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4年11月28日第三实验小学开展了语文学科新教师汇报课活动,这个活动以"青蓝工程"为依托,以“师徒结对”为形式,在学校录播室隆重举行。</p> 潜心磨课 <p class="ql-block"> 为了打造优秀团队,凝聚团队力量,蓝方教师热情参与指导教研活动,青方教师耐心谦虚学习,共同探究行之有效的教研之路!</p> 精心授课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彭冰瑞老师执教《雪地里的小画家》,精彩的课堂设计深深吸引着孩子们,学生在读、说、贴的过程中明白了小画家为什么能画出不同的图案,怎么样能不用颜料不用笔去作画,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课堂上彭老师准确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把本来毫无生气的文字通过朗读折射出美好的情感光芒。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悟中促读,并巧妙地给学生创设情景,让他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心去感受和体会课文轻快活泼的基调。如在指导读〝下雪啦,下雪啦!”一句时,让学生结合漫天的雪花纷纷扬扬的飘起时那种激动、兴奋的心情来读此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在本堂课中,彭老师特别注重学生词语的积累。如在学习“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中对“一群”的理解时,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抓住春夏秋冬典型的事物引导学生进行感知,降低了教学难度。避免了老师的灌输式讲解,学生自然而然就明白了“一群”指数量很多。</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示儿》这节课杨婷婷老师带领学生跨越千年走进诗人陆游,将切入点聚焦到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悲”和“无忘”</span>两个矛盾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通过学生在预习时搜集的文字资料、老师呈现的影视资料、图片资料、相同背景的不同的诗句资料,把学生带入到了时代背景中,又让孩子将这些资料进行对比,疆土的逐渐缩小,流离失所、翘首以盼的百姓与醉生梦死、不思救国的统治者形成鲜明的对比。学生才真正感受到作者临死前的那种不甘、悲伤、悲痛、悲愤。</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对于“无忘”,老师带领学生走进陆游的一生,在他的经历和不同时期创作的诗作中,让学生进行探究、合作、发现。这时候,学生真正与作者融为了一起,真正的落实了语文要素。</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闫明琳老师执教的《青山不老》让学生化身为小记者,在大环境和小环境的背景中体会“奇迹”和“青山不老”的真正含义,最后为老人写颁奖词,从而使学生与老人更深层的对话。</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教学过程中,闫老师根据阅读提示的要求,紧紧抓住课文的三个问题: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样的奇迹在怎样的环境下创造的?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整个课堂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并且层层深入,感受老人无私奉献、造福后代的精神。整个教学过程清晰、流畅,行之有效地落实了“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这一语文要素,让每位学生如临其境,与老人相见。</p> <p class="ql-block"> 精美的板书让人眼前一亮,生动直观的设计更是牢牢地吸引了学生,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提供了实效辅助。</p> 用心反思 <p class="ql-block"> 在此次活动中,全体语文教师都积极参与,听课时大家全神贯注,评课时教师们不仅能各抒己见,而且毫无保留地与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思考。</p> <p class="ql-block"> 抒心中教育情节,畅专业知识力量。最后王逾璋主任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总结,对三节课进行了真实有效的点评,提出可行性的建议:第一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第二是把创造交给老师,让教育智慧充满挑战。相信我们年轻教师会谨记领导和师傅的教诲,虚心学习,扎实工作,多听课、多思考、多改进,不断提高教学业务水平。</p> <p class="ql-block"> 此次教研活动让大家如沐春风,不仅有柳暗花明的惊叹,更让大家在教育教学领域中开启心灵的唤醒,进行了一次富有诗意的修行!</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撰写:郭 华</p><p class="ql-block"> 审稿:王逾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