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color="#ed2308"> 《枫丹白露的狄安娜》</font> <font color="#39b54a"> 意大利雕塑家切利尼的青铜浮雕代表作之一,创作于1544年。<br> 这幅青铜浮雕镶嵌在摩里安阶梯的墙上,浮雕上方是咖啡厅,走下阶梯,就到了米开朗基罗长廊。<br> 浮雕中的女神狄安娜身体向外扭转、斜卧,背景正中是一个探出雕刻画面的鹿的头部,旁边还有多种动物形象作为装饰,体现狄安娜是狩猎女神的身份。</font><div><font color="#b06fbb"> (狄安娜的详情前面已作过介绍)</font><br></div> <font color="#ed2308">走进米开朗基罗长廊 </font> <font color="#39b54a"> 从镶嵌着《枫丹白露的狄安娜》青铜浮雕的摩里安阶梯下来,就是“米开朗基罗长廊”。迈进长廊,首先见到两件米开朗基罗的雕像代表作——《垂死的奴隶》和《反抗的奴隶》。两雕像是作者1513年为罗马教皇朱理二世陵墓所作。<br> 作者刀法细腻流畅,作品线条起伏有致,以现实主义手法,将奴隶的形态塑造得十分形象、逼真,个中蕴藏着作者对苦难奴隶的深深同情。</font><br> <font color="#b06fbb">【背景门框中黑色的半圆形轮廓,就是前面介绍的青铜浮雕《枫丹白露的狄安娜》。】</font><br><br> <font color="#ed2308">《垂死的奴隶》</font> <font color="#39b54a"> 年轻的奴隶外貌俊俏、左手支撑着头部,右手扶在胸前,显然是经历严酷折磨而精疲力尽。</font><div><font color="#39b54a"> 雕像形态平静,两眼紧闭,脸部没有痛苦的表情,仿佛不在迎接死亡,而在等待解脱。</font></div><div><font color="#39b54a"> 作者把主人公对强权妥协、向命运低头、接受死亡安排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准确、传神。<br></font><br></div> <font color="#ed2308">《反抗的奴隶》</font> <font color="#39b54a">与《垂死的奴隶》不同,这尊双手被反捆的奴隶,正使劲扭动身躯,企图挣脱。脸部流露出的是愤恨与不平,头部转向左边,上半身则45度向右扭转,盆骨又转向左侧,与肩部形成直角,刻画的是躯体在奋力扭动的姿态。表现的是在作最后的挣扎与反抗,以及强烈的求生意志。</font> <font color="#ed2308">《飞翔的赫耳墨斯》</font> <font color="#39b54a"> 米开朗基罗的学生——詹博洛尼亚的作品。</font><div><font color="#39b54a"> 这里展示的是复制品,原作收藏于意大利佛罗伦萨的巴杰罗美术馆。</font></div> <font color="#ed2308">《宁芙与蝎子》</font> <font color="#39b54a"> 作者:巴尔托利尼(1777-1850年)<br>画面高0.9米。</font><div><font color="#39b54a"> 床上画有一只蝎子,肌肤似水的少女应该是把蝎子当作宠物玩?</font><br><br></div> <div> <font color="#ed2308"> 《垂死的塞内加》 </font> <font color="#39b54a">塞内加是古罗马时代著名的斯多亚学派的哲学家、悲剧作家。曾任尼禄皇帝的导师及顾问,公元62年为躲避政治斗争而引退,但最终还是在公元65年被尼禄逼迫自杀。<br></font></div><font color="#39b54a"> 作品用墨绿色大理石雕刻,和许多古罗马雕塑不一样,人物有眼球、面部表情绝望,右手前伸,双膝弯曲,仿佛在请求宽恕。<br></font><br> <br> <font color="#ed2308">《玛丽亚•巴贝里尼•朱利亚诺》 </font> <font color="#39b54a">这是一批死去的巴贝里尼家族成员雕像中的一件。<br> 玛丽亚•巴贝里尼•朱利亚诺是罗马教皇乌尔班八世的侄女,1621年22岁时死于难产。<br> 据说,作者是贝尔尼尼的学生或是合作者,贝尔尼尼妒忌这位雕塑家的才华,两人就分开了。后来,贝尔尼尼再也没招到有如此天赋的雕塑家。<br> 这尊雕像最精彩的看点是:衣领的蕾丝花边,雕刻得极端精美、逼真,堪称神技。</font><br> <font color="#ed2308"> 《中丘比特箭的宁芙》 </font><div> <font color="#39b54a"> 作者:Jean-Louis Lemoyne(1665-1755)</font><br></div> <font color="#ed2308">《蒙面的女人》</font><div> <font color="#39b54a"> 作者:安东尼奥•科拉迪尼(1668——1752年)<br> 坚硬的石头被打造成透明的面纱,轻薄的衣衫。</font></div><div><font color="#39b54a"> 盖在头上的面纱、脸部轮廓依稀可见;披在身上的衣衫,仿佛稍有微风拂过,即可飘然舞动。</font></div><div><font color="#39b54a"> 构思之巧妙、雕工之精湛,令人拍案叫绝。</font></div> <br> <br><br> <font color="#ed2308"> 《皮亚特•斯泰奇尼墓碑》</font> <font color="#39b54a">男孩头像是墓碑的主人,抱着男孩头像哭泣的女人是他的母亲,旁边还有个小天使也在哀伤抹泪。</font><br><br> <font color="#ed2308">《迪尔克》 </font><font color="#39b54a">创作年代:1834年</font><div><font color="#39b54a"> 作者:巴尔托利尼( 1777—1850年)</font></div> <font color="#ed2308">《伯吉斯的角斗士》 </font> <font color="#39b54a">希腊化时代末期的杰出雕像作品,作于公元前1世纪。曾作为私人藏品收藏于意大利波尔格塞家族别墅,后被拿破仑于1807年获得。<br> 作品刻划一个正在进行格斗的斗士随时准备抵挡对手攻击的瞬间动作。对手可能处于较高位置、或是骑在马上,雕像前伸的左手像是握有盾牌皮带,右手应该执着利剑。以盾牌保护自己,又准备随时以剑反击。<br> 雕像旁的树干上,刻有以希腊文字写的铭文:“以弗所的阿加西亚斯,多斯德奥斯的儿子作”。属于极少数带有签名的雕像原作。<br></font><br> <font color="#ed2308">Borghese Vase花瓶 </font> <font color="#39b54a"> 制作年代约为公元前40-30年,1569年从原凯撒大帝的庄园出土。</font><div><font color="#39b54a"> 花瓶形体巨大,高1.7米(其中底座0.5米)、直径1.35米。<br> 瓶壁雕刻的是酒神狄俄尼索斯和他的随从在一同和着音乐、喝酒、起舞、玩乐的场面。<br></font><br></div> <font color="#ed2308">《抱鹅的小孩》 </font><font color="#167efb"> </font><font color="#39b54a">公元前三世纪,波厄多斯的雕刻力作。原作为青铜制品,留下的这个展品是大理石的复制品。<br> 天真活泼的小男孩,顽皮地搂着小白鹅的脖颈傻笑,被捉弄的小白鹅直蹬双腿,挣扎、喘息,在小孩面前显得无可奈何。在雕塑家的刻刀下,小男孩的体态、动作、小白鹅的模样都栩栩如生。<br>这是一件具有浓厚生活气息、充满童趣的雕塑,在古代就享有盛誉,是西方艺术史上的杰作。</font><br><br> <font color="#ed2308"> 提图斯 </font> <font color="#39b54a">罗马帝国弗拉维王朝的第二代皇帝 </font> <font color="#ed2308">《帕特农神庙的雅典娜雕像》 </font> <font color="#39b54a"> 帕特农神庙的雅典娜为巨型雕像,高约12米,原作为公元前438年菲迪亚斯所作,疑发现于意大利,可能在10世纪后被毁。<br> 这件雕塑是仿制品的混合体,头部采用了帕罗斯大理石,其余部分则采用了膨特利库斯山大理石,肢体是16世纪罗马人用嵌固螺栓为躯干接合上的,石膏制成的项链巧妙的掩盖了头部与颈部的接合处,雕像衣着纹理极致逼真,看上去像是真实的衣服。<br> 罗马人称雅典娜女神为密涅瓦,这件仿制品也被称作《带项链的密涅瓦》,雕像原为博盖塞收藏,1807年入藏卢浮宫。<br></font><br> <font color="#ed2308">《年老的半人马被厄洛斯捉弄》</font> <font color="#39b54a"> 17世纪意大利出土的文物。公元前2世纪希腊雕塑的罗马复制品,复制时间约为1—2世纪。 <br> 关于半人马,希腊神话中有许多不同的故事,有一种说法是拉庇泰国王伊克西翁,在一次酒醉后对天后赫拉动手动脚,在宙斯的帮助下,赫拉将一块云化为自己的形象,半人马是伊克西翁与这块云繁衍出的后代。在希腊神话中有许多知名的半人马,他们一般都被描写为粗野、狂暴、不讲道理,被当作野蛮的代表。<br> 在马背上捉弄他的厄洛斯是希腊神话中的小爱神,相当于罗马神话里的丘比特。</font><br> <font color="#ed2308">《受刑的马西亚斯》 </font> <font color="#39b54a">这是一尊具有很大影响力的希腊化时代的雕塑艺术的典范之作。<br> 马西亚斯是希腊神话中的森林之神,生着羊角及羊蹄的半人半兽的神祇。因为向被尊为太阳神与艺术之神的天神阿波罗发起挑战,比试谁的奏乐技巧更胜一筹?结果落败,被判将身上的皮活生生地剥去。雕塑描绘的正是他被悬吊在松树上,等待接受惩罚的情景。</font><br> <font color="#ed2308">《蹲着的阿弗洛狄忒》</font><font color="#39b54a">(即维纳斯) 真人大小,高度0.71米,作者不详。</font><br><br> <font color="#ed2308">《沉睡的赫马佛洛狄忒斯》 </font><font color="#39b54a"> 公元前2世纪希腊雕塑的罗马复制品,作于2世纪。看起来是柔美的女性,其实是男女混合的阴阳人,绕到另一侧,你会发现,虽为女性模样,却具有男性的特征器官。<br> 作品中的豪华床垫,由十七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大师 、意大利杰出的雕塑家乔凡尼•洛伦佐•贝尔尼尼于1619年所作。</font><div><font color="#39b54a"> 用硬邦邦的大理石雕琢而成的石头“床垫”,看上去是那么的柔软、那么的富有弹性,四个角还微微上翘,中间稍稍凹进,仿佛用手轻轻一按,就会立马凹陷似的。自然、逼真,不愧为大师杰作。</font><br></div> <font color="#ed2308">《林神与荡妇》 </font> 大<font color="#39b54a">理石雕 高1.28m、 宽1.12m、 厚0.78m </font><div><font color="#39b54a"> 作者:雅姆•普拉迪耶 作品年代:1834年 </font></div><div><font color="#39b54a"> 1980年收藏。 </font><br><br></div> <font color="#ed2308">《沉睡的阿里阿德涅》 </font><font color="#39b54a"> 阿里阿德涅是克里特岛国的公主、国王弥诺斯的女儿。雕塑刻划的是阿里阿德涅在那克索斯岛上酣睡的恣态。</font><br> <font color="#ff8a00">希腊神话</font>:<font color="#39b54a">宙斯和欧罗巴之子弥诺斯(死后成为地府的三个法官之一),赶下拉达曼迪斯国国王,自己成为新一任的克里特岛国王,为了证明自己篡权的正当性,他向海神波塞冬拜祈神迹,却得罪了波塞冬、且被波塞冬诅咒,使他的妻子帕西菲患上了嗜兽癖,且生下一只牛头人身的怪兽——弥诺陶洛斯,怪兽天性残暴,尤其喜食儿童的嫩肉,弥诺斯在克里特岛为它修建了一个迷宫。<br></font><div><font color="#39b54a"> 后来克里特的残暴国王弥诺斯进攻希腊城邦,雅典人遵照太阳神阿波罗的神谕向弥诺斯求和,作为条件,希腊人答应每九年送七对童男童女向克里特进贡。弥诺斯得到童男童女后,便将他们关进克里特的迷宫,用于喂养其可怕的儿子——牛头人怪物弥诺陶洛斯。<br></font></div><div><font color="#39b54a"> 忒修斯是雅典国王埃勾斯的私生子,出于道义,他毅然决定自己愿意作为贡品进献给克里特喂牛头怪兽。在第三次进贡的时候,年轻的忒修斯带着抽中签的其他的童男童女来到克里特,在善良的克里特公主阿里阿德涅帮助下,他用一个线团破解了迷宫,并用公主交给他的一把利剑斩杀了牛头人怪兽弥诺陶洛斯后逃出迷宫,同时也带走了阿里阿德涅,两人来到那克索斯岛后,英雄忒修斯却趁公主酣睡之际,悄悄离开。雕塑表现的就是那场酣睡的情景。</font><br><br></div> <font color="#ed2308">《西门与佩罗》</font> <font color="#39b54a">古希腊雕塑区走廊墙上的浮雕,是著名的罗马历史故事。<br> 基督徒西门是位英雄,被国王关进监狱判“禁食饿死”的刑罚,他的女儿也是基督徒,名佩罗。经常到狱中用自己的乳汁喂养父亲,使西门在狱中得以存活。佩罗的行为被狱卒发现并报告当局,女儿佩罗的“利他主义”的博爱行为获得原谅,父亲西门也得以释放。</font><br> <font color="#ff8a00"> 下面是17世纪荷兰佛兰德斯油画大师彼得•保罗•鲁本斯的两幅同名作品《西门与佩罗》</font> <font color="#b06fbb">(未完待续) </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