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救英雄的英雄—抗战援华美军希尔少校

玛瑙

<p class="ql-block">这是一段发生在抗战时期的鲜为人知的故事,随着岁月的消逝被慢慢淡忘。直到1995年,美国总统克林顿颁布12958号行政令,宣布解密10年或10年以上的绝密文件,这个非同寻常的故事才得以公诸于众。该解密令揭示了1943年至1945年间,美国MIS一X(美国军事情报局x部)在中国的工作。该绝密部门以AGAS为代号,负责营救在华被击落的盟军空军及战俘。得益于此项工作,约有900名被击落的盟军飞行员被营救出日军占领区。</p><p class="ql-block">理查德•弗农 •希尔(1908—1992)就是参与此项任务的许多沉默英雄中的一员。</p> <p class="ql-block">希尔第一次来华是1932年,他作为“克利夫兰总统”号邮轮的乐队成员,由西雅图坐船到东方,来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游历、演出,拍下许多珍贵影像资料;</p><p class="ql-block">此图是希尔夫妇在“亨利之家”庭院内合影。</p> <p class="ql-block">这是希尔在邮轮的乐队工作时佩戴的乐队帽子和微章。</p> <p class="ql-block">1932年5月,希尔(右二)和其乐队成员在“克利夫兰”号邮轮甲板上合影,他们此行的目的地是日本、中国、菲律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克利夫兰总统号邮轮乐队在菲律宾马尼拉市演出,希尔担任鼓手。</p> <p class="ql-block">希尔1935年再度来华,受雇于美孚石油公司,担任稽核员,期间自愿参加上海英美租界万国商团,任一等兵,承担保卫租界的职责。</p><p class="ql-block">此图是1936年11月8日,在上海英美租界内着万国商团冬季军服站岗的希尔(左一)。</p> <p class="ql-block">希尔夫妇相关证件</p><p class="ql-block">这些是希尔1935年第二次来华时,美,日等国驻华领事馆发给希尔及其夫人佩尔的相关证件,包括居民证、侨民证、身份证明书、通行申请书、通行许可证等。</p> <p class="ql-block">希尔夫妇的旅行证明书</p> <p class="ql-block">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上海变得越来越危险。上海万国商团联合自卫军,天天忙于修筑工事、巡夜和持枪警戒。两个月后,联合自卫军的防区被美国海军第四团接管,希尔的这段军旅生涯随之结束。</p><p class="ql-block">1937年11月,日军占领了上海火车北站地区,上海彻底沦陷。随着战争的升级,美国人在中国的处境越来越艰难。日本军方不批准包括美孚石油在内的三家西方公司进入其华中占领区。</p><p class="ql-block">1940年美国国务院发布撤侨文件,这是希尔于11月20日拍摄的美国撤侨邮轮。希尔的夫人佩尔也于这一年坐撤侨邮轮返回美国。</p> <p class="ql-block">希尔于1941年2月13日回到美国,与家人团聚</p> <p class="ql-block">希尔在华期间,曾目睹了日军的暴行,对中国人民寄予了深切的同情。他多次在美国发表关于中国问题的演讲,用他在中国拍摄的影像资料做证据,强调日本对美国的威胁。但美国当时奉行孤立主义,多数美国人都难以接受他的说法。</p><p class="ql-block">希尔归国才三天,就报名参军,要求返回中国,与日本作战。但希尔已年满34岁,超过入伍年龄。其次他有受抚养的家属。他的太太珍珠通情达理,主动签署了文件,放弃希尔对她的抚养责任,支持他参军。</p><p class="ql-block">此图是1942年8月12日,希尔在华盛顿刘易斯堡新兵接收中心,任二等兵。</p> <p class="ql-block">希尔最初被分到美国战争部军事情报处,任职CIC(反谍部门)总部。</p><p class="ql-block">此图是希尔(二排右一)同新兵战友在士兵营房前合影。</p> <p class="ql-block">1943年4月,在马里兰巴尔的摩陆军部担任反情报官员的希尔少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43年11月,旧金山反情报分部先遣指挥队第九服务指挥部人员在总部大楼前合影,希尔在此任反情报官员。</p> <p class="ql-block">驼峰航线是二战期间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空中战略桥梁。通过这条航线,美国向中国运送了多达85万吨战略物资,以及33477名战斗人员。然而,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损失优秀飞行员近3000人,飞机1500架以上。损失率超过80%。</p><p class="ql-block">富有中国经验的希尔被寄予厚望,他重返中国的第一个使命,就是参与驼峰营救,建立救援网络和与昆明总部之间的通讯。</p><p class="ql-block">1943年9月27日,时任美军中尉希尔飞越喜马拉雅山脉,来到昆明。</p><p class="ql-block">1944年10月14日,希尔一行三人自昆明搭乘一架飞机来到驼峰地区。希尔在这里发现了一架B-29的残骸。11名机组人员已全部遇难,发现的残余尸块仅能拼成6具遗体。</p> <p class="ql-block">1942年9月,美军第14航空队的哈里•M•皮克少校驾驶P-40战机,在武汉上空被日军击落俘虏。在遭受日军非人虐待后,遍体鳞伤的皮克少校被日军押至街头游行示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哈里•M•皮克少校被日军游街示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44年12月16日,日军在湖北应城俘获三名刚执行完轰炸东京任务的美军飞行员,严刑逼供后,在寒冷的冬天日军让遍体鳞伤的美军仅穿内衣在汉口城区进行了4英里的游街示众。翌日,日军将他们押至火葬场,在进行半个多小时的折磨后将他们推进焚尸炉。战后,希尔负责调查处理此事,于1945年10月30日将参与此事件的战犯押至上海接受军事法庭的审判。</p> <p class="ql-block">1944年12月17日,三名B-29美军飞行员被日军押至距日租界西北约1英里处的贾丁庄火葬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焚尸炉入口,其中一名美军被活着推进焚尸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为了营救在敌后被日军俘虏的盟军飞行员,希尔被任命为中国战区美军总部(昆明)航空地面营救组总部别动队(AGAS)负责人。他的任务是在整个汉口(武汉)地区,包括安徽、江苏,湖北、河南,组织和运作一个秘密逃生网络。</p><p class="ql-block">1945年1月15日,希尔搭乘一架C-47货机,经湖北,历经一月多的艰辛,抵达安徽立煌县,在建立了指挥部,用三个多月的时间,他和他的同事们总共营救出46名盟军飞行员。</p><p class="ql-block">这是1943年9月希尔重返中国战场前与妻子佩尔在老家普雅乐市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进入1945年下半年后,盟军胜利在望。美国总统杜鲁门非常担心远东日本战俘营里上千名盟军战俘的安危,命令把美国救援队派往任何可以抵达的监狱。中国战区总司令官魏德迈将军无线电急电希尔,要求他提前进入敌占区,负责安全接收汉口地区战俘和物资。</p><p class="ql-block">虽然日本天皇已在1945年8月15日已经宣布投降,但盟军还没有在华中地区受降,武汉还完全控制在日本人的手里,处于敌对状态。8月18日一早,希尔或步行或骑马,翻山越岭300多公里,在6天内赶至汉口。路途之坎坷,过程之曲折,真是一言难尽。希尔到达汉口后立即会见日本第六战区司令部官员,成功劝说日军立即停止一切敌对的军事行动,参与维持秩序,并释放了所有在押的盟军人员。直到9月17日盟军受降团到达汉口,希尔的营救工作才画上句号。统计表明,因为他和同事的努力而获救的,在华东的美国飞行员有46人,在汉口的中国军队战俘有500人,在汉口的各国平民有250人,总计796人。</p> <p class="ql-block">盟军正式接管华中地区之后,根据总部的指令,希尔接手调查三名美国飞行员被害案,搜捕那些折磨和杀害三名美国飞行员的凶手。经过两个月的调查,希尔把十名凶手交给了美国军事警察,并向盟军战争罪行委员会提交了长达85页的证据,于1945年10月30日将参与此事件的战犯押至上海接受军事法庭的审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45年,汉口市市长徐会之赠希尔条幅</p><p class="ql-block">“别矣先生,胜利凯旋。来华助战,功绩昭然。河山光復、入市最早,荣归解甲,浪静波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希尔少校军官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希尔所获奖章、肩章、臂章、勋章</p> <p class="ql-block">希尔的“铜星奖章”及授奖说明</p><p class="ql-block">1946年1月14日魏德迈中将頒发给希尔上尉,表彰其在1945年8月15日至日月5日期间,从立煌至汉口成功快速地解决了关押在那里的盟军战俘的释放及诉讼问题。希尔在此次行动中感染上了登革熱,不得不于1945年11月返回美国治疗。</p><p class="ql-block">OFFICIAL:</p><p class="ql-block">CHENEY L BERTHOLP</p><p class="ql-block">Colonel,</p><p class="ql-block">AGD</p><p class="ql-block">Adjutant General</p><p class="ql-block">NECAL A</p><p class="ql-block">True Extrac</p> <p class="ql-block">希尔的军人荣誉证书</p><p class="ql-block">1947年6月20日,杜鲁门总统颁发给希尔《军人菜誉证书》,表彰其在二战中的杰出贡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希尔的二战参战奖章</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78年3月21日,台湾向希尔颁发抗战胜利纪念章,感谢他在中国战场上与国军共同抗日,为中国的抗日战争所做的贡献:</p><p class="ql-block">本文为希尔的“抗战胜利纪念章”及授奖说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抗战胜利纪念章</p> <p class="ql-block">1945年11月11日,希尔(右一)在上海江湾军用机场,淮备乘坐身后的C-54运输机返回美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46年11月14日,自珍珠港事件后白宫首次对外开放,希尔(右二)同里德陆军医院的病友及医护人员前往参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希尔退伍后在美国中央情报局工作,并于1953年加入美国退伍军人协会,1958年加入国家安全委员会。</p> <p class="ql-block">由于二战时在中国的努力,希尔1947年作为少校卸任时,共获得2枚战斗勋章</p><p class="ql-block">此图是1947年4月26日,希尔在华盛顿公园里拍照。</p> <p class="ql-block">1989年,希尔根据自己于1932年至1947年的抗战经历,完成《我与日本帝国的战争》一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希尔著《我与日本帝国的战争》本书详细介绍了希尔对日作战的经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希尔的故乡华盛顿州普雅乐市(Puyallup,WA), 为了纪念他的一生,特别将退伍军人协会第67号会馆命名为“希尔少校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希尔少校在中国工作期间,曾写日记、收集资料,真实记录着那场艰苦卓绝的抗战。</p><p class="ql-block">他生前的愿望,就是把自己在中国抗战期间的收藏捐赠给中国,希尔少校在1992年去世之前,还嘱托女儿一定要完成他的遗愿。2012年年初,希尔所收藏的援华美军文物总共171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4件),由美国华人、华盛顿将军陈守仁先生代表希尔家属捐赠给四川成都大邑建川博物馆的援华美军馆内,以“希尔少校二战文物展”为名展览。历史,被重新清晰直观地勾勒出来。</p><p class="ql-block">此图是陈守仁先生(中)及樊建川馆长(右一)在希尔少校二战文物捐赠仪式现场合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希尔少校使用过的柯达相机</p> <p class="ql-block">1944-1945年在日军敌后与希尔少校一起工作的中国团队,中为希尔</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信手拈来描述一静默无间的人,有时你会找到英雄!”,专栏作家罗莉.普赖斯的这句话,就是理查德.弗农.希尔(1908.10.02—1992.09.05)的真实写照。</p><p class="ql-block">此图是1991年8月26日,希尔少校在家乡华盛顿州普雅乐市留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