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旅行人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p class="ql-block">这两天在追随着董宇辉在山东的阅山河,明水古城,孟庙,孔府,大灵岩寺等景点彰显山东文化底蕴厚重,山东人杰地灵还真不是吹嘘的,曾经有次和领导探讨齐鲁文化,说的兴起的时候自豪说,在春秋战国时期,这里是鲁国是周朝执礼之国是中华礼仪之邦,这应该是与荣共焉的文化自信吧。</p> <p class="ql-block">宇辉对李清照评价是位有原则的女性。<span style="font-size:18px;">李清照这个可盐可甜奇才女子,可以酒醉误入藕花深处小女子的娇憨,也有在民族大义面前</span>对深爱的丈夫弃城而逃的行为深深鄙视写下“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愤然。</p> <p class="ql-block">闲暇收拾卫生的时候,常常容易被打扰到,放下拖把打开书柜,随手抽出一本书籍,随意打开一页看上一眼,被周作人描述的故乡的野菜吸引到,说到吴地女人春天喜带荠花的习俗,援引《西湖游览志》说“三月带荠花,桃李羞繁华”,津津有味看完一节带着泛黄的书籍,和先生感叹,打开书柜目光扫到书籍有种莫名的快乐,随手翻看的文字都有种惊艳的感觉。先生说,是不是有种探到宝的感觉。不住点头说“对对,就是这样式的。”</p> <p class="ql-block">翻看自己的读书笔记停留在三天前,大约是罗庸先生的文字太过晦涩,边看边翻阅资料,等看到浦江清先生的研究的时候恰恰说到自己喜爱的词曲部分,浦先生说唐宋文人写诗是一个态度,写词又是一个态度,看了这句话不禁莞尔,就像鲁迅先生写的他的后院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循环表达,在自己认知中鲁迅写的每一句话都意有所指的带着根根张开的刺,这一棵接一棵的树不知道又暗讽了谁。但是浦先生的这句话却让自己明白写诗词古人的无缝衔接,如黄庭坚的诗是高古派,他的词却又俗言俗语接地气的很。</p> <p class="ql-block">词在北宋被发扬光大脱离俚俗,自己认为与宋朝官场、科举制度大盛有很大关系,底层读书人向上科举,士大夫向下兼容,让沉浮在市井俚俗小词小曲脱离出小情小调,自此变成了文人士大夫抒发情感“令引近慢犯”。苏轼神来一笔将“忆仙姿”改成了“如梦令”就是宋词脱胎换骨的写照,也能让后人看到了李清照那首脍炙人口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佳句流传。</p> <p class="ql-block">也难怪英国史学家汤因品说过一句话“如果让我选择想去哪,我会选择在宋朝生活”,自己再补充一下最好是去往宋仁宗嘉佑时期,可以近距离围观科举千年第一龙虎榜的盛况,可以去聆听一下有声调的原汁原味的宋词,感受一下大宋的繁华。</p> <p class="ql-block">循环听着董宇辉唱的《逆旅行人》,那是改编苏轼的《临江仙 送钱穆父》,这是自己觉得改编比较成功的一首古词曲,伤感中带着温暖,喜欢最后“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的共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