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陕州地坑院游

王岳雷

<h1>  陕州地坑院,是在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县张汴乡陕塬路北营村。距三门峡市区11公里,是全国乃至世界唯一的地下古民居建筑。2005年,陕州地坑院被河南省文物局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5月23日,陕州地坑院民俗文化园正式开园。2017年称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h1> <h1>  2024年10月11日下午,我们原虹口市政的退休人员王岳雷、陈嘉麟、陈宏亮及周文华夫妻五人,来到陕州地坑院。</h1> <h1>  百苑艺,雕梁画栋,古韵悠悠,为旅游商品销售店,已关闭。</h1> <h1>  走在街上,有一些店铺,如青铜器、白银坊、上海女人国货店、木艺坊等。</h1> <h1>向云崖营地</h1> <h1>街边的陕州地坑院景区事务中心</h1> <h1>我在此留影</h1> <h1>  再往前走,街上分布着一些当地品味的饭店,门前布置成北方老底子建筑风俗。</h1> <h1>火焱院十碗席</h1> <h1>酒韵</h1> <h1>百味巷小吃街</h1> <h1>陕西油泼面</h1> <h1>戏台</h1> <h1>老陕州茶馆</h1> <h1>“河洛玉尊”亭</h1> <h1>百苑艺前狮子照壁</h1> <h1>  之后,我们来到地坑院游客中心,高高的城墙,一座又红柱支撑的城楼竖立在城墙上,有一幅“水浒”寨门的气势。</h1> <h1>陈宏亮在陕州地坑院城楼前</h1> <h1>王岳雷在陕州地坑院城楼前</h1> <h1>陈嘉麟在陕州地坑院城楼前</h1> <h1>陈宏亮在陕州地坑院城楼前</h1> <h1>  进入里面,一座黄色建筑,由五个门洞,横在广场前,上写“陕州地坑院民俗文化园”。我们在此留影。</h1> <h1>陈嘉麟</h1> <h1>陈宏亮</h1> <h1>周敏君、周文华</h1> <h1>王岳雷</h1> <h1>周文华</h1> <h1>  地坑院大门后,是一座大的“分陕石”照壁,这里以前叫陕县,也是陕北、山西的分界线,景区进门有个浮雕,就是解说分陕的来历。上面雕刻着西周时期周公旦与召公奭(shì),表示周公旦主治陕西,召公奭主治陕东,即河南西部。</h1> <h1>  我们来到园内,看见一个个低矮的青砖墙围成的一个方形,就是地坑院。我们走入一处大的天井,周围一圈是窑洞式建筑,中间一座凉亭,几十颗小树着落其中,带来一点绿意。</h1> <h1>  之后,走向一处“洞天门”,门前还有哈哈镜,我们在此照了一下,很有趣味。</h1> <h1>  沿着地下宽宽的廊道,来到一处地坑院,每个地坑房都是窑洞,里面陈列着一些原先的器具与图片,还有当地诗话。</h1> <h1>庙底沟文化</h1> <h1>陕州古迹(1号院)</h1> <h1>陕州诗话</h1> <h1>营造技艺院</h1> <h1>  进入一个门洞,它通向地面,我们往上来到地上,在上面看,底下天井方方正正,大红灯笼挂空中,一幅喜气洋洋的景色。</h1> <h1>周文华、周敏君、陈宏亮、陈嘉麟在地坑院通道</h1> <h1>  来到地面,远远望去只见林木,不见房舍,房屋都在地上矮矮的围墙下。</h1> <h1>  来到“二号坑院”,中间立着一个巨大的夯土工具。四周窑洞里介绍地坑院的施工方法及各种工具。</h1> <h1>陈嘉麟、周文华、周敏君、陈宏亮在“二号坑院”口</h1> <h1>地坑院营建展示屋</h1> <h1>营建泥瓦类工具</h1> <h1>锄头、耙等工具</h1> <h1>营建木工类工具</h1> <h1>木工类工具</h1> <h1>木工类工具锛、锯、斧、钻、墨斗等</h1> <h1>武举力石</h1> <h1>  一处窑洞为一个谷仓,里面陈列秤、升、合、斗等量具。</h1> <h1>谷仓</h1> <h1>秤、升、合、斗等量具</h1> <h1>我们在一处酒坊窑洞留影</h1> <h1>老底子生活用品</h1> <h1>中堂客厅,墙上挂着剪纸图案,窑洞墙顶全是用报纸贴糊。</h1> <h1>纺线、柜子等用品</h1> <h1>我在炕上过把瘾</h1> <h1>  又到了另一个地坑院,里面有个长长的灶,名曰“穿山灶”,是地坑院特有的炉灶,依次有九个灶孔,可以同时放置九个锅,穿山灶的第一个火最旺,适合蒸煮,随着火力的递次减弱,有炸、炒、炖、焖、保温的功能。</h1> <h1>  又到了另一个地坑院,里面有个戏台,一个窑洞是婚房,一个是客堂。</h1> <h1>婚房</h1> <h1>放农具的窑洞</h1> <h1>  在地坑院里走,每个地坑院都有地下通道连接,看了这处又那处,全在底下游,也不知道到了几号院落。</h1> <h1>  来到“军伙库”,这里有个小商铺,游人众多,一个大树根水壶,壶嘴里流出清泉,注在一个大瓦碗里,让人感到蛮有一番风趣。</h1> <h1>  在一个“捶草印花”土布印花非遗工艺的地坑院,也有一处戏台。</h1> <h1>纺织非遗研习馆</h1> <h1>剪纸院</h1> <h1>  又到一个地坑院,窑洞四周布置着一朵朵大菊花,打扮新艳,是个展示陶瓷制品的非遗院落。</h1> <h1>  从地下地道里走,来到一处酒坊,几个大酒坛,一遍碎缸片,旁写“喝了摔碗酒,财神跟你走”,这是当地喝酒的一种风俗气氛,喝酒就要摔碗,碗要不要钱,太浪费了啊。</h1> <h1>  往“人民公社院”走,来到里面,照壁上一幅毛主席画像,四周一圈窑洞,分别是“会议室”、“会计室”、“卫生室”、“女知青室”、“文艺宣传队”等。</h1> <h1>知青读物</h1> <h1>知青文学</h1> <h1>粮油布票与账本</h1> <h1>戥秤、石头眼镜、墨盒</h1> <h1>油印机、算盘</h1> <h1>合作医疗室</h1> <h1>文艺宣传队、女知青宿舍</h1> <h1>  又走过地道,来到一个地坑院,看看窑洞外的黄土墙,有些斑驳离落,上面挂着无数个“炮仗”红灯笼,福气洋洋。</h1> <h1>  又进入地道,为一个空荡的院落,可见窑洞门面基本上为青砖砌筑的拱门,配以花格木门木窗,门下木格还有各种雕花,展示了村民对窑洞的美学艺术。</h1> <h1>  一处院落天井里安放一个大砚台,展示陕州澄泥砚,被皇宫列为贡品,曾于1914年荣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h1> <h1>展示的陕州澄泥砚</h1> <h1>我在14号地坑院留影</h1> <h1>展示陕州澄砚的院落</h1> <h1>  我们看了多处地坑院,来到地面,从地面看看地下窑洞的景色,一个个方形地坑,像一个四合院,中间是个大院,种了几颗树,上面一周以瓦片镶边,地坑上部为一圈青砖砌成的带有花纹的墙,一座座分布在村庄的道路旁,它是大院里的村民相互一起生活的场地,融合了一种独特的文化内涵。</h1> <h1>空院</h1> <h1>出售当地特产的一处院落</h1> <h1>书画院</h1> <h1>象棋盘地面</h1> <h1>制砚院</h1> <h1>  一个院落房顶布满花朵,还有个小天使,打扮的花枝招展,挺有趣味。</h1> <h1>戏剧院</h1> <h1>  五谷登封,挂着红辣椒和玉米,象征着蒸蒸日上。</h1> <h1>红灯笼地院(19院)</h1> <h1>  走出地坑院,“见树不见村,进村不见房,入户不见门,闻声不见人”的建筑文化,便是它的真实写照。</h1> <h1>陕州地坑院标志</h1> <h1>  2011年对地坑院进行旅游开发,里面的原住民搬走,将22座地坑院以地道相互打通。目前各个院落展示当地民俗与非遗传承,如捶草印花、陕州剪纸、陕州诗话、老旧用品等,蕴藏着丰厚的传统文化,使我们感受到当地人们的生活方式,领略了丰富多样的民俗风情的魅力。</h1> <h1>  还有地坑院是怎么排水的,导游讲,开挖房间前,在院子一角,下挖一个和地坑院高度相同的地井,本来这里雨水就少,再加上黄土吸水性好,所以不会出现灌水现象。</h1> <h1>地坑院景区出口廊道</h1> <h1>  地坑院游玩后,我们又来到村里,看看一些仿古房屋、城墙、院落、戏台等,感受这里乡村的美貌。</h1> <h1>周文华、周敏君在街上</h1> <h1>村内戏台</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