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4年10月31日,我们的“寻红叶,走蜀道徒步之旅”进入第七站,来到了剑门蜀道景区的翠云廊。</p> <p class="ql-block"> 翠云廊的名称出现于清初,由剑州(今剑阁县)知州乔钵在一首诗中首次提出:“剑门路,崎岖凹凸石头路。两行古柏植何人。三百里程十万树。翠云廊,苍烟护,苔花荫雨湿衣裳<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回柯垂叶凉风度。”从此,“翠云廊”这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名字便成为了这段金牛古道的雅名。翠云廊以近万株苍翠挺拔的古柏林著称,这些古柏平均树龄超过1000年,其中不乏树龄达2300余年的“剑阁柏”和“帅大柏”。古柏林遮天蔽日,形成了一条绿色的长廊,被誉为“世界第一古道”和“陆上交通活化石”。</p> <p class="ql-block"> 翠云廊古蜀道位于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和绵阳市梓潼县,以剑阁县部分为主体部分,属金牛古蜀道,也是剑门蜀道遗址的核心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 翠云廊古蜀道从广义上讲,分为西段、北段、南段,以四川省广元市剑阁为中心,西至梓潼,北到昭化,南下阆中的三条路,总长151000米。在这三条道路两旁栽种有古柏,古树最早可追溯到秦汉时期,人称“三百长程十万树”。</p> <p class="ql-block"> 狭义的翠云廊古蜀道指翠云廊景区。有剑阁柏、隆中对柏、望夫柏、鸳鸯柏、夫妻柏、魏延柏、黄忠柏、石牛柏、结义柏、宋柏等古树。</p> <p class="ql-block"> 翠云廊景区是国家首批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剑门蜀道的核心景区之一,也是国家森林公园,区内古柏树枝叶茂盛,生机盎然,始于秦汉,完备于明清,是罕见的人工造植的古老行道树群体。</p> <p class="ql-block"> 金牛道是最早的一条蜀道。翠云廊古蜀道位于金牛古蜀道之上,因剑阁当地拥有独特的土壤条件,非常适合柏树生长,让该处成为了柏树生长的乐园。</p> <p class="ql-block"> 翠云廊古蜀道始建于秦汉,完备于明朝,历经千年沧桑仍浑然一体、生机盎然,实属世界罕见,被誉为“蜀道灵魂”“国之珍宝”。</p> <p class="ql-block">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下令以咸阳为中心修筑通达全国的驰道在道两旁种植上成排的松柏用以彰显天子的威仪。还有一种说法,秦始皇修筑阿房宫曾在蜀中大量砍伐树木,蜀中百姓怨声载道。为了安抚百姓,便下令在驿道旁植树。</p> <p class="ql-block"> 张飞当年为巴西(今阆中市)太守时,两地往来频繁,剑州又是蜀都至中原的必经之地,于是张飞下令士兵与百姓沿驿道种树。图为植柏亭。</p> <p class="ql-block"> 植柏亭旁的张飞井,相传是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张飞在此饮水时留下的。这些遗迹和故事为翠云廊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和人文气息。</p> <p class="ql-block"> 此后,东晋、北周、唐、明清时期均大量种植柏树,一代又一代的人不断在古蜀道上大量栽植行道树,逐渐形成以古柏为主、绵延数百里的林荫大道。同治《剑州志》所载清人乔钵《翠云廊》诗序云:“明正德时知州李璧,以石砌路,两旁植柏数十万,今昔合抱,如苍龙蜿蜒,夏不见日。”翠云廊从此形成了规模宏大的古柏长廊。</p> <p class="ql-block"> 触摸秦砖汉瓦,聆听岁月蛩音,走进翠云廊,就走进了大美画卷,走进了历史的长廊。1300多年前,唐代大诗人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长叹,让蜀道名扬天下。</p> <p class="ql-block"> 300多年前,剑州知州乔钵“翠云廊,苍烟护”的诗句蜀道古柏赋予了诗意的名称。</p> <p class="ql-block"> 这里吸引了张载、李白、杜甫、李商隐、陆游、郭沐若等百余位大诗人,写下了近千首脍炙人口的佳作,这里迎来了仇英、党居易、李榕、张大干、张爱萍、沙孟海等大批书画名家,创作了数百幅弥足珍贵的书画作品,这里更是众多摄影受好者的创作源泉,留下了无以计数的古柏倩影,让八方游客趋之若鹜,翠云廊因此成为热门景区,游客络绎不绝。</p> <p class="ql-block"> 翠云廊充满诗情画意,是蜀道的见证,是生态的奇迹,也是文化的大手笔。</p> <p class="ql-block"> 翠云廊古蜀道与剑门蜀道相伴而生、互为依存,也因现存古树被称为“蜀道奇观”和“森林活化石”。</p> <p class="ql-block"> 截至2023年8月,翠云廊区域内拥有树龄100年以上的古柏20391株,其中剑阁境内现存古柏7778株,古柏平均树龄1050年。</p> <p class="ql-block"> 走进翠云廊,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一排排挺拔苍翠的古柏。这些古柏,历经千年风雨,依然屹立不倒,仿佛是时间的守护者,静静地诉说着过往的故事。它们的树干粗壮,枝叶繁茂,形成了一道天然的绿色屏障,为过往的行人提供了遮阳避雨之所。每一棵古柏,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和文化,是翠云廊不可或缺的灵魂。</p> <p class="ql-block"> 翠云廊的古柏,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形态各异,各具特色。有的如龙腾九天,气势磅礴;有的似凤舞云霄,轻盈飘逸。每一棵古柏,都仿佛是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用它们那布满皱纹的树干和斑驳的树皮,讲述着千年的往事。这些古柏,不仅见证了历史的变迁,也见证了无数文人墨客在此留下的诗篇和传奇。这些古柏千姿百态,掩映在绿树红花中,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p> <p class="ql-block"> 剑阁柏树龄已有2300多年,树高27米,笔直挺拔、直指云霄。此柏干如松,皮如柏,果实如松,裂纹如柏,全世界仅此一株。</p> <p class="ql-block"> 汉阳铺,古蜀道上的重要驿站。与三国故事密切相关。</p> <p class="ql-block"> 新建的古柏博览馆令人大开眼界。</p> <p class="ql-block"> 金牛古蜀道已经有2300年的历史了。广义说是指从成都经广元入秦岭到长安,全长1000多公里;狭义说是指从成都到广元七盘关,全长450公里。此古道最著名的景点就是翠云廊,翠云廊名称来自于古道两旁数十万棵柏树,当地人称之为黄柏大道。翠云廊的精华部分在普安镇以北的抄手铺和凉山乡拦马墙这两段。我们今天走的就是抄手铺这一段。</p> <p class="ql-block"> 广元古蜀道徒步线路,目前分为三段,即:剑昭段、石洞沟段和拦马墙段。</p> <p class="ql-block"> 石洞沟段是指从剑阁县汉阳镇到普安镇段。从汉阳镇翠云社区出发,先后经七里村、汉源桥、抄手老街、飞凤村等节点抵达普安镇,全程14公里,用时约4小时。</p> <p class="ql-block"> 古柏苍苍,古道蜿蜒,古韵犹存,苍翠的千年古柏,宽敞的石板大道,承载着蜀道文明发展的脚迹,留下了享誉世界的奇观。</p> <p class="ql-block"> 在你步入古道的那一刻,仿佛回到了历史的长河。一块块青石板铺就成这金牛道,任时光打磨,岁月侵蚀石板,古道在漫长光景中无声地讲述着那些经年累月的风霜,诉说着岁月的蹉跎。</p> <p class="ql-block"> 葱绿的苔藓爬满斑驳的石板路,一缕缕阳光掠过树梢林间,为古道增添许多意境与神韵。</p> <p class="ql-block"> 石板上深深的马蹄印清晰可见,仿佛依旧能听见古道上回响着的阵阵马铃声,一队队骡马驮着货物驮着商贾……昔日繁华的景象全都浮现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 沿途有许多这样的“幺店子”,“茶店子”,是行人喝茶、歇脚、吃饭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禁早婚碑”,该碑民间又称“女儿碑”,为明万历十年(1532)镌刻。内容为:督察院示谕,军民人等知悉,今后男婚须年至十五、六以上方许迎娶。违者,父兄重则枷品,地方不呈官者,一同枷责。”该碑为研究明代官府对四川早婚现象的管控等提供了重要实物例证。</p> <p class="ql-block"> 蝦蟆石位于汉阳镇七里村四组汉源桥北端50米处古蜀道旁,东西横蹲着一长24米,宽12米,高7米平面大体呈三角形天然巨石,远观如一只蹲居的蟾蜍。该石壁上有草书阳刻“蝦蟆石”三字,约为明清时期古人所书。蝦蟆,又称蜛蟆、蛤蟆、蟾蜍等。古人视三足蟾蜍为灵物,具有卜地旺财之神通,此乃古代民间金蟾崇拜之俗。</p> <p class="ql-block"> 汉源桥位于汉阳镇七里村古蜀道上,横跨石洞沟,呈南北走向,为两墩三孔式石平桥。桥面由三张青石板铺设,无桥栏。桥面长10.6米,宽2.8米,厚0.35米,墩高2.9米,孔跨3.5--4.22米不等。此桥屡毁屋建,现存为明代复建。</p> <p class="ql-block"> 那古道静静的横卧,无声地讲述着历史长河中的故事和传奇。背上行囊,行走在古道中,倾听历史的呼唤;古道的清幽静谧,使尘世烦恼,霎那间消亡。沧桑的人文气息,让我们有穿越千年的恍惚。</p> <p class="ql-block"> 翠云廊古蜀道上古柏数量众多,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古柏比比皆是,行走其间,让人忍不住感慨四川人民对环境的重视和保护。</p> <p class="ql-block"> 著名的盘龙石位于普安镇飞凤村一组古蜀道上,由一整块红砂石自然形成,如苍龙盘绕于地表,龙首、龙身、龙尾清晰可辨,旁侧一株古柏,主干生发十余枝,如九龙飞舞,与盘龙石相伴而生,当地人称之为“九龙柏”。</p> <p class="ql-block"> 古柏苍劲有力的树干,挺拔的身躯一直伴随着古蜀道,如影随形,不离不弃。它见证了古蜀道的沧桑巨变,经历了上千年的风云变幻,仍然傲然屹立,让人钦佩不已。</p> <p class="ql-block"> 在翠云廊的深处,还隐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比如,这里曾是古代官道上的重要驿站,也是商旅们歇脚打尖的地方。如今,虽然那些驿站和客栈早已不复存在,但你可以从那些残存的基石和石阶中,感受到当年的繁华与喧嚣。</p> <p class="ql-block"> 翠云廊古蜀道上著名节点——抄手铺。抄手铺,古名钞手铺、叉手铺,为古蜀道上剑州境内重要急递铺。历史上有王士祯、果亲王、曾国藩等名人在此餐饮歇息。1935年4月红四方面军管在此建立抄手区苏维埃政权,1952年在此设置抄手乡人民政府,1992年因行政区划调整被撤并。</p> <p class="ql-block"> 昔日古蜀道上的重要急递铺——抄手铺,如今早已荒废,只剩下五六户人家和几个留守的老人,令人唏嘘不已。</p> <p class="ql-block"> 穿越翠云廊,徜徉古蜀道,任悠悠的微风穿行在崇山峻岭之间,这风声如同远古的呼唤在历史的长河中回荡。让我们在翠云廊的漫步中,感受那份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熏陶;在古柏的掩映下,领略大自然的壮丽与神奇;在心灵的归宿中,找寻那份属于自己的宁静与美好。同时,也让我们共同守护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和自然资源,让翠云廊的绿色与生机永远延续下去。</p><p class="ql-block"> 本组照片均使用手机拍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