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庙文化宫 都是劳动人民的功

文笔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多次曾前赴天安门和故宫参观浏览,就连人民大会堂,也曾在十年前去那里看过演出,还有国家博物馆、中山公园也去过。就是没有去过劳动人民文化宫。今年九月前去“补课”,今天再去细品,赞叹不已,回味无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劳动人民文化宫,位于北京天安门东侧,1950年5月1日,由太庙改为“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并正式对社会开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具资料记载,太庙,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祖的地方,也是旧时人们称的北京城的“五坛八庙”之一,老北京有句俗语:“东单、西四、鼓楼前,五坛八庙颐和园。”这些地方是旧北京的闹市区或坛庙、名胜的典型代表,享有较高的声誉。“五坛”是指</span><b style="font-size:22px;">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先农坛</b><span style="font-size:22px;">,均为明代所建,清代沿用,是明、清两朝帝王们祭天、地、日、月、山川、太岁等神祇而特意建造的;“八庙”系指</span><b style="font-size:22px;">太庙、奉先殿、传心殿、寿皇殿、雍和宫、堂子、文庙(北京孔庙)和历代帝王庙</b><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几处在封建时代都是帝王们祭祀列祖列宗、神佛、历代圣贤先哲的地方。除奉先殿、传心殿在故宫内,其余皆在城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太庙,又称为皇帝的“宗庙”,国家的“大庙”,是封建王朝皇室供奉祖宗牌位、年节大典祭祀先人的地方,有时候也是国家面临重大抉择进行祭祀祷告的场所。太庙之内收录着本朝皇帝的神位,从开国之初到现任皇帝的更迭,可以被认作是一个朝代的“记录史册”。随着国家的灭亡,前朝的太庙大多都被焚毁,能够留下来的也寥寥无几,正因如此,其历史价值才尤为珍贵。太庙建筑不仅反映了一个时代辉煌的营造技艺,还是较完备的礼法建筑之一。中国古代太庙的形成不仅仅是随着建筑技术的提高规模变得宏大,构件变得精细的结果,其蕴含的礼制思想更是太庙建筑的灵魂所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太庙呈南北方向的长方形,有三重围墙。墙内主要建筑均为坐北朝南,庙内主体建筑为享殿(前殿)、寝殿(中殿)、祧庙(后殿)。太庙按照“左祖右社”的古制与故宫同时期建成,历经明清两朝,是中国现存较完整的、规模较宏大的皇家祭祖建筑群。整个建筑布局颇具匠心,三层琉璃砖门、三层大殿、戟门、石桥南北排列在轴线上。再加上封闭的围墙、浓密的古柏,形成了庄严肃穆的气氛。耸峙在整个建筑群中心的是三座雄伟的宫殿。重檐庑殿顶的大殿,是这组建筑群的中心。为首都职工教育培训、文化娱乐和科技与人才交流的活动中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资治通鉴》:“太者,大中之大也”。“太”字的本意为大而又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说文》:“庙,尊先祖貌也”。“庙”字的最初含义正是指用来祭祀祖先的建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太庙,是中国现存唯一一座皇室宗庙。中国的祭祖文化源远流长。周代以来,宗庙制度日趋完善,并成为天子都城所必备的礼制建筑。太庙正是这一文化传统经千年发展后的成果与巅峰。在北京中轴线申遗的遗产点中,作为世界现存最大、最完好的祭祖建筑群,中国五千年传统祭祀礼乐最高场域,太庙在公众视野中备受关注。左祖右社,开启这座文化坐标的浩瀚历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太庙,太大了,雄伟壮观,震撼人心。殿内空间浩大,绘画优美精湛。又粗又高的金丝楠木柱,只有皇家的建筑,才能见到如此珍贵的建筑材料。“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一点也不假,明朝皇帝建造的紫禁城和太庙同时完工,花那么多钱,费那么多工,自己享受不了多少年,真正受益的是后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所以,新中国把太庙改成劳动人民文化宫是最合适不过的了。不管是太庙还是文化宫,都是劳动人民的功。</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9月在太庙的留影</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