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第八章 遍地神话</p><p class="ql-block"> 高勉斋先是步行到华阴,再乘火车到西安,然后直奔教育坊梁府街,找自家兄弟高亚民。<span style="font-size:18px;">以家族群居的农村,不出十里都是亲戚。什么恩与仇、爱与恨,只要扯上亲戚关系,一切都好解决。高勉斋与高亚民、高亚民与同慧缘、同慧缘与高勉斋之间的关系,是血脉、亲情、仇恨三条麻线拧成的疙瘩。高亚民是解开疙瘩的关键人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高亚民大荔师范毕业后</span>,先在董钊的司令部任上尉书记官,后来在国民党青年会当干事。青年会就是原先的三青团。1938年7月,三民主义青年团在武昌成立。第二年,陕西支团部在梁府街公字5号开始办公。经过近十年发展,触角已延伸到所有机关、团体、单位、学校和县乡,团员人数达到5万之多。1948年5月,党团合并,三青团改称青年委员会。梁府街和九府街随之更名为青年路。梁府街和九府街是因为分别住着明朝秦王朱椟第九子和清朝江南提督梁化而得名。光绪年间,陕西提学使衙门搬迁到此,民国初期,陕西教育厅也曾在此办公,民间称这里为“教育坊”。</p><p class="ql-block"> 这里最出名的是杨虎城官邸止园。止园位置正是大唐太极殿所在。皇城之内必有神话。<span style="font-size:18px;">坊间传说,</span>1936年12月,蒋介石来陕督战,杨虎城在官邸为蒋接风。蒋介石准备赴宴时,忽然感到耳鸣目眩,便让邵元冲作为代表前去。没过几天,爆发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蒋介石全身而退,邵元冲中弹而亡。邵元冲曾是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是周恩来的直接领导,西安丧命实乃党国一大损失。“止”者“正”字无头,“召”者大刀一口。蒋邵二人命运似在神话之中。</p><p class="ql-block"> 高亚民见到高勉斋,非常吃惊,急忙将他带回宿舍,用自己的服装将他武装起来。狐皮帽子、呢子大衣、三节皮鞋,让高勉斋摇身一变,从一名通缉犯变成一位党国干部。商人就是商人,高勉斋要给衣服钱。高亚民客气说道:“哥穿兄弟衣服,天经地义,给啥钱呢。”</p><p class="ql-block"> 高亚民是聪明人,他知道高勉斋身份,依然热情接待,一是因为二人是亲门子,二是因为他有小算盘,如果将来共党得了天下,高勉斋也算一条退路。</p><p class="ql-block"> 他接着说:“原先,我在一军司令部,每月两千多万。今个,在党部青年会,薪水也不少。我这衣服,你也合适,就凑合穿吧。”</p><p class="ql-block"> 商人就是精明。高勉斋最需要的是身份证。他提出让高亚民办个身份证。高亚民说:“能成,我想办法。你要出门的话,就拿我的党部工作证。”</p><p class="ql-block"> 一个共党探子、一个党国干部,哥俩聊得很开心,从村中泼妇骂街的琐事到南京将军哭陵的传说,只要能知道,无所不谈。高勉斋最感兴趣的还是西安城里韩城老乡,尤其是韩城籍大官贵人,其中就包括王友谊的哥哥王友植、贾自省的哥哥贾自温等等,这些都是以后“生意”。</p><p class="ql-block"> 冬天,说黑就黑。二人留出青年会钻进回民坊,吃了顿羊肉泡,又在糖坊街泡了一澡,洗去一身土气后,两人就挤在宿舍就睡了。</p> <p class="ql-block"> 身份证,很好办。井益村的师世德在西安市民政厅户籍科。他的村子西靠凸岭,东临黄河,山下有一神井,常年溢水,故名井溢村。明朝时在井上盖了一座龙王庙,有道人指点,遂将井溢村改称井益村。这里旱涝保收,衣食无忧,人才辈出。这不仅得益于神井滋养,更得益于“中宪大夫”师彦公。</p><p class="ql-block"> 乾隆31年,江苏丰县段黄河决口,皇帝下诏征求治河方略。时任徐州丰砀通判的师彦公呈献《筑防潴导策》认为“河之溃也,由下游壅阏,今防丰砀而不疏淮扬,是犹闭虎一室而搏击之,俄然抉户逸出,将愈不可制”。乾隆称其是“治水能臣”,于是连续升官,升知县、升知府,升淮扬道,拟升<span style="font-size:18px;">江苏按察使时受到打压,原因是朝中两位军机大臣</span>和珅、王杰斗争激烈,师彦公受到牵连未能升任。乾隆60年辞官回乡,三年后,嘉庆皇帝拟任其为治河总督时,他却因病去世。</p><p class="ql-block"> 师彦公以治学治水流芳百世。他捐银两资助举人贡生上省进京参加科举。他购义田兴办古柏书院供给寒门学子读书。他出巨资修建龙门柱环方便船工攀沿上行。直至今日,状元王杰题写的《古柏书院碑记》见证着他的功德,但是铁打的龙门柱环,在龙门保卫战中被新8师炸毁。</p><p class="ql-block"> 到了民国时期,师家德字人才涌现,书法家师承德、翻译家师懿德、革命者师树德等等。师承德的书法上承汉魏,下接于公,自成一家,被誉为“方圆兼备,老辣独到,功力深厚,非能者可及”。1963年,田汉先生来韩城参观,看见师承德题写的“革命烈士纪念馆”的牌匾时说:“韩城真出人才呀!”其书法从传统中来而法乎上,在实践中悟而求其高,归大众中去而立其本。</p> <p class="ql-block"> 最具影响的是师懿德,也就是伟人秘书师哲,他得益于家乡风土,得益于家风传承。光绪8年,陕西大旱,饿殍遍野。井益村常有逃难者。其祖父师克勤就是用一装高粱的“天价”彩礼,娶了一个逃难的姑娘。师哲的大姑与师哲的父亲属于同父异母,后来大姑嫁给了党家村的晚清举人贾乐天,生了两儿一女,大儿被土匪所害,二儿成了师懿德的老师,三女成了师懿德婆姨。贾乐天的胞弟贾廷举也是武举,兄弟文武双举,在韩城、在全国都罕见。贾乐天热心兴办新学,樊厚甫、高会亭、张龙门、冯养浩,还有亲侄贾自温、内侄师懿德先后做过他的学生。1921年,贾乐天劝贾自温:“治世崇文,乱世尚武。现在兵荒马乱,你可去广东讲武堂学军事,以便日后报效国家。”因此,贾自温走上了从军之路,广东讲武堂毕业后,在国民二军任职,加上他能文能武,很快由见习、而连长、而营长、而团长,而旅长。在担任29军38师副师长时,亲身训练部队刀法,喜峰口抗战让西北军大刀队威名远扬。《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的歌声中可以听出贾家刀的“呼呼”声。</p><p class="ql-block"> 师懿德在韩城高等小学堂就读时,姑父家贾乐天,表兄贾子正都是他老师。后来,妻子贾静春和女儿师秋兰曾一起进入延安第二师范学习。这种“父子同师,母女同班”的故事成为韩城一个传奇。高小毕业后,师懿德考入陕西第一师范,在学校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学成归来在西庄小学任教,因领导学潮而得罪校长,也走上了从军之路,前往开封投奔国民二军。在开封火车站遇见了师范同学张灵甫。张劝他报考黄埔军校。要不是第4旅军需处长秦慕臣的劝阻,师懿德就成蒋介石的学生。在秦慕臣的帮助下,师懿德以少尉身份进入国民军陆军训练总队,不久考取了苏联留学名额。</p><p class="ql-block"> 1925年8月,师懿德进入基辅军官联合学校成了一名少尉学员。同学中最可怜的是“作人不仁人,且苟竟狗苟”的郝鹏举,最英雄的是被誉为“伍豪之剑”的马宗显,还有一个“红军打不打红军”的李特。1927年10月,师懿德转入莫斯科工程兵学校,次年毕业留校担任该校中国学员分队长,与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山大学的中国学员常有交往。师懿德在《自述》中对王友直惜字如金,但他曾多次在王友直岳母家借住,两人在苏联的妻子也是亲密的朋友。王友直的岳父是富农。十月革命时,将全部家产献给了革命。为此,列宁亲自批准他们全家到莫斯科居住。王友直的妻子菲拉托娃在莫斯科保卫战中牺牲,女儿达雅在莫斯科第二国际孤儿院时与毛永福、毛永寿等中共烈士子女是同学。</p><p class="ql-block"> 师懿德回国前,按照周恩来指示给陕西省动员委员会秘书长王友直写了一封信。根据红岩春秋中《一位红色情报员》披露:“周恩来同志从苏联回国路过西安,带回一封密信,”“通过这封密信,王友直被成功策反”。师懿德回国时曾化名师懿哲。周恩来觉得很不美气:“西安刚死了一个王以哲,又来了一个师懿德。你就叫师哲吧!”从此,一个见证中共高层决策近20年的人物登入政治舞台。</p> <p class="ql-block"> 韩城不大,遍地神话。有了身份证,高勉斋在西安的韩城人之间游走。他经常去的地方不是本家就是本家的亲戚,有北大街高铭斋的杂货铺,粮道巷高德鸿的纸烟点,还有参府巷解常新的食品店。解常新是高梦吉的表哥,在那得知高孟吉刚回西安,人就在荐福寺西安绥靖公署上班。迫不及待,立即马上,高勉斋起身告辞直奔南郊而去。</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闯荡多年,见多识广的高勉斋,</span>凭借高大上的行头,外加崭新的身份证,大大方方地走进荐福寺,顺顺利利找到高梦吉。戡乱时期,兄弟相见,格外亲切。一向冷峻的高梦看见比自己大几岁的高勉斋差点掉出眼泪。兄弟俩进城在春发生饭馆互诉心肠。虽属不同党派、不同阵营,但属一家亲族、一家血脉,彼此宽心着。对于高梦吉来说好消息就是,家门的高步林是韩城共军游击队的头目,掌握着生杀大权;对于高勉斋来说好消息是,共军二次解放了韩城,自己可以光明正大地干革命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