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今天的行程:金川~丹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提起金川,三月梨花白如雪的春景,世人皆晓;而它深秋霜叶红似火的秋色,却鲜有人知。这次到金川,凑巧赶上了金川县的红叶节。车行一路,大金川河谷两岸满山遍野的梨树,正慢慢变得通红。随处可见的柿子树上,金黄色的柿子如灯笼般挂满枝头。放眼四望,谷底一江碧水南流,半山树叶红黄相间。相比昨天一路扬尘的灰头土脸,今天绚丽多彩的秋色,真是让人赏心悦目,心情也格外舒畅。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金川县曾达乡马奈镇有一座高达49.8米的碉楼,是迄今整个青藏高原留存最高的碉楼,号称“碉王”。要想接近碉王,必须穿过村落。走过石块垒起来的一片菜畦,地头有个老大爷正在施肥浇水。他热情好客,邀请我们入内参观。地里的瓜果蔬菜长势喜人,果树枝繁叶茂。听他说:马奈镇的花椒,麻香悠长,味道算是全四川最好。村子里几乎家家种植车厘子,到成熟采摘季节,又大又甜的车厘子能卖个好价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出了菜园,走在村子里的石板小道上,优哉优哉地看房顶的野花,和身旁我们一样优哉优哉的家禽和猫咪,真是一种享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是我们第一次见到传说中的碉王,它是大金川土司官寨的标志性建筑。当地人说,这座碉楼曾是东女国女王的行宫。石块砌成的碉楼,依山而立,气势伟岸。先生向村民打听:“金川相距汶川直线大约一百公里的距离,大地震时碉楼没受损吗”?村民很认真的说:“当年汶川地震时,这里有不少村民的房屋垮塌了,石块砌成的碉楼却完好无损”。大渡河流域处在横断山脉地质断裂带上,地震频发。在5·12汶川大地震中,为发展旅游而新建的碉楼大多倒塌了,而古代所遗留的碉楼,历经数百年却巍然屹立,足见砌石技艺之卓绝。眼前的曾达关碉离我是那么近,几乎能触摸到那些沧桑久远的石块,仿佛它们都是活着的生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丹巴出美女,有美人谷之称。在丹巴有句老话叫做:巴底的女子,中路的汉子。巴底和中路(已更名墨尔多山镇)是丹巴的两个乡镇。过去丹巴所称的“美人谷”指的是巴底,后来逐渐泛指整个丹巴地区。高高的鼻梁、大大的眼睛,健美的体形,头戴绣花帕,身着盛装,端庄又俏丽,是丹巴美女给人的总体感受。丹巴是邛崃山和大雪山之间的一个高山峡谷区,生活着不同的族群。多元的血脉交融注入基因,也塑造了丹巴女子的容貌特色,“混血”的颜值高,几乎世所公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经过丹巴县城时没有停留,今天的落脚点在距离县城15公里,车程40分钟之外的中路藏寨。从国道拐进通往中路的公路坡陡弯急,好在车少景美。绕着山路盘旋而上,在险峻的山势一侧,竟然冒出一处如世外桃源般的台地,这里就是丹巴最古老的村落之一:中路藏寨。“中路”在藏语中的意思是“向往的好地方”,这里的美,值得用双眼探索,用双脚丈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相较于商业气息浓的甲居藏寨景区,中路藏寨更显宁静。藏寨从河谷一直延伸到山坡,古老的碉楼散落在漂亮的藏寨之中,层层叠叠错落有致。我们走到村子更高处的观景台,恰好遇到一个团队正围着一个藏族小伙载歌载舞。他们是浙江来的摄影团,专程到这拍照。带着他们跳舞的小伙子是村里人,他说平常没事的时候,就到这充当义务讲解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丹巴是川西高原上碉楼最多最密集的地方,被誉为“千碉之国。相传,中路(已更名墨尔多山镇)就是大渡河上游碉楼的发源地之一。河床为先民提供了丰富的石材,他们不仅用石块来砌筑房屋,还垒砌碉楼。砌碉楼,可不是一般人所能为的,建造之人定是了不起的建筑师。碉楼当初主要的作用是防御外敌,储存粮食。如今,随着时间推移,它们被赋予了更多的象征意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墨尔多山,是一座嘉绒藏族人心目中的神山。古老的嘉绒藏族,世代生活在大小金川汇合处的墨尔多神山下。嘉绒藏族是藏族的一个支系,被定义为生活在河谷一带从事农耕的藏族。有人考证他们其中的一部分,是东女国的后人。只是曾经真实存在又悄然离场的东女国,已经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日暮归途,在观景台附近的一家客栈住下。主人是嘉绒藏族,小院种了格桑花,果树,还有一只可爱的大胖橘猫。几栋石砌的平顶寨房木土结构,由石头裹上黄泥垒筑成墙。门口、窗户涂成红黑相间,外墙则涂刷成白色。这几栋漂亮的嘉绒藏族房屋,是客栈也是他们温暖的家。我们从其中一栋老屋的木楼梯上到房顶,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墨尔多山下的藏寨一览无遗。秋收刚过,平台上晾满了黄灿灿的苞谷,火红的辣椒,还有洗得白净如新的床单被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旭日东升,湛蓝的天空下,墨尔多神山白云缭绕,山坡上的藏寨、古碉楼沐浴在温暖的阳光里,美极了。</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