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北京市平谷区,有一条宽约五尺、长不足百米的小巷—仁义胡同。巷子虽短,但它承载的“以仁为本、以义为先、以和为贵”的理念,几百年来一直深深影响着世人。</p><p class="ql-block"> 一封家书,成就了仁义胡同。胡同里流传着许多传说,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是平谷文史专家柴福善整理的“千里捎书为堵墙”的故事,历史上也是有据可查的平谷的真人真事。相传在明代时,有金、倪两位尚书的亲戚住在这里,两家只有一墙之隔。有一年下大雨,两家中间的院墙倒了,在修复院墙时两家起了争执,互不相让,于是各自修书,请朝中大官亲戚为自己撑腰。没想到收到的书信回复竟是:“百里捎书为堵墙,让他一墙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两家亲戚见到信后,都十分惭愧,待到修墙时各自主动退让,于是形成了如今一条约五尺宽的胡同。邻里见状无不称赞,从此把这条胡同叫作仁义胡同,把仁义胡同所在的村称为“仁义村”,后改为和平街。</p> <p class="ql-block"> 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六尺巷考察时强调,“六尺巷承载着中国古人的历史智慧,要弘扬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互礼让、以和为贵,解决好民生问题,化解好社会矛盾,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位于平谷区的这条仁义胡同,以独特的方式延续着与六尺巷相似的文化血脉。这条胡同虽小,却深刻地彰显了以和为贵、以义相邻的传统美德。 </p> <p class="ql-block"> 行走于仁义胡同,每一步都仿佛触碰着历史的痕迹。胡同口南侧,一块錾刻着“仁义胡同”四字的石头静静伫立,昭示着这个小胡同的独特意义。两边的房舍虽多次翻建,四周的旧迹已渐模糊,但五尺宽的小巷却完整保存了下来。在胡同北端,青石垒砌的围墙基础依稀可见,一块嵌在墙上的“泰山石敢当”石碑更为这里平添了一份历史的厚重感。脚下的路,承载着过去,也启示着未来。 走过仁义胡同,我在仿佛穿越时光隧道,感受到岁月留下的温暖与力量的同时,内心不禁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相比新城,老城的每一个角落都显得那么亲切而真实。仁义胡同,不仅仅是一条巷子的名字,它是一种精神,一种传承,是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都不应被遗忘的宝贵财富,更是一种值得我们永远传承和弘扬的人生态度。至今和平街仍流传着“爱在和平街,仁义传百年”的村歌。这里的居民彼此相互帮助,形成了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仁义胡同犹如一本鲜活的教材,浸透着智慧与善良。不仅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记忆,更传递了厚德包容的精神内核,展现了平谷人民仁义精神文化的深远魅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