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立冬日,象征着时光行走到了秋天的渡口或航站,开始向冬季进发。入冬后,兰州南北两山将由色彩斑斓的层次感开始向单调的黑白底色转换,黄河水由夏秋两季的深黄色转向浑浊进而到深冬变得清澈泛蓝,春天迁徙到西伯利亚的候鸟陆续远归,地处内陆、枕山带河的兰州便渐渐进入了干寒的冬天。</p> <p class="ql-block">(夏秋季节的黄河)</p> <p class="ql-block">虽然时序已入冬天,但兰州的冬季会经历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入冬前,一般在公历10月下半月,天气往往会由一场雨或一股冷空气来袭变得阴冷,秋老虎时节18度左右的低温成了此时的高温,而低温虽降至个位数但不至于到冰点以下,有的年头还会因一股强冷空气到来于立冬前降下一年的第一场雪,似乎宣示提前入冬。等11月1日全市统一进入供暖季,天气故意跟人开玩笑似的,气温反倒回升起来,仿佛进入了一小段“小阳春”。而今年10月下半月以后,几乎是阴天和晴天隔日循环、交替着,间或飘一阵小雨。这种忽冷忽热、降雨增多的天气加剧了温差,增大了湿度,黄河两岸、南北两山和市区街道两旁,以黄、绿为主色调,红色点缀期间,层林尽染的景象比往年似乎浓厚了许多,延续着暖融与萧瑟参杂交织的晚秋意蕴。可以说,兰州初冬的风采蕴含着一代代兰州人治山、治天、治河的雄心壮志,从而创造出了荒山变彩山、天空呈现“兰州蓝”、黄河变清过境候鸟留居栖息的三大奇观,初冬时节寒凉中仍可享受到一场视角盛宴。</p> <p class="ql-block">三治三变之一:皋兰山上的美艳红柳。皋兰山是兰州的南山,兰州即因处于兰山之洲而得名,当地人还将其称为“家山”(对应着北面白塔山“客山”之称)。新中国成立后,兰州人从上个世纪50年代背冰上山开始,持续开展了70多年的荒山造林绿化,如今南北两山完成从荒山至彩山的完美“蝶变”,南北两山犹如两片“肺叶”,为兰州筑起了一道牢固的绿色屏障,成为兰州城市的“后花园”。目前南北两山绿化面积62万亩,成活各类树木1.6亿株,其中红柳对于南北两山绿化美化功不可没。红柳又名柽柳,是灌木林,叶子为针形,蒸发量小,且耐碱、耐旱,是西北地区防风固沙的重要树种。经历晚秋,进入初冬,一墩墩紫色、粉红色红柳花交织在一起,似红焰一般,构成兰州这座黄土高原、青藏高原、蒙古高原交汇处的城市一道特色风景。</p> <p class="ql-block">视角转到黄河北<span style="font-size:18px;">与皋兰山遥遥相对</span>的白塔山。看看清末民初时期光秃秃的白塔山,与当今相比,便可直观感受到兰州两山的沧桑巨变。不由想起南宋诗人辛弃疾“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的名句,也令人感慨万千。</p> <p class="ql-block">除了南北两山,东西上百里的黄河两岸也已结合修建防洪堤坝工程和健身步道,绿化成带状公园。初冬的树木枝叶零落,残红景色别有一番风味。</p> <p class="ql-block">(北滨河路绿化带里残存的红叶)</p> <p class="ql-block">(体育公园里的l初冬时节落日余晖景色)</p> <p class="ql-block">(绿色公园里的梨叶经风霜浸染胜似红枫)</p> <p class="ql-block">(读者大道旁,大地铺上一层泡桐叶,叶面上又覆满初雪)</p> <p class="ql-block">(读者出版社门前飘落在地上的银杏叶)</p> <p class="ql-block">(雪后金城关前的七叶树白里透红)</p> <p class="ql-block">三治三变之二:天空的“兰州蓝”。 兰州曾是雾霾深重的“黑兰州”,记得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对于兰州城市污染之重的一个说法是“卫星看不到的城市”。2003年起,国家公布重点监控城市大气污染指数后,兰州市的空气质量曾长期排在全国后10位。从2010年开始,为了让市民呼吸到清洁的空气,兰州启动了洗地、洗车、洗煤等各种治污“招数”,环境立法、工业减排、燃煤减量、尾气达标、扬尘管控、生态增容多管齐下,经过3年的努力,兰州退出了全国十大污染城市排行榜,在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上荣获今日变革进步奖。目前, PM2.5年均浓度实现历史性达标,优良天数比例稳定达到80%以上,兰州从迎来“兰州蓝”再到由“浅蓝”逐步走向“深蓝”,市民从有了“存在感”到具备了归属感、自豪感和荣誉感。</p> <p class="ql-block">(雪后的天空更蓝)</p> <p class="ql-block">三治三变之三:黄河变清。如果说兰州的荒山绿化美化、天空呈现兰州蓝是兰州人治山治天取得的两大奇迹,那么观赏了兰州冬季黄河变清的景象更令人赞叹。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人们亲切地称它为“母亲河”。兰州市是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堪称兰州的城市之肺。“黄河之滨也很美”是习总书记2019年8月年考察兰州即兴发出的赞叹,如今成了兰州的一张名片和金色招牌,习总书记还基于现实基础,出于国家战略考量,在兰州首倡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决策,未来的兰州会因黄河国家公园建设变得更好。2019年以来,兰州深入贯彻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河长制有关要求,统筹推进黄河河(洪)道综合治理,改善河(洪)道沿线生态环境,推动了“河长制”向“河长治”转变。5年来,黄河兰州段实现了国控、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100%,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二类水体。2023年以来,榆中县青城桥出境断面水质综合评价为一类,实现了“一河净水送下游”。同时,城市湿地资源得到全面保护,每逢冬季,各种各样的候鸟光临黄河之滨,成为金城冬日盛景的一张“新名片”。据观察考证,目前黄河兰州段湿地分布和栖息的湿地鸟类约有68种,种群数量较大的主要有鹊鸭、绿头鸭、斑嘴鸭、普通秋沙鸭和渔鸥等越冬水鸟,黄河兰州段已成为过境候鸟迁徙越冬的福地。</p> <p class="ql-block">(2024年的第一场雪,位于南滨河路绿化带、小西湖公园对面的“黄河母亲”如披上一幅白纱)</p> <p class="ql-block">(黄河岸边,雪后一幅水车小屋静的景色)</p> <p class="ql-block">(苍黄河边柳与北山上皑皑白雪覆盖的黄河第一阁)</p> <p class="ql-block">(冬季水位下降裸露的河滩)</p> <p class="ql-block">雪降龙源</p> <p class="ql-block">尤为值得称道的美景是,雪霁天晴,从西伯利亚远归在兰州越冬的水鸟似乎很是熟悉一股强冷空气的味道,它们在水面上翩跹起舞,颇有种“归来仍是少年”的激情和浪漫。<span style="font-size:18px;">候鸟在黄河之滨与兰州上演着一年一度的热恋,</span>与初冬的蓝天和正在渐渐变清的黄河水构成一幅自然和谐的城市美景,生态兰州跃然于画面。</p> <p class="ql-block">(本图片来源于兰州发布)</p> <p class="ql-block">(本图片来源于兰州发布)</p> <p class="ql-block">(本图片来源于兰州发布)</p> <p class="ql-block">(本图片来源于兰州发布)</p> <p class="ql-block">(本图片来源于兰州发布)</p> <p class="ql-block">(本图片来源于兰州发布)</p> <p class="ql-block">(本图片来源于兰州发布)</p> <p class="ql-block">(本图片来源于兰州发布)</p> <p class="ql-block">面对初冬山艳、天蓝、水在变清的动人景色,不由令人触景生情,赋诗一首:</p><p class="ql-block">晚秋余韵</p><p class="ql-block">——兰州初冬印象</p><p class="ql-block">苍黄河边柳</p><p class="ql-block">翩翩远归鸟</p><p class="ql-block">凋零梢头叶</p><p class="ql-block">青青林间草</p><p class="ql-block">飘舞初冬雪</p><p class="ql-block">殷殷待春晓</p> <p class="ql-block">(续航:深冬时节的黄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