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徽杭古道,西起皖南绩溪,东至浙江临安,全长14公里。从绩溪进古道需要拔高七百米,从临安反穿则只需要拔高四百米。如果不走古道走公路,则要走100多公里。拔高不多但近得多,这大概就是古道自北宋至民国千余年存在的地理根据。</p><p class="ql-block"> 古道是著名的徽商走出来的。尽管古代商人地位低微,但山水从来难以阻断经商的步伐,逐本求利的动力应当算是古道存在千年的经济原因,也可以说是古商道根植于人性之中。</p><p class="ql-block"> 还有第三个原因是古代有热心公益的民风,如果再有乡绅助力,那就可以成就造福一方的善业。2024年11月23日,我在古道上看到的施茶亭,当是古代民间之力滋养公益的遗存。</p> <p class="ql-block"> 茶亭有一石碑,碑刻文字说是茶亭建于乾隆年间,由乡绅邵氏捐资修建,以便于过往客旅休息。我拍了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字样的一面,说明的一面因光线不好字迹不清。</p><p class="ql-block"> 茶亭现代重修的痕迹明显,但碑刻并没有说明。旁边更小的观音菩萨土地庙则在形制上更质朴一些。</p><p class="ql-block"> 庙高不过六尺,宽不过三尺,但供奉的两座神有意思——观音菩萨大慈大悲,当保佑过往客商旅途平安;土地爷尽职尽责守一方土地,绿林盗贼、虎豹熊罴能否避让三分?</p><p class="ql-block"> 古道资源有限,神职岗位更得一个萝卜一个坑。二位大神,委屈了!!</p> <p class="ql-block"> 上面的文字直接介绍古道,缺少了游记“游”的环节;没有游的主体——我,则显得有些突兀。所以现在,“我”要登场了😃😃</p><p class="ql-block"> 我是参加了锦绣山河户外俱乐部组织的一次户外活动从而有缘徽杭古道的。十一月二十三日一早从杭州端进入古道,下午三点半从安徽绩溪离开,基本用了一天的时间在古道上。回来休整了两天,脑子里还满是古道。我知道我与古道的缘分不浅,应当写一篇游记,把好缘分记录保存下来。</p><p class="ql-block"> 写什么呢?过去的徽杭古道比不了茶马古道,更比不上丝绸之路等著名商道;如今的古道作为户外步道更不比乌孙古道、鳌太线等名线。所以要写游记几乎用不着“最”之类的时兴词语,那么为什么还要写?因为一天下来我虽然没有“最”的感觉,但“特”的感觉不少。我想写三点:一是特殊的道路;二是特殊的风土人情;三是特殊的风物风景。</p><p class="ql-block"> 先说路。一天走下来用七个小时,走了两万两千步山路。一会儿走石板路;一会儿是土路;还间有碎石路以及“土木竹路”;当然还有天然的山体路。</p> <p class="ql-block"> 下面两图就是我所谓的“土木竹”路。整体上它是泥土路,但又修了台阶;为了加固泥土,又在台阶边缘镶嵌了竹棍或木棍。在危险地段还用长长的竹子做护栏。材料全部取自山林。</p> <p class="ql-block"> 这样的石板路不会是天然的,但你很难看出人工雕凿的痕迹。那时的民间大概还不兴面子工程,更不会加大工程量吃回扣。要知道多一分雕凿,就多一分人力物力;以节省为原则,就成就了不着人工痕迹的石板路。</p> <p class="ql-block"> 下面的路是沙石路面,位于靠近村庄海拔较低的地方。其宽度可以走马车牛车,现在要是铺设柏油路或者水泥路走汽车也没有问题。</p><p class="ql-block"> 应当感谢景区的管理者。景区早在2013年就被评为国家四A级景区,据说还曾被评为十大体育旅游线路之一。景区的管理者并没有为了所谓“上档次”而加大投入增加现代化的设施,看似“无为”的管理却给世人呈现了一条接近历史的古路。</p> <p class="ql-block"> 这是古路高点的蓝天凹,这里的路完全是由脚底板踩出的土路。常走户外的人都知道,这样的路最养脚;比起走石头路能多走一倍的路。</p><p class="ql-block">蓝天凹是古路的重要节点,从这里往东西两个入口走都是下坡路,所以这里有凉亭,还有“蓝天凹”的大铁皮路牌。其实不用路牌,往北看有一个垭口呈半圆形,就是一个天然的凹字。我到的那一刻恰好有蓝色天幕,我明白我的运气好,看到了 真正的蓝天凹。</p> <p class="ql-block"> 路说完了,与路相伴的是我在路上看到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一条古道,除了道路是古老的,现存的村舍亭廊大都是后来添加的。但你注意沿途的风土人情,搜寻到的故事饶有古风,仿佛是一条与古道相伴的活的人文线。 下面三图是一组故事:小店老板用土盆烧山泉水免费供给游客,前提是要买一点东西:一瓶纯净水卖五元,灌1000克热水不要钱;买一个萝卜一块钱,也可以灌一大瓶热水。多深奥的经济学啊!</p><p class="ql-block"> 我对“山民经济学”的解读是这样的:山泉水、碳火、时间都不用花钱买,因而卖给顾客是不对的;而矿泉水、萝卜都是用本钱购置来的,所以要逐本求利。在这里我要按照老板的道理交易,我花五元钱买了一小包当地茶叶,然后用我的水杯冲了满满一杯一千克山泉开水😍</p><p class="ql-block"> 这种古风的经济理论美轮美奂,但指导经济真的要赔钱啊😃</p> <p class="ql-block"> 下面的《此亭缘起》是一过路的文化人写的,让亭子中卖小物件的老婆婆悬挂。我拍的照片文字还算清晰,所以我不再抄写文中内容了,只做一点补充说明吧:一是给我烧山泉水的老板与老婆婆一家做的是同样的事——免费提供开水。二是这事不仅让我感慨,更让写《此亭缘起》的旅客对老婆婆助之于文墨。三是老婆婆一眼失明的老伴过世后,婆婆取水困难已经不能为旅客烧开水了,但免费烧水的古风犹存,老婆婆每天还在亭子里卖小物件方便旅客。</p><p class="ql-block"> 下面三图都是有关“此亭”与亭主婆婆的,算是故事二。</p> <p class="ql-block"> 远处的白房子是老婆婆的,看来家境还是不错的,想来是老人的孩子有出息也孝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下面三图是第三组故事:刚才看到的蓝天凹东面也有商亭,这里的商亭有满墙的中国式汉字涂鸦。能把一面墙腾出来让来往客人涂鸦这件事绝对是有见识支撑的。因为这是很多城里商家也做不到的。我在拉萨的咖啡厅与丽江的茶馆见过这种经营模式,没想到在古风浓郁的古道上也看到了。但不可思议的是见多识广的老板娘仍然坚持晒干菜,我问其原委,她说是“好吃得很嘞!”</p> <p class="ql-block"> 下面三图是第四组故事:临行前我就知道古道上有个黄茅培村,村前山岩上有“黄毛培”三个大字,但不知道为什么把茅写成毛。进一家饭店问老板娘那三个字在哪里,老板娘边盛面条边得意地说“那是我写的嘞”——明白了,老板娘的任性泼墨竟然成就了驰名天下的崖壁墨宝。</p><p class="ql-block"> 老板娘下的面条供不应求,老板娘码的木柴绊子更显示她的能干。能文能武,大气豪爽还真不是学历能带来的😍😂</p> <p class="ql-block"> 下面三张算是第五组故事:走在我前面的山乡年长妇人,背的包比我的大,年纪与我相仿;我想赶上她拍一张古路与当地人的合影,想不到我的努力不及她的大步流星。无奈,只好放大照片倍数……</p><p class="ql-block"> 这些事都算是有意味的古风。</p> <p class="ql-block"> 现在要说的是古道上看见的风物风景。</p><p class="ql-block"> 下面两图中的鸟是红嘴蓝鹊,也叫长尾山雀。牠们是我在野外近距离看的最清晰的鸟。</p><p class="ql-block"> 古道入口65岁以上不要门票,因而同行驴友都忙着把网络购票改成实体票或者买半价票。我得以凭身份证第一个人进古道。远远走在前面,就看见了一群十只左右的蓝雀。</p><p class="ql-block">此时不由得想,年龄大了真的有不少好处,可别瞎了年龄优势!😃😃😃😃</p> <p class="ql-block"> 这两只家狗,一只躲在草丛中扮猛兽状,一只躺在草甸上享受初冬的阳光。牠们动静随性,让一辈子追求财务自由的所谓精英羡慕嫉妒。</p><p class="ql-block"> 我想古道上的狗狗是好老师,牠们现身说法告诉你我:生命之旅需要物质滋养,但占有多了你就背不动走不动了呀😜</p> <p class="ql-block">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临行前曾想象在古道上能看到元人马致远描摹的经典画面,结果是除了瘦马,画面中的其它元素都有,但找不到马致远的意境。为啥呢?因为我不是“断肠人”?😂</p> <p class="ql-block"> 看见这样的图景赶快拍下来,但脑子里没有文字与其相匹配。想起“路隘林深苔滑”,觉得有七分相似,但这里离着宁化清流归化有上千里地,硬扯到一起也是扯淡吧!换个思路吧——徽杭古道就是徽杭古道,它的山林多彩、泉溪洁白、苔石红蔓,都是路上独有的……</p> <p class="ql-block"> 徒步线路的绩溪端伴一条深涧巨石山溪。用百度地图溯源,知道小溪是登源河的源头;而登源河是新安江的源头之一;新安江又流入钱塘江,然后入海……</p><p class="ql-block"> 真的是蝴蝶翅膀的煽动,与太平洋上的风暴脱不开干系。说啥也想不到,这条溪流,竟然连着杭州的钱塘潮。</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山涧中的巨石个头大、数量多、气势足。</p><p class="ql-block">除了巨石,攀附在巨石缝隙中的绿草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因为我的常识是——巨石排斥生命,绿植依赖土地。但这里是青草攀着巨石缝隙不放,巨石呵护着青草并努力给其提供生存空间……</p><p class="ql-block">石硬草柔,石草共舞,像是神打造的盆景。</p> <p class="ql-block"> 除了绿草,红色的枝蔓也爬上巨石。</p> <p class="ql-block"> 题目中说“余力可观红羽杉”,指的是徽杭古道徒步的第二天去了皖南宁国的方塘乡,那里的红杉林正进入佳境。</p><p class="ql-block"> 方塘乡红杉羽林号称万亩红杉林。每到十一月开始泛红,十一月中旬至十二月便成为红色的海阳。</p><p class="ql-block"> 红杉林季节性、地域性皆强,我们去的正是时候。</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红杉林与江南湿地叠加在一起是方塘乡红杉林的特色。红杉林内河道弯曲,景区内可以乘船;景区外也有农民的竹筏,但没有了景区内弯曲的河道。远处有黛色的群山,从公路的高处看全景是鲜艳的大色块。近观山水红树皆有倒影,落叶的红色染红了堤坝和道路……</p> <p class="ql-block"> 跑了两天了,余力用在红杉林可以说不虚此行;用完了余力回家再慢慢补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