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离开闽南山区,向东直奔海边的白塘湾。白塘湾在漳州龙海区隆教畲族乡白塘村,北与厦门相望,东濒台湾海峡。这里是漳州滨海火山国家地质公园的北部,南部在漳浦县海滨。我们是冲着白塘湾海底的古火山口和“海底兵马俑”来的。大概到这里的旅客都有同一目的,所以酒店前台发给我们一张最佳观赏时间表。</p> <p class="ql-block">景区精华在潮间带上,只有低潮时露出海面,成为最佳观赏时段。海潮是海水受日月引潮力作用造成的,其中月球的引潮力是太阳的一倍多,所以观赏时间表日期用的是农历。海潮(潮汐)因出现周期不同分为三类:全日潮(一天一次高潮一次低潮,如北部湾),半日潮(一天两次高潮两次低潮,如渤海、黄海、东海),混合潮(一月内有些日期为全日潮,另一些日期为半日潮,南海大多是这样)。这里连同台湾海峡的海潮为半日潮,今天农历12日,最佳观赏时间是下午3点半和明天凌晨3点半。</p> <p class="ql-block">早上在酒店里就听到涨潮的轰鸣(上图贺巍摄影),到海边(下图贺巍摄影)果然“涛如连山喷雪来”,“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p> <p class="ql-block">早餐后酒店摆渡车把我们送到白塘湾旅游区(3A景区)(下图上贺巍摄影),这里有温泉别墅,海滨浴场等等。</p> <p class="ql-block">旅游区展示中心有个畲族文化展厅。全国畲族人口只74万多,90%居住在闽浙两省山区。自称“山哈”或“山达”山里的客人之意,认为广东潮州凤凰山是其发祥地。南宋末的史书开始出现“畲民”族称,到清代多半汉化为潮汕人和客家人的一部分。畲语接近客家方言,用汉字。 </p> <p class="ql-block">他们崇尚黑蓝两色。着装,女(上图)穿麻布衣右开襟,领口袖口襟均镶彩色花边,系一尺多宽围裙,腰束宽腰带长过1m,打绑腿。男(下图)穿麻布圆领大襟短衣长裤,冬天套无腰棉套裤。老人扎黑布头巾,外罩背褡。畲族服饰是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但现在只少数老年女性平时穿民族传统服装,大多与当地汉族穿着一样。</p> <p class="ql-block">走出旅游区就是火山地质公园。快下午3点,我们进地质公园,自驾公园电瓶车开到牛头山,即古火山口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公园这条五彩大道两旁,开满鲜花,有时花丛中会有一两只恐龙出来,令人惊喜。让人梦回史前,眼见恐龙灭绝,遍地水火碰撞,空中炽热的烟尘消散,地上留下峥嵘的熔岩。</p> <p class="ql-block">我们站在牛头山半山观景台上俯视,发现牛头山临海一面呈圈椅状,开口向着台湾海峡(下图上贺巍摄影)。扶手靠背是玄武岩围成的。纵剖面为喇叭形,从颜色看是火山多次喷发形成的“坐椅”。</p> <p class="ql-block">向海边看去,(贺巍摄影)下图左侧椭圆形(包含部分海水在内)是完整的古火山口底部,深3m。眼前所见玄武岩都是古火山在地质历史第三纪喷发以来在中新世中晚期最后三次岩浆喷出形成的。火山口底部的灰黑色含角砾粗玄武岩是最后的喷发物,那是距今2460万年的事了。图正中那块平坦的石坝,当年是水平的熔岩湖面。古火山口周围还有喷气孔,西瓜皮状、流纹状和枕状节理玄武岩,可惜我没朝火山口走,顾了“兵马俑”,失了“西瓜皮”。</p> <p class="ql-block">“海底兵马俑”是火山口外潮间带的深灰色柱状节理玄武岩,是最后三次中的第二次喷发的产物。其规模远超末次。</p> <p class="ql-block">这些黑色玄武岩柱顶端为六边或五边形,长约60~70cm,粗30~60cm。总数达两万多根。它们像匍匐的勇士刚从海里抬起头来,都注视着海面,全身湿漉漉的,难怪把它们叫作“海底兵马俑”(贺巍摄影)。</p> <p class="ql-block">这大块玄武岩被称为“海上王冠”。那是兵马俑的统帅佩戴的高大峨冠,大潮时王冠上部也会露出水面,成为海底兵马俑位置的地标,似乎也是御驾亲征的君王为千军万马作表率。啊,不会是科幻作家笔下人类史前文明的遗物吧?</p> <p class="ql-block">其实这些玄武岩柱状节理,是火山喷出的玄武岩浆,表面逐渐冷却凝固,形成排列均匀的收缩中心,冷凝的岩浆表面出现与收缩中心垂直的多边形裂隙,岩浆冷凝由表层向深层发展,多边形裂隙也随之向深层发育,这样流淌的玄武岩浆最终冷凝成为一根根的玄武岩柱。</p> <p class="ql-block">玄武岩柱多为直立状,如下图上,我2017年8月在腾冲黑鱼河边所见的那样。而这些倾斜的比较少见,它倾斜与岩浆流经的地面坡度和冷凝后地壳运动等有关(下图下贺巍摄影)。</p> <p class="ql-block">返回时我沿海边踩着玄武岩柱状节理,它们棱角分明又倾斜,很不好走,要加倍小心。再前面柱状节理突然消失,变成大片黑色玄武岩砾石滩。我恍然大悟,这是牛头山古火山最后三次喷发的第一次喷发的玄武岩柱被潮汐和海浪侵蚀崩解,磨去了棱角。这说明最后三次一次比一次规模小,最终灰飞烟灭了。</p> <p class="ql-block">回头看看远处牛头山全貌,它山脚下的火山口和玄武岩,被学者专家称为罕见的古火山博物馆,也是世界保存最完好的海底火山之一。那么它原本就在海底吗?不。由于太平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下,造成台湾海峡两岸亚欧板块边缘形成裂陷,岩浆沿裂隙喷出形成福建沿海陆地上的火山。到第四纪最后一次冰期(距今约2.6万年)开始海平面比现在低20m,火山都在陆地上。距今约8千年冰期结束,海面才上升至现在的位置。“沧海桑田”是地壳运动的必然,但一个人的生命周期是很难见到大地沧桑之变的。</p> <p class="ql-block">离开白塘湾,车开上厦漳大桥,向身后的漳州挥手告别,迈进厦门的门槛,心里喊一声,厦门我来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