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悟空游山西之长治法兴寺

冬雨

<p class="ql-block">法兴寺始建于十六国时期的后凉神鼎元年(401年),唐咸亨四年(673年)寺内增建“舍利塔”和两座八角形石塔。高宗上元元年(674年)改名“广德寺”,唐大历八年(773年)又造燃灯石塔一座,宋元丰四年(1081年)重建十二圆觉菩萨殿,并更名为“法兴寺”,元、明、清又屡有修葺。寺院主要建筑都分布在中轴线上,分列着舍利塔、燃灯塔、圆觉殿和后殿。</p> 山门 舍利塔 <p class="ql-block">唐石舍利塔,又称“石殿”,通体以砂石板砌成,塔平面呈回字正方形,每边长8.8米,安拱形石板门,重檐楼阁式,塔檐叠出三层,内部构成四方藻井,上面四坡施檩椽,斗栱支檐,四角攒尖宝珠顶;下层内槽可绕行一周,四壁壁画,人物形象端庄,服装色彩深沉。整个建筑的外形似塔非塔,似殿非殿。</p> 燃灯塔 <p class="ql-block">燃灯塔,通体青石构建,形制秀古,造型优美,内部更有合理的防风功能,体现了古人的智慧。燃灯塔通高2.26米,平面呈八角形,有两层基座,下层基座为叠涩束腰式,底盘周围雕刻有跑兽,壶门内雕有伎乐天八个;隔柱上刻有“唐大历八年清信士董希睿……于此寺敬造长明灯台一所”,底座雕圆形仰覆莲瓣,上雕四门空心八角灯亭,塔身中空,每门边雕束莲柱一根,上置栌斗,两柱间上刻阑额,雕有方形门与破子棂窗,夜间灯光由四门射出,光照寺院的四周。塔的整体造型十分秀美,雕刻精细,是我国现存石灯塔中的上佳之品。</p> 圆觉殿 <p class="ql-block">圆觉殿,建于宋元丰四年(1081年)。因殿内两山佛台塑十二圆觉彩塑而得名,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式,青灰布瓦屋面,殿内梁架后乳对前四椽通檐用三柱。</p> <p class="ql-block">建于北宋元丰四年的圆觉殿,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屋顶向内微凹,是当地同类形制木构建筑中体量最大的,处处体现着宋代建筑美学。十二尊菩萨像布列均匀,倚坐在束腰壇座上,形体自如,神情自若。她们赤足踏莲蒂,宛如人间善良的女性,给人一种亲切而宁静的感觉。菩萨的发丝清晰可见,衣饰素雅,质地绵软柔丽,每一处细节都透露出宋代工匠的匠心独运。在法兴寺的十二圆觉菩萨中,每一尊都有其独特的手印和姿态,仪态万千,变化丰富。这些手印和姿态并非严格遵循传统的佛教规范,而是融入了宋代工匠自己的理解和创新。</p> <p class="ql-block">整组作品由"塑匠人:冯宗本;画匠人:陈道荣,吕荣"制作于北宋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造像布局为:中央佛台正面主像释迦牟尼佛,两侧由内向外依次分列二弟子(阿难尊者,迦叶尊者)、二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二善神(俗称"哼哈二将")像。背面为观自在菩萨及二胁侍菩萨像。周围环列十二圆觉菩萨像。整组造像上承唐塑余绪,丰润饱满雍容典雅。下传宋塑神韵,内敛含蓄,气韵生动。尤其是菩萨群像,妙相庄严的仪容下不仅闪耀着佛性的光辉,更洋溢着慈悲亲切的母性情怀,被美术史学界誉为"宋塑菩萨之冠"。</p> <p class="ql-block">它们原本是卑微的尘土,经由匠人精心创造,泥巴有了体温和呼吸,口含情,目传神。带着怜悯、关怀世间的情怀,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p> 毗卢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