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0月29日,旅程第19天,我们离开山西省运城市,进入河南省三门峡市,开始了在河南省的旅行。</p> <p class="ql-block"> 河南省,简称“豫”,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地区,总面积16.7万平方千米。河南省辖17个地级市,21个县级市,1个省辖县级行政单位,省会为郑州市。河南省常住人口9815万人。</p><p class="ql-block"> 河南省地势呈望北向南、承东启西之势,西高东低,由平原和盆地、山地、丘陵、水面构成;地跨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四大河流</p><p class="ql-block"> 河南省境内50万年前就有人类生存。秦朝时期,在今河南境内设置三川郡,下置“河南县”,是“河南”作为正式政区名称的开始。北宋时期,是中世纪河南历史的黄金时代。</p><p class="ql-block"> 河南省是中华民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发祥地,是夏、商、周三代文明的核心区,仰韶文化、二里头遗址、殷墟遗址都是华夏文明标志性的文化遗产。先后有20多个朝代200多位帝王在河南建都兴业。</p><p class="ql-block"> 河南省也是旅游大省,共有A级旅游景区724家,其中5A级景区16家、4A级景区233家,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7个。</p><p class="ql-block"> 河南人民也是中华民族不服输、不认命、不懈奋斗精神的代表,古有愚公移山的传说,今有红旗渠和郭亮挂壁公路的人间奇迹!</p><p class="ql-block"> 我们这次河南行程,从三门峡开始,洛阳、郑州、安阳、林州、新乡、开封、登封、郏县、滦县、内乡、南阳等地,古都古城、二里头和殷墟遗址博物馆、太行山、中岳嵩山、老君山的等,基本上把河南的著名文化旅游观光旅游景点都走了一遍,很值得!</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一、三 门 峡 市</b></p> <p class="ql-block"> 10月29日早上,从山西运城市不到一个小时就到达三门峡市,游览了函谷关、陕州地坑院、天鹅湖、三门峡电站后,于下午到达洛阳市,入住洛阳。</p> <p class="ql-block"> 过去对三门峡市的印象主要是三门峡电站,这几年三门峡的天鹅湖成为白天鹅的越冬地吸引了大家。而这次去了函谷关和陕州地坑院,才知道三门峡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也很丰富。</p> <p class="ql-block"> 三门峡市,河南省辖地级市,别称陕州、天鹅之城、上阳城,位于豫晋陕三省交界黄河南金三角地区,地貌以山地、丘陵和黄土塬为主,总面积9935平方千米。全市辖2个区、2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常住人口202.0万人。</p><p class="ql-block"> 相传大禹治水,挥神斧将高山劈成“人门”“神门”“鬼门”三道峡谷,引黄河之水滔滔东去,三门峡由此得名。三门峡市有“五山四岭一分川”之称,西接关中,北邻三晋,东守中原,境内陇海铁路、连霍高速公路、310国道、郑西高铁横贯东西,209国道、三(门峡)淅(川)高速公路和浩吉铁路连通南北,是连接豫晋陕三省、北上南下、西进东出的区域交通枢纽城市。同时,仰韶文化、道家文化和虢国文化都发源于此。全市旅游资源丰富,有虢国博物馆、仰韶文化博物馆景区、天鹅湖湿地公园景区、黄河公园景区等景点,黄河文化、仰韶文化、老子文化、虢国文化、民俗文化交相辉映。</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三门峡市主要游览了函谷关风景区、陕州地坑院、天鹅湖和黄河、三门峡电站(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p> <p class="ql-block"> 原来陕州是三门峡,难道陕西省是因为在陕州西边?本来想在陕西黄土高原看看地坑院,结果地坑院在河南三门峡!</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函谷关风景区</b></p> <p class="ql-block"> 函谷关,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函谷关镇王垛村,该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因其地处“两京古道”,紧靠黄河岸边,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是中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p><p class="ql-block"> 函谷关历史上有三座:秦关位于河南省灵宝市北15公里处的王垛村,距三门峡市约75公里;汉关东移至洛阳新安县,西距秦关150公里。魏关,遗址距秦关北5公里处,但在建设三门峡拦洪大坝时已被淹没,不复存在。</p><p class="ql-block"> 函谷关曾是战马嘶鸣的古战场,与“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剑门关同为我国古代的重要关口。我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老子曾于此著述五千言《道德经》。千百年来,众多海内外道家、道教人士都到这里朝圣祭祖。</p><p class="ql-block">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函谷关古文化旅游区,位于豫陕晋三省交界、河南省西大门灵宝市境内,辖区面积2平方公里,主要景点有太初宫、鸡鸣台、关楼、函关古道等20余处。</p><p class="ql-block"> 函谷关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老子著述道家学派开山巨著《道德经》的灵谷圣地,道家文化的发祥地;是古代西去长安、东达洛阳的通衢咽喉,河南文化和秦晋文化的交汇地;是千百年烽烟际会、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塞,紫气东来、鸡鸣函关等历史故事与传说的起源地。在漫漫历史长河中,这里以名人(老子)、名著(《道德经》)、名关(函谷关)留芳青史,名扬海内外。</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老子和道教宫观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老子写《道德经》的石桌</b></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据说“紫气东来”出自此处</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古函谷关景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函谷关古道</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2、陕州地坑院</b></p> <p class="ql-block"> 陕州地坑院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张汴乡北营村,是一种古老而神奇的地下古民居建筑,“见树不见村,进村不见房,入户不见门,闻声不见人”,被誉为“地平线下古村落,民居史上活化石”。这种建筑形式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p><p class="ql-block"> 陕州地坑院的形成源于黄土高原厚实的土质和独特的地形条件。地坑院通常在黄土高原的平地上挖掘出一个深约6-8米的长方形或正方形深坑,然后在四壁凿出窑洞供人居住。这种建筑形式不仅坚固耐用,还具有冬暖夏凉、挡风隔音的特点,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理念。</p><p class="ql-block"> 陕州地坑院不仅是河南省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还在2018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景区内设有民俗文化园、穿山灶、中华百家姓、百艺苑等景点,游客可以在这里体验地坑院的历史演变及当地的生活风貌。</p><p class="ql-block"> 现在景区的地坑院都没有原住居民,地坑院由文旅公司统一经营管理,好处是地坑院不统一管理可能会比较乱,缺点是缺乏生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地坑院地下院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地坑院院子与院子的地下通道</b></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地坑院地面景观</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3、天 鹅 湖</b></p> <p class="ql-block"> 三门峡天鹅湖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东西城区之间的生态区,是一个集生态、文化和人文地理于一体的自然山水景区。它东起209国道三门峡市涧河桥,西到陕州大道与沿黄观光路交叉处,南接陕州大道,北至黄河滩涂,总面积达12000余亩,其中陆地面积6150亩,水面和滩涂占6000余亩。</p><p class="ql-block"> 天鹅湖是在青龙涧河和苍龙涧河河道治理的基础上自然形成的天然水面,绕湖东去的黄河、穿湖而过的青龙涧河和苍龙涧河为天鹅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每年冬季,成千上万只白天鹅从遥远的西伯利亚迁徙到这里栖息越冬,使得天鹅湖成为国内数量最集中、离城市最近、观赏性最强的白天鹅观赏地。</p><p class="ql-block"> 天鹅湖不仅是一个旅游胜地,也是一个生态教育的基地。游客可以在这里观赏白天鹅的优雅身姿,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同时了解白天鹅的生活习性、迁徙规律以及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性。景区内还设有双龙桥、周公岛、召公岛等基础设施,提供舒适的游览环境。</p><p class="ql-block"> 我们到达三门峡时前几天,首批170多只天鹅刚刚到达天鹅湖。我们看到了几十只成年和幼年白天鹅真正湖边游玩觅食和嬉戏,感觉良好。</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白色是成年白天鹅,灰色的是白天鹅亚成体白天鹅</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4、三门峡电站(水利枢纽工程)</b></p> <p class="ql-block"> 三门峡位于黄河中游下段的干流上,连接豫、晋两省。其右岸为河南省三门峡市湖滨区高庙乡,左岸为山西省平陆县三门乡。此处距离黄河入海口约1027千米。河中石岛屹立,将河流分成三股:鬼门河、神门河与人门河,故名“三门峡”。在三门下游400米处,又有石岛三座,其中一名砥柱石,挺立于黄河惊涛骇浪之中,“中流砥柱”由此而来。</p><p class="ql-block"> 三门峡电站位于黄河中游下段,是三门峡水利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电站由混凝土重力坝、斜丁坝、表孔、底空、泄洪排沙钢管和电站厂房等建筑物组成,主坝长713.2米,最大坝高106米。三门峡电站的装机容量为40万千瓦,年发电能力可达14亿千瓦时。</p><p class="ql-block"> 三门峡电站的建设始于1957年,经过多次改建和运用方式的调整,探索出了“蓄清排浑”的成功运用方式,为多泥沙河流水库管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除了发电功能,三门峡水利枢纽还承担着防洪、防凌、灌溉、供水、调水调沙等多项任务。它在黄河防洪工程体系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确保黄河下游的安全,并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p> <p class="ql-block"> 三门峡电站毕竟是我国长江黄河上第一座大型水库工程,是黄河防洪防沙的第一次探索,虽然有利有弊(库尾淤塞),但经过改造,得到一定程度缓解,总体上利大于弊,为我国大江大河水利工程建设提供了经验。</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三门峡的三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中间两块大岩石,将黄河分为三股水流。从左至右,三门:鬼门河、神门河、人门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大坝中间(黄河主河道中间)是河南省与山西省交界</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二、洛 阳 市</b></p> <p class="ql-block"> 10月29日下午,我们从三门峡到达洛阳市,在洛阳市住了两个晚上。</p><p class="ql-block"> 10月30日,我们上午<span style="font-size:18px;">游览了龙门石窟、白马寺。下午</span>游览了洛阳市隋唐古城遗址公园的应天门、天堂明堂、九龙池遗址和洛邑古城。</p> <p class="ql-block"> 洛阳市,简称“洛”,古称成周、神都、洛邑、洛京,是河南省辖地级市、世界文化名城、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著名旅游城市。洛阳市共辖7个市辖区、7个县,另有2个国家级开发区,常住人口为707.9万人。</p><p class="ql-block"> 洛阳居天下之中,因地处洛水之阳而得名,洛阳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早在夏朝时期,洛阳就已经成为重要的政治中心。自夏朝开始,先后有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朝、唐朝、后梁、后唐、后晋等13个王朝在此建都,累计建都史达1500多年,是中国建都最早、历时最长、朝代最多的城市之一。洛阳在历史上曾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和隋唐大运河的中心,其繁荣程度在当时世界上是无与伦比的。</p><p class="ql-block"> 西周“何尊”的青铜器上。其铭文将洛阳平原称为“中国”,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城市史、1500多年建都史,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隋唐大运河的中心。历史上先后有13个王朝在此建都,是中国建都最早、历时最长、朝代最多的城市,世界四大圣城之一,道学发源于此、儒学兴盛于此、佛学首传于此。</p><p class="ql-block"> 洛阳市有二里头遗址、偃师商城遗址、东周王城遗址、汉魏洛阳城遗址、隋唐洛阳城遗址等五大都城遗址,龙门石窟、中国大运河、丝绸之路等3项6处世界文化遗产。共有A级旅游景区67处。其中,5A级景区5处,4A级景区30处,3A级景区27处,2A级景区5处。</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河南洛阳渑池县,仰韶文化遗址所在的,未能前往参观</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龙 门 石 窟</b></p> <p class="ql-block">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占地面积31.7平方千米。现存2345座佛龛,10万余尊造像,2800余块碑刻题记,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位居中国各大石窟之首。</p><p class="ql-block"> 龙门石窟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493年)前开凿。公元493年至528年间,塑造了适合中原地区汉民族审美和文化的“秀骨清像”的佛像,修建了古阳洞等。唐朝时期历经四帝建造佛像,其中包括潜溪寺、宾阳南洞等。宋代龙门石窟新凿洞龛,并为保护卢舍那雕像。清代,乾隆帝曾游幸龙门,在龙门香山寺留下御碑亭。</p><p class="ql-block"> 龙门石窟景区主要由西山石窟、东山石窟、白园和香山寺四大景点构成。景区内多为皇家石窟。历经10多个朝代陆续营造长达1400余年,是世界上营造时间最长的石窟之一。</p><p class="ql-block"> 龙门石窟中保留着大量的宗教、美术等方面的资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等领域的发展,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p><p class="ql-block"> 龙门石窟是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首批“5A级旅游景区”。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龙门石窟是石窟寺艺术中国化的完成之地和集大成者,不仅承载着人类文明的记忆,还承载世界的文化交流与融合。</p><p class="ql-block"> 参观龙门石窟,感觉规模很大,特别是仿武则天形象雕刻的卢舍那大佛十分庄重精美。</p><p class="ql-block"> 不过,由于战乱和动乱的原因,龙门石窟几乎所有雕塑的佛像头部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严重影响参观效果,十分痛心可惜。我建议可以先小范围一定程度进行修复试验,如果效果好可以扩大修复,恢复龙门石窟的风采。</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卢舍那大佛,龙门石窟镇馆之宝</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2、白 马 寺</b></p> <p class="ql-block"> 白马寺是中国佛教的发源地,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白马寺被誉为“释源”和“祖庭”,不仅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国际佛教界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它曾是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佛教信徒受戒的地方,美国、德国、加拿大等国的佛教信徒也曾出席该寺方丈的升任法会。白马寺的国际化程度非常高,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佛教信徒前来参拜。</p><p class="ql-block"> 白马寺在历史上多次重建和修缮,现存建筑多为明清时期的风格。寺内有五重大殿和四个大院,以及东西厢房,整体布局宏伟肃穆。白马寺不仅是宗教活动的场所,也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和佛教传播的重要遗址,1961年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于2001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 白马寺还与许多著名历史人物和事件相关。例如,东汉明帝刘庄曾梦到金人飞行,醒来后询问群臣,得知是佛祖。于是他派遣使者赴天竺求法,并邀请印度僧人摄摩腾和竺法兰来华,带着一匹白马和经书,最终在洛阳建立了白马寺。这一事件标志着佛教在中国内地的正式传播。</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白马寺参观时,前广场和大门左边真正建设改造。</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国际寺庙区,白马寺的影响大,国际交流到来此见寺庙</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3、隋唐洛阳城遗址--应天门</b></p> <p class="ql-block"> 应天门始建于隋大业元年,是隋唐两京考古发掘出的第一座宫城门阙遗址,也是隋唐洛阳宫城——紫微城的正南门。</p><p class="ql-block"> 应天门存世530多年,是中国古代规格最高的城门,有“天下第一门”之称。</p><p class="ql-block"> 应天门遗址位于中州中路与定鼎路交叉口以南,定鼎南路从门址中部穿过,虽历经千年风雨,应天门东西两阙巨大的夯土台基保存较好处依然有4米高。</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古城门遗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开城门仪式</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4、隋唐洛阳城遗址---天堂、明堂、九龙池</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明堂遗址保护展示工程总面积9888.92平方米。天堂遗址位于明堂遗址的西北155米,高88.88米,外5层、内9层,总面积13265平方米。</p><p class="ql-block"> 明堂天堂景区中的天堂、明堂由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建成。唐垂拱四年(688年)正月,明堂落成,号曰万象神宫。天堂,始建于公元689年。明堂改变了传统两层设计而变为上、中、下三层的设计,更符合佛教三世理念。明堂中心部采用了巨大的中心柱,是自南北朝道唐佛塔建筑所独有的结构形式。</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2012年4月10日,明堂重现。</span>天堂遗址保护展示工程为仿唐式古建筑风格,建筑外观为两层方形台基上耸立的圆形阁楼式建筑。</p><p class="ql-block"> 九洲池是隋唐洛阳城·宫城——紫微城内重要的皇家池苑,荟萃了唐宋园林建筑艺术的精华,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杰出典范。九洲池始建于隋,唐宋沿用,因似东海的九洲而得名,史料记载占地52万平方米,考古发现有139250平方米。水深丈余(约3.4米),堤岸屈曲,池中有数岛,鸟鱼翔泳,花卉罗植。池水向紫微城辐射,园内水网密布、殿台楼阁点缀其间,其景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明 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明堂遗址</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天 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天堂遗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洛阳街景</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九 龙 池</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5、洛 邑 古 城</b></p> <p class="ql-block"> 洛邑古城,是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九都路的国家AAA级古城景区,总面积为2平方千米,是集游、玩、吃、住、购于一体的综合性人文旅游观光区。</p><p class="ql-block"> 洛邑创建于西周初年,洛邑即雒邑,西周成王时由周公主持加以扩建,称成周城;战国时改称雒阳;三国时改雒为洛;后经过隋、唐的兴建,洛阳城池的规模日渐扩大,而洛邑古城正是其中的一部分重要里坊区。</p><p class="ql-block"> 洛邑古城,作为洛阳市的老城区,景区范围东至新街,西至金业路,南至南护城河,北至中州东路,包含文峰塔、河南府文庙、妥灵宫、四眼井、金元古城墙遗址等多个历史时期保护建筑,并以唐、宋、元、明、清、民国各时期建筑风格为建设主基调,以历史文化为基础结合旅游为一体的历史文化古城。</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6、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b></p> <p class="ql-block"> 10月31日 ,我们从洛阳市出发,先参观了洛阳偃师市的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然后前往郑州市,入住郑州市。</p><p class="ql-block"> 二里头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批重点六大都邑之一。遗址位于洛阳盆地东部的偃师区境内,遗址上最为丰富的文化遗存属二里头文化,其年代约为距今3800~3500年,相当于古代文献中的夏、商王朝时期。该遗址南临古洛河、北依邙山、背靠黄河,范围包括二里头、圪垱头和四角楼等三个自然村,面积不少于3平方公里。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里头遗址对研究华夏文明的渊源、国家的兴起、城市的起源、王都建设、王宫定制等重大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学术界公认为中国最引人瞩目的古文化遗址之一。</p><p class="ql-block"> 二里头遗址是一座精心规划、庞大有序、史无前例的王朝大都,多项中国古代都邑和政治制度都源于此。</p><p class="ql-block"> 1959年开始发掘,遗存可划分为四个时期。遗址内发现有宫殿、居民区、制陶作坊、铸铜作坊、窖穴、墓葬等遗迹。出土有大量石器、陶器、玉器、铜器、骨角器及蚌器等遗物,其中的青铜爵是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青铜容器。二里头遗址的发现揭开了古老“夏都”的神秘面纱,时至今日,二里头遗址实证为夏朝中晚期都城遗存已成为学界的普遍共识。</p><p class="ql-block"> 二里头文化与二里头都邑的出现,表明当时的社会由“满天星斗”式的若干相互竞争的政治实体并存的局面,进入到“月明星稀”式的广域王权国家时期。由之前多元化的邦国文明走向一体化的王朝文明。作为东亚大陆最早的广域王权国家遗存,二里头文化堪称“最早的中国”二里头文化的文明底蕴通过商周时代王朝间的传承扬弃,成为华夏文明的主流。</p><p class="ql-block"> 当然,这几十年,国内有许多华夏文明遗址文物的重大发现,如我们四川三星堆遗址,都在冲击着二里头的老大地位。但不管怎么说,像二里头这样有国家级的大型宫殿遗址的还没有出现。能够突破二里头,将是华夏文明的更大进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三、郑 州 市</b></p> <p class="ql-block"> 10月31日,我们到达了河南省省会城市郑州市。在郑州市没有更多旅游安排。当天我<span style="font-size:18px;">们参观河南省博物院,</span>傍晚游览了郑州二七广场。入住郑州市。</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河南省博物院</b></p> <p class="ql-block"> 河南博物院,位于中国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农业路8号,民国十六年(1927年)7月,确定开封法院西街前法政学校校舍为馆址,是为河南博物院发轫之始。1961年,河南省博物馆由开封迁至省会郑州,位于紫荆山的河南展览馆“禅让”给有着厚重历史的河南博物馆。1997年7月,中原石刻艺术馆与河南省博物馆合并,成立河南博物院。1998年,河南省博物馆从郑州市人民路迁至郑州市农业路更名为“河南博物院”;同年5月1日,河南博物院新馆落成开放。</p><p class="ql-block"> 河南博物院占地10余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有馆藏文物17万余件(套),尤以史前文物、商周青铜器、历代陶瓷器、玉器及石刻最具特色。精品文物数量多、种类全、品位高、价值大,是见证中华文明发展轨迹,展示中国历史发展脉络的文化艺术宝库。多来自于二十世纪初商丘、洛阳、安阳、开封、淅川、三门峡、辉县、新郑等地的考古发掘,史前文物、商周青铜器、历代陶瓷器、玉器最具特色。其中国家一级文物与国家二级文物5000多件,历史文化艺术价值极高,一部分藏品被誉为国之重器。</p><p class="ql-block"> 2008年05月18日,河南博物院被国家文物局公布为第一批国家一级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现在的河南省博物院确实偏小偏旧,好像正在筹建新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2、郑州二七广场</b></p> <p class="ql-block"> 二七广场位于郑州市区中心,建于1951年,是郑州最繁华的商业区,周围百货商铺林立。</p><p class="ql-block"> 二七纪念塔是这座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国内外游客必游之地。二七纪念塔坐落在二七广场中心,建于1971年,为纪念1923年2月7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而建。二七纪念塔现名为二七纪念馆,主要陈列展示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历史起因、 经过和结果, 展品有实物、 图片和文字资料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四、安 阳 市</b></p> <p class="ql-block"> 11月1日,我们从郑州市出发前往河南北部的安阳市,在参观了安阳殷墟遗址博物馆和林州市红旗渠风景区后,入住林州市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殷墟遗址博物馆</b></p> <p class="ql-block"> 殷墟遗址博物馆是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洹河北岸的博物馆,毗邻殷墟遗址核心区,与殷墟宫殿宗庙区隔河相望,占地面积268亩,建筑规模5.1万平方米。主要包括殷墟考古发掘史展厅、出土遗迹厅、殷商社会生活史展厅、甲骨文厅、玉器厅、青铜器厅及精细考古实验室等,2023年建成开馆。</p><p class="ql-block"> 殷墟博物馆新馆展厅面积约2.2万平方米,展出青铜器、陶器、玉器、甲骨等文物近4000件套。展陈文物数量之多、类型之全,都是商代文物展览之最。其中,四分之三以上的珍贵文物首次亮相,一系列考古新成果首次展示。聚焦“伟大的商文明”这一主题,展览设有3个基本陈列、4个专题展览和1个特色沉浸式数字展,从商代史、甲骨学、考古史、商文明的世界传播等多个角度,阐释商代繁盛的城市文明、完善的礼乐文明、发达的青铜文明、灿烂的文字文明以及高超的手工业技术等,呈现商文明对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地位和作用。</p><p class="ql-block"> 殷墟简介</p><p class="ql-block"> 殷墟是中国最重要的古代都城遗址之一,在世界文明史上也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中国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殷墟的发现把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可信历史提前到了商朝,并产生了一门新的学科——甲骨学。新中国成立后,殷墟出土文物数量多达上百万件,其中珍贵文物已达50000余件。</p><p class="ql-block"> 殷墟遗址博物馆像三星堆一样,是全国顶级博物馆。我们虽然请了一个讲解员,但总体来说是感受了伟大,了解了皮毛。它是需要花时间细看细品的。</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大邑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博物馆对面就是殷墟遗址(包括妇好墓)</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2、红旗渠风景区</b></p> <p class="ql-block"> 红旗渠,原名引漳入林工程,位于中国河南省林州市北部,坐落在豫、晋、冀三省交界处,为水利工程类景区,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景区总面积达24.16平方公里。</p><p class="ql-block"> 红旗渠地处太行山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区域内多山峦沟壑,多陡崖、峡谷,地貌类型复杂,为嶂石岩地貌,地质结构则为垂直岩石层理。红旗渠境域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受地形影响,其缺乏良好和稳定的隔水层,导致地表水大量漏失,地下水储存偏少,并且开采难度很大,灌区以红旗渠总干渠引浊漳河水为主要水源。红旗渠工程于1960年2月动工,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水利工程成功修建后,于灌渠、库渠周边种草植树及造林,已发展出了立体绿色景观的生态林。自1990年起,红旗渠景区开始开发。红旗渠景区于1991年对外开放, 由分水苑、青年洞、络丝潭三个景区组成,主要景点有分水苑牌楼、红旗渠纪念馆、虎口崖、凌云亭、小三峡、神龟洞和铁索桥等。</p><p class="ql-block"> 红旗渠被世人称为“人工天河”“中国的水长城”“世界第八大奇迹”,先后入选全国小学语文教材、八年级《中国历史》教科书,已获评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红色旅游景区、全国旅游先进集体、国家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标杆景区等多个称号。红旗渠精神也已被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第一批伟大精神”。2023年1月,景区入选《红色基因水利风景区名录》与“人民治水·百年功绩”治水工程项目名单。</p><p class="ql-block"> 红旗渠几十年来在正常使用。我们到红旗渠游览时正遇上红旗渠干渠断水岁修,所以渠道里暂时没有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分水闸景区</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青年洞景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断水岁修</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络丝潭景区(河南、河北省)</b></p> <p class="ql-block"> 络丝潭景区就在青年洞景区山脚下,因其潭深达一络蚕丝而得名,又因浊漳河有“九峡十八断”,此处是一较大断崭跌水,上有连接豫、冀两省的峡谷索桥,故又称“天桥断”。这里有漳河名胜“小三峡”,可放艇畅游而尽享潭中山水风光。</p><p class="ql-block"> 这里,<span style="font-size:18px;">浊漳河为山西、河北两省界河。因此,这里一景跨两省(有说三省,包括山西),这就是我们这次旅程有了河北省的由来,哈哈哈。</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这么近那么美, 这里是河北</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五、新乡市---郭亮挂壁公路</b></p> <p class="ql-block"> 11月2日,我们从林州市出发,前往新乡市,参观完郭亮挂壁公路后,直接前往开封市,入住开封市。</p><p class="ql-block"> 郭亮挂壁公路是河南省新乡市辉县沙窑乡郭亮村的一条挂壁公路,又称郭亮洞,郭亮洞挂壁公路,万仙山绝壁长廊,郭亮隧道,郭良隧道,郭亮村绝壁长廊,始建于1972年,1977年完工,全部由郭亮村村民独立手工完成,其中主要负责开凿的十三位村民被称为郭亮洞“十三壮士”。 </p><p class="ql-block"> 郭亮挂壁公路是一条在峭壁上开凿的挂壁公路,全长1250米,被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和“全球最奇特18条公路”之一。</p><p class="ql-block"> 这条公路全部由郭亮村村民独立手工完成。为了修建这条公路,村民们克服了巨大的困难,打烂了2000多把铁锤,消耗了12吨钢钎,清理了2.4万立方米的石渣。公路的修建不仅解决了村民的出行难题,还极大地改善了郭亮村的经济状况,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p><p class="ql-block"> 如今,郭亮挂壁公路已成为万仙山风景区的一部分,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体验其奇险的景观和感受当地的文化。公路的修建过程体现了愚公精神,展示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坚韧和智慧。</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进村的悬崖,上面就是郭亮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挂壁公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郭亮村景</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