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同学是缘,如今同聚是福

永远

<p class="ql-block"> 唉!一眨眼,三十三年就成了过往。建起了同学群,写过了《考试前晚我做了一个梦》,接着又续写了《三年函之授》。这样,入学考试和为期三年的学习就有了记录,也算是给老同学们有了一个抛砖引玉的启示。不过,起始和过程都有了,却唯独少了“后来呢?”的美好结局,这函大同学系列剧似乎还不够完美。</p><p class="ql-block"> 老同学们在长沙小聚,远在广西桂林湘山酒业的老同学刘总在群里发信,点名要求我写成美篇,把聚会的图片视频都放进去,好让大家都欣赏回味一番。是啊,好不容易聚一次,就这么无声无息的散了,那岂不冤枉了主人的好酒好菜?!过去在职时提倡要“在报纸上有字,在电台上有声,在屏幕上有影”,如今智能手机提供了“字、声、影”的APP平台,要实现这“三有”的目标,方便的很。可是真要写,又写点什么哩?</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一声再见竟是三十三年</p><p class="ql-block"> 在敖过长达几个月的新冠疫情封控之后,我们几个娄底同学终于在李耀宗老家实现了首次相聚。那“想当年”格式般的深情回忆,一同游览美丽乡村风景,一同动手采摘自产蔬菜瓜果,一同共享丰盛午歺,年轻时的味道和同学情宜给我们留下了愉快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在经历了四十多天的连续阴雨之后,湖湘大地终于迎来了艳阳高照的好天。十月十九日,在长沙发展的老同学陈明华给我打来电话,邀请娄底以及住在长沙的同学于二十一日去长沙小聚。接到通知后,我迫不及待的给各位同学一一打电话、发微信,来来往往几个回合,总算是在当天确认了参会人员。名单立马发给了陈董,以便他提前安排食宿和参观事项。因为毕业院校就在长沙,这次聚会便意义非凡。同时也体现了从美丽乡村上升到现代化都市的层面,聚会便有了格局。</p><p class="ql-block"> 在期盼和兴奋之余,当然也没忘记转发了文件《老年人聚会须知》。人老了,顾虑就多,安全与健康是第一位的。《聚会须知》是群友们的创举,相当于《群安全法》。安全感,既是对参加聚会人们的善意提醒,也算是对主办方和联系人的免责声明书。顺便聊一句,这年头事难办,“扶与不扶”的问题至今在困扰着人们的心态。法治法制社会,规范了人们交往行为却又总感觉缺少了点人情味。现在动不动就是追责,使得事情难办,尤其是好事难办,因为做好事具有不确定性。</p> <p class="ql-block"> 知识就是力量,奋斗改变人生 </p><p class="ql-block"> 聚会自然免不了回忆。过去同学是有缘,今天同聚是有福。财经学院陈共荣教授应邀参加了二十一日的歺聚,回校后给群里发来了感慨与祝福:“看到你们个个位高权重,才华横溢,技艺超群,好生羡慕”。我明白,陈教授的高度评价与赞誉,虽说难免有几分出自对学生的偏爱,但几句话却也触发了我们对人生价值的思考。</p><p class="ql-block"> 我们这一代人与共和国同岁月,陪伴着祖国经历了无数坎坷。该读书时文革了,还未成年就上山下乡了,刚结婚就计划生育了,年龄大了国企又改革了,哪一出都无不考验冲击着我们这一代人!但如今我们又何其荣幸之至!三十三年前,我们都二十好几三十多岁了,摇着一把老莆扇赴考,拖儿带女的进校,总算补上了“知识”这一课。如今我们赶上了改革开放国强民富的好年代,享受着改革开放的成果,住着大房子,开着小车子,手机成了工具、银行、学校、影院…,一个小小的手机装满了全世界。有了智能手机,老同学们虽然远在天边,却又近在眼前,天天唱歌跳舞,想聚就聚,想游就游,过上了过去皇帝老儿都无法拥有的幸福生活。</p><p class="ql-block"> 知识就是力量,奋斗改变人生。一九八四年,我们荣幸地考入湖南财经学院。虽说函授属于成人教育,严格意义上算不得科班出身,在外人的眼里或许不那么正规。但由于我们是在职学习,实践与理论紧密结合,加之我们又“懂事”,不服输,吃得苦,霸得蛮,半大年纪悟性又强。经过三年的刻苦学习,专业知识有了很大升华。上哲学课的黄老师第一节课就告诉我们:哲学是门聪明的学问。确实,毕业后我们个个都聪明了不少。有了大专学历这个红本本,也就有了敲门砖,有了跨过社会各种门槛的资格。其实读书这个东西难以一言以尽,看你怎么读。有人大学冒毕业成了马云与比尔盖茨,有人大学成绩优异毕业后却读成了呆子。现在知晓,毕业后我们同学中大多数人都调换了工作单位,都混得不错。从政的,成了为人民服务的公仆,当上了叱咤风云的科长局长;搞企业的好多当了老总、董事长,赚得盆满钵满的,成了群里活动的依靠;有的喜欢教书育人,从当年的学生化茧成蝶,成了今天的高职和教授。不过,这一切终成过往,或远或近,一切成就与辉煌终将统统清零。现如今大多数同学巳经光荣退休,职称只保留一个头衔~爷爷或奶奶,职务也只剩下个“孙管干部”。个别的还“官复原职”,又当上了生产队长,做了个地地道道的菜农,终日里躬耕垅亩,自得其乐,比如我。</p> <p class="ql-block">  还认得吗?老同学。</p><p class="ql-block"> 诗言志,酒助兴,席间是老同学们回忆当年的最好论坛。谈及当年在校的跳舞活动,就打开了老同学们记忆的闸门。陈董提及当年的舞星谷穗和毛满星总是十分兴奋,就着酒劲,话也就多了。于是乎赶紧找人,涟钢同学李仲设三两个电话转接就找到了谷穗,谷穗居然就在长沙“中联重科”。“少壮毕业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同学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随即与谷惠视频通话,一一指认席间同学,她直言有的认得有的不认得,被认得的自然一阵骄傲,不认得的难免几声唏嘘与失落。在陈董的激励下,快活婆刘卫平几经努力,第二天晚上又在株洲找到了同学毛满星。群里不免一阵激动兴奋,少不了一番热烈欢迎、慷慨陈辞,最后红包打发。</p> <p class="ql-block">“人生有酒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三十三年才一见,国酒茅台都上了,还不开怀畅饮一醉方休?!</p> <p class="ql-block">当年最年轻的陈共荣教授闻讯赶来道贺,本次聚会算是有了湖南财经学院的官方代表</p> <p class="ql-block">  这次聚会安排的一个重要活动就是参观湘能卓信集团公司。湘能卓信是老同学陈明华的骄傲,它成立于1993年3月,如今在全国有六家分公司。在同学们的一片啧啧赞扬声中,作为该公司的现任董事长,陈明华掩饰不住的内心的激动与兴奋。提起当年的脱勾改制和创业历程,桩桩项项如数家珍,至今仍旧历历在目,回顾起来不免唏嘘不已。</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集团公司办公室主任徐旺兴极具专业水准的一曲“我还是最爱北京”给本次聚会增添了“文化自信”</p> <p>三十三年之后,我们在湖南财院门口补张毕业照</p> <p>岁月如刀,对照毕业照,去仔细寻找那个曾经风华正茂的你我他</p> <p>快活婆刘卫平给聚会歺桌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p> <p>陈明华一首声情并茂的《同学情》,唱出了压抑在心底的真诚与柔软。</p> <p>事过境迁,昔日的湖南财经学院已并入湖南大学,只留下这块石头在默默的向你诉说她的和你的过往</p> <p class="ql-block">  照片背景墙上书写的是湖南财院的校训~“实事求是,敢为人先”。斗转星移,物是人非,不免触景生情,油然感叹:“敢为人先”是我们年轻时的共同奋斗目标,“实事求是”的说我们现在真的都老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