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采风】 天柱山

幸运张

<p class="ql-block">  我是一名徒步爱好者,我喜欢徒步!近几年来,我走遍了家乡广水的山山水水,充分去欣赏大自然的无限风光,感叹大自然的无限美丽。只要有机会、有时间我就会走出广水,去外面的世界领略祖国的大好山河。那奇山异水,那怪石异木,无不让我惊叹大自然的美妙。曾有群友打趣地说我奇石就是我的"情人",因为每到一地,我都会对大自然的奇石产生充分的兴趣,对那些奇石情有独衷!这不,广水城市间户外群发帖周末前往国家5A风景区天柱山,去攀登欣赏其奇峰怪石等优美的自然风光,我就毫不犹豫的报了名。周六凌晨5点半,冬日的夜幕一片沉寂,凉气阵阵,我们一行人在群主大牛的带领下就出发了。经过近5个小时的长途奔波,终于来到了天柱山下。</p> <p class="ql-block">  大牛早就联系好了当地农庄,一下车,热腾腾的花饭和面条已准备好了,大家简易的用过中餐就开始向天柱山风景区进发。</p> <p class="ql-block">  天柱山,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西部山地,又名潜山、皖山、皖公山(安徽省简称“皖”由此而来)、万岁山、万山等。为大别山山脉东延的一个组成部分(或称余脉)。一般指潜山市境内以其主峰天柱峰为中心的山地,其主峰天柱峰,2008年,国家测绘局最新测定为1489.8米。</p><p class="ql-block"> 天柱山呈现出奇峰、怪石、幽洞、峡谷等自然景观,以雄、奇、灵、秀而著称于世。天柱山内植被繁茂,森林覆盖率高达97%,享有“空气维他命”美称的负氧离子是国家最高的Ⅰ级标准的三倍。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题天柱峰》一诗中赞美: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p> <p class="ql-block">  天柱山多奇峰、怪石、幽洞、峡谷等自然景观,以雄、奇、灵、秀而著称于世。在近六个小时的攀爬和观赏中,我一次次惊叹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感叹造物主的神奇和美妙。</p> <p class="ql-block">  天柱山拥有全国唯一、全球揭露面积最大、暴露最深的超高压变质带,尤其以崩塌堆垒地貌景观而被地质学家誉为世界上最美的花岗岩地貌,又被称做“地球的泄密者”。文学家形容其为“山峰丛林”和“石头宫殿”。2011年9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成为世界地质公园。天柱山奇峰众多,以天柱峰为中心,众多奇峰千姿百态,或孤峰擎天,或如莲花盛开,或似雄鸡报晓,或宛若青龙舞天,不一而足,让我们目不暇接,仿若走进了奇峰丛林的世界。因片幅原因及众多奇峰不能亲至,现只就主要山峰作以简要介绍。</p> <p class="ql-block">  飞来峰,在主峰区,海拔1424米,峰之巅有大石横眠,如帽、如盖、如牛眠、如虎卧。乡人传说,此峰不断上长,仙家路过,摄巨石压顶,抑其长势。明达观和尚曾咏诗诮此说无稽,诗曰:“飞来原不是飞来,都是胡猜与乱猜。既是飞来飞得去,缘何万古立苍台。”石名飞来,亦以飞来名峰。我们在山下农庄以及拾级而上时均可清楚地看到飞来峰和峰顶的飞来石,飞来石千百年来横卧在峰顶而不坠落,令人啧啧称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这是登山途中看到的飞来峰及飞来石</p> <p class="ql-block">  这是天池峰上看到的飞来峰及飞来石</p> <p class="ql-block">  这是在炼丹湖边看到的飞来峰及飞来石</p><p class="ql-block"> 衔珠峰,在主峰区,天柱峰南约600米,右连飞来,左接天池,海拔1413米,峰顶两岩高竖如唇,中夹一个珠圆大石,如巨唇衔珠,故名衔珠峰。从南关寨西眺,又如双掌捧珠。</p> <p class="ql-block">  宝月峰,在主峰区,天柱峰南约800米,海拔1400米。峰巅有一巨石,形状奇特:从牛马城北望,似上弦新月,人呼月牙石,就此称峰为宝月峰;自象鼻石西眺如两叟对弈,“仙人对弈”即指此;立神密谷口向南遥瞻,则如孔雀开屏。移步换形,变化万千。</p> <p class="ql-block">  我们最小的队员,8岁,全程走下,户外后继有人!</p> <p class="ql-block">  天池峰,在主峰区,天柱峰南约500米,海拔1426米。峰头为赭色巨岩,中裂两道不可见底的深坼,坼宽各米许。前人仅架两截条石为桥,恍如天台石梁,人称渡仙桥或试心桥,因深坼中无风之日也有冷气上冲,是就其“非仙莫能过”,“非无隐私者莫能过”之义而立名。前人曾作诗戏曰:“莫谓心难试,请君渡此桥。但能鉴白水,即可对青霄”。顺治志称“天池峰上有丹瓮岩,两相挟,中如瓮”,亦指此处。又以两桥之间仅尺许,三步即可越过,俗称三步两道桥。桥北岩顶平面,约10平方米,有天然凹宕两个,深不盈尺,积水莹澈,终年不涸,人称天池;峰名源生于此。稍有风起,水珠飞溅,如喷珠撒玉。峰北悬崖绝壑,人不敢俯视,因称试心崖。此峰与天柱主峰隔壑相对,晴明天气,可历数主峰木石,是饱览天柱雄姿的最佳处。壑中云蒸霞蔚,紫雾晴岚,时或出现“佛光”。</p> <p class="ql-block">  天池峰顶的祈福树</p> <p class="ql-block">  渡仙桥或试心桥</p> <p class="ql-block">  天柱峰,简称主峰。2008年,国家测绘局重新测定为1489.8米。《史记》、《汉书》均有对天柱峰的记载。天柱峰与周围岗峦似是断隔却又衔接,如春笋状平地拔起500余米。全身石骨,如钢锥,如石柱,如青莲花,如玉芙蓉,如刺天宝剑,如擎天巨臂。站在天池峰上可观看到峰顶南壁上横镌清咸丰都统李云麟“孤立擎霄”和国民党抗日第五战区副司令张淦“中天一柱”8个两平方米左右的大字;峰腰西南壁竖刻着民国29年国民党第二十一集团军军长张义纯近1平方米的“顶天立地”4个大字。这些题词都是对天柱山主峰奇特造型的绝妙状写。《道书》以天柱峰为司命真君发祥所都,称作“司命峰”。每当日出,霞光首先射照天柱峰顶,因呼“朝阳峰”。潜山古为皖伯属地,此峰为一地镇山,古称“皖伯尖”。其他诸名,多就其孤峰耸起之义而生,如蜡烛尖、笋子尖、单尖等。</p> <p class="ql-block">  花峰,紧傍天柱峰西南侧,海拔1380米。峰顶有怪石重叠开裂如菊花花瓣,故有此名。凝视久之,所有“花瓣”又如在微风中翕张欲动,其状十分奇绝。与天柱峰相挨处,两边削壁如利剑劈开,裂缝深而且匀,下临绝壑,险峻异常。人称此缝为“小天门”。花峰整个形体,与主峰相似,以峭耸见奇,因又有“小天柱”之称。</p> <p class="ql-block">  一线天</p> <p class="ql-block">  蓬莱峰,天柱峰西南约100米,海拔1350米。西、南、北三面崖陡壁削,巨壑万仞;峰顶狭长险绝,纵百余米,宽仅二三米,古木藤蔓盘绕,往来其上,无人不胆战心惊。今已修建石级和护栏。峰腰时有烟云缭绕,峰顶时隐时现,宛若蓬莱仙境。</p> <p class="ql-block">  众美女在蓬莱峰上打卡留念</p> <p class="ql-block">  拾级而上,奇石不断闯入我们的眼帘,似人似物,似鸟似兽…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让我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尽情地开动脑筋,一向酷爱大自然的奇石的我也有词穷的时候。奇石是大自然的产物,大自然也赋予了其一定的情感和生命力,向世人无声地诉说着它们的传奇和故事。记得歌词里曾唱到:</p><p class="ql-block">有一个美丽的传说</p><p class="ql-block">精美的石头会唱歌</p><p class="ql-block">它能给懦弱者以坚强</p><p class="ql-block">也能给善良者以欢乐</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巨石浑圆苍黛,中开一缝,似遭雷劈而开,故称霹雳石。</p> <p class="ql-block">  八戒念经石。俗话说:八戒念经,有口无心。这座巨石经长年风化、剥蚀后酷似张口闭目诵经的猪八戒,故称此石为八戒念经石。</p> <p class="ql-block">  身后峰顶上的飞来石</p> <p class="ql-block">  半山腰观赏飞来石</p> <p class="ql-block">  天池峰上观赏飞来石。</p> <p class="ql-block">  老鳖探海石、金龟觅珠石。</p> <p class="ql-block">  象鼻石。酷似一只巨象已扬起它长长的鼻子,惟妙惟肖。</p> <p class="ql-block">  大象吸水石。远观如一只大象正在吸水,故名大象吸水石。</p> <p class="ql-block">  又一块飞来石,又似一位老者正低头沉思。</p> <p class="ql-block">  四两拨千斤。</p> <p class="ql-block">  风动石。"悬浮"于母石之巅,看似风生石头,实则千万年屹立不倒。</p> <p class="ql-block">  细细看来又似一块方形的枕头,手可托起带回家做个垫枕。</p> <p class="ql-block">  天池峰下前往天柱峰的路边,有一巨石斜立,宛如一只引颈而歌的鹦鹉,栩栩如生,故称鹦鹉石。</p> <p class="ql-block">  伸手怜爱的摸摸鹦鹉石</p> <p class="ql-block">  从另一侧观看,鹦鹉石又似一条巨型眼睛蛇,它正与右边的巨猿对视,窃窃私语。</p> <p class="ql-block">  石桥</p> <p class="ql-block">  三月鸟石。山腰巨石之间,有数棵青松环生,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其间有一巨石俯卧,形似灰鸽,如灰鸽正卧在巢里孵化小鸟,俗称鸽子下蛋,所以又叫"三月鸟"。</p> <p class="ql-block">  初看灰鸽似卧在松枝之上的鸟巢里。</p> <p class="ql-block">  天元石。这块花岗岩巨石硕大浑圆,卓立超群,下部无根,与天柱峰相距一条深深的沟壑。</p> <p class="ql-block">  青龙背,亦称“鲫鱼背”。海拔1370米,狭长险陡,悬空一径,起伏伸展,是天柱山中又一著名的脊状峰。峰顶危石高耸,似青灰色巨龙昂首舞天,故名“青龙背”。</p> <p class="ql-block">  青龙背最窄处仅一人通过,两边悬崖绝壁,壁立千仞,险象环生,胆小者不能视之。</p> <p class="ql-block">  母亲与胎儿</p> <p class="ql-block">  仙桃石</p> <p class="ql-block">  天柱山以崩塌堆垒地貌景观而被地质学家誉为世界上最美的花岗岩地貌,因此当我们远观天柱山诸峰时所看到的众多奇峰怪石也不足为奇了。当我们向顶峰攀登时,有时必须从狭窄的巨石缝中侧身而过,有时需从堆积的巨石阵中钻行,恍如一下子钻进了迷宫之中,有时头顶是摇摇欲坠的巨石,担心巨石会不会突然坠落…</p> <p class="ql-block">  神秘谷,它是地壳运动的产物,谷中非常神奇,从下到上分别是逍遥宫、龙宫、迷宫、天宫。谷中巧石天成,巨石错落有致,洞上有洞,洞内有洞,洞洞相连,移步换景,神秘莫测。狭窄处,或仅一人勉强可行,或低头屈身而行;宽敞处,或空阔如厅,或宽如马路,可众人并行,不一而足。</p> <p class="ql-block">  逍遥宫是一个由巨大岩石形成的洞穴,周围环境幽静,夏季时洞内阴凉,给人一种逍遥自在的感觉。‌同时,逍遥宫周边环境清幽,是游客休息和欣赏周围自然景观的好地方。从这里可以远眺天柱山的其它景点,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p> <p class="ql-block">  龙宫。这里的景色迷人,以其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和丰富多样的地质景观而著称。人们可以欣赏到形态各异的钟乳石、石笋、石花等自然奇观,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此外,龙宫内还有暗河、瀑布等水景,与周围的石笋、石幔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幅如诗如画的景象,步入其中,宛如走进了电影里迷人的龙宫一般。</p> <p class="ql-block">  迷宫。疑无路时便是路,看是道处却迷途。</p> <p class="ql-block">  有时在幽暗的石洞里穿行,头顶透射出神奇的光线,恍如黑夜里迷人的彩灯。</p> <p class="ql-block">  神奇的丁达尔现象</p> <p class="ql-block">  天宫,洞天福地。</p> <p class="ql-block">  顺着青龙背下山,皆是长长的台阶。</p> <p class="ql-block">  下山途中的 仙人洞,旧称石门洞,是花岗岩巨石交叠而成的洞穴,洞中有石凳、石灶、石床。相传北宋御史大夫李柬之曾留宿于此,留下“大宋李柬之宿”六个大字,也称<span style="font-size:18px;">柬之洞。</span></p> <p class="ql-block">  仙人洞外是一平台,建有卜居亭。“卜居”有选择住处的意思,也有选择如何处世之意</p> <p class="ql-block">  争秀台</p> <p class="ql-block">  争秀台——天柱山是绿色植物库,野生植物物种达1650多种,生态环境极佳,由此台可饱揽后山景区和龙潭河景区山色。凭栏眺望。山峦连绵,植被丰富,线条柔和,独具特色。从山脚依次而上,形成了垂直带状分布植物群落。奇木竞秀绿树葱笼,山花烂漫,如墨泼彩染,尽收眼底。唐代诗人白居易有诗赞曰"玉光白橘香争秀,金翠佳连蕊斗开"。此台故名"争秀台"。</p> <p class="ql-block"> “阴晴隔”,取自朱熹诗:潜山带荆衡,凌厉首开辟。撑空云霞断,半岭阴晴隔。大概是从此处经过,前后阴晴相隔,不知是真是假,但可感觉到山顶风大较冷,穿过此洞,相对较为暖和。</p> <p class="ql-block">  站在青龙背上可俯瞰山峰下的练丹湖,如一颗美丽的宝玉镶嵌在群峰之中。</p> <p class="ql-block">  湖水清澈碧绿,时而平静如镜,众多山峰青松倒映湖中,相映成趣;时而波光粼粼,仿佛无数条银线在水中轻柔地飘动,在稀疏的阳光照射下,闪烁着迷人的光芒。</p> <p class="ql-block">  湖边的左慈炼丹房———相传东汉炼丹术创始人左慈曾在此洞修道炼丹,故称之为"左慈炼丹房"。炼丹焙药台在洞后上方。这是花岗岩沿节理风化剥蚀、崩落形成的洞穴,洞口高2.6米,宽6米,深5米。</p> <p class="ql-block">  天柱山 除了奇峰异石幽洞外,其独特的地理环境生长着众多形态各异的古松,属黄山松一脉。《天柱山志》则介绍说:天柱山“半山以下多马尾松,西关以上则老干屈蟠,翠叶坚浓,皆千百年物”。天柱山果然是满目皆松,松叶有二针、三针、五针之别。</p><p class="ql-block"> 天柱山的千年古松不下万株,其中尤以“十大名松”最具特色。作为群松之首的天柱松王,屹立于绝壁之上,扎根于石缝之中,下临万仞,上逼蓝天,刚直挺立,有不可一世之慨。千百年来,众多古松吸日月之精华,承天地之灵气,形如华盖,枝如虬龙,千姿百态,婀娜多姿。</p> <p class="ql-block">  根深扎岩缝之中,几无寸土,战胜严寒酷暑,无惧贫瘠风雪,仍枝繁叶茂,向人们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p> <p class="ql-block">  松石相映成趣,浑然天成,是大自然给天柱山的馈赠,是大自然献给人类的视觉盛宴。</p> <p class="ql-block">  天柱王松,天池峰西南绝壁中。大壑之上,一孤松生于岩缝间,高不愈丈,身有两围,枝桠四出,翠叶如盖,乌以风谓此为“千年物”。松生处,远离崖际,无一杂草灌木,人莫能及,时被云海所没。晴明日,遥望其下临万仞,上逼蓝天,刚直挺立,确有不可一世之概。“天柱老松,此为第一”,新编《天柱山志》称此松为天柱松。</p> <p class="ql-block">  酷似黄山那棵著名的迎客松</p> <p class="ql-block">  站在蓬莱峰上可看见天柱王松</p> <p class="ql-block">‌ 天柱山的文化底蕴深厚,历史上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前来游览并留下丰富的文化遗产。‌天柱山不仅是自然风光的瑰宝,也是艺术与文学的灵感源泉。许多著名的文学家和艺术家曾在此创作脍炙人口的作品,天柱山的自然美景和文化底蕴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p><p class="ql-block"> 天柱山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文化地位。早在汉武帝时期,天柱山就被封为“南岳”,历代都有人文活动。唐代大诗人李白、苏轼、王安石等都曾在此留下足迹,他们的作品中对天柱山的描绘更是增添了其文化内涵。此外,天柱山还被誉为“爱情山”,因为《天仙配》中七仙女与董永的爱情故事就发生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  天柱山也非常险峻,有的山峰根本无法抵达,有的峰巅狭窄凸起,下临深渊,行走其上需小心谨慎。我们下山时听到群友讲在天池峰上有人被拥挤的人群挤摔下,幸被崖间的防护钢网承接住,否则不堪设想。</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一行乘车来到天柱山夜爬起点(南门),此时已是中午11点半,我们徒步在曲折陡峭的石台阶上,人潮拥动,络绎不绝。天柱山,我从上山到回到启点,共花费了近6个小时时间,全程全是坚硬的石台阶。坚硬耐磨的登山鞋踏在石阶上,特别是下山,对于我们这些常年徒步的人也是一次考验。我们一行人中有多次徒步太行的人,一走一天二十公里都没有这次攀爬天柱山累,许多人下山后小腿胀痛,可见天柱山美是美,累的是两条腿!根据我们的经验,游览天柱山至少安排一天时间,既不因赶时间而致有的景点不能游览到,也可轻松游览,不伤腿劳累!</p> <p class="ql-block">  天柱山很美,美在奇峰、怪石、幽洞、异松…还有深厚地蕴的历史文化等,虽然我们因时间关系没能一览全貌,但所见所看给了我们深深的震撼和美的享受。唐朝大诗人李白游览天柱山后在《江上望皖公山》一诗中写道:“奇峰出奇云,秀木含秀气。青冥皖公山,巉绝称人意……”全诗十二句,可以说字字珍珠,笔笔含情,这也是对天柱山最好的诠释。</p> <p class="ql-block">部分文字介绍来自网络,致谢!</p>