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蔡元培先生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位浓墨重彩、令人景仰的杰出大家。</p><p class="ql-block">我感到自己真正了解他,是在看了电视剧《觉醒年代》、纪录片《百年巨匠》和最近参观了上海蔡元培故居后。</p><p class="ql-block">他七次辞去北大校长职务,人们却把他称为“永远的北大校长”,这其中不乏因为蔡元培先生在北大任职期间,提出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理念。它不是一个被束之高阁的口号或者是言之无物的校训。</p><p class="ql-block">在自由和包容的氛围下,有一大批中国重量级的 teachers 在北大任教。</p><p class="ql-block">他们是我们熟知的李大钊、陈独秀、鲁迅、胡适、钱玄同、辜鸿铭、黄侃、刘半农、梁漱溟、徐悲鸿…,名师荟萃,不胜枚举。</p><p class="ql-block">当时的北大是革命思想和学术讨论异常活跃的阵地,继而成为1919年“五四”运动的发祥地。</p><p class="ql-block">有人总结说“五四”运动是在蔡元培的旗帜下,她涵盖两个层面:一个是北大教授们掀起的新文化运动,一个是学生们具有号召力的爱国运动。回顾那段历史,所言极是!</p><p class="ql-block">蔡元培先生是北京大学大刀阔斧的改革者,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开拓者。</p><p class="ql-block">他使北大的革命思想、学术研讨、前进脚步从来没有停歇过,他犹如一束永不熄灭的光,照耀着前人,也使后人勇敢前行。</p><p class="ql-block">蔡元培先生的丰功伟绩早已盖棺定论,不须我这样的小布丁一一道来。</p><p class="ql-block">站在他的雕塑前,为他的“中国为一人,天下为一家”的博大胸怀所震撼,也为他的个人品质所折服。</p><p class="ql-block">蔡元培先生原配夫人去世时,他只有三十二岁,给他提亲的人络绎不绝。蔡先生明确提出了五条择偶标准,即:女方不缠足、识字、男方不纳妾、夫死后妻可改嫁、夫妻相处不合可离婚。这既有对女方的要求,也有对自己的苛求,此乃真君子也!</p><p class="ql-block">我们怀念他,纪念他,在今时今日仍具有非凡的意义。</p><p class="ql-block">伟大的、令人景仰的蔡元培先生是活在人们心里的灯塔,先生的前瞻思想和高尚品格必将永世流芳,千古不朽!</p><p class="ql-block"> 2024年11月30日</p> <p class="ql-block">蔡元培(1868-1940),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革命家。</p><p class="ql-block">2024/11/24摄</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称蔡元培先生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p><p class="ql-block">2024/11/24摄</p> <p class="ql-block">上海静安区华山路303弄16号</p><p class="ql-block">蔡元培先生故居</p><p class="ql-block">2024/11/24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花絮:</p><p class="ql-block">与蔡元培先生息息相关的北大名人</p> <p class="ql-block">当年在北大任教的陈独秀和李大钊。他们被称为“南陈北李”,相约建党。</p><p class="ql-block">摄于党的“一大”会址</p><p class="ql-block">2024/11/21</p> <p class="ql-block">这是《新青年》编辑部旧址,也曾经是陈独秀在上海的旧居。</p><p class="ql-block">上海黄浦区南昌路100号</p><p class="ql-block">2024/11/24 摄</p> <p class="ql-block">鲁迅当年也曾在北大任教,并设计了北大校徽。</p><p class="ql-block">这是鲁迅先生1933年4月至1936年10月在上海的最后居所(虹口区阴山路)。</p><p class="ql-block">2024/11/23 摄于上海</p> <p class="ql-block">鲁迅设计的北大校徽。</p><p class="ql-block">我对北大校徽的片面理解是“三人行必有我师”(徽中有三个人);师恩重于山(徽中老师托举着学子)。妙也,胜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