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介休是山西省晋中市的一个县级市。介休市有“三贤故里”之称:春秋时期晋国割股奉君的介子推、东汉时期博通典籍的郭林宗、北宋时期出将入相五十载的文彦博。介山,位于介休东南,因介子推隐居此山,故名。中国最大的纪念性人文节日——“寒食清明节”发源于介休。介休是我国琉璃烧造的主要发源地之一。介休的土质和煤是琉璃的主要材料,丰富的矿物质为颜料和釉提供了可靠的来源,匠人经过长期实践,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和制作工艺。介休琉璃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元明清时期琉璃的生产达到了巅峰,成为了皇家贵族和文人墨客喜爱的艺术品和建筑装饰材料。</p> <p class="ql-block">后土庙是介休琉璃制品集大成的建筑群。是一处道教全真派的庙堂,历史上有“道家地”之称。介休后土庙坐北朝南,呈纵向双轴、南北合围布局,占地面积9196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后土”是上古原始母系社会在土地崇拜中对土地神祇与女性崇拜的尊称,后来才把它神化和人格化。把她作为生育之神、大地之神。拜后土神,是对土地的敬仰对人丁兴旺的渴望。后土在道教体系神话中被列为四御之一,她是主宰大地之神,是一位女神,一般民众称她为后土娘娘。</p> <p class="ql-block">主轴线建筑有天王殿、护法殿、三清楼、乐楼、后土庙、吕祖庙、关帝庙、土神殿等。由“全真胜地”的山门进入中轴线,首先是天王殿,始建年代不详,清道光十五年重修。供奉四大天王,魔家四将,风调雨顺,佛道通用。</p> <p class="ql-block">接着是护法殿,始建年代不详,清顺治十五年,道光十五年皆重建,内部供奉着道教神话中人物, 在《封神演义》中被封为镇守灵霄宝殿的四圣大元帅,即王魔(坐骑:狴犴,宝物:开天珠)、杨森(坐骑:狻猊,宝物:开天珠)、高友乾(坐骑:花斑豹,宝物:混元宝)、李兴霸(坐骑:狰狞,宝物:拌黄珠)。上面的两尊一看就是蒙古人的形象和装扮,保留了元代的造像风格。</p> <p class="ql-block">中轴线上由一条高出地面的甬道连通起院子,正中的砖石平台,上边建有面阔三间深两间的清代卷棚顶献殿。献殿后就是后土庙建筑群里最为高大的楼阁建筑——三清楼,现存为明正德十四年修缮。三清楼是后土庙中脊顶结构最复杂的,屋顶为殿上楼、四面歇山顶,琉璃角兽造型精美,栩栩如生,琉璃瓦金碧辉煌,</p> <p class="ql-block">三清楼供奉道家三清天尊而得名。正中,玉清原始天尊,侍女站立两旁。屋顶的八卦藻井。</p> <p class="ql-block">两边,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道德天尊就是太上老君,老子是他的化身。道教认为三清混元一气为造化之根本,无上三尊为宇宙之主宰。</p> <p class="ql-block">三清楼大殿中,三清+四御+四位站立的侍者,共十一尊彩塑,都是明代的,做工比护法殿和天王殿的好太多了。四御中有一位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祇,俗称后土娘娘,理应是位女性,但殿中坐着的四御,都长胡子,没有女性。</p> <p class="ql-block">三清楼背后是后土庙戏楼,左右开重檐悬山造,八字形影壁,中间突出抱厦,台面虽高却低于三清阁楼,巧妙解决了“乐上神下”的矛盾,屋顶琉璃华美精致。</p> <p class="ql-block">后土大殿,始建于南北朝或更早。规格很高,据重修碑刻记载,宋仁宗下旨敕修后土大殿,现在看到的是明正德年重修,左右两边的垛殿为三官祠和真武殿,两侧配殿为三曹殿和九曜星君殿。因为是皇家规格,所以,后土大殿采用了纯黄色琉璃顶。正脊中间是狮子驮三宝瓶,寓意是三清一气,世世太平。殿内的后土娘娘像,是现代人雕塑的,个头和容貌神态都和古人相差甚远,还披一件红斗篷,更觉俗气。于是网上请了一尊明代后土娘娘塑像图片,觉得还挺好。</p> <p class="ql-block">后土庙西区的吕祖、关帝、土神三庙和三连台之建筑形制,三清观内保存有明代“万圣朝元”千尊彩塑,是立雕、壁塑结合的道教神祇群像。由于时间不够,只能走马观花。</p> <p class="ql-block">后土庙出来,是一个广场,广场的影壁光彩夺目,有介休十景、五龙壁、二龙戏珠、吉祥麒麟图,广场上有一个米芾题写的道家地石碑。</p> <p class="ql-block">后土庙研学我作了一个视频,分享给大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