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炳蔚:晚清二品贤才的传奇人生

元古村!~

<p class="ql-block">魏公讳炳蔚,派名纲业,字文卿,号国贤,一号文甫,隆回金潭人氏,资政大夫进达公之次子,道光十八年戊戌十二月十四日午时生,虽生于晚清乱世,却凭自身才华与不懈努力,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深刻印记。</p><p class="ql-block">魏炳蔚自幼便显露出非凡特质,性格沉毅,体格魁梧,仿若生就一副大臣风度。启蒙阶段,在父亲进达公的严苛督导下,他刻苦攻读,年少时参加县试便崭露头角,成绩名列前茅,一时被视作神童。然而,科举之路风云变幻,次年督学使者前来主考,他竟意外失利。这一挫折并未使他一蹶不振,反而成为他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他毅然挣脱传统帖括之学的桎梏,转身投入经世致用之学的广阔天地。凭借堂伯父默深公的深厚家学渊源,他如饥似渴地钻研海运、漕河、盐务、兵事等国家大政方针,日夜苦读,力求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日后的仕途生涯奠定了坚实基础。</p><p class="ql-block">同治初年,魏炳蔚依照惯例赴豫章候补待任。恰逢刘忠诚在吴地大力整饬吏治,举行了一场极为严格的闭试甄别。此次考试以“学而优则仕”为题,魏炳蔚凭借其扎实的学问根基、敏锐的时政洞察力以及出色的文笔,在众多应试者中脱颖而出,拔得头筹。因其优异表现,他被奏署为赣州观音阁分防通判。在这一岗位上,他兢兢业业,事必躬亲,充分展现出卓越的治理才能。一年后,他顺利补授临江府樟树镇通判。在樟树镇任职期间,他积极推行各项改革举措,致力于改善民生、肃清吏治、促进商贸发展。短短三年,他便赢得了百姓的衷心爱戴与上级的高度赞誉,政绩考核成绩斐然,荣获卓异之评,并被赏赐佩戴蓝翎,一时之间,名声大噪,成为官场中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p><p class="ql-block">彼时,太平天国运动虽已渐趋平息,但陕甘地区却因回民起义而陷入战火纷飞之中。左宗棠,这位晚清名将,听闻魏炳蔚的贤能之名,对其才华极为赏识,遂上奏朝廷,力邀魏炳蔚赴陇襄助军务。魏炳蔚接令后,毫不犹豫地奔赴甘肃,投身军旅生涯。在左宗棠麾下,他充分发挥自己在兵事方面的所学专长,精心谋划军事战略,协助左宗棠指挥作战。无论是在前线督兵剿贼,还是在后方筹备军需物资、处理文书事务,他都表现得极为出色,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与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左宗棠对他的表现赞誉有加,倚重万分,多次为其请功。凭借在战场上积累的赫赫战功,魏炳蔚被保举以知府身份留甘补用,并获赏戴花翎。此后,他在军旅中继续奋勇杀敌,屡立奇功,官职也随之不断升迁,先后被擢升为题奏道员,并加封盐运使衔,成为左宗棠麾下的得力战将与肱股之臣。</p><p class="ql-block">然而,命运的波澜并未就此平息。因族侄魏光焘在新疆藩司任职,按照清朝官场回避制度,魏炳蔚不得不呈请改调陕西候补。光绪十年,他前往省会应召述职。恰逢刘襄勤治理新疆,急需贤能之士协助。刘襄勤久闻魏炳蔚之名,对其才华与能力钦佩不已,遂上奏朝廷,调他随营总理军政事务。当时的新疆,刚刚设立行省,百废待兴,面临着诸多艰巨的挑战与困难。魏炳蔚毅然受命,踏上了这片广袤而又充满希望的土地。在新疆,他充分发挥自己的政治智慧与军事谋略,积极参与行省建设的各项事务。从制定军政规划、加强边防建设,到推动经济发展、促进文化交流,他都亲力亲为,精心谋划。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新疆的局势逐渐稳定,各项建设事业蓬勃发展。他也因功勋卓著,被朝廷论功行赏,钦加二品顶戴,并奏署陕西潼商兵备道。</p><p class="ql-block">在潼商任上,魏炳蔚秉持“宽以济猛,猛以济宽”的治理理念,为政崇尚宽简,力求不扰民、不劳民。他以身作则,廉洁奉公,为僚属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在他的治理下,潼商地区社会秩序井然,经济繁荣发展,百姓安居乐业。当地士民对他感恩戴德,纷纷自发组织起来,为他送上匾额、旗伞等物,以表达对他的敬仰与感激之情。其声誉之隆,一时之间,泰山不足喻其高,沧海不足比其深,仿佛封侯拜相于他而言亦如反手之易。</p><p class="ql-block">两年后,魏炳蔚又被奏署延渝绥道篆。在延渝绥地区,他一如既往地推行善政,关注民生疾苦,积极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改善交通条件。他的努力得到了当地民众的热烈响应与支持,民众们再次以匾额旗伞相赠,以铭记他的德政功绩。他的名字,成为了当地百姓心中的一座丰碑,传颂千古。</p><p class="ql-block">在文学创作领域,魏炳蔚亦展现出独特的才情与深刻的思想内涵。他题“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的对联“时雨助五师,直教万里昆仑争迎马迹;春风怀帝力,且喜十年帷幄重握刀环”,上联笔力雄健,描绘出军队出征时,仿若时雨助力,其磅礴气势引得万里昆仑都似在争迎马迹,尽显军威之盛;下联则蕴含着对皇恩的感恩与自身经历的感慨,在春风吹拂下,欣慰于多年帷幄之后仍能重执兵权,继续为国效力,既有壮志豪情,又有对岁月与仕途的喟叹。此联对仗工整,意境深远,不仅为雄关增添了一抹文化亮色,也让往来之人得以一窥魏炳蔚的文学风采与壮志情怀。</p><p class="ql-block">未几,族侄魏光焘因肃清甘肃回逆之功被朝廷简放为陕西巡抚。按照官场回避制度,魏炳蔚无奈之下只得改官金陵。此时的他,虽已年过半百,但仍心系苍生,渴望能继续为国家和百姓效力。然而,命运的捉弄使他不得不频繁奔波于各地,宦海沉浮,历经艰辛。尽管如此,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初心与信念,从未有过丝毫抱怨与退缩。</p><p class="ql-block">魏炳蔚在公务之余,常以诗词歌赋抒发内心的情感与抱负。他于郡城协正街修筑了一座名为“思阙山庄”的别墅,此地成为他与友人雅集唱和的绝佳场所。他常邀请吴教授德襄、萧司马光南、谢广文永鸮等文人雅士前来聚会,众人在山庄中谈诗论文、饮酒作乐,互相应和,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他所著的《魏氏四戒》及《思阙山馆诗存》二卷,便是他文学成就的集中体现。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与独特的艺术风格,更蕴含着他对人生、社会、天地万物的深刻思考与感悟。从“思阙”二字中,我们可以窥探到他对世间盈缺之道的深刻领悟,以及他时刻秉持的“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的敬畏之心。他深知人生在世,犹如天地日月山川,有盈必有缺,唯有心怀敬畏,不断反思,才能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坚守正道,不迷失自我。</p><p class="ql-block">光绪己亥春,魏炳蔚在江宁差次溘然长逝,享年六十一岁。他的离去,使天下士人皆为之悲痛惋惜。他一生功绩卓著,文章与经世之才皆振耀寰区。他的堂伯父魏默深作为天下名宿,早已凭借其丰富的著述与宏大的政治影响力,奉旨崇祀江南名宦与湖南乡贤,以彰其功德。而魏炳蔚继往开来,克绍箕裘,其功业与品德毫不逊色于先辈。后世之人在论及他的生平事迹与卓越贡献时,皆赞誉有加,对其尊崇备至。人们认为,在那个时代,若要寻求能继承先辈遗志、弘扬家族荣耀之人,非魏炳蔚莫属。他的风范与功绩,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在后先辉映之间,永远镌刻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为千秋万代所铭记与敬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