻中的蟠龙井,尽管来之前从网上看过它的照片,但置身现场还是被震撼了。说实在的,此前从未见过如此壮观的水井,这颠覆了自己对井的印象。据井边碑记记载,这口井直径18米,深28米,有108级台阶呈螺旋状通向井底。井水幽蓝,深不见底。碑上没说28米是到水面距离还是到井底深度,目测应该是到水面的距离,如此,也已经震撼到每一个人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口井虽然被称为“古井”,但是它的历史并不悠久,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战天斗地的产物。掌平洼所在的山凹里,十年九旱,人们吃水困难,村里祖祖辈辈为吃水犯愁。1966年3月,时任村班子决定土法上马挖掘水井,他们自制炸药和钢钎,选择健壮劳力,组成30人的打井队,用时十年,到1976年5月,硬是在坚硬的岩石中凿出了这口螺旋井。这是村民发扬自力更生、无私奉献精神创造的一大奇迹,是掌平洼人刻在凤凰山下的一座丰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打井期间正值十年动乱,村民们克服种种困难,怀着坚定的信念,在这里锲而不舍的奋战,发出了“宁愿少活20年,也要拿下螺旋井,让老少爷们吃上水”的豪迈誓言。十年间,累计用工7万个,凿石上千立方米,砌石万余块,用掉近4吨钢钎,损坏铁锨锤镐不计其数,终于毕其功于一役,完成了这项艰苦卓绝的工程。彻底解决了人畜吃水,农田灌溉的问题,成为村民的“生命井”。村民形象地将其称为“蟠龙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近些年,掌平洼人进一步发扬打井精神,并与新时代富民精神相结合,实现了掌平洼由山区贫困村,向生态、文明、富裕村的跨越。在这项惊天地、泣鬼神的工程中,掌平洼人创造出了属于他们自己奇迹。这已经不单纯是一项水利工程,而是而是掌平洼人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精神的象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沿着漫长的螺旋台阶,我们一步一步往井底行进,仿佛穿越一条时光隧道,进入地底深处,强烈的压迫感也随之而来。井中,一条石雕巨龙从幽深的井底盘旋而出,气冲霄汉,神龙见首不见尾,给巨井又增加了一层神秘感。穿过一条幽暗隧道,我们下到井底,面对幽蓝的井水,不禁惴惴栗栗。抬头仰望,只见上面是一方椭圆形的天空,在这别有洞天的世界里,我们都成了坐井观天的井底之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几十年前,掌平洼人在这样的井底夜以继日开凿着,那该有多大的信心和毅力?如今,自来水已经通到每家每户,这口井也失去了取水功能,但是它所孕育出的时代精神,必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掌平洼人,去战胜更大的困难,创造更大的奇迹!</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