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环“画”奇丐

摄影无疆

<p class="ql-block">山东冠县柳林有位“高山仰止” 的……</p> <p class="ql-block">行乞兴学遍尝心酸莫管人间毁誉</p><p class="ql-block">读书问道历尽霜雪何须世上功名</p> <p class="ql-block">是谁,还会注意到清朝末年山东荒村外踽踽独行、行乞兴学的一个孤老头儿呢?</p><p class="ql-block">五O后的翁媪们一定还记得《武训传》这部电影剧中的经典台词吧。而剧中的这个“武训”被打成反革命🧐</p> <p class="ql-block">……按照上峰的口径批斗赵丹时就喊口号,“打倒《武训传》,打倒孙瑜,打倒赵丹”。有人还想起赵丹出现在26路电车上的场景——售票员问赵丹:“侬没有进去啊?侬没有进牢房啊?” 赵丹说:“没事体。” ……转眼画面;站在那里的是一个破衣烂衫的武训,他用山东话对车上的乘客说:“打一拳给一个钱,随便你们打。打一拳给一个钱,我要让天下孩子读书。” 车里的人吓得往后退去,有人在叫:“把这个神经病赶下车去!”</p> <p class="ql-block">在文化大革命中,死了七十多年的武七,被扣上“劳动人民的叛徒、大流氓、大债主、大地主”等帽子。</p> <p class="ql-block">那年,冠县中学红卫兵在某老师的带领下,砸开千古义丐武训墓,掘出其遗骨(头颅边还有一绺头发)抬去游街,当众批判后焚烧成灰……</p> <p class="ql-block">新华社若干年后又发消息称:电影《武训传》在 “被片面、极端和粗暴”地批判三十四年之后,终于得到平反昭雪。但对漫画家孙之俊先生《武训画传》来说,这个“平反昭雪”到来时,他墓木已拱——太迟了!</p> <p class="ql-block">128年前,被赏赐黄马褂的千古奇丐的武训先生……</p> <p class="ql-block">“朝朝暮暮,快快乐乐。一生到老,四处奔波。为了苦孩,甘为骆驼。与人有益,牛马也做。公无靠背,朋友无多。未受教育,状元盖过。当众跪求,顽石转舵。不置家产,不娶老婆。为著一件大事来,兴学,兴学,兴学。”</p> <p class="ql-block">陶行知自称“新武训”,曾被毛主席称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并先后与蔡元培、晏阳初等人发起成立中华教育改进社、平民教育促进会总会,致力于平民教育运动。</p> <p class="ql-block">为著一件大事来,兴学,兴学,兴学。</p> <p class="ql-block">也有人说:“他为无产阶级而生,生与无产阶级为友;他为无产阶级而死,死后与无产阶级同穴。”</p> <p class="ql-block">早些年各界名流采用种种办法,彰扬武训“孝义、节行、克己好义”的楷模精神。梁启超亲自为武训立传。</p> <p class="ql-block">丰子恺绘《武训传》第18图</p> <p class="ql-block">出生于道光十八年(1838年)的武七儿,因家贫未能读书识字……</p> <p class="ql-block">盼望和羡慕能读书。</p> <p class="ql-block">家贫:书,不是穷人念的。</p> <p class="ql-block">随母行乞,所行食,必先其母。</p> <p class="ql-block">苦作佣工,谦学农事。为人忠厚,常受欺侮。顾主虐待和冷嘲热讽,他总是默默的承受。</p> <p class="ql-block">因不识字,被骗工钱,遭受毒打驱赶。</p> <p class="ql-block">武顺气得大病一场,沉睡三天不食不语,深悟被人欺诈是自己不识字的原因。切肤之痛让他萌发了行乞兴办义学的念头。</p> <p class="ql-block">武训在行乞过程中,为自己设计了一个奇特的造型以吸引人们的目光:先是卖掉右边的辫子,剃光了右边的头发;后来又剃光了左边的头发,而在右边又留起一撮头发。也表演“拿大项”、“蝎子爬”的节目,或给人当马骑,供人取乐,甚至吃粪便、砖瓦,以得到办学的款项。</p> <p class="ql-block">跪求存钱……</p> <p class="ql-block">创建崇贤义塾。</p> <p class="ql-block">光绪十四年(1888年),武训已经靠乞讨所得的款项置买了230亩田地作为学田,积蓄3800余吊钱。于是他在堂邑县柳林镇东门外兴办起第一所义学——崇贤义塾。学校建成后,他到当地有学问的进士、举人家跪请他们任教,并到贫寒人家跪求他们送子上学。当年就招收了50多名学生,学费全免,办学所需经费就从他置办的学田中支出。在这之后,每逢开学第一天时,武七都要先拜老师,次拜学生,这种仪式持续多年。</p> <p class="ql-block">面对清廷建树牌坊,赐黄马褂,武训在盛典中由疑惑而悲愤,他叮嘱孩子们长大后“不要忘记自己是庄稼人”,丢弃了黄马褂,踽踽而去……</p> <p class="ql-block">辛苦劳累了半辈子,没有吃过一顿好饭,没有穿过一件好衣裳。虽然实现了自己三十多年的心愿,但他依然过着漂泊无定的流浪生活,到处去要饭,仍然住破庙。学生们很难过,集体向他下跪,求他别再要饭了……</p> <p class="ql-block">武训为了一心一意兴办义学,坚持不娶妻养子。</p> <p class="ql-block">武训生病,不吃饭不服药,喝几口清水,躺在义学房檐下,听到学生们的读书声音,脸上马上会现笑容,心理上仿佛得到了无上的安慰。58岁的他,在学生朗朗的读书声中含笑离世。</p> <p class="ql-block">“捧起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p><p class="ql-block">堂邑 馆陶 临清三县的官绅全体执绋,百姓自愿参加葬礼者达万余人,义塾师生哭声恸天。</p> <p class="ql-block">在他大字不识一个的身躯里,跳动着一颗把穷孩子都送进义学的心!</p> <p class="ql-block">丰子恺绘《武训传》第4图</p> <p class="ql-block">孙之俊绘画《武训画传》第32图</p> <p class="ql-block">米谷等《封建奴才——武训》第20图</p> <p class="ql-block">丰子恺绘《武训传》第9图</p> <p class="ql-block">1903年修建的墓,1937年扩建,1995年重建。于是,这里便成为了武训和武训精神的纪念地。</p> <p class="ql-block">一个平民教育家,一个倍受多位国家元首和逐级地方行政长官及各界名流高度赞誉为“伟大的叫花子”,岂能不让人而“高山仰止”!</p> <p class="ql-block">有人说:人生就两句话,活着要活得绽放,死后要能成为标杆,那就行了。不为你所有,但为你所用就可以。你的事业做得小,那是你自己的,稍微做大点是社会的,再大点是国家的,再大点是人类的,再大点是宇宙的。</p> <p class="ql-block">瞻仰……</p> <p class="ql-block">嘤其鸣矣 求其友声 语出《诗经.小雅》</p> <p class="ql-block">有料显示:山东聊城知名度最高的10大古人:造字家仓颉,军事家孙膑,政治家马周,医学家成无几,平民教育家武训等,几乎家喻户晓。</p> <p class="ql-block">余过东昌府(聊城)叹斯楼,天下所无,虽黄鹤、岳阳亦当望拜。[ 明 ] 李贽</p> <p class="ql-block">聊城古建新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