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前日清晨,一口气把刊登在《江南时报》“江南文脉”栏散文《尹山,大运河畔的哀愁和喜乐》,署名作者是徐晓群老师。这篇文章占整幅版面,洋洋洒洒,大部分翔实文字佐证尹山历史脉络,清晰表达,引用古文诗词文献资料。</p><p class="ql-block"> 作者是土生土长的尹山附近的当地人,自小在那儿长大。所以,对尹山有深厚感情,亲眼目睹尹山的过去和现在,他是最有话语权的历史见证人。</p><p class="ql-block"> 说到尹山,就不得不说京杭大运河,尤其是横跨大运河的尹山桥。有着上千年历史的一座雄伟的石拱桥,比起相邻不远的觅渡桥、吴门桥,尹山桥最为宏伟壮观。</p><p class="ql-block"> 苏州段的运河十景:宝带桥、浒墅关、枫桥夜泊、虎丘塔、吴门望亭、水路盘门、平江古巷、横塘驿站、石湖五堤、平望·四河汇集,都有自己的故事和特色。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在沿京杭大运河一路北上时撰写长篇游记《入蜀记》有“宿尹桥,登桥观月”。想那夜陆游小酒后微酣,船上闷热,上岸吹吹风,登桥赏月不失为雅兴。放翁先生的寥寥几字证明了桥至少于南宋时代已经形成。假如没有几十年前的变故,尹山的“尹桥观月”一定是大运河的第十一景。</p><p class="ql-block"> 尹山古时候也称为大寺山,是一座形若覆笠的土山,史料记载高度也就是15米左右,事实还要高一些。尹山的史料记载“旧在尹山巅,祀先贤澹台灭明,宋南渡后尹和靖读书其中,遂以和靖先生祔祀。明朝洪武年间,练埙练箎兄弟设义塾于其中,改名为澹台书院。夷土治林作文堂三楹间以为讲习所旁为四室以供寝处疱湢,延儒士高平范焕为师,俾里中子弟就学焉”。</p><p class="ql-block"> 尹山,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名,如今是尹山社区,隶属苏州市吴中区郭巷街道。尹山自古就是扼守在苏州城的南大门,战略位置非常重要。</p><p class="ql-block"> 尹山,水路交通便捷,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尹山兴于此也败于此。在很长的历史时期,从杭州或湖州、吴江往来苏州,大运河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水路,陆路是依傍大运河的塘路。尹山桥地理位置险要,尹山桥一带成为驻军点,军事要塞。尤其是改朝换代之际,战火常常在尹山桥一带燃起。</p><p class="ql-block"> 相传尹山的得名源于周朝时期的尹吉甫居于此,尹山结成村落早于京杭大运河。尹吉甫是周宣王时期内史大臣,文武全才。中国诗歌的创始人,被称为“中华诗祖。”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编篡者。《诗经·大雅·崧高》《诗经·大雅·江汉》两首诗均为尹吉甫所作,为中国传世文献中记载作者最早诗篇。</p><p class="ql-block"> 历史上平原地区的寺庙大多建于人口较密集的村镇。尹山崇福寺最早出现于梁朝,是“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崇福寺的倾废大多与兵灾有关。</p><p class="ql-block"> 唐宋时期就有了以“尹山”为命的乡都。大运河带来的繁华,使尹山在明清时期更加鼎盛。南宋时期,尹焞辞官寄寓于尹山讲学,尹焞是南宋高士,他的老师是名满天下的理学先祖程颐。尹焞学问注重内省,认为学贵专精,一生充满了对学术的执著和对权利的淡泊。尹焞在尹山讲学是朝廷南迁后的事。当时尹山一带经济文化非常繁华,区域人口众多,南下北上的交通便捷,特别是水上交通,四通八达的水系近在咫尺。</p><p class="ql-block"> 再说尹山桥,民国《吴县志》描述“明天顺六年(1462年)知府林鹗重建……清道光年间重修……同治九年(1870年)里人重修。”志书录有明钱溥的《重建尹山桥记略》,尹山桥:“长凡二十二丈三尺,高四丈二尺,而广视其高三分之一,以石计四千五百五十,以工计四千九百有奇,坚致宏壮……”。后来的方志对尹山桥和吴门桥都有记录,尹山桥拱高14米,吴门桥8.95米。吴门桥是北宋初建清代重建的古桥。</p><p class="ql-block"> 历经沧桑的尹山,到民国时期还拥有尹山街、东街、寺前街三条街道,建筑、人口都有一定规模,尹山又有了镇的称呼。上世纪70年代,乡办砖瓦厂建在土山附近,可以就地取土,专门生产建造房屋用的红砖。临近的大运河是交通要道,大大提高运输成本。几年时间,在人工和机械的扒拉下山堆一天天变小,到1976年土山已经被挖得不复存在。</p><p class="ql-block"> 唐白居易有诗云:“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苏州自古是水网密布地区,江南鱼米之乡,自然河多桥多。1979年春夏,苏杭大运河拓宽疏浚工程全面开工。运输业的发展,催生出吨位越来越大的货运驳船,取代了小小吨位组成的长长船队。拓宽疏浚苏州大运河是利国利民的大事。出觅渡桥后,宽阔的大运河在尹山桥处成了瓶颈,桥下水流湍急,跨度已不符合时代要求,航行安全隐患重重。于是,开始拆桥施工,桥栏杆、垂带石首先被拆除。</p><p class="ql-block"> 经文管部门阻止后“搁置”三年,还是在1981年11月份拆桥工程正式实施。不甘失去拱桥的文管人员,将四千五百多块桥石逐一编号后,运往宝带桥北堍堆放,希望以后能移地重建,让古尹山桥再现当年风采。可叹岁月这把杀猪刀,把这一大堆大小不一的石头杀了个片甲不留。没几年,有的成了别座桥的修补材料,有的成了农民建房的石基,有的被古玩收购者私藏。</p><p class="ql-block"> 好在有不朽的文字记录下了南北桥面的对联“远道望松陵,一桁山光分旭彩;回波通笠泽,连樯云影压春潮”“明镜翦双流,十里津梁萦宝带;长虹规半月,万家烟树溯金阊”,为古尹山桥之精妙概括。</p><p class="ql-block"> 世事沧桑,大运河畔的哀愁和喜乐给后人留下深深长叹。庆幸的是尹山与大运河相关的文脉从来没有中断,儒学理学代代相传,尊师重教好学之风生生不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历史已经翻篇,如过眼云烟一飘而过。总结教训,展望未来。2016年6月,千年古刹崇福寺移地重建,如今已是殿宇巍巍,梵音缭绕,重现鼎盛景象。以尹山命名的尹山湖,经过精心规划设计,一座全新的城市景观湖泊成为姑苏城外的又一亮点。社区原地兴建的居民楼宽敞明亮,为百姓安居乐业构建了基础。尹山在国泰民安的背景下,正跟着时代的步伐走向新的远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