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口领跑:梵净山下绿富美

艾前进,传记作家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b>江口领跑:梵净山下绿富美</b></font></h1><div><font color="#b06fbb"><b><br></b></font></div><h3><font color="#b06fbb">——贵州省江口县委、县政府围绕“一地三区”目标建设现代林业闻思录</font></h3><div><font color="#b06fbb"><br></font><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艾佳 付胜前 杨黎明</font></h5></div> <h5> <font color="#167efb">群峰竞秀,绿水潺潺,黔金丝猴自由嬉戏,梵净山冷杉屹立历经万千年风霜……夏日的梵净山,犹如一段绿飘带,在武陵群山中格外亮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关心贵州生态文明建设和梵净山保护:“贵州这样一个自然生态比较脆弱的省份,尤其要把生态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对此决不能掉以轻心。”“贵州在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方面难度更大,对生态环境保护更是大意不得。”嘱咐贵州省委、省政府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推动贵州实现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贵州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打造竞争新优势,打开发展新局面,加强生态建设和资源保护,立项创建梵净山国家公园,奋力在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走前列、作示范。<br> 巍峨梵净山,奔腾太平河。铜仁市委、市政府和林业部门坚持以生态文明引领高质量发展,一以贯之保护生态环境,自觉当好梵净山生态卫士,全力保护好宝贵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和世界自然遗产;一门心思发展生态经济,加快发展以林下经济为重点的生态林业,大力发展文旅、体旅、康旅、农旅等旅游业态;一心一意推进生态惠民,让人民群众在美丽家园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要求江口县重点围绕梵净山高质量做好生态环境保护、“两山”转换、城镇规划建设三篇大文章,努力建成展示“梵天净土·桃源铜仁”的美丽窗口。县委、县政府研究确立“一地三区”奋斗目标,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成为“世界名小城”;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成为“中国最美县”;建设贵州梵净山大健康医药产业示范区,成为“贵州后花园”;建成铜仁中心城区,成为“铜仁会客厅”。<br> 武陵山脉主峰梵净山被誉为“地球绿洲”“动植物基因库”。贵州省和铜仁市林业局支持梵净山东麓的江口县纵深推行林长制,先行建设现代林业。江口县林业局局长吴乃刚团结党组“一班人”,带领干部职工和全县务林人,围绕“一地三区”目标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着力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种好“摇钱树”、打好“生态牌”,推动绿水青山持续转化为金山银山,使越来越多的群众端上“生态碗”、吃上“生态饭”,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贵州省林业局胡洪成局长推荐我们调研铜仁、走访江口,他说:“江口县委、县政府创新林长制建设生态林业,林业围绕县域目标发力作为,充分利用良好的生态资源优势,发展林下经济建设大健康医药产业示范区;提质保护梵净山的森林生态资源,助力贵州省获批创建梵净山国家公园,为江口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和‘世界名小城’建设夯实了根基;创设‘梵净生态账户’,打造‘三林’立体利用模式,创新国储林建设机制,成为贵州省唯一荣获国家级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的激励县,下活了每一步林长制改革的创新先手棋,是贵州现代林业建设的领跑者。”</font></h5> <h5><font color="#39b54a">贵州省林业局局长胡洪成在江口县县委书记曹勇陪同下调研江口林业产业</font></h5> <h5></h5><h3><font color="#b06fbb"><b>上篇 推深走实林长制 固牢“中国最美县”绿屏障</b></font></h3> <h5> <font color="#167efb">江口县是长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梵净山,是贵州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86年获批)、第一个国际生物圈保护区、第一个独立申报获批的世界自然遗产地,是地球同纬度唯一的绿洲和国家 5A级风景名胜区。新组建的县林业局领导班子敢作善为抓落实,干部职工干事担当,人人都有“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他们把国家和省市要求的“林长制”改革建设与县委、县政府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和“世界名小城”的目标交会对接,务实构架林长制组织,推深走实林长制创新,攻坚克难守住森林防火和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底线,实施生态修复和扩绿提质,引领创建梵净山国家公园,固牢了“中国最美县”的绿色屏障,成为 2022年贵州省唯一荣获国务院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的激励县,当年全国仅有四市四县获此殊荣。</font></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9b54a">江口县委书记曹勇调研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工作</font></h5> <h5><font color="#167efb"><b>林长履职赢得国家激励</b></font><br> <font color="#167efb">“中国最美县”的山水要优美,绿色屏障要牢固。“山有人管、林有人造、树有人护、责有人担”,林长制是党中央在生态文明领域的一大制度创新,是森林草原资源保护发展的重大制度保障和长效工作机制。江口县在落实中没有搞“完成任务式”的“照本宣科”,而是真正对照林业建设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顶层设计,把保护发展林草生态资源的“林业独角戏”,变成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履职尽责的“大合唱”,以制度体系建设为保障,以监督考核为手段,形成了“有问题、找林长”的协同治理机制,使制度优势转化成林业治理效能。<br> 江口林长制的重心在建立健全党政领导责任体系,明确各级林长的林草资源保护发展责任。县委书记曹勇、县长辜应强亲任县级总林长,分管县级领导担任县级副总林长,其他县级领导为县级林长,县直相关部门为责任单位的县级林长组织体系。各乡镇(街道)、村(社区)参照设立乡、村级林长组织体系。全县设立县乡村三级林长 263名,责任覆盖全域林草资源,每年根据干部调整情况更新林长名录。近几年来,江口县建立健全林长制主体运行制度和配套制度,每次签发的林长令都有主题和针对性,确保全县一体做好高温天气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和森林资源保护等,定期召开县级总林长会议和林长联席会议,每次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县领导带着问题带头巡林,县乡村三级林长每年巡林 2500多次,发现解决林草资源保护发展问题 60多个。每年省市两级林长主动深入到江口县,参加梵净山的巡林巡查,细化、实化“最后一公里”管护责任,带动社会参与林草保护、提升公众生态文明自觉,形成保护林草资源合力。<br> 让林长制产生好效果,才是资源保护和绿色发展的关键。2022年,江口县荣获全国林长制激励县以后,仍然坚持深化探索,创新推出并得到国家和贵州省肯定的“梵净生态账户”。江口县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试点,他们充分发挥绿色金融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用好用活信贷工具,构建“梵净生态账户”积分指标体系、测算模型和评价标准,量化评估企业和个人账户的生态资产、生态经营、生态公益等方面情况,赋予“梵净生态积分”作为授信额度提升、贷款利率优惠、存款产品定制、金融服务绿色通道等金融价值运用依据,有效打通了生态—金融—经济之间的“转换器”。在采集数据建“生态账户”方面,累计发放林权登记证 11318本,共 135.5万亩,县属国有企业收储森林资源 16.58万亩,流转造林 3.54万亩。在此基础上构建数据采集指标,搭建数据采集平台,线上建立“梵净生态账户”近百个,授信 2000多万元。通过分类赋分、动态管分、划档评分的形式,测算“生态账户”积分,当积分达到一定分值的主体,可在贷款授信审批提额、资金保障、利率定价、存款产品定制、业务收费减免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支持。“生态账户”的转换价值,可在全县 17个农村信用联社营业网点的专用柜台上实现,每年提供专项服务超千次,累计发放“梵净生态贷”3亿多元。<br> 推深走实林长制,全面强化林草资源保护管理,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强化执法监督,保护生物多样性,持续增强林草生态系统稳定性。近几年来,江口县强化古树名木及野生动植物管理,挂牌保护古树名木,重点监测保护云豹、林麝、白冠长尾雉、中华穿山甲等野生动物,拯救保护黔金丝猴,及时救助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保障了区域内的生物多样性。<br> 江口县结合林长制整合优化自然保护地,编制建设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江口国家湿地公园、梵净山太平河风景名胜区,落实《铜仁市梵净山保护条例》《铜仁市锦江流域保护条例》,制定《江口县自然保护地巡查方案》,加大森林督查,2022年森林督查疑似图斑 113个,较上年度减少 56个,近两年没有增加新的疑似图斑。</font><br><br><b><font color="#167efb">扩绿提质创建国家公园</font></b><br> <font color="#167efb">“中国最美县”江口所在的梵净山群峰竞秀,拥有地球同纬度上保存最完好的原始森林,有“生态孤岛”之称。这个完整独立的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中生存着 7000多种生物,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 140种,是名副其实的“动植物基因库”。习近平总书记对梵净山保护管理工作十分重视,2019年 4月 19日批示强调,要切实加强梵净山等自然生态系统和文物资源保护,强化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生态安全意识,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维护生态系统完整,着力打造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br>绵绵用力护生态,发展底色更亮丽。江口县结合林长制建设和推行,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化为保护行动,全力推进梵净山国家公园创建。近几年来,江口县积极配合铜仁市、贵州省申请创建梵净山国家公园,顺利完成了国家专家组的深入论证和规划评审,通过了国家林草局对梵净山国家公园的创建申请。<br> 聚焦国土绿化,厚植生态优势。江口县结合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紧扣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综合治理,带动全社会共同奋斗。每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江口县将其作为新春义务植树日,曹勇书记、辜应强县长等“四家班子”领导带领县直机关干部和人民群众3000多人同步植树 2.4万多株,累计造林 800多亩,为梵净山扩绿提质。结合国家公园创建,全县围绕武陵山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调整以山桐子、楠木等珍贵乡土树种结构,加强道路绿化,三年累计完成营造林任务并落地上图 5000多公顷。<br> 创建梵净山国家公园,夯实自然保护地体系。近几年来,江口县围绕梵净山国家公园的创建,相继完成了《梵净山国家公园范围和分区论证报告》《梵净山国家公园符合性认定报告》《梵净山国家公园评估区科考报告》《梵净山国家公园社会影响评价报告》《梵净山国家公园天空地一体化监测方案》,划定了范围,开展黔金丝猴本底资源调查、梵净山遗产地缓冲区生物多样性调查、宣传和社会评估。县财政投入 3695万元完成大河堰、坝溪、老爷坡等 5座小水电退出工作。投入资金 163.97万元完成梵净山自然保护区集体林赎买。林业部门引导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江口国家湿地公园、梵净山太平河风景名胜区,分别建设梵净山青少年双阳生态教育基地,开发各自的梵净山自然教育课程,选送的梵净山黔金丝猴视频获央视 2023年度《秘境之眼》栏目优秀视频三等奖。<br> 创建国家公园,构建网络体系,提升保护能力。江口县配合梵净山管理局完成了《梵净山保护规划》内的江口修编工作,加强江口国家湿地公园和梵净山太平河风景名胜区的景区景点建设,完成了《江口县凯马省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2022— 2031年)》编制工作。</font><br><br><font color="#167efb"><b>攻坚克难守住森防底线</b></font><br> <font color="#167efb">守住“中国最美县”的山水资源底线,在于森林防火和森林病虫害防治。每年春季本身就是森林草原火灾的高发期,气候变化常常出现长期高温天气,使森林草原防火守护难上难。因为气候等原因,森林病虫害容易发生,疫病成灾除治极难。梵净山是“贵州第一名山”,是大自然馈赠的“地球遗产”,景区每天接待游客近万人,吸引游客的正是 7000多种动植物生态资源,而旅游区的寺庙、商铺、景点数百处,给森林防火和森林病虫害防治带来了难以想象的困难。江口林业把每一季、每一天都视为森林火灾和森林病虫害的高发期和高发日,下好先手棋,防患于未“燃”未“疫”,靠前驻防预防,管控火源,排查隐患,不让山火和疫情发生。梵净山景区 40多年没有发生森林火灾,没有发生松材线虫病疫情,守住了林长制的“两防”底线,被评为全国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先进单位。<br> 细化实化各项准备,全力将风险降到最低。江口“十四五”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森林防火保障有力,杜绝重特大森林火灾发生,确保 116支 4470人的县、乡、村森林防灭火应急救援队伍拥有战斗力。持续建设瞭望塔、消防水池等森林防火基础设施,按照一级消防站标准建成了集灭火、防火、森林防灭火、山岳救助、索道救援为一体的江口县梵净山消防救援站,是全省唯一一所森林消防救援站,为梵净山森林防灭火提供了坚强保障,提高了森林防火的快速反应能力。组织全县宣传落实《贵州省森林草原禁火令》《江口县森林草原禁火令》,有效应对 60年一遇的极端高温晴热少雨天气。近 4年来,全县以“人防”“制防”“技防”体系严防硬守,投资 400多万元建成了 20.86公里梵净山世界自然遗产地江口境内防火阻隔带。江口林业防火的主动作为得到贵州省和国家林草局的激励和支持,2023年贵州省给予配套资金支持江口建设生物防火隔离带和国有林区防火应急道路。利用 2023年林业增发国债,江口县获得生物防火阻隔带项目建设 519公里的大项目。<br> 维护森林生态安全,多方协同监管防治。通过多年的努力,江口林业在基层建成了 10个重点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点,建立应急防控预案、药剂药械储备库和县、乡、村三级测报网络,实现森林植物检疫签证程序化管理,有序开展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做到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2‰以内、无公害防治率 95%以上、测报准确率达到 90%以上,种苗产地检疫率 100%。</font></h5> <h5><font color="#39b54a">江口县梵净山消防救援站消防队员到梵净山世界自然遗产地开展防火巡查</font></h5> <h5></h5><h3><font color="#b06fbb"><b>中篇 开发三林全空间 拓宽“贵州后花园”富裕路</b></font></h3><br><p> <font color="#167efb">育“新”提“智”培植新质生产力,“三林”开发拓宽江口富裕路。江口县是联合国“人与生物保护圈”保护网、国家自然保护区、佛教名胜梵净山在其境内的“鱼米之乡”,是贵州人民的理想“后花园”。近几年来,江口县结合铜仁市“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全面提升森林城市品质,提升城市森林颜值,提振江口绿美气质,目力所及的城市山头、空闲地带,有序排列着一批城市森林公园和绿色长廊,巧妙植入土苗文化、生态文化、特色文化,成为贵州和全国人民的一座蓝绿交织、水城共融、舒适宜居的森林生态城市。江口林业不满足已经取得的绿美成就,利用现有的林业资源,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紧紧围绕贵州梵净山大健康医药产业示范区建设目标,抓住国家储备林建设试点县的机遇,探索打造林上增值、林中养殖、林下种植的“三林”立体综合开发利用模式,使贵茶、众果磊、苗药生物 3家公司入选全国高新技术企业,2023年 9月,贵州省将全省改革试点现场推进会安排在江口,精准推广了他们高质量发展林业经济的富民强县新经验。</font></p><div><br><font color="#167efb"><b>培育“好土壤”,林上增值使创新活水激发强动能</b></font><br> <font color="#167efb">森林是陆地生态的主体和重要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生态保障,是发展林业经济的根本。江口林业认为,务林人立足林业资源建设“后花园”是本职,但同时要立足林业资源特别是集体林地资源培植大径级商品材,在“林上增值”的同时,培育发展的“好土壤”,创新活水激发林业产业建设的强劲动能。<br> 绿富江口,林储未来。建设国家储备林是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有效载体,大径级木材建设既可解决国家的木材安全,又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对森林的多元需求。江口县集体林地多,山林面积大,全县规划分7批建设 42.52万亩,获得贵州省林业局批准。经过多年建设,江口林业创造出了“五位一体”服务乡村振兴的高质量推进国储林建设经验:标准化规模选林。江口县遵守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将适宜国储林建设的区域全部纳入建设范围,对原退耕还林集中连片成效较差和因灾受损的造林区域纳入集约人工林建设范围;专业化连片造林。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集中连片原则,科学编制造林作业设计,结合实际选择楠木、榉木等乡土树种,优化林种结构。注重造林质量,盘活集体经济,每年带动农村 3000多名劳动力就地务工,人均年收入 5000元以上;科学化规范营林。采取森林改培与抚育相结合,对林分整体效果不均衡的中幼林进行抚育,培育大中径级用材林、珍贵树种大径级用材林。合作社负责地块落实、矛盾调解、施工组织、管护组织等,农户负责参与项目建设、监督施工质量,采取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的营运模式,充分利用立地条件较好的林地资源,发展立体复合型林下经济;市场化高效用林。发展苗林一体、林旅一体、林下经济等林业特色产业,使林业产业与国家储备林项目高度融合;常态化依法护林。国家储备林根在建设,重在管护,确保栽一片,活一片,成一片,将其建成江口人民的“幸福靠山”。<br> 江口县高位推动建设国家储备林,打造国家、省和金融系统认同的“生态优先”“分类经营”“适地适树”“尊重群众”示范点,建成了以楠木、山桐子、银杏、枫香等木材与产业、景观兼容的林业经济。为使国储林有更好的未来,江口林业利用现有的 15万亩国储林试点建设“林业碳汇”,成为省林业局林业碳汇开发试点县。经过几年的努力,现已完成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建设,编制《贵州省铜仁市江口县林业碳汇试点建设项目实施方案(2023—2025年)》,由县国有公司探索开发林业碳汇 100万亩,2024年 9月 2日,CCER重启后全国第一批正式项目公示,江口县林业碳汇项目在 20年的预计期内可实现总减排量达 76万吨,已完成碳汇交易面积 8.7万亩林地的碳层划分以及林地小班的因子调查、PDD文件和支撑文件编写、委托协议的签订等工作。</font><br><br><font color="#167efb"><b>开拓“多场景”,林中养殖让新兴产业跑出加速度</b></font><br> <font color="#167efb">新兴产业是林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林中养殖”成为江口林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词。林业部门引导全县立足丰富的森林资源,开发林中空间大优势,顺应当前消费者安全、健康、绿色、天然的消费需求,采用“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大力发展蜜蜂、跑山鸡等“甜蜜”“健康”产业,推动林中养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江口县国有林场护林员李祖江看准商机,是远近闻名的养蜂土专家,从事养蜂产业 19年,通过自学钻研养蜂至今已发展中蜂养殖 300余箱,按每箱产蜂蜜 12.5斤,市场价 150元/斤计算,家庭年收入可达 56.25万元。在李祖江的带动下,江口国有林场太平镇太平社区周边几个村民组几乎家家养蜂,成了群众增收的主要产业。截至2024年 6月底,全县林下养蜂面积达 3万多亩,建成养蜂场60家,办理养蜂证 65个,现有蜜蜂 3.5万群(箱),年产生态蜂蜜 310多吨,综合产值 1亿多元。<br> 江口县的“林中养殖”现已扩展到萝卜猪、生态鸡等特色养殖产业。官和乡大坡退役军人养殖基地里的树上铁皮石斛,一圈圈绕着树干,林中养殖飞山鸡,使森林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江口县林业局局长吴乃刚说,江口已规划5万多亩集体林地,鼓励企业化发展林中经济,让青山变“金山”。</font><br><br><font color="#167efb"><b>实现“快转身”,林下种植给传统产业装上新引擎</b></font><br> <font color="#167efb">山区江口是传统林下经济产业大县,发展新质生产力“喜新不厌旧”,坚持在现有产业基础上提高产业产品技术含量,不断为传统的林下种植产业加装新引擎。江口林业围绕梵净山大健康医药产业示范区建设目标,在国储林里开发以中药材为主导的林下种植经济,县里成立以县政协主席为班长的林业经济规模发展工作专班,制定加快推进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和促进全县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出台支持中药材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配套中药材贷款贴息实施方案,有序建设“四带三区一库一中心”。即:以民和、官和为主的林下淫羊藿种植产业带;以闵孝、德旺、官和为主的林下缬草、天冬种植产业带;以桃映、坝盘、民和为主的林下黄精、茯苓种植产业带;以太平为核心的森林康养示范区和以太平、怒溪为主的林下养蜂示范区;以太平镇、怒溪镇、德旺乡等梵净山周边乡镇为主的优质种子资源库,以贵州梵净山大健康医药产业示范区为核心的中药产品加工中心。<br> 一张蓝图做到底。江口县将国储林林地流转、森林抚育管护等项目资金与林下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有机融合,有效降低产业发展成本,激发经营主体产业发展内生动力。截至 2024年 6月,统筹国储林项目在全县范围内发展林下淫羊藿、黄精、茯苓等中药材种植面积近 3万亩。成功引进国药集团同济堂(贵州)制药有限公司,贵州苗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和贵州梵天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3家龙头企业,其他经营主体达到 207家。湖南靖州苓业有限公司建成年产 1000吨茯苓面条加工线,贵州苗药生物有限公司建成年产 1200吨中药提取物生产线,贵州苗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获授权发明专利 7项,获实用新型专利 12项,注册商标 4个,不断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我们沿着 2023年 11月贵州特色林业产业和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现场推进会的观摩路线,对江口林下经济产业进行了考察调研。<br> 江口县林下中药材种植以社会资本投资为主,实现产业升级、区域经济发展和联农带农致富。我们在民和镇龙宿村林下经济淫羊藿建设基地看到,国有公司采取“公司+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绿色金融”的方式,与龙宿村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及农户合作,投资 1.8亿元在国家储备林的林下空间套种黄精 1万亩、淫羊藿 5000亩,建设中药材产地初加工厂2000平方米,建设中药材冷链物流中心2000平方米。这一项目不仅可以稳定增收,还可增加水源涵养能力、减少水土流失、保存土壤肥力、防治泥沙淤积。<br> 淫羊藿产业的代表是国药同济堂淫羊藿产业基地。同济堂始创于清光绪十四年(公元 1888年),中国中药控股有限公司是中国医药集团中药产业板块的核心平台,是广东省的第一家“中华老字号”医药企业。国药同济堂投资建设的江口中药材种植基地,重点发展淫羊藿和太子参两个品种,2022年,淫羊藿种植基地产出药材 28吨,从基础研究迈向药材产出零的突破,实现了从良种繁育到药材产出全过程可追溯、药材质量稳定可控。国药集团同济堂江口县淫羊藿产业基地实现标准化良种繁育和种苗生产,可满足每年 1万~1.5万亩的推广需求。企业目标是以江口县为中心,充分利用当地林地资源,结合国储林项目,加快扩大淫羊藿产业化种植的规模,将江口县打造成为全国最大的优质淫羊藿生产基地。<br> 江口林业帮扶民和镇倾力打造中药材之乡和淫羊藿小镇,相继在洪坪村、军屯村、何坝村、兴栏村、艾坪村、太平寨村、韭菜村、龙宿村、坪槐村、铁厂村等种植淫羊藿5000亩,建设淫羊藿提取中心和初加工生产线。截至 2024年 6月,全县已经建成中药材种植基地 6万多亩,建成 1000亩以上示范基地 5个,有初加工及精深加工企业 10家,系列产品备受市场青睐。力争到 2025年,把江口打造成全省中药材种子种苗供应、精深加工及产品展示展销中心,建成百亿级淫羊藿产业集群重点县。全县实现集采种、育苗和标准化种植中药材基地达 10万亩以上,综合产值达10亿元以上。</font></div> <h5><font color="#39b54a">江口县官和乡新田村林下经济(淫羊藿)种植基地</font></h5> <h5></h5><h3><font color="#167efb"><b>下篇 统筹城乡建家园 描绘“铜仁会客厅”美画卷</b></font></h3><h5><br></h5> <font color="#167efb">优化城镇化发展格局,增强高质量发展带动力。江口县委、县政府着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对接铜仁市城市发展规划,科学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以建设“铜仁中心城区”为抓手,加快以中心城区为重点的城镇建设,突出地域特色,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形成城乡联动发展新格局,努力把江口建设成为“铜仁会客厅”,现有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经超过 58%以上。江口林业部门结合林长制建设和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统筹城乡建设美丽生态家园,共同描绘“铜仁会客厅”的美丽画卷。几年来,江口林业建设森林城镇,让绿色城镇宜居宜业;盘活乡村山林经济,让不断增值的山林生态富民;依托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的森林生态资源,引导全县民众全域建设旅游康养,“铜仁会客厅”越来越美。</font>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9b54a">江口县太平镇太平社区护林员李祖江正在采收蜂蜜</font></h5> <h5><font color="#167efb"><b>城镇宜居宜业</b></font><br> <font color="#167efb">江口林业紧跟县委、县政府的城镇化发展新格局,加大县城和乡镇的绿化美化。结合铜仁市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围绕“一核、两翼、三中心、三联动”的“城镇大提升”格局布局城镇绿美工作,重点做好双江、凯德主城区的“一核”城市美化,拓展太平、坝盘镇的“两翼”绿色,使太平成为江口县的后花园,把坝盘建成了铜仁与江口的重要绿色连接点;对闵孝、民和、桃映“三个中心镇”重点扩绿提质,推动“闵孝—德旺、民和—官和、桃映—怒溪”的联动发展。经过几年的城镇绿化美化,区域联动的坝盘与碧江,已经融入“铜仁都市圈”,在功能布局、产业体系、基础设施、生态环保、公共服务、协同开放、体制机制等方面基本形成一体化,构建了“铜仁都市圈”区域的发展新平台,加快提升江口中心城区人口承载能力,融入了铜仁市的新中心城区。<br> 绿美现代城市新城区,打造铜仁“铜仁会客厅”。江口林业在贵州省、铜仁市和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重点建设环城宽幅森林带,以江口县城为中心,在双江镇、凯德街道办事处、太平镇,高质量地完成了环城绿化林带 300多公顷。按照“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的建设目标,倾力推进城镇、通道、河流和村寨等四旁绿化工程,实施“绿城”“绿廊”“绿水”和“绿村”工程,每年平均造林绿化面积近百公顷。今天的江口城镇绿色经济强劲,市民生活宜居宜业,加速了农村人口的城镇转移,绿色美丽的太平、桃映、德旺等乡镇成为省市级新型城镇化示范镇。全面提升中心城区内在的绿色品质和对外形象,塑造出了美丽“铜仁会客厅”的江口城市绿美新形象。</font><br><br><font color="#167efb"><b>乡村生态富民</b></font><br> <font color="#167efb"> 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建设“铜仁会客厅”,离不开山区农村农民的生态致富。江口县林业局问效于民,用生态林业改善人居环境,用林业经济建设美丽乡村,求真务实给林农解决问题,用情用力服务群众,真抓实干推动发展,用实绩赢得群众的认可和支持。<br> 江口县“十四五”规划明确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优化乡村发展布局,科学划定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持续抓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重点河流沿线村庄环境整治和植绿护绿力度,逐步建成生态宜居乡村。县林业局据此落实乡村绿化,建设美丽新农村,打造绿色新乡镇,通过积极争取乡村绿化美化专项资金,投入资金 2000万元建成寨沙侗寨、坝盘挂扣等一批具有特色的村寨。<br> 建设绿色乡村,生态林业富民。回望近几年来的乡村生态富民建设成果,林业部门围绕梵净山周边的太平乡梵净山村、寨抱村、凯文村、快场村,闵孝镇丰坝村,德旺乡茶寨村、交界村、净河村、坝梅村等重点镇村建设生态公益林,提高了林分质量和森林景观等级。在德旺、闵孝、官和、太平、双江、民和建设速生丰产用材林及工业原料林,强化森林集约化经营管理,缩短资源培育周期,提高了森林质量和单位面积产量,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林产品的多样化需求。在桃映、坝盘、怒溪等乡镇建设油茶、楠竹等名、特、优、新经济林,维护了林区的社会稳定,促进了乡村的生态富民。<br> 乡村美化绿富靠引领。江口县林业局结合联建帮扶的闵孝镇平寨村、长岗岭村,规划建设大径级商品林基地1500多亩,林下种植中药材茯苓 100余亩,带动了全县的林下生态茶、中药材、冷水鱼和蛋鸡养殖等生态林业产业,使一些带头作用好的村集体有收益,提升村级集体经济的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县林业局深化农村集体林的“三变”改革,引导林农民以林地资产入股龙头企业和合作社等林业经营主体分红,参与林下经济经营体的生产经营,户均增收 5000多元。今天的江口乡村,绿水青山转化出的生态经济正成为林农生态富民的“幸福不动产”,高质量发展的“含绿量”稳步提升。</font></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9b54a">江口林业生态产品</font></h5> <h5><p><font color="#167efb"><b>全域旅游康养</b></font></p> <font color="#167efb">森林旅游康养是生态文化的载体,生态文化是森林旅游康养的灵魂。江口县珍爱世界自然遗产梵净山是国家 5A级旅游景区、梵净山生态旅游示范区的资源和品牌,按照省委、省政府“四化”的“旅游产业化”要求,制定了推动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的三十条措施,打造出了鱼粮溪国际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区和梵净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开辟出梵净山沿太平河、锦江河至主城区的百里锦江黄金旅游观光带和梵净山、主城区景点组成的“一带双核”精品旅游线路。<br> 深入推进森林旅游康养产业化,增强高质量发展吸引力。江口县先后荣获“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国家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县”,县林业局紧紧围绕“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和“世界名小城”的建设目标,对接省、市主管部门,认真开展《梵净山——太平河风景名胜区鱼粮溪景区详细规划(2018— 2030年)》修编工作,全力做好生态旅游项目的要素保障,逐步形成了以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龙头,江口国家湿地公园、黄牯山、鱼粮溪等森林旅游为骨架,布局合理、类型齐全、特色突出、富有活力的森林旅游康养体系。<br> 林业挖掘生态旅游资源优势,大力推进全域旅游提档升级。江口县优化旅游要素配置,积极推进“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培育旅游新业态,延长旅游产业链,形成了全域旅游示范区。江口县在中心城区建成梵净山旅游的集散地的基础上,大力实施生态旅游开发提升工程,打造出了以云舍、寨沙为代表的生态文化与乡村康养的精品森林旅游村寨,每个乡镇都有两三个特色乡村旅游和生态康养示范点,带动就近就地 1万多名群众稳定就业,实现户均年增收 2.2万多元。<br> 青山绿水间,林农日子甜。10年前,梵净山脚下的太平镇寨沙侗寨还是一个普通村落,基础设施不完善,村民们有的外出务工,有的在梵净山抬滑竿,有的靠低保维持生计,生活比较艰苦。如今,绿美的寨沙侗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旅游康养,每天的农家乐经营收入达 7000多元,森林民宿商户杨旺说他每月的净利润有 2万多元。梵净山村的村民杨爱花曾是一名进城务工的打工妹,梵净山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生态环境,吸引她返乡创业经营森林民宿,吃上了旅游饭,过上了好日子,成了当地的农村致富带头人。如今,森林旅游康养成为江口县的支柱产业。截至2024年 6月底,江口县已建成国家 5A级旅游景区 1个、4A级旅游景区 2个、3A级旅游景区 1个,打造乡村旅游示范点 6个,直接从事旅游服务行业人员 1.6万多人,间接带动就业2万多人。<br><br> 望山看水留乡韵,宜居宜业更宜人。江口县不断擦亮一张张生态名片,全民共建共享生态成果,筑牢了梵净山的生态安全屏障。围绕“一地三区”,推深走实林长制,今天的江口领跑生态林业,使梵净山变得更绿更富更美。</font></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