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县茌平的历史沿革

周庸

<p class="ql-block">  早在五六千年前,茌平县境已有人类居住。夏、商时期全国为九州,茌平县境属兖州。西周实行分邦建国制,茌平县境属齐国。春秋时有牡邱(今城东台子高古遗址)、重邱(今广平乡村北古遗址)地名。战国时秦伐齐,“拔列城九,置九县”, 始置茌平县。秦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后,茌平属东郡,治碻磝(今韩集乡高垣墙村)。 汉因秦制,武帝元封五年置刺史部十三州, 茌平属兖州部东郡。茌平县名的含义,《后汉书》注为:应劭曰“茌山名也,县在山之平陆, 故曰茌平也。”王莽建立新朝改茌平县为功崇县。东汉建武元年(25年),复称茌平县,属兖州郡济北国。三国时为魏地, 属平原郡济北国。</p><p class="ql-block"> 晋属冀州部平原国。西晋末年因碻磝城西临黄河,故为河水所没。 茌平县第一座县城从秦昭襄王(公元前285 年)至西晋末(316年),历经601年。东晋初年(317年),茌平县城迁至鼓城(今乐平铺东北的土城村。经考证鼓城、土城、 布谷城、阳城均系土城一地之名),北魏泰常八年(423年)碻磝城置济州,茌平属济州郡平原国。南北朝时期(420~589 年),茌平县先后属后赵、前燕、前秦、 后燕、南燕五国。</p><p class="ql-block"> 北齐时茌平并入聊城县。 隋完成统一后改郡为州,开皇初复置茌平县,属贝州,县城迁至兴利镇,即今杜郎口。隋末又并入聊城县。唐武德四年(621 年)复置茌平县,属河北道博州。唐贞观八年(634年)又并入聊城县。经五代和宋朝,五百年没有茌平县。金天会八年(1130年)复置茌平县,县城设在现在的县城, 属山东西路博州。元初属博州路总管府。 元至元十三年改属山东中书省东昌路。明属山东布政使司东昌府。清属山东省东昌府。民国初年属山东省东临道。民国十年(1928年)取消道的建制,直属山东省。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属第六行政督察专员公署。</p><p class="ql-block"> 1940年1月成立茌平县抗日民主政府,属鲁西四专署。1943年1月属鲁西一专属。1945年9月茌平县城解放,居冀鲁豫行署第六专署。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平原省聊城专区。 1952年平原省撤销,属山东省聊城专区。 1956年3月博平县并入茌平县,属山东省聊城专区。1967年聊城专区改为聊城地区, 属聊城地区。1997年8月聊城地区改为聊城市,属聊城市,2019年撤县设区,是聊城市的两个市辖区之一。</p><p class="ql-block"> —摘自《茌平县地名志》弘扬和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地名文化(孟砚编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