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毛感乡探奇

金溪山人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海南省毛感乡在乐东、三亚、保亭、五指山四市县交界处,距三亚市约90公里,在海南岛的大山深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十年前,我随三亚凤凰户外登山队到毛感乡苗族千龙村探奇。由千龙村邓村长当向导,登上了仙安石林,走进千龙洞。那南国风光、那惊险、刺激的情景,让人一辈子难忘。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1992年,海南师范学院的杨火教授在偶然中发现这一石林瑰宝,他将她命名为 “仙安石林”。仙安石林是一座由山顶剑状、针状奇石组成的石森林。此前,只有极少数采药老人偶尔闯进石林,因不了解这奇怪的石头,敬畏地将此山称为 “鬼山”或“神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95年,“仙安石林”的名字首次出现在测绘出版社出版的《海南省地图册》上。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仙安石林,在地貌学的科学分类上,属于热带雨林型喀斯特剑状、针状石林,面积约600亩左右。这类石林在我国是首次发现,在世界上也只有二例。此前人们只在马来西亚穆鲁见过,其面积要小于仙安石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仙安石林的出现立即吸引了有关部门的目光,2000年4月,云南路南石林向联合国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在申报附件的录像中,介绍了我国几处石林,仙安石林成为介绍的重点,这就表明,仙安石林在中国石林中的地位,它仅次于阿诗玛故乡的路南石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仙安石林山底中有众多的溶洞,往复曲折,洞与洞之间蜿蜒相通,集奇石青山、悬崖洞穴、古树巨藤于一体,独得大自然万般宠爱。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邓村长把我们带到石林洞口,队友们在洞口合影后进入洞中。洞内漆黑一团,大家打开矿灯、手电、手机照明。洞内峡窄处只能侧身通过,需要攀壁时队友们手拉手,相互扶助而上。化了近1个小时终于爬出洞,看到了耀眼的阳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继续向上,前面是悬崖陡壁,轻身如燕的驴友一个个挂在悬崖上,扶藤攀枝慢慢的上去了。一部份队友抬头仰望,胆怯的不敢继续前行。我也处在进退两难之中。继续前进,确实很困难。原路返回,没看到石林心中不甘。在好心的驴友劝导下,考虑自己已进入66岁的高龄,还是知难而退,从原路返回。 人下来了,心仍在想着石林,猜想着石林的种种形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山下碰到一位千龙村的村民。我问他,还有没有其它上石林的路?他说,有。另一条路原来有木梯可上下,村里人怕出事,把木梯砍了,现在要上去也很困难,但比刚在那条路稍好走点,他愿意陪我上去。我看他也是年过60的人了,脚上穿着塑料拖鞋,他能上去,我也得试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经不住诱惑,我鼓起勇气,跟着他从另一条路攀登上山。一路上他身轻如燕,帮我背登山包,指导我手抓那根藤条,脚踩那条石缝。在他的指引下,我终于登上了石林,与先前上山的队友汇合,一睹那奇峰异石的雄姿,十分兴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原路返回下山,下山更难走。那位向导在前面做示范动作,一步步的引导,我终于安全的下了山。遗憾的是相机放在登山包里,登山包由这位好心的村民背着,一路上没有拍摄那险景风光,更遗憾的是由于过度紧张,忘了询问那位向导的姓名,也没有给他一分钱的报酬。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吃过中饭 村长说,离千龙苗村不远,还有一个海南省最大的溶洞。溶洞全长400多米,鬼斧神工,造型奇特。溶洞分上下两层,上层是旱洞,由“龙门厅”“龙王殿”、“凯旋门”、“登天宫”、“通海长廊”等串珠式大小不等的六个洞厅组成。最大洞厅长50多米,宽30米,高40多米,可容纳千余人。下洞有积水。洞中有山,山中有洞,神秘奇特。洞厅里石柱如林,石花缤纷。石笋、石塔、石幔等五彩纷呈 。此溶洞尚未开发,原汁原味的风光更诱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村长带领下,队伍向溶洞挺进。溶洞大约离千龙村5公里左右,队伍在热带丛林中穿越,道路两旁的青皮竹比家乡的大毛竹还大,挺拔高大的木棉花正值开花季节,满树枝火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蓝天白云下,青山巍巍,流水潺潺,这种原始的热带风光,过去只有在电影和电视中看到,现在身临其境,令人格外兴奋。地上有很多山蚂蝗,树上有五彩毒蜘蛛,草丛中还隐藏着毒蛇,让人毛骨悚然。发现山蚂蝗爬到多位队友脚上吸血后,大家都在身体裸露部位,涂上风油精或清凉油,所幸没有人被毒蜘蛛和毒蛇叮咬。</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进入溶洞更刺激,更危险。前方漆黑一团,洞内奇形怪状,石笋、石塔、石柱棱牙利齿,脚下滑溜溜的。有时要攀壁而上,有时要钻洞而过。在这里,很可能一失足真成千古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人说,回家后一定会做恶梦。更多的人说,这是在玩命,下次再也不冒这种险了。 而我认为:这样的户外探险活动才刺激,这样的活动很难得,今后如果有机会,体力跟的上一定还会再参加。</p> <p class="ql-block">上面穿红衣服,聚起大拇指的就是老汉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